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重农

二月,农忙时期。一年之计在于,论文明达到什么样的高度,也不得不重视农业。因为,没有农业产出的粮食,人们最基本的吃饭生存,都不能获得解决。

重视农业,是历朝历代政治家的一项最基本政治行为。皇帝、宰相在农忙时,亲自务农,虽属作秀成分居多。但是,自古以来,务农务出经验的皇帝,也为数不少。哪怕悟不出多深奥的道理,也会通过亲自务农,了解农民的辛苦。..

在二月份,肖图白同样和历朝的统治者一般,用参与农业生产,来表示自己重视农桑的态度。与皇帝们在深宫里面的皇庄种田,伺候皇帝种田的,都是一帮子文武百官不同。肖图白是真正在葛沽农产务农,接近的也是真正的一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

天津葛沽农场,作为特区最大的农业生产基地。

与别处的农村最大的不同是,水利设施完备,从沟渠灌溉、排涝体系,到提取地下水进行灌溉的风车灌溉系统。

整个水利设施的完本,已经节省了人多提水的人力物力。在古代,灌溉是一项非常耗费人力的事情,尤其是在北方地区。农田水利不发达,占据不了良田,耕作劣质田地的农民,用水桶挑水灌溉,奔波几里路,农忙时奔波上千次,也成为了稀松平常。

小农经济体制中,上等的良田,临近水源。拥有上等的良田,需多cāo心。便能够获得良好的收成。而这些好田,往往被豪强、富户们占据,普通的农民,往往是离水源较远的劣田,光是农忙时候提水灌溉,已经领人耗费了大量的时间、jing力了。..

甚至,一些霸道的地主,为了占据多的灌溉资源,不允许别的农民,到自己的水源附近提水。在古时候。两个农村为了争夺水源。进行惨烈的厮杀、械斗,也是非常常见的。有人说,古代农民战斗意识不强,容易被愚弄。但是。这是与农民切身利益关的情况下。他们才显得人畜害。一旦涉及到农民切身利益。两个村庄可能为一条灌溉小溪,打出比战争还惨烈的混战。

当然了,并不是所有的北方人不愿意搞农田水利。而是一部分占据了临近水源的良田的地主、宗族。并不愿意搞农田水利。其一,搞农田水利,就意味着自己的水源被外人瓜分一部分。其二,搞水利是要出钱的,朝廷说要搞水利,肯定要地方自己出人出力。

尽管很多人知道,水利建设对于长远来说,是非常有利的。但是,到了北方,执行起来却是困难重重。

南方的情况有点特殊,北方的一些田地,由于土地贫瘠,每亩也就象征xing的征收几斤粮食。而南方最高的一些地区,则是一亩田征收2石粮食。原因是,太祖皇帝对陈友谅、张士诚与其争夺天下耿耿于怀,对于一部分张士诚、陈友谅的旧地盘,征以重税。

总体而言,整个江南地区的田地产量高于北方,赋税也同样较高。因为承担非常高的赋税。农田水利、良种,等等各种先进的农业技术,在南方普及,原因是被高赋税压迫出来的。

北方的赋税压迫较为轻微,所以北方的农村为保守,不愿意革技术,不愿意耗费巨资搞农田水利。

其实,在16世纪末期,明朝就不断有重臣,在北方推广水利建设和普及良种。但是,这些旨在提高农业产量的改革,皆是疾而终。其实,光是农田水利和良种获得推广,北方的粮食产量至少能够提高两三倍。

可惜,北方的农业改革,阻力实在太大。历史上,清朝对于北方,则是采取用刀子进行圈地运动。大量的田产,被八旗贵族强行掠夺。加上,清初北方人口历经浩劫,仅剩下1000万人,推行农田水利和推广作物的阻力,有所减缓。

到了康熙年间,在北方大力推广玉米、红薯、马铃薯等等作物,令人吃糠拉稀,于是出现了所谓的“盛世”。

清朝所谓的盛世,水分非常大,主要是受益于美洲作物的推广,人口以三十年增长一倍的自然增长规律进行膨胀。

按照小农经济的标准,盛世取决于人口多寡、仓库中粮食数量,人多粮多就的盛世。像康乾“盛世”,百姓普遍衣衫褴褛,人均财富少的可怜,毫富足气象。哪怕是“盛世”,也的中国有史以来,最穷的盛世。

肖图白并不喜欢单纯堆砌人口的数量,而是重视人均的财富和受教育程度。以及军事、科技、经济、领土等等各方面综合实力。

在肖图白看来,盛世应该是国民创造财富的能力,以及人们享受的生活质量富足,这才配得上盛世。

以发展农业经济而言,如果,大多数农民是靠玉米、红薯、马铃薯之类的粗粮果腹,大多数百姓营养不良,显然是称不得盛世的。

以饮食而言,盛世的标准,应该是百姓可以天天吃得起肉。如果天天吃得起肉,最起码在饮食上,就算不上盛世。

“国师大人,农场今年的计划,种植20万亩的粮食。粗粮、细粮各一半。剩下20万亩田地种棉花,全力供应特区的棉布产业。此外养殖业10万亩,确保年提供100万只家禽和5万头家畜供应市场。此外,烟草、茶叶、辣椒、药材等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占据10万亩。今年的目标是,农业产值达到700万两!”农场的大管家杨斗充满自信说道。

肖图白点头说道:“这个目标是很科学的!农业并不仅是粮食产量,而是土地的综合经济效益。还有。烟草等等作物,对于土地的伤害比较严重,种植了烟草后,多采用抛荒、休耕等等方式,恢复土地的肥力。还要充分利用蚯蚓的作用,蚯蚓既能改善土地的盐碱化,也能够改善酸化土壤。让一些土地,循环用于养蚯蚓,可以对耕地起到恢复和保护作用!”

事实上,天津葛沽农场的存在意义。主要是外部粮食、资源断绝的情况下。自给自古时期的准备。

而现如今的天津,大多数的粮食、资源,皆是来自于进口。在大量ri本、朝鲜的粮食,被被存入天津的粮食库存中。使得天津的府库中粮食。是在不断的增长中。

但是。哪怕外来的粮食和资源,价格再便宜,数量供应再充足。也不能将葛沽农场推平,开发成工业、商业用途。

因为谁也不能担保,永远能够从海外买到便宜的粮食。

参观了葛沽农场的劳动场面,肖图白与陪同的文官、军官们,为了表示重视农业,也亲自下田,参与农活,以农民们打成一片。

肖图白在现代社会,从来没有亲自下过田。但是,穿越到明朝,身居高位后,却首先虚心的学会务农!

务农是政治态度!

连务农都不会,其执政能力,是不会被古人认同。

事实上,肖图白之所以亲自参与劳动,也是避免自己提出一堆的理论,但是却脱离生产,不切实际。理论再好,也需要懂得生产,才能够发挥出作用。

而在参与农业生产过程中,肖图白主动与农民们交流,关于农事,农业技术,以及农场的管理经营。基本上,肖图白通过七天左右的时间,与一百多名农场不同阶层的农民农民进行交谈。

有普通的雇工,也有技术人员,中层的管理,等等绝大多数人提出的看法,论肖图白是否认同,皆默默令人记下来。

“国师大人,农场的这种管理,采取雇佣制,大锅饭。好的农民和差的农民,区分不出来呀!如果,把田地分包出去,有本事的和没本事的,自是能区别开来……”一名40多岁的老农犹豫说道,“而且将农场的田地给佃出去,每年总产量会有所提升的!”

“这位大爷,你提出的看法,我比较赞同。但是,我们考虑的角度不一样!分包出去了,或许田地的总产量会提升。但是,提升的有限的,而且,会浪费大量的人力!你看,现在我们农场哪怕加上畜牧业和销售人员、技术人员,才8000多人。8000多人,便将50万亩田地,打理的井井有条,产粮食、产肉食,产棉花、产烟草,虽然不算最优秀,但是总体而言,是合格的!若是分包出去,需要多少劳动力?我看,至少要五六万人吧。多浪费了几万人力物力,粮食能增产多少?”肖图白问道。

“我看能增产几十万石。”老农认真考虑说道。

肖图白笑道:“50万石去算!一年增产50万石粮食,也就是增加20万两银子的经济效益。但是额外付出了5万劳动力。而这五万劳动力,节省出来,从事工业商业,一年最起码能创造个100万两银子的效益吧!再说,原本8000人去管理50万亩田地,现在让五六万人去管理。总产量高了,人均的产量却是低了。总体而言,只有极少数种田能力好的农民,在承包土地后,能获得高的收入。绝大多数农民,在承包后,人均收入会大大的降低!现在国家动乱的情况,并不是粮食总产量不足,而是不均啊!穷人,太穷了,遇到灾荒买不起粮食吃!所以,最关键的是,提高大家的收入。有了收入,有了银子,地主家中堆积如山的粮食,也愿意卖给穷人的吗!”

有时候,农民起义的原因是,农民觉得没饭吃,要地主开仓放粮。地主心想,你给钱,我给粮。穷的揭不开锅的农民,哪里有可能有银子?于是,双方谈不拢,就爆发了底层农民揭竿而起的现象。

解决社会最尖锐的矛盾,最关键不是要把粮食产量提高,而是提高普通的人收入,要大家有钱买粮食。粮食产量再高,也是地主家的,地主会偿把粮库里面的存粮,提供给穷人食用?

老农搔首,不好意思道:“大人想的,比小人琢磨的有道理。”

肖图白与不同的农民进行交心后,对于农场的实际情况,了解的也深刻。总的老说,这个年代的农民,种田的能力不俗。

在先进的技术被他们掌握后,能迅速的消化。并且,只要肯投入本钱去做农业实验,农业技术也时不时的取得一些惊喜。

虽然,智慧的火花,燃烧的还不够彻底。

但是,肖图白知道,给这些农民们普及多的知识,让他们有能力去总结知识理论,先进的农业技术的发展、积累,总是会加的。暂时而言,肖图白不是农业专家,能够做到的仅是,给农民们扫盲、普及知识,鼓励他们去钻研、思考,剩下的就不要去管他们了。

农业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并不是你要管,就能管得好的!

哪怕一两个才智过人的管理者,能够想出一两个好办法,但是不可能顾及到整个生产过程的方方面面。整个行业的创、改进,应该是从事这个行业的劳动者,集体推动!

中国古代的大多数劳动者,有时候不缺乏创,也经常琢磨出一些先进技术。但是,由于他们不懂文字,不会记录,不会总结,绝大多数的技术创,都是白白的忘却了、失传了。如果人类能够记载多的劳动者们的灵感、火花,那么技术的发展速度,恐怕会达到一个极其惊人的速度。

中国古代的工农业生产技术,长期的领先有世界,主要是因为中国很早发明了书写纸和印刷术。这两项技术,让中国的大量技术,被用文字记载下来。从而,技术积累速度,领先与世界其他国家。

而到了大航海时代后,纸张、印刷已经在中东、欧洲逐步普及,中国文明的独有的技术积累优势,便逐渐的失去了。

但是不要紧绝大多数的技术创,其实是一线普通劳动者,智慧火花偶尔燃烧时,涌现的灵感。只要这些灵感,能够被多记录下来一些,技术发展的速度,就需担心。所以,天津特区采用的方略是给劳动者进行文化扫盲,让多劳动者掌握文字这种工具,自然而然的能够加科技的发展速度。。)

第146章 手持钢刀九十九第267章 科技、经济、内政(一)第194章 南北朝鲜第283章 医院、防疫、显微镜第172章 朝鲜布局(三)第22章 外商、合作、剪刀差第88章 危险与机遇(二)第54章 党报(一)第60章 棱堡(二)第76章 粮商(二)第93章 葛沽的规矩(二)第155章 简单机械之滑轮组(一)第253章 愿赌服输第131章 烽烟再起(三)第124章 班师第37章 蜂窝煤的暴利(二)第29章 店铺、出租、青楼第61章 何塞船长的商品(一)第255章 九州失控,明军助剿第210章 扩军、银行第41章 枪毙进行曲第131章 烽烟再起(三)第19章 建镇、开荒、马铃薯第1章 穿越明末,皇帝分身第171章 朝鲜布局(二)第269章 科技、经济、内政(三)第91章 郑芝豹的船队(二)第263章 返航第3章 计划第281章 轰动的造势,更疯狂的暴利第137章 探病第21章 渔政、造船、海权第95章 郑芝豹的葛沽见闻(二)第125章 包衣翻身做主子第107章 誓师——必胜的信念!第103章 总督(一)第41章 枪毙进行曲第206章 抗灾灭蝗第168章 皮岛海战(三)第87章 危险和机遇(一)第39章 匪军的竹枪阵第210章 扩军、银行第280章 权贵田弘遇和名士钱谦益(二)第154章 新任的天津巡抚第163章 明朝时期的石油化工业(一)第33章 仙肥、女兵、农庄第208章 人定胜天第285章 天津卫商户骚乱第202章 皇帝南下第263章 返航第62章 何塞船长的商品(二)第17章 军营、搬家、书第249章 商人、枪炮、十字架(一)第217章 美味的辣椒第278章 皇帝养成计划(三)第269章 科技、经济、内政(三)第5章 总顾问衙门、庄田拍卖第146章 手持钢刀九十九第260章 松江、复社、张溥第258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战(一)第194章 南北朝鲜第39章 匪军的竹枪阵第224章 高炉炼铁、坩埚炼钢第169章 皮岛海战(四)第210章 扩军、银行第236章 《天工开物》和宋应星第137章 探病第80章 虏变(二)第25章 女兵们的加入第58章 变得更好,还是更坏?第81章 虏变(三)第47章 收容难民第64章 对白奴们的工作安排第152章 迁都之议(二)第232章 经济合作第259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战(二)第62章 何塞船长的商品(二)第83章 独石口(一)第252章 商人、枪炮、十字架(四)第80章 虏变(二)第8章 欲练兵第201章 香水第145章 虏退(二)第266章 钻床、锯床第247章 禁教和潜流第140章 绞肉机(三)第209章 班师、建设、丰收第128章 整军备战第128章 整军备战第233章 烟草第230 天津水师的“蛙跳”第46章 圣旨第213章 新兴工商势力、宝船、郑家叔侄第89章 危险与机遇(三)第10章 荒地、兵营、练兵第232章 经济合作第124章 班师第49章 皇家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