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儿戏的造反

张轩并不是其中的情况。

江南兵源,特别是江南卫所兵不行,早已是天下皆知了。

就是戚继光这样的名将,也拿他们没有办法。而张轩这一次征召的大多的都是前卫所兵。

张轩之所以坚持在江南大规模招兵。

有不少也是为政治上考虑。

如现在临山卫,不,不久之后的临山县,清洗之后,张轩决定废卫设县。

有这么多人都投了义军,在张轩心中的政治版图之中,临山县涂上可靠的颜色。

如果能在江南征召几十万士卒,哪怕这几十万那么仅仅是辅兵,有这几十万人靠着曹营吃饭,而几十万士卒后面有一家老小靠着士卒吃饭,也就是说几百万人都会靠向曹营。有这些人在,江南才出现反复的可能性就降低了不少。

至于战斗力问题。

张轩从来认为,各地的民风或许会影响兵源素质,但是真正决定战斗力的,还是训练,或许在因为兵源素质的原因,成不了天下精锐,但是成为合格的军队还是可以的。

这就够了。

对一个国家来说,真正用来打决战的精锐,固然必不可少,但是各地驻守的普通军队,却也是必不可少的。

不过,当张轩觉得临山卫情况没有变化的时候,一个消息传到了张轩的耳朵之中。

“你说观海卫造反了,沿海卫所几乎全部都造反了?”张轩几乎不敢相信这个消息。

卫所的军队,张轩不是没有见过,但凡卫所有一些战斗力,张轩也不会冒出全面废除卫所的想法。

人必自辱,而后人辱之。

不是张轩想要把事情做绝,而是张轩左看又看,江南士绅一时间动不得,但是这些卫所军官,又有什么动不得的。

但是万万没有想到,他们居然会起来造反,张轩真想问,谁给你的勇气,梁静茹吗?

张轩沉吟一会儿,说道:“秦猛,贺虎头。”

“末将在。”两人齐声说道。

张轩说道:“你们带领本部人马,沿着海岸线,给我过一遍,各个卫所,图谋不轨者,杀。”

“是。”两人说道。

张轩又立即给杨绳祖下令,让他所部骑兵都动起来,分兵进攻造反的卫所。

张轩却是回宁波坐镇。

果然不出张轩所料,这几乎是一场闹剧。

观海卫弄得声势最大,但是被秦猛千余骑兵一冲,整个卫所集齐一个指挥,有五千多人,就哭爹喊娘去了。

观海卫的情况,与其他的卫所的情况差不多,都是千余士卒一冲,就大败亏输了。还有几个卫所想要据城死守。

不过,下面的人未必想要为这些卫所军官卖命,而且卫所城池几百年来年久失修,他们也米易怎么操练,几乎不知道怎么守城。

即便有城池优势,但也挡不住曹营的进攻。

不过,单单是卫所军队的确是一场闹剧,但是有了舟山军队在后面,虽然还是闹剧,但是这闹剧的规模就大了一些。

卫所的废柴程度,也超出了郑芝龙的预料之外。

这些卫所军官看到了临山卫指挥使的下场,简直是不寒而栗,如果仅仅是杀一个人,也就算了。却不想要将他们家里传承数百年的土地收掉。

这是要挖他们的根基,是万万不能接受的。

在他们想来,这是他们世代传承的土地,凭什么你要收走就收走了。自然要起兵讨伐流寇。

他们也不全是傻子,自然要与舟山上的人合作。

只是他们连最基本的保密都弄不好,曹营在宁波的根基不深,很多乡下地方都保持了原样,根本没有曹营的势力。

想要瞒过曹营的耳目并不是很难,但是在他做决定造反之后,这消息就传遍了整个宁波,自然传到了张轩的耳朵之中。

故而张轩派兵围剿的时候,郑芝龙这边的军队还没有派出来支援。

因为约定的时间还没有到。

当郑芝龙见这些卫所如此不给力,也就加快了行动,这一次郑芝龙避开了曹营重兵把守的地方,而是将进攻的地方放在昌国卫上。

昌国卫在一个半岛之上,与象山相距不远。

因为附近水域复杂,对官军来说是,易守难攻。对义军来说,进攻此地,需要担心义军突然插到后方过去。

张轩将曹宗瑜叫过来,让他带领本部人马,连同台州驻军,一起围剿昌国卫。让他熟悉一下沿海作战的事情。

曹宗瑜会意。

恐怕进攻福建一战,张轩不会去了。

张轩随即将张素叫过来,说道:“废除卫所的动作,不能再慢了。越快越好。”

这样的局面,对于张轩来说,有些棘手。

按照张轩的本意,他不想将事情闹到这一步,最后一个卫所的处理过去。如临山卫一样。但是兔死狐悲之下的连锁反应。将张轩逼到这一步了。

现在的情况,张轩要么安定人心,将请改卫为县的脚步停一停,其他卫所保持现状。

要么就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大干一场。

张轩怎么做,根本不用去想。

后期卫所在明朝的位置之中,根本是站着茅坑不拉屎。

崇祯身边就有人议论过,大意是说,兵力不足,就要加练新军,加练新军,就要加饷,饷银不足则加税,税重则-民乱,民乱而贼多,贼多而兵又不足。如此而已。既曰兵不足战,当查验兵额,重编旧军,或裁撤,或重编,岂能万事委之以新编之军,新收之饷?

卫所吞没了不知道朝廷多少资源,面对崇祯年间的财政不足,这些财政黑洞,要负很大的责任。

张轩才不肯妥协的。

他本想稳妥一下,他仅仅是想要这卫所军官所侵占的土地,不想要他们的性命,如果慢条斯理的处置,大概能做到这一点。

但是如今各地乱起,曹营的处理民事的官员又不多,能力也是良莠不齐。张轩可以肯定,这样将他们全部放出去,结果就是各地卫所之中,恐怕都要掀起一场大清洗了。

不问是非,不问对错,但凡是前明的卫所官,都逃不了这一劫。

很多事情都是一事赶着一事,纵容张轩知道此刻他要放出来的是洪水猛兽,也只能放出来了。

说好听的是,一家哭何如一路哭,说不好听的,改朝换代,本就是这样的。

真以为改朝换代不死人啊?这些死的人,绝非仅仅是战场之上的。

张轩觉得这一件事情,恐怕也保密不了,宁波所发生的事情,估计很快就要传播开来了。干脆将自己所写的,《废卫设县征兵授田策》给修改了一番,送到南京了。

他又私下给张质写了书信,让他帮忙推行这一件事情。

张轩这一策,到了南京之后,就好像是一块石头砸在水里,顿时掀起了轩然大波。引起了不知道多少人,为之侧目。

而此事罗玉龙在江北督军,本来再各地巡视的尚书都回到京师之中。这一件事情,直接捅到了罗汝才的身边。

无数人因为利益的不同,在罗汝才面前各抒己见。针锋相对。掀起了吴王朝中第一次政争,张轩如何也没有想到,这一件事情,竟然影响深远之极。

近则数十年的张轩与东林的对立,远则数百年之后,私人财产的保护与否,以及皇权的权利边际问题,都是以这一件事情的基准。

在后事历史之中,崇祯十七年的这一件事情,影响力之大,还超过了崇祯殉国之事,与整个大夏皇朝同始终。

这些却不是张轩现在可以想到的。

第六十四章 寿州突围第二十章 黑夜第八十二章 郧阳之战二第七十二章 刘文秀东行记第三十四章 投名状第四十六章 大火连百里第二十五章 试点第七十八章 收尾二第二十二章 肃清全城第五十六章 吴氏兄弟第十章 收兵第九十章 夷陵之战第五十八章 南下战略第二十七章 万军之中第八十七章 投明二第七十五章 分道扬镳第九十二章 张献忠方略第六十八章 虚实真假第十三章 擦肩而过第一百三十三章 说袁时中第九十七章 各自筹谋第二十五章 准备第一章 吴王六部第一百一十九章 下金华二第十七章 过河请兵第三十六章 反击与甬道第三十八章 授田仪式第六十二章 河南节度使李信第四章 往来无白丁二第七十八章 李曹合营第八十二章 胡澹第六十八章 凤阳民情第五十四章 罗汝才的手段第十四章 再战陈洪范第七十五章 分道扬镳第八十二章 胡澹第九十四章 史可法之死‘’第七十章 南明决策第三十四章 威远城下第一百一十二章 弘光元年无弘光第六十二章 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第一百一十五章圣旨频下第五十六章 弘光朝廷第十章 凌濛初第一百二十九章 闺中之事第十一章 城陵矶之战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郑经的疯狂二第四十一章 夜第十章 收兵第一百一十二章 钱谦益第十章 城陵矶之战第五十五章 华夷之辨第三十四章 失败的渡河第四十八章 一厥名王二第二十九章 路振飞的举动第四十八章 覆军杀将五第九章 搓扁捏圆第八十六章 何腾蛟的选择第七十六章 焦链第五十一章 闲言第一百三十五章 说袁时中三第八十八章 向北第七十章 决战之前二第十七章 金声桓的抉择第八十四章 成亲第一百零七章 田雄之死第六十五章 七月战事第一百一十二章 别临颍第八十四章 成亲第五十二章 马踏开封城第三十八章 风声第五章 朝议大政第三十五章 投名状二第五十四章 临门一脚第七十三章 各方云动第五十六章 风声险恶第八十二章 胡澹第七十八章 收尾二第五十章 正气歌二第十一章 装备二第九十二章 送别第五十二章 多铎撤军二第三十四章 缺口争夺第十九章 烽火崎山路三第八十一章 汝宁城第十九章 孤注一掷黄推官第二十八章 黄河一水二第十九章 洞庭湖水战三第六十五章 七月战事第六十八章贺虎头第二十八章 炮战第十九章 决战四第五十五章 华夷之辨第七十章 湖口二第七十九章 常国安第二十六章 儿戏的造反第一百二十七章 隆武决策第十七章 废奴策第六十章 铸炮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信之死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