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旧事

头带金冠,蟒袍玉带。身上每一丝每一缕都极尽巧思,身上绣着那一条蟒,但是在寻常人看来与龙团无疑,几乎要破衣而出了。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审美。

这种古老的带有礼服性质的服装,不被后世人看在眼里,但是在当代人心中却是再好不过了。即便是高一功也忍不住多看了两眼。

“三位侯爷。”一个太监说道:“吉时已经到了,还请三位侯爷进宫。”

“走吧。”高一功说道。

党守素与李过微微落后高一功一点,以示以高一功为首。

其实这一次,三人商议过,要不要一起来,还是分批次过来,最好还是决定一起过来,毕竟三人都不是傻瓜,当然看出隆武的分化之意。

以至于现在他们三人心中已经有微妙的感觉了。而且他们也自忖大军在外,隆武不敢拿他们怎么样的。

一行人进了皇宫,皇宫原来也不过是长沙府中的一处官邸,再加上隆武并没有修建宫殿的意思,显得普通。

与寻常的官府衙门没有什么两样。

不过,高一功等人却多看了站岗的侍卫几眼。

高一功打了半辈子仗了,眼睛很是毒辣,如果看不出来,这些士卒或许有稚嫩,身上并没有太多的杀气。但是精气神却是足够了。

“是好兵胚子。”高一功心中暗道。

几乎所有的兵头都是现实主义者,他们尊重的只有实力。

“襄阳侯,郧阳侯,宜阳侯到-------”一声声太监的呼喊之声中,三人走进了正堂之中。一抬头,高一功就看见一个四十多岁的男子起身说道:“三位爱卿何来之迟?朕已经等候多时了。”

他就是隆武帝。

高一功第一眼看到隆武帝,就感受到隆武帝身上有浓厚的书卷气。隆武帝爱书如命,即便是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放弃过读书。

即便是长沙皇宫之中,什么都缺,但是有一样东西却是不缺的,那就是书。

所以这种气质上的变化,自己或许没有感觉。但是外人看的话,最为明显不过。而且隆武衣着简单且简朴,为了表示庄重,身穿皇袍。但是皇袍虽然很干净,但是很明显是旧的了。

这让高一功高看一眼。

“臣等拜见陛下。”高一功三人有好奇或者诧异的目光看想隆武说道。但依旧行礼如仪。这些礼仪早已训练过了。

隆武将高一功三人,一一扶起来。四人分别落座。隆武说道:“三位爱卿,朕虽非长于深宫妇人之手。但也不识民间疾苦。三位将军起于民将,可否给朕说说?”

高一功见了隆武心中还有一点拘束。听了隆武的话,忽然心中火起,说道:“好,陛下既然想听,臣也就敢说。”

“臣叔父不是别人,就是被朝廷明正典刑,传首九边的高迎祥。”

“高迎祥。”隆武大吃一惊。他对这一点还真不了解。

“正是。”高一功说道。

“臣少年丧父,跟着叔父生活,当时叔父生活不易。往来边境贩马。每来回一趟,都要过关,为边关的士卒所勒索。十成利润,有五六成,被他们所夺。”

“崇祯年间,关中大旱。”

“乡亲们嗷嗷待哺,叔父在乡间也是很有名望,不得不待高家子弟,出关贩马,哪里知道,新换守将。诬陷叔父里通外国。下狱论死。所贩之马,都被千户所截留。那些马匹乃是乡亲们救命钱。”

“故而乡亲们一涌而杀,杀败官军,逃了出来,于是只能成为马贼了。”

隆武说道:“朕记得似乎朝廷严禁贩马?”

“是。”高一功说道:“朝廷还严禁造反的。”

隆武顿时知道失言。

他也知道,很多地方朝廷的法度都变成了一纸空文,就如同高一功所说的边境千户所收的钱,在朝廷法度之中,却是没有的。

只是惯例而已。

高一功也无意与隆武硬顶,继续说道:“我叔父虽然为马贼,但是也不过求一生而已。从不滥杀无辜。数年之前,叔父人马也多了起来。”

“这个时候杨老大人来了陕西。”高一功说道:“杨老大人安抚百姓,招安各部头领,各部头领几乎都投降了。”

“叔父心中疑虑,不信官府,但是将人散去,只带了亲信子弟数百人而已。”

“果然不出叔父所料,洪屠夫来了,不分青红皂白,大杀一气,不管是降也好,不降也好,大多被杀,那一年整个陕西都是血色的。”

“从此之后,叔父决定与官府势不两立,战斗到底。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高一功这句话,说得掷地有声。但是在这个场合听来,却分外尴尬。

隆武微微咳嗽两声,说道:“李将军,您说说吧。”

李过沉吟一会儿,说道:“我也是跟着叔叔。我叔叔,殿下也知道,正是闯王。”

“叔父本来在驿站有一分差事。驿站上的事情繁杂之极,常常受人役使。但这些钱粮养我一家老小。只是驿站裁撤了。”

“驿站一裁撤。叔父就只能为人帮佣了。那年大旱,叔叔带着我们兄弟,在田地里面挖老鼠,小野兽,聊以裹腹。陛下可能不知道,田间老鼠有储蓄的习惯,挖开一个老鼠洞,不仅仅能得到一窝老鼠肉,还能得到一些粮食,少则一斤,多则两三斤,刚刚开始挖一些老鼠洞,能让大家吃饱,只是日子越来越艰难,即便老鼠也不好挖了,甚至即便挖了,也没有存粮了。树皮,草根,乃至于观音土,都要吃。”李过似乎想起当初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也不愿意多说,他话语微微一转,说道:“有时候还为人帮佣。”

“我还记得那一天,艾员外丢了东西,硬说是我叔父偷的,我叔父被上了重枷。至于烈日之下,几乎被烤熟了。”

“当时我与众人求情,求一杯水,而不可得。”

“叔父当日大怒,盘膝坐在烈日之下,但求一死。夜里大家将叔父救了出来。”

“从那一天起,叔父就矢力造反,不管局面有多艰难,不敢败成什么样子,不敢死多少人,叔父从来没有说过放弃。”

李过还想说什么,但是看着隆武的脸色,微微一顿。说道:“接下来就没有了。”

隆武似乎有几分转移话题,问党守素道:“党将军----”

“微臣没有什么好说的。大旱连年臣家里吃不上饭,而官府催税不止。只能带着子弟出来混口饭吃,而后就遇见了闯王。”党守素说道:“接下来就没有了。”

一时间空气之中,有一种莫名的尴尬之感。

隆武深深吸了一口气,他知道这样的事情避免不了的,不解开这个心结,他根本无法收复高一功等人。

高一功三将不过势穷来投,说多少忠诚之心,他们自己都不相信,隆武自然也是知道。一旦局势改变,三名将领会如何选择,隆武也不知道。

而且今天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三位将领都要在外将兵。不可能长时间留在长沙。

所以时间不多,机会不多,他要直面双方的心结所在。

隆武起身说道:“朕代大明向三位将军道歉,天下沦落到如此地步,是大明皇室之责,身为天下之主,让百姓嗷嗷待哺,食不果腹,不得不铤而走险,沦为盗贼。”

“是大明皇室之错,也是朕之错。”

隆武说着深深的行礼,他的话语之中,倒是真有几分真心实意的。只是将三人吓了一跳,大吃一惊。他们万万没有想到。

第四十五章 官军的反应第四十七章 会师第一百一十八章 闯营的战略转向第九十九章 突如其来第八十二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一百二十七章 隆武决策第八十三章 东床对第九十九章 赴汤蹈火第一百三十一章 将星坠于夜第十四章 城陵矶之战五第三十九章 授田余波第八十一章 夹河对峙第八十章 黑夜褪去第二十章 前路何在?第一百一十五章 武昌城到手第四章 往来无白丁二第九十八章 甬道之战第四十七章 一厥名王第六十四章 备战第七十章 湖口二第六十四章 临颍炮第二十四章 路振飞雄起第二十章 洞庭湖水战四第五十七章 余音渺渺第三十六章 王进才第八十九章 张轩拜访贺一龙第九十三章 兄弟相逢第二十五章 拖刀计第十六章 李过的手段第八十四章 成亲第八十四章 汝宁城之陷第三十七章 攻寨第八十九章 湖口攻防战第八十章 一日两遭丧败信第五十九章 河南之屠第二十一章 攻心之计第一百一十九章 关公庙中第五十七章 野菜第五十八章 象兵第一百二十章 陈州之夜第三十四章 图赖第二卷 一朝英雄拔剑起,又是苍生十年劫 地七十二章 小胜第四十八章 一厥名王二第二章 决河之意二第八十四章 布局第六十二章 淮安军的崩溃第八十四章 催命烟花第四十九章 此生何求第一百二十八章 郡主第二十六章 儿戏的造反第十五章 城陵矶之战六第七十三章 北方战场的判断第八十四章 私心第七十三章 张轩立阵第五十七章 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第十九章 徐州内情第一百二十五章 钱肃乐第七十一章 凤阳地动三第二十五章 兵败如山倒第一百三十三章 清廷来使第五十八章 枢密院第二十一章 攻心之计第二十六章 响应第三十六章 纷纷勤王兵第十八章 洞庭湖水战二第六章 明军的应对第八章 放赈之议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杰立于此旗下第十七章 行军第一百一十三章 下马威第四十一章 夺门二第七十二章 大顺东王第二十六章 孟家庄第三十三章 慈不掌兵第七十七章 凤阳地动七第九十三章 兄弟相逢第十九章 决战四第六十一章 离间计第三十五章 从长计议第一百零四章 襄城之战一第六十一章 河南之屠三第七十九章 常国安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杰立于此旗下第五十一章 侯恂的困境第八十七章 投明二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信之死三第一百一十六章 许都的悔悟第六十二章 淮安军的崩溃第四十四章 大火箭二第八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四十三章 大火箭第三章 代为号令第十九章 决战四第二章 授田第一百三十四章 多尔衮第九十二章 送别第二十三章 沙河之畔三第三十六章 千古之下谁堕泪二第二十九章 斩尽杀绝第二十九章 路振飞的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