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蜂窝煤的暴利(二)

明朝人对于各种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是非常强的。( ·~ )比如,明朝中期获悉西方火器比大明更强,明朝技术官员便迅速的集中国内最优秀的工匠对西方火枪进行攻关、仿制。

再如明朝中后期,西方的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之后,中国的工匠很快就开始量产大明版的桌钟。

至于玻璃镜片磨制的眼镜、放大镜、望远镜之类的器材,明朝皆是积极的引进、消化。还有西方的数学、几何、天文等等自然学科知识,明朝末年更是大规模的翻译、吸收。

连外国的技术和文化,明朝人接受的都非常快,更何况明朝本土出现的煤炉和蜂窝煤呢?

随着,铁皮煤炉和蜂窝煤,方便和节省,两大优点逐渐被天津煤业的业务员们挨家挨户的宣传广告之后。

天津卫城中,铁皮煤炉的订货单蜂拥而来。

一百个、两百个、五百个......

疯狂增长的订单,使得葛沽炉厂的王铁锤乐的直抓胡!

不过,整个葛沽炉厂才不满三十人,一天才做出10多个炉。哪怕是随着熟能生巧,一天也不过是加工三四十个铁皮煤炉。

以厂的规模和生产能力,却是很难满足这些不断增长的订单。

“天啊,这该如何是好......”王铁锤显然陷入了幸福的烦恼之中。[ ~]

这时候,一名制陶的工匠建议说:“厂长,制约产能的瓶颈,主要是因为铁皮壳生产比较慢?”

王铁锤点头说道:“那是当然,陶制内胆烧的贼快,如果我的铁皮制作速度能够内胆一半快,就阿弥陀佛了!”

制匠道:“厂长,小的觉得如果仅用内胆,不加铁皮外壳,也能做出煤炉......”

王铁锤瞪了他一眼说道:“胡扯!没有铁皮壳套着,那么丑的内胆炉,谁会买?再说,炉底下的通风洞口,由铁皮制成,洞口开大、开小来调节炉火,很是方便。变成了全陶制成,炉火的控制,怎么实现?”

王铁锤听闻陶匠的建议后,本能的抵触。

因为铁皮煤炉生意蒸蒸日上,而技术的关键是在于他铁匠制作的铁皮外壳。如果炉全部用陶制,不用铁皮了,他今后在厂中的地位,还能稳如泰山?

工匠笑道:“铁皮壳的煤炉,自然是精巧、方便。但是,纯陶制的炉。胜在成本更低,制作更快。铁皮炉要700文钱成本,一天最多制作几十个。咱全部用陶制的,成本200文钱不到,一天能烧制几百个。虽然全陶炉质量和外观不如铁皮的,但是咱可以两种炉都制作。铁皮的出厂价1两银,陶制的出厂价300文,您说会不会非常有前途?”

王铁锤犹豫不决,一方面觉得这陶匠说的有道理,按照他的办法,厂能够更快的发展,赚钱也将更迅猛。【叶*】【*】

但是陶制的煤炉大行其道,今后这炉厂中陶匠的重要性将会超过铁匠了!那时候,炉厂难道要换陶匠们当家做主?

“师傅,不干了、不干了,又要做20个壳,还要做20把火剪。咱才4个铁匠,简直当10个人在用啊........”这的王铁锤的二徒弟赵打铁的乱吼,“要么您多招一些人,要么咱不干了!”

王铁锤闻言忽然眼睛一亮!

从煤炉中夹取蜂窝煤的火剪,这只有铁匠能做,陶匠再如何厉害,也做不出火剪的!

心中念头通达之后,王铁锤对着陶匠说道:“先按照你的办法试一试,如果陶制的炉,卖得出去,咱就制!回头如果能成,咱给你发奖金!”

陶匠闻言不由心中一震,喜道:“厂长英明!”

事实上,此时厂里面的陶匠基本上都是契约奴出身,吃住都是政府提供,厂里面也不发给工钱。不过,等到他们的契约到期转为民户之后,依然会在炉厂工作的,那时候工钱开始由厂里面发放,所以陶匠们真心希望将厂越办越好!

至于与王铁锤夺取厂的管理权之类的,陶匠们想都没想过。毕竟,王铁锤可是厂的大股东和厂长,并且有总顾问衙门给其公司拥有的产权背书。只要葛沽镇还是由总顾问衙门掌控,谁也不能动摇王铁锤的地位。

在接受了陶匠的建议后,葛沽炉厂的发展开始一日千里,每天的炉的产能迅速扩张到了100个以上!

其中陶制的煤炉,占据煤炉产量的90%以上。这些陶制煤炉,胜在售价低廉,而且基本上拥有铁皮煤炉的大半的性能,所以受到城市中底层的市民们的欢迎。

由于煤炉的供不应求,葛沽炉厂一天的利润,也是超过20两银。而且,根本不需炉厂运到市场上兜售,这些产品在出厂之后,迅速的被天津煤业公司打包定订走了。

之后,天津煤业公司,将煤炉与蜂窝煤两项产品进行捆绑销售。

根据天津煤业公司的估计,平均每销售一个煤炉,蜂窝煤的月销售业绩便能够增长60块左右,每块蜂窝煤能够赚取1.5文钱。每多销售一个炉,煤业公司一个月便多赚90文钱。

90文的利润看起来很少,但是这些客户尝到了蜂窝煤的甜头之后,便会成为公司的长久客户。

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每个月煤炉的出货量将会达到3000个。也就是说,煤业公司月增长3000名新增客户。

3000名新增客户,每月将会消费18万块煤炭,贡献900两的营业额,以及270两的净利润!

看起来现在发展的不快,但是每个月的市场都在快速的增长之中。再过一年之后,将会形成一个如何庞大的市场需求?

肖图白了解之后,颇为兴奋。

不过,很快他冷静下来,消费煤炭的主要是城市居民。天津卫城中大约有一万户的城市居民,也就是说,最多有一万名潜在的消费者。

至于广大的农村,拥有大量的柴草作为燃料,在农村中普及煤炭燃料很是困难。毕竟农村的柴草不要钱的,只要农作物收获时期,将这些收购的干草,堆放、晒干,便足以供应一家一户的烧饭菜的需求了。

除此之外,农村的交通不方便,蜂窝煤向农村运输的成本太高。所以,肖图白并没有疯狂想要搞“煤炉下乡”。

经过盘算,肖图白知道,自己的一切的发展,都是根源于城市。至于所谓的“农村包围城市”之类的想法,肖图白只有摇头苦笑。

相反,他要不断的加速大明的城市化进度,不断吸纳农村的失业人口,壮大城市工商业的力量。只有商品经济极其发达的城镇,才是肖图白的舞台。

乡村中,还是地主们的天下。

肖图白心中不由有种笑意:“不知道将来,文人地主们会不会对咱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来对外咱?”

很快肖图白摇头,“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是要充分的调动农民,让农民觉醒,才能够产生惊人的效果。

而封建时代的地主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在乡村一直实行愚民手段,不让农民知道朝廷政策,不让农民知道外界信息,才更有利于他们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

地主们为了自身的既得利益,使得他们哪怕是占据了广阔的农村,也不可能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

第209章 班师、建设、丰收第157章 部门改组(一)第126章 王启年之死的讨论第86章 独石口(四)第15章 皇庄拍卖舞弊案第54章 党报(一)第160章 宝坻县令的求援第89章 危险与机遇(三)第99章 与虎谋皮(一)第158章 部门改组(二)第204章 耽罗岛殖民经营(一)第155章 简单机械之滑轮组(一)第94章 郑芝豹的葛沽见闻(一)第127章 蚯蚓养鸡鸭和逆天的蚯蚓田第35章 蜂窝煤和煤炉第178章 风俗第68章 传教士(三)第142章 胜了(二)第222章 香水的暴利第234章 铁轨路、昆仑奴第127章 蚯蚓养鸡鸭和逆天的蚯蚓田第180章 暗流(一)第257章 经济发展为先第12章 阶段性训练成果第43章 新军医院第8章 欲练兵第127章 蚯蚓养鸡鸭和逆天的蚯蚓田第179章 游街第192章 整顿漕帮第144章 虏退(一)第162章 货币第83章 独石口(一)第220章 为了当官,读书人可以背叛孔孟之道!第58章 变得更好,还是更坏?第186章 改进工具(一)第132章 烽烟再起(四)第30章 谈判和规范第101章 与虎谋皮(三)第17章 军营、搬家、书第28章 矛与盾:鸟铳和棉甲第233章 烟草第66章 传教士(一)第243章 福利、户口、尚武之风第177章 年假第127章 蚯蚓养鸡鸭和逆天的蚯蚓田第29章 店铺、出租、青楼第55章 党报(二)第142章 胜了(二)第16章 无心插柳柳成荫第163章 明朝时期的石油化工业(一)第54章 党报(一)第166章 皮岛海战(一)第210章 扩军、银行第109章 为乡亲们报仇(一)第202章 皇帝南下第187章 改进工具(二)第196章 郑芝豹的生意第85章 独石口(三)第71章 丰收(二)第137章 探病第89章 危险与机遇(三)第282章 流民、天津梦、安置第56章 建党(一)第267章 科技、经济、内政(一)第13章 统一思想、军歌第191章 镇压第102章 与虎谋皮(四)第21章 渔政、造船、海权第257章 经济发展为先第229章 四艘新舰第125章 包衣翻身做主子第216章 返航、炮击、旅顺第62章 何塞船长的商品(二)第7章 从海洋中获取食物第259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战(二)第199章 漕、海之争第24章 文工团、书社、股份制第268章 科技、经济、内政(二)第98章 情报第181章 暗流(二)第170章 朝鲜布局(一)第35章 蜂窝煤和煤炉第149章 玻璃产业第55章 党报(二)第280章 权贵田弘遇和名士钱谦益(二)第94章 郑芝豹的葛沽见闻(一)第162章 货币第149章 玻璃产业第282章 流民、天津梦、安置第250章 商人、枪炮、十字架(二)第80章 虏变(二)第24章 文工团、书社、股份制第265章 重农第241章 问策(三)第208章 人定胜天第102章 与虎谋皮(四)第255章 九州失控,明军助剿第5章 总顾问衙门、庄田拍卖第266章 钻床、锯床第34章 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