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许都之谋

张轩心中犹豫几分,想怎么委婉的否定许都的计策。

许都毕竟是张轩看中的大将之才,张轩纵然不用许都之策,也要给许都存几分体面。

许都似乎看出了张轩的心思,提前说道:“大将军,陛下信重大将军,以方面之任委任大将军,大将军难道不为朝廷着想。”

“襄阳之战,是大将军指挥的,东虏实力如何,大将军最为清楚不过,襄阳一战,我大夏惨胜如败。大将军当知东虏乃我大夏强敌,而如今之势。东虏出于东边,与蒙古联姻,一统草原,横扫北方,可谓后方无忧。九边精锐皆在东虏手中。末将不敢涨别人士气,灭自己威风,但是还有一句话要说,那就是东虏之势。在我大夏之上。”

“而今东虏因去年连续征战一年有余,正在修养生息。等待来年,我大夏固然腾出手来了,但是东虏会安坐北京吗?”

“来年大举南征的时候,是不是也东虏大举南下的时候?我大夏真得能在两面夹攻之下,好维持对南明的攻势吗?而今固然困难,但是隆武帝乃是有为之君,正在梳理南明朝政,南明固然有积重难返之态。但是错过了今日,很可能再有难攻之机,就是二三年之后。”

“天下局势并不稳定,去年一年之内,大明崩溃,东虏与大夏并立,而出局势并不稳定,一年之内尚且能发生这么多事情,二三年之内,又会发生什么?夜长梦多。”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张轩听了许都的话,心中暗暗点头。

这些都是张轩的隐忧,正是因为张轩这些隐忧,所以张轩并没有故步自封,他也想在武兴元年下半年抵定整个湖南。但是他性格使然,不喜欢这种类似孤注一掷的冒险。

大胜还好,大败的话,大夏的局面只会更艰难。

许都这样说,让张轩有了继续听他说下去的兴致,张轩说道:“那么如何避免孤军深入,为敌人所乘?”

许都说道:“大将军,我等虽然是深入,却不是孤军。”

“罗岱将军在平江一带出没,牵制了何腾蛟,此其一也。而南昌张将军,就在长沙东北,大将军只需一纸文书令其进军,则章旷军不敢妄动。末将以为,当先与罗将军配合,先下临湘,破何腾蛟军,旋转长沙。引各路援军救援长沙。”

“若章旷回军,则弃长沙,与张公前后夹击大破之。如此则有江西为依托,纵然事有不利,亦可退入江西境内。”

“若李过南下,则半道伏击之。李过一破,从岳阳到长沙,再也敌手,长沙城亦可徐徐图之不迟。”

张轩沉吟一会儿,说道:“李过对大夏心怀恨意,对明廷未必有多少忠心。如果我军南下,李过不理会长沙,反而北上武昌,安庆公刚到武昌,军不过数万,万一西京有个闪失,可如何是好?”

许都说道:“战求胜而已,不拘泥于一城一地。武昌城坚,王龙将军宿将也,李过兵临城下,一时也攻不破武昌,再则南京在武昌下游,大军逆流而上,并不过数日就到。最多不过有惊无险。“

“退一步而言之。李过如今之势,不过无根之萍,任他占据武昌,又能如何。以末将之见,宁可以武昌换长沙。明无长沙,则不可在五岭之南固守。而李过即便据武昌,也处于大夏四面围攻之中,不久必为所擒。复有何虑?”

张轩细细品味许都所言之策,推敲一二,心中暗暗苦笑。虽然其中有很多问题。比如张应元。张轩很清楚,他虽为位阶在张应元之上,但是同为公爵,张轩想要指挥张应元可没有一封书信那么简单。

不过,以张轩在曹营之中的威望,如果好言相劝,倒不是不能办到。但是以武昌换长沙之言,却是万万不能了。

武昌可是大夏西京。

不管这个西京,到底有多少水分。但是都是太祖高皇帝登基之地,当今也是在此地登基,其中的政治意味非常浓烈。也是大夏在西方的重心所在。决计不是说能与大明兑子,就兑子的。

这还是大方向上的问题,具体到细节之上,船只的运力够吗?粮草辎重如何运输?乃至于如何保证,水面之上的安全,总不能让张轩大军与马光玉一样,在水上被人俘获吧。各地水情如何?

这些问题,张轩不弄明白,他是不会同意这一件事情的。

毕竟这关系到麾下数万大军的性命。万万不可草率。

只是,张轩心中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都无法掩饰一个念头,就是张轩心动了。

一方面是基于责任。

张轩作为大夏顶级权贵的一员,他要为国家负责。如果能在今年平定湖南,将南明赶到五岭以南,对大夏是一个绝佳的利好消息。虽然改变不了大下南北受敌的局面,但是依托五岭山势,却可以节省很多驻军。

如果能除掉隆武就更好不过。

张轩不相信大明有这个气运,除却这个有几分临危受命的皇帝。不管接下来是那为藩王登基,大抵都比不上隆武。很大可能是,万历这个朱跑跑。更是不足以凝聚残明人心。

那时候两广之地,就不用多管了,即便暂且寄存在万历手中,也未尝不可。

另一方面是作为一个将领的虚弱心。

在大明的这几年,张轩也算是身经百战了。一点点磨砺出来,不敢说是名将,但也算是一个合格的将军。但是张轩历数他主持的战事。似乎哪一战单独拎出来,也不过如此。

几乎没有一个漂亮仗。

固然,战事只需胜利而已,不需要多漂亮。但是张轩作为一个将军,未必没有想过打一场标准型的漂亮仗,就如巨鹿于项羽,官渡于曹操,淝水于谢安等等。

许都这个计划对张轩来说,有绝大的诱惑力。虽然有些冒险,但是如果做好了,根本不用等到年底了,张轩估计让隆武活不过三个月。那怕隆武逃之夭夭,大明朝廷再次番迁。定然会引起很大的震动,趁着明军人心惶惶的时候。张轩所能得到的,绝不仅仅是一个长沙府,一个湖南,甚至还可能更多。

风险大,收获也大。

再有就是,对南明军队的轻蔑之感。

张轩兵临岳阳城之后,再一次一次判读军情之中,越发明白一件事情,比起傅宗龙,汪乔年,孙传庭等人,大明的大臣水准下降了不止一个层次。比起贺人龙,左良玉,黄得功等人,大明将领水准下降了不止一个层次。南明的军队,与大明崇祯年间的军队,根本不可相提并论,不是一个档次的。

更让张轩不屑的,是南明朝廷的控制能力,崇祯年间再烂,官军还是知道有朝廷的。但是而今,呵呵。

可以这样说,在组织结构上,清廷胜过大夏,而大夏又远胜南明。

清廷立国已过三代。内部人心早已统一了,纵然多尔衮也不能篡夺皇位。就可以看出来清廷人心之中是有这个皇帝的。所以多尔衮只能为摄政王,而不是皇帝。

而大夏刚刚成立,可以看做一个兵头联合起来的政权。罗玉龙的位置并不稳固,但是还是能指挥动下面的。而南明连将军头联合起来都不能,纵然有百万大军,也不过一百个将领的联合,而不是一个整体。

简直是天予弗取,反受其咎。 敌之弱,就是我之强,南明这个状态,给了张轩的信心。

第三十一章 襄阳城下第三十七章 攻寨第二十九章 路振飞的举动第七十五章 接战第七十二章 何英再至第七十八章 黄得功之死第四十章 岘山公第三十九章 姚启圣第五十一章 闲言第二十一章 烽火崎山路之余波第五十一章 覆军杀将八第七十六章 官军大败第一百一十九章 下金华二第一百一十六章 许都的悔悟第四十二章 郁闷的郑鸿逵第七十六章 官军大败第九章 天下何处安我心第二章 曹营建制第五十四章 火铳演示第一百三十三章 郑国公张轩第七十章 凤阳地动二第二十一章 沙河之畔第四十三章 安平第六十九章 侍卫亲军第一百三十一章 袁时中之变第九十五章 扬州大借款第三十章 说高杰第八十一章 心病第一百章 侠义第一百一十五章 陈州城下第二十五章 试点第七十八章 李曹合营第四十八章 一厥名王二第八十二章 常国安四第六十章 武昌之难二第二十六章 孟家庄第三十八章 不克第二十八章 王良谟第一百二十章 撤围第六十三章 郑鸿逵的火器第五十二章 闯贼魅影第七十四章 战长沙之交锋二第三章 授田二第八十章 常国安二第七十一章 湖口三第一百三十章 将变第三十六章 千古之下谁堕泪二第五十一章 侯恂的困境第五十八章 出征之前第七十七章 闯营第六十三章 得讯第一百三十章 千金章钦臣第一百章 赐名推心第一百零三章 围襄城第五十二章 覆军杀将九第一百一十四章 袁时中第五十章 左右摇摆罗副帅第七十二章 刘文秀东行记第六十四章 临颍炮第七十七章 湘西之战第六十二章 顺清之间第五十七章 后勤第三十四章 投名状第五十六章 病第一章 我为鱼肉第二十八章 炮战第十五章 铁模?第四十五章 官军的反应第十二章 作坊第四十三章 求援第七十章 决战之前二第五章 攻城器械第八十二章 虎大威之死第五十一章 贼营孤忠第三十四章 怎么办?第二十七章 政争第九十章 拼死第十三章 舟山之变第八十章 纵被无情弃,不能休第七十一章 各方心思第九十五章 扬州大借款第二十四章 勇气第六十章 铸炮第七十六章 二胜第五章 猛镇第二十五章 追击第四十章 水战四第八十章 纵被无情弃,不能休第一百零六章 田雄再攻二第二十七章 夜袭南津第八十六章 投明第一百一十七章 隆武元年第一百零二章 狭路相逢勇者胜二第六十九章 决战之前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夜之间第五十五章 巡城第七十七章 大夏军制二第八十九章 湖口攻防战第九十九章 突如其来第一百一十九章 关公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