第802章

张煌言不知道的是,在他离开江西之后,十月霜降,江西的士兵们帮着种下了越冬的小麦之后,便开始了集结。整个江西原来的士兵、新募的军队,即便萧冰带着五万大军进入了湖广以后,还有着二十多万军队,分驻在各府,其中以南昌和九江两府驻军最多。

各部的官兵接到的都是集中操练的命令,麦子种上以后,整个冬天都是农闲季节,进行大规模的操练也很正常,不过在有心人的眼里,肯定有重要的事情要发生,毕竟齐王陈越不可能半年的时间不做任何动作,就是不知道这次的目标是谁?

南京,张煌言放弃恩科改考武备学院的事情传了出去,引得士林众人纷纷侧目。

张煌言身为浙江举子,同窗同年甚多,当即便有无数的人前来规劝,奈何张煌言吃了秤锤铁了心根本不听人劝,只能叹气离去。

武备学院的事情由大都督府全权负责,自从陈越开府以后也没闲着,仿平南侯幕府的先例,在大都督府建立诸司,杨正平、钱枫林等东番岛上诸心腹都召回了南京,现在东番岛只留陈默坐镇,辅以一帮官员佐吏。

东番岛兵力还有一万多,又有平南棱堡坚城,以及数十艘三桅福船,安全方面不成问题,现在岛上移民二十万余人,一半是山东移民,一半是舟山渔民以及从福建过去的闽南人。而东番岛又施行的是全民皆兵,是要适龄男子一年必须参加三个月的军训,动员起来再召集两三万军队不成问题。现在陈越封王官职大都督掌管大明军队,陈越借郑芝龙个胆子也不敢明着挑衅,东番的安全方面并不担心。

原本陈越对崇祯和朝廷失望之余打着开拓海外的主意,没想到离开不久大明便出了这么多的事情,不得不回来带兵。而封王当大都督更是意料之外的事,不过既然做到了现在的位置,陈越的目光只能首先放在国内,等到平定大明之后再以举国之力开拓海外不迟。

被陈越召回来的不仅钱枫林杨正平等人,出了造船作坊以外的整个军械司工坊也都搬了回来。舟山东番地理偏僻,原料物质供应不足严重影响了军械的产量。既然现在陈越掌握了南京,当然要把工坊设在南京了,以为不论是原料还是人工都要比舟山东番方便百倍。而陈越更是打算在原来军械司的基础上,整合南京原有的工坊,把规模迅速扩充,大规模生产,以装备越来越多的军队。

五月陈越进入南京以后,七月份舟山和东番的人和物质便陆续撤到南京,现在工坊早就建设好,正在加班加点的生产,军械司潘学忠、陈于阶、鞑官安东尼等人忙的不可开交。

而杨正平被陈越上奏朝廷加了左都督的官阶,在大都府任战训司司长,和参谋司司长钱枫林一起负责武备学院的筹备事宜,当初平南军幕府成立以后,新军的招募训练一事便是由杨正平和钱枫林负责,做这样的事他们得心应手。

而随着一起来到南京的还有一船重要的货物,那便是二十多万斤蔗糖!到了南京一经投入市场便引起了轰动,南京百信争向抢购。

蔗糖,是东番刚刚兴起的产业。在荷兰人占据东番时便有福建的移民种甘蔗熬糖,而陈越收复了东番岛之后,在官府的扶持下东番的制糖业迅速发展起来。

整个东番岛几百万亩的良田,除了留出必要的种粮食的地以外,剩下的大部分都种植了甘蔗。而在官府的扶持下设立了十多处制糖工坊,军械司发明改良出了压榨熬汤的一整套工艺,使得蔗糖的规模产量是过去的十倍以上。

不管什么年代,甜食都是很多人的最爱,明朝自然是有蔗糖的,不过规模不是很大,导致糖的价格昂贵,甚至比食盐还贵,普通百姓人家根本吃不起。而东番蔗糖的价格和食盐相差不多,只要稍微富裕的中等之家都成吃得起。

而南京城的有钱人之多在整个大明也能数到前三,一船蔗糖到了南京没有费多大功夫便悉数销售出去。赚取的银子竟达数万两之多!可以想象,随着制糖业的逐渐扩大,以后的利润还会越来越多。而东番岛是陈越的藩国领地,出产的一切收益都会进入他的私人腰包。

当然陈越现在是不缺钱的,从张献忠那里缴获的银子花了这么久依然还剩下三百多万两银子。而且现在他控制了大明朝廷,很多开销都可由朝廷由户部负责。

说了这么多扯的有点远,言归正传。

张煌言放弃恩科报名武备学院的事情陈越自然听说了,张煌言,张苍水,西湖三杰之一,和郑成功一起撑起了南明东南的半壁江山,另一个时空对于他的大名,陈越自然是如雷贯耳。没想到张煌言竟然主动报考武备学院,落入了自己囊中!

阎应元,张煌言,还有名义上归自己指挥的郑森,明末这些英雄现在大部分都已经在自己囊中,这让陈越也禁不住有些得意。

现在,明末最有名的将领中唯一不在自己属下的就剩李定国了吧,想想自己刚刚杀了张献忠击败了大西军,想让李定国归降自己恐怕不可能,陈越不由得叹了口气。

不过也没办法,陈越自认是个普通人,没有那种王八之气一发众英雄纷纷来投的霸气。而且对于张煌言,陈越激动过后,便也很快放在一边了。因为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处理。

当然武备学院的事情也很重要,它关系着大明军队未来的正规化战斗力。不过武备学院事情筹划了已经很久,学院内学科的设定,教材的编制,乃至教官教谕的选用都基本结束,现在有钱枫林和杨正平负责此事,下面便是报名学员的考试,也都有专人负责。陈越并不用花费太多精力。

真正让陈越费心的是,接下来大明的战略问题。

ps:推荐一本书《贞观祸害》

第一百三十二章 奏对第1005章 情况变化第八十五章 编制成伍第四十四章 大战铁狮子(下)第895章 抵定胜局第七章 骗局第493章 无题第922章 荣华富贵就在眼前第316章 突闻满鞑破京师第三十五章 当众打脸第一百二十一章 报捷京城第204章 里应外合第705章 朱聿键的野望第一百四十四章 西山军进驻矿区第653章 陈越的要求第401章 南京来信第627章 大员第1016章 齐王回京第1011章 秀才闹事第695章 阳谋第984章 且看他自食恶果第627章 大员第632章 很顺第799章 又封驳!第302章 惨胜第686章 陷阱在哪里?第九十七章,惺惺作态给谁看?第1035章 取澳门第285章 绝望的史可法第742章 送信第392章 舆论战第601章 鞑官邓肯第639章 达成协议第328章 兵临城下招兵忙 (第四更)第351章 起驾第527章 陈越的对策第755章 大胜关(第二更)第218章 竹杠敲不成第607章 满清内斗第900章 纵横家范天宇第235章 绝望第588章 发了第915章 兵发山海关第766章 精锐之师(加更)第308章 崇祯驾临扬州第348章 无可奈何的史可法第726章 饭食飘香千骑卷平冈第792章 封驳与恩科第216章 天津卫第386章 盐商们的对策第252章 袭营第406章 告示第八十三章 自救第十九章 军姿和蜂窝煤第1029章 一路向西第828章 假作真时假亦真第1007章 只剩一条路第679章 自荐第335章 攻则必杀第844章 捷报传南京第306章 崇祯的心思第777章 趋炎附势者(第一更)第529章 内讧的前兆第六十三章 敌袭第八十九章 近在咫尺有人才第398章 驱逐陈越第六十六章 惨胜第901章 围剿第530章 阴狠第九十五章,腰牌第702章 拥立哪位藩王?第752章 坚定的史可法(加更)第873章 初战第九十二章 孤独的冲刺第772章 闯宫第265章 骑兵对决(4000字大章)第1007章 只剩一条路第807 章 姜瓖反清第629章 谈判第850章 临战第193章 范天宇第381章 劫匪和私盐贩子第一百四十四章 西山军进驻矿区第819章 对峙第566章 对头要来杭州第一百七十七章 王寅第356章 狼狈第823章 熟人第191章 凯歌第996章 谋求西域第九十六章 制作火药第476章 袭击第351章 起驾第194章 西山军编制与建设第931章 大军凯旋入京师第595章 夺船第五十七章 小气的周奎和大气的吴三桂第一百八十六章 有圣谕第548章 捷报到南京第763章 这是一场齐心协力的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