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1章 战正酣

bookmark

随着马蹄声,满跶骑兵快速接近,虽然只有十多骑却隐隐然有千军万马的阵势。

而这十多敌骑看到了大队的明军士兵非但没有停止马蹄,反而直愣愣的冲击过来。于是众人便看到,除了前面几骑铁盔黑甲骑兵以外,里面还掺杂着数个毡帽皮袍的骑士,却是蒙古人。

虽然只有十多个骑兵,可若是任其冲入队列的话,骑兵重大的冲撞力之下,这数百人的队列会被撞击的支离破碎,这种结果只要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明白。所以虽然只有十多骑,却没人敢轻视。而且,若是只有十多骑又如何敢深入明军境内这么远?后面必定还有大队的骑兵!

随着邓炳珍的话语,三百多武备生迅速集结着,排在最前的数十人已经肩并肩站成紧密的一排,锋锐的长枪枪锋直指来骑。

后面的武备生迅速的补上他们中间的间隙,把长枪从他们肩头递出斜指半空。

面对骑兵的进攻以长枪阵防守这已经是常识,武备生们也演练过这种阵型。

两排长枪兵之后,则是火铳兵正在紧张的装填着弹药,而弓箭手则迅速的拉弓搭箭,箭矢指向来敌。

武备生招生的时候,报名的大都是世袭的军户或者民间的豪杰。这些人基本的战技都是有的,世袭的军户只有长子能承袭军职,余者只能自谋出路,这些人一般都会些祖传的武艺兵法,故三百五十人中,善射者有八十人之多。

若论威力,火铳近距离能射穿厚甲威力比弓箭要大,可是弓箭射程远,射速更快,作战时要比火铳反应更快。

所以当武备生中数十火铳手还在装填弹丸时,八十弓箭手已经对着来袭的敌骑射出了他们第一支箭。

数十支羽箭向着敌骑飞去,大部分落在敌骑之前,少部分弓力劲者落在骑兵之中,两个骑兵中箭摔落马下。

邓炳珍见状微微皱眉,他知道属下的这些武备生经验实在不足,面对敌骑冲击时太慌张,敌骑还没有进入射程时很多弓箭手便已经射了出去,一个射出其他的也不由自主的跟着松开了弓弦,便造成了数十支箭矢只射中一两个敌人这种情景。

不过明军弓箭手的射击也打了袭击而来的骑兵一个措手不及。他们同样没有想到面对袭击对面的明军反应如此之快!

在大部分八旗兵的眼里,明军的战力实在乏善可陈,除了两次栽在陈越手下以外,说八旗兵无敌并非妄言,除了靠着坚固城墙防守,最近这十来年已经很少有明军敢在野战中和八旗兵对阵。萨尔浒之战、塔山之战,随着戚家军白杆兵,随着蓟辽、宣大、陕北三边,一支支明朝边军被清军歼灭,一个个名将战死,在明军手中几已确立了八旗军无敌的神话。

而多铎阿济格两支八旗兵的战败更多的是中了明军水攻之计,他们对明军的战力并不服气。而事实也是如此,路振飞率领二十万明军从襄阳北伐,却被不到两万的八旗兵击败,李成栋等将被迫投降。

所以,面对明军,八旗兵有着天然的心里优势,这也是他们敢以十多骑强攻数百明军阵列的原因。

在为首的白甲兵贝隆看来,这数百明军全是步兵,只要他们一轮冲击,便能把明军冲溃,剩下的只是从背后追击屠杀罢了。

然而明军的反应出乎了他的预料,虽然有些慌乱但还是迅速的列成了防御阵列。不过那又怎样,只需要冲近前去,先以弓箭射出一个缺口,,再从缺口中冲入,同样能够轻易把明军击溃。

对这人数只有数百的明军步兵,白甲兵贝隆甚至没有停下来等后续大队主力到来的打算,就这么带队攻击上前。

然而明军的反应实在出乎他的预料以外,三四百人数的军队,里面竟然藏着近百弓箭手!而且先于清军发射,一轮箭雨逼得八旗勇士们不得不在马上躲闪,却还是有两个人被射落马下。

白甲兵贝隆眼中射出的怒火,他张开大弓,一箭重重的射出,正中一个明军面门,而他的身后,五六个蒙古骑兵也纷纷弯弓搭箭,箭矢向着明军阵列射去。

不得不承认,八旗兵的射术要比明军好的多,哪怕这些出身军户世家的武备生也无法与之相比。特别是清骑中的蒙古人,从小骑马射箭的他们,便是马上射箭准确度也很高。

只是一轮射击,便有五六个武备生被射中,而且其中大部分是面门中箭根本救无可救。

近了,更近了,看着十多步外的明军阵列,白甲兵贝隆不得不承认这支明军与众不同,哪怕身边的同伴中箭,哪怕面临着高速骑兵的冲击,队伍竟然没有凌乱,依然高举着长枪,让他找不到缺口进入。

强行撞击的话,面对着无数支高举的锋锐长枪,别说他,便是胯下的战马也不愿前进。

不得已,他只好一拉战马的缰绳,从明军阵列前斜斜的划过,同时另一支羽箭搭在了弓上,就要向着明军阵列射去。

仗着战马的速度围着步兵阵列奔驰,以弓箭大量的杀伤敌军,伺机寻找步兵阵列薄弱环节,这便是八旗兵骑兵面对明军步兵阵列时的作战策略。面对龟缩在一起的步兵,很少有骑兵会选择直接撞击。

张煌言拉满了弓弦,身躯微微调整着,箭头指向那个最前面身穿白甲的八旗兵。当其他武备生弓箭手纷纷射出手中的箭矢时,他并未所动,而是寻找着射击的时机。没有把握的射击他不会去做。

单从那个白甲八旗兵的战甲来看,张煌言知道想靠着弓箭把他射下战马并不容易。也许他的箭矢根本无法穿透那身甲衣。当然可以选择射马,那匹高大的辽东战马是那么的显眼,远比蒙古马要高大的多。

不过张煌言没有选择射马,他对自己的箭术很有信心。当初考举人加试射箭时,他曾经三射三中。文武兼资这是张煌言迥异于其他读书人之处。

射面积大的盔甲不行,那只能选择射面门脖颈等薄弱之处。张煌言身体微微调整着,箭矢始终指向冲击过来的白甲兵。

近了,更近了,然后便见到那白甲兵拉转战马,没有选择直接冲阵,这样一来张煌言便对着他的侧面,就在张煌言以为没机会一箭射死他的时候,便见那白甲兵张弓搭箭身体突然扭转过来。好机会!张煌言箭矢微调,迅速的松开了右手。

这一箭如同羚羊挂角,犹如天外流星,迅速的飞越十来步的空间,出现在白甲兵贝隆的面前。贝隆刚侧过头,便见一箭向着面门飞来,完全没有时间反应,“噗”的一声,正射入右眼,身躯在马上微微停顿了一下,“噗通”摔落马下。

好箭术!邓炳珍惊奇扭过头来看向了张煌言,他没想到这个有着举人功名的武备生射术竟然如此的好!

然后便看到张煌言一箭射出,并未罢休,而是又飞快的取出一支羽箭搭在了弓上,快速的拉开,这次却没有细细瞄准,而是直接射去,弓弦响处,一个吊在队尾的蒙古骑兵摔落马下!

短暂的交战,清军骑兵迅速的跑远离开了明军阵列,丢下了五六具的尸体,因为就在清军骑兵从明军阵列前面划过的时候,火铳手们终于装填好了弹药,冲着侧身向着自己的敌骑陆续开火。

“去几个刀兵割掉首级,继续整理阵列,满跶大队快要到了!”邓炳珍厉声命令道。

只是一轮接触,便被明军射死五六个骑兵,占了全部人数的三分之一,其中还包括领头的白甲兵贝隆,剩下的清军骑兵不敢再靠近明军队列,而是远远的监视着。而此时地面剧烈的震动了起来,大团的烟尘出现在远处,清军主力骑兵快要到了!

三百多武备生迅速的集结着,结成了一个方阵,外面是两排长枪手,内部则是弓箭手火铳兵。在最前面的一排长枪兵手里,举着一面面的方盾。虽然只是一支三百五十人的队伍,却攻守兼备兵种齐全!

然而看着远处奔来的清军大队骑兵,邓炳珍眼中忧色越来越浓。此处距离聊城只有数十里,却遭遇到了大队的清军骑兵,难道是清军攻克了聊城?

不,不可能。聊城有着大军十多万,哪是那么容易被清军击败!而且若是大军溃败,必然有大群的溃兵出现,自己等早就会得到消息。应该是清军以骑兵深入明军境内,为的是袭扰,或者袭击明军粮队援军。

如此,正冲过来的清军骑兵不会太多,因为大队的清军根本不可能越过聊城防线,因为没人敢冒着后路被断的危险深入敌后。人数越多的话,补给就会非常困难。

“敌军没有多少人,大家不用惊慌,这里距离聊城只有三四十里,只要咱们坚守一段时间,便会有援军过来!”邓炳珍大声喊着,鼓舞着士气。

“张煌言,弓箭手全部由你指挥,你可自行决定射击的时机!”邓炳珍沉声命令道,刚刚短促的战斗,张煌言的沉稳让他很是欣赏。

“是,将军!”张煌言沉声回道。

清军骑兵越来越近,蹄声响成一片,无数的骑兵漫山遍野而来,还未到达,疾风已经扑面而来,看着那无数高速奔驰的骑兵,明军阵列人人骇然变色。

事实上清军骑兵看着人数众多,其实只有五百骑,因为骑兵奔驰之时相互间距离拉得很大,虽然只有五百骑兵却隐隐然有着千军万马的威势。

不过面对前面明军小小阵列,清军骑兵却没有选择直接进攻,而是在距离二百余步的地方缓缓停了下来。以骑兵冲击有防备的步兵阵列,会造成太大的伤亡,对经验丰富的清军八旗兵来说,自然不会这么干。

八旗兵正白旗佐领马喇希缓缓停住了战马,看向不远处明军阵列,明军人数只有三百多,却在五百八旗骑兵威逼下还能保住阵势不乱,从这点便能看出对面的这支明军训练有素,应该是明军中的精锐。

马喇希历经三朝,和明军作战十多年,经验丰富无比,此次受命带着一支骑兵深入明军之后,任务便是袭扰抢劫,袭击明军粮道,在明军境内造成恐慌。他属下五百人,除了一百多名正白旗旗丁以外,剩下的都是蒙古兵。骑射功夫一流,但正面冲击作战能力就不行了,不具备攻坚的能力。

十来骑迎了过来,却是先前的先锋残兵。听闻白甲兵贝隆被明军射杀,马喇希大怒,贝隆是他麾下老兵,向来担任哨探攻坚等重任,没想到竟然死在了这里。

五百骑兵下马稍微修整了一下,在马喇希的命令下,二百多人转成步兵向着明军阵列逼去,剩下的骑兵则分成两队,绕着明军阵列飞驰,以弓箭射击袭扰明军阵列,为步兵弓箭做策应。

看着向侧翼飞驰的清军骑兵,以及正缓缓逼来的清军步兵,邓炳珍脸色严肃无比,他知道将面临的是一场血战,对手下这帮武备生新兵能不能撑住而感到担心,这批武备生是大明新军的希望,在武备学院学习数月,即将在改编的绿营兵中担任中坚,若是折损在这个地方,自己的罪过就大了。

张煌言却没有多想,他神色平静心中却热血沸腾。八十名弓箭手还有五十来个火铳兵现在都归他指挥,担负着远程狙击敌军的重任。

张煌言知道,这八十弓箭手虽然射术都不差,但是却没有太多对敌的经验,当然他自己也没有。所以在刚刚和清军前哨的作战中,很多人太过慌张,导致箭矢根本不知道射到了那个地方。所以,张煌言严令,所有人必须听从他的命令,不经批准不许放箭。

火铳手被张煌言放在了北方,负责配合长枪兵抵挡即将攻来的清军步兵。清军步兵破阵,必然穿戴重甲,张煌言已经看到,很多清军士兵从备马上取下盔甲穿戴,甚至有人穿两层甚至三层铠甲,这么厚的甲弓箭根本射不穿,只有火铳才行。

而骑兵为了保持速度和战马的体力,根本不宜穿戴重甲,否者战马根本托不动无法长久奔驰,张煌言看到那些蒙古兵很多都是身上穿着一件皮袍,连穿皮甲的都少,正好用弓箭对付他们。

第一百八十九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第586章 海上第372章 初到扬州第九十一章 兵分三等第986章 叛军继续进攻第926章 宁远城外的战斗第一百六十一章 满朝汹汹讨陈越第212章 天津巡抚第341章 穷途末路第598章 这个荷兰人太讨厌了第942章 阴谋倾覆朝廷的乱臣贼子第五十六章 合作第九十一章 兵分三等第七十章 苦练本领好杀敌第924章 杀满跶啊第247章 面见李自成开个单章为新书求个收藏、推荐第561章 封赏第1030章 商税第555章 陈越论自立第一百四十八章 坤兴公主的要求(为叶博士掌门加更第一章)第499章 水攻之议(2)第265章 骑兵对决(4000字大章)第645章 克荆州,何腾蛟殉国第948章 合围(第三更)第315章 瓜洲渡大军过江第305章 整编降军第847章 霸气的坤兴公主第465章 陷阱第376章 军械第352章 朝议第659章 阎应元守吉安第一百一十九章 收复房山第262章 敌退第617章 鸡笼之战第512章 小公主长大了第一百五十六章 一触即溃第205章 缴获第208章 陈越论农商第一百二十三章 陈青天第八十一章 清兵打下房山县第203章 大雪第一百五十八章第401章 南京来信第891章 重甲步兵第194章 西山军编制与建设第853章 局势第463章 缺口激战第898章 追与逃第811章 胶州湾水师上岸第665章 碾压第668章 刘能献计第432章 再遇郝摇旗第578章 秋后算账第一百一十三章 追击第672章 诈城第438章 战争越来越近了第359章 媚香楼第948章 公主也可监国第六十章 铩羽而归第一百八十九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第八十九章 近在咫尺有人才第872章 清廷失去了信心第312章 刘良佐授首第485章 歼灭第八章 算账第二十一章 创业第1004章 上位者的心思第369章 人生如戏第385章 陈越的条件第568章 陈越言志(下)第560章 含泪别公主第540章 计策成矣第二十二章 买场地第515章 劝说第六十五章 激战(下)第467章 万箭齐发显神威第872章 清廷失去了信心第518章 援兵到第551章 刀闪处人头落地第848章 叩阙第209章第377章 朝廷大事(4000字大章)第四十八章 赶尽杀绝第425章 比赛中第十四章 少年吴平第341章 穷途末路第539章 阿济格要退兵第十章 傻儿子好了!第646章 夺情第291章 泥沙第一百零三章 沟渠拒敌第658章 赏与罚第997章 关中攻略第343章 入宫第1014章 郑森要复仇第九十七章,惺惺作态给谁看?第851章 战正酣第410章 暴烈手段第945章 以待来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