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襄城之战二

?

第一百零五章

襄城之战二

城下的李自成在观敌料阵,而城头上的汪乔年也在观看城下的李自成。

只是汪乔年并不知道下面的人就是李自成。他不过觉得,被数百亲卫簇拥着的贼首,定然是贼人之中的大头目。相隔里许,汪乔年老眼昏花,也看不大清楚。只是他虽然看不清楚对面人的面孔。

但是有一些东西,却是能看出来的。

不是别的,正是义军的军容气势。

数万大军分立营盘,各自坚壁待敌,而敌人的马队,没有一丝杂音,个个甲胄鲜明,人马雄壮,隐有杀气吞吐,一看就是好手,但是汪乔年看自己身边的士卒,不过,襄城本地的壮丁居多,带过来的秦军残兵为少。

这样的人员素质完全不能与对面的贼人相比。

这年头,官像贼,贼像官。有一种无言的讽刺之感。

汪乔年见李自成一行人离开了,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带着刘汉臣,以及襄城士绅生员一批人,还在贾副将是以秦军残部为主,分侍左右。他带着百余随从在城墙之上巡视,所到之处,都整齐肃然。

汪乔年固然知道,这些人或许是等着他过来,才摆出这样的官样子,但是也知道,能摆出一个样子,就已经不错了,说道:“城上将士,能有如此风貌,皆汉臣之功也。”

刘汉臣,与张永祺,是襄城士绅之中的翘楚,都有举人功名。

刘汉臣三四十岁,身材高大,国字脸,面带长须,为人严重,不苟一笑,看上像一个将军,胜过一个儒生。此刻就身披战甲,腰按倭刀,身上总共背负了三四把长刀,如果不了解,谁也不知道,这样一个人,居然有举人功名。

“不敢当督师夸奖。不过贼人残暴,举县与贼人有不解之仇,与贼人不共待天,学生得贾副将之助,不过稍加训练,就可堪一用。”刘汉臣说道。

“襄城百姓,士气可用。”汪乔年说道。

忽然有一个士卒上来,在贾副将身边,耳语一番,贾副将说道:“督师,贼人撤去了南边营寨。”

“不过是围三缺一的故技。”汪乔年冷笑道。

不过,很多计策不怕老套,越是老套越是有用。就比如此刻,很多秦军将领都心动了。无他,他们自忖襄城已经是死地,待在襄城,在破城之中,生还的机会很小,如果此刻逃窜,或许半路被义军伏击。但是总能逃出不少,还有一线生机。

汪乔年打仗的本事,或许没有到家,但是察言观色的本事却是一等一的,立即感受到了秦军浮动。

秦军人数虽然少,却是襄城守备的中坚力量,如同他们走了,襄城根本无法守。汪乔年转眼之间,就下了决定。

“汉臣。”汪乔年说道。

“学生在。”刘汉臣说道。

汪乔年说道:“派几个人,召集襄城民夫,将所有城门都堵死。我汪某人与襄城共存亡。”

“是。”刘汉臣说道。

刘汉臣身边的士绅松了一口气,汪乔年能逃,秦军能逃,而襄城本地的士绅却是万万逃不得的。见汪乔年如此表态,他们自然松了一口气,局势走到这一步,也容不得他们后悔了,只能将得胜的希望寄托在汪乔年身上。

“我观对面,似乎有不少新土,贼人恐怕在挖地道。汉臣可有防备?”汪乔年说道。

“学生早就有准备。”刘汉臣说道。

“哦。”汪乔年说道:“什么准备?”

刘汉臣说道:“请督师移步城下。”

汪乔年在刘汉臣的引导之下,下了城墙,一到城墙,就看到城墙脚下,有不少的大缸,深埋在土地之中。只露出一个尺余高的圈边。这就是地听。地听最下面还有一些水,堪堪铺满底面。也不知道下面这些水,是前几日的雨雪所留。还是故意弄进去一些水。

“地听?”汪乔年说道。

“正是。”刘汉臣说道。“城墙之内,数丈之间,就有一个地听,环城有数百口地听,每一个口地听,都有人专人负责,凡是地下有丝毫的动静,都不能逃脱地听的监看,只有贼人地道临近城墙,我们就从对面反向挖掘,先以烟火攻之,然后再用水淹。使贼人葬身于地道之中。”

汪乔年微微一笑,说道:“有汉臣在,我无忧也。”

“只是。”刘汉臣说道:“学生不担心贼人穴攻。不过有一处却是令人担心?”

“何处?”汪乔年问道。

“大人,请跟我来。”刘汉臣一边说,一边为汪乔年引路。

不过片刻之后,就来到东城一处。刘汉臣说道:“此地,是当初贼人坏城之处,贼人破襄城之后,本意想坏掉城垣,就有人从此地开始拆除城墙,后贼人命人守襄城。贼将乃征集襄城父老,重修此地,父老都不乐从贼,贼人亦不通土木建作之事,故而修建的很潦草不堪,这一点,贼人也是知道的,我担心如果贼人猛攻此地,

此处城墙,会坚持不住。”

汪乔年听了之后,也神色凝重,拔出身上的长剑,猛地一剑刺进城墙之中,深入半尺有余。如此城墙,又怎么能挡得住贼人猛攻。汪乔年固然蔑视贼人,但也知道,贼人有今日之胜,绝非泛泛之辈。不用想,此地就是来日交锋最激烈的地方。

“贾副将。”汪乔年说道。

“末将在。”贾副将轰然应诺,躬身行礼,身上甲片叮当作响,好似银铃。

“将我的王命旗牌抬过来。”汪乔年说道。

王命旗牌是明清制度之中,皇帝授予各级大员的特权,对低级官员有先斩后奏,临机决断之权。就如戏文之中所言的尚方宝剑一般,王命旗牌是数尺大的绸缎旗面,上面有一个大大的“令”字,挂在两丈长大旗杆之上。正是汪乔年的权威所在。

“是。”贾副将大声答应下来。

不过,一会儿,四名旗牌官护住王命旗牌而来。

汪乔年随即上城,踏上这一断最为不结实的城墙,王命旗牌跟在汪乔年身后,汪乔年在城头落座,四名旗牌官就在汪乔年身后,护住旗牌。汪乔年说道:“守城之时,我就在此处,如是城破,此地就是我的葬身之地,愿各位上不负君父之望,下不惭百姓之心。竭力守城,待左将军里应外合,破贼人于襄城之下。还河南一个天下太平。”

“是。”刘汉臣等人大声应诺。

汪乔年乃重申禁令。襄城上下都各士绅的支持之下,竭力筹备守城,青壮登城守陴。健妇准备滚石擂木。但是城中哪里有很多滚石檑木,乃是将城中不用的房屋,全部拆除。河南数年灾荒,人死多了,房间自然就空出来了。

不过,即便空出来,有能空出来多少,如果时间一长,恐怕就要在襄城之内,拆成一片白地。

而老弱烧火做饭,并运上城头。

可以说,整个襄城在汪乔年的指挥之下,已经成为一座兵城了。

不得不说,汪乔年或许在野战决断之上,有一股纸上谈兵的味道,但是毕竟是久历地方官,组织能力还是不错的,将数万百姓的人力物力,发挥到了极致。在文官看来,守城战,与修河,建城,等工程并无太大的不同。更多看得不是勇武,而是组织能力。

故而能打守城战的文官多,而野战就是另外的手艺了。能野战破敌的文官少。

此刻,襄城城小,在汪乔年的指挥之下,也变成一颗铁核桃。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

第一百三十六章 刺杀第五十九章 君子之约第二章 樊城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发现梁以樟第三十九章 渡河之役第二十二章 场外手段第九十七章 李东君第十七章 烽火崎山路第三十九章 傅宗龙第九章 抢收第六十章 王老新曲第五十九章 滇军第九十九章 旧事第六十四章 临颍炮第二十七章 杀襄王第三十三章 湘阴之战第十七章 过河请兵第七十七章 凤阳地动七第三十九章 渡河之役第三十七章 望长沙第二十二章 沙河之畔二第五十六章 病第六十五章 清室诸王第六十八章 虚实真假第三十三章 救援襄阳城第二章 釜底游鱼第八十五章 大破之第一百二十一章 世态炎凉第六十一章 时疫第五章 猛镇第四十四章 英雄所见不同第五十四章 临颍张家第一百一十三章 下马威第七十二章 刘文秀东行记第四十四章 拷饷第七章 万事民为先第五十六章 大战落幕二第八十二章 小别胜新婚第二十六章 沙河北岸夜战第六章 死中求活第一百三十章 千金章钦臣第八章 拷饷第七十六章 官军大败第二十二章 炮战第一百零七章 牛金星之言第四十一章 登陆第十五章 铁模?第七十八章 开拔第九十二章 张献忠方略第八十章 纵被无情弃,不能休第八十三章 东床对第一百三十二章浦阳江之役二第二十六章 论东虏二第六十八章 郑芝龙长江第一功二第八十一章 我不第九十三章 南阳曹幼瑾第一百二十二章 归德侯家第一百一十章 出师第五十八章 竭泽而渔第二十四章 路振飞雄起第七十八章 收尾二第五十九章 河南之屠第九十一章 火马阵第四十六章 周党第七十八章 收尾二第七十四章 阵战第六十四章 备战第六十一章 刘国能第四十六章 李信解忧第四十七章 李信解忧二第十四章 金不换第一百一十一章 逢生第五十一章 闲言第三十三章 兵变余波第三十章 王良谟二第八章 立威第八十二章 胡澹第六十八章 凤阳民情第九十三章 困兽第一百二十四章 势起襄阳,败亦襄阳第八十四章 布局第三章 抢饭第五十八章 竭泽而渔第一百一十六章 李自成的担忧第九十七章 大雨未至风先至第九十一章 侯方域的信第四十二章 夜二第九十四章 困兽二第二十一章 攻心之计第一百一十七章 破陈州二第七十六章 凤阳地动六第七十一章 前哨战第九十二章 张献忠方略第十五章 房村之役二第七章 万事民为先第七十三章 战长沙之交锋第五十七章 多尔衮第五十三章 凤阳城第五章 大军开拔第五十九章 斩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