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望长沙

“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张轩站在这里,忍不住的吟出两句旧句。

这里是不是橘子洲,张轩并不清楚。但是的确是湘江之中的沙洲。

张轩百艘船只在湘江之中沙洲停靠,不过湘江之中的沙洲就没有如城陵矶那么好的停靠条件了,不得不加紧赶工,硬生生的在这里修建出来一座码头来。张轩也派士卒抢占湘江西岸,大军有张轩本部人马,再加上各路降军,水陆联营有是十万之众。

张轩绕过岳阳长驱直入,先破湘阴,再临长沙,固然是在战略决策上冒了风险。但是张轩本身依然是稳重的性子,故而在探明长沙的情况之后,就决定,先占据湘江西岸,以及湘江之中的沙洲。

使得水陆大军连为一气。

然后在缓图长沙城。

之所以如此,却是好几个方面的。

首先,长沙城的确是一座坚城。

长沙得名于星辰,按古代分野之论,长沙所在之地,上应长沙星,故而得名,从秦汉以来,就是南国重镇,上古时,赖之镇压五岭,凡用兵于五岭,皆借重于长沙。

而随着湖广在中国经济之中地位越来越重,以至于湖广熟天下足,湖南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不管是明清相争,三藩之乱,太平天国,北伐战争,乃至于抗日战争也有三次长沙会战,凡是有志于天下者,无不在此地着力。

而长沙城自古到今,都是战略要地,长沙城的城防,张轩用脚趾头想,就知道很完善。

长沙城的规格是由宋代李纲奠定的。金兵南下之际,焚烧了长沙城,李纲到任后,重修修建长沙城,虽然后世屡有修建,但是都没有超出李纲奠定下的基础。

城墙长达十四里。有十三座城门,全部是夯土包砖结构。

湘江在其西,浏阳河在其东北而过,汇入湘江之中,也就是说,真正地势开阔,能放下人马的地方,反而是东南方向。而东南方向又是整个长沙的制高点,天心阁。

长沙城墙大体是方形的,而东南拐角之处。就是天心阁所在。后世长沙城墙,全部被拆除,也唯有天心阁遗留下来了。做为长沙城墙的遗址。

不过长沙城并非一点缺陷都没有的。

至少张献忠在这个城市之中还是留下不少痕迹。张献忠撤出长沙的时候,对长沙城垣进行了破坏,其中吉王府也遭到了破坏,否则隆武帝就应该住在吉王府之中。

虽然隆武进行了修整。看上去相差不大。

但是夯土却有一个性质,那就是时间越长的夯土就越结实。新填补的城墙,与二百年的城墙,坚硬程度是不一样的。张轩已经派人去探听到底是那几段城墙,被张献忠毁坏了。

这些地方,就是他主攻的方向。

其次,隆武也不能说庸主。张轩攻下湘阴之后,隆武就全面接管了长沙城军务,这还是他第一次完完整整的掌控了长沙城。

长沙城数万士卒,几十万百姓都为他所用。

即便张轩不去仔细打听,也能听到关于隆武的好多消息。

比如说,隆武在长沙校阅士卒,大赏将士,比如隆武巡城。如是等等。

隆武在军事上或许没有其他才能,只有勇气而已。

不过,有时候,有勇气就已经不错了。夫战勇气也。一般来说,只有不能打的将领,很少有不能打的士卒,很多时候大败,都是将领临阵脱逃而败的,只有少数是将领被斩杀之后,才全军溃逃的。

而且隆武的身份与寻常将领不同。

隆武摆出一副与长沙城共存亡的样子,举城士卒,无不大举震动。毕竟大明近三百年的天下,可谓深入人心。纵然残破到如此地步,在士绅都开始有观望之心,但是在很多士卒百姓眼中。

朝廷已经是朝廷。

故此,在隆武的激励之下,张轩兵临城下之时,长沙城的士气非但没有衰落,甚至反常的高涨。

夏军一路走过来,虽然没有打什么大仗,但是一系列交锋,比如夺取河西数处集镇的战斗之中,双方还是有过碰撞的,张轩也听下面的人说过,明军的战斗水平没有太大的提高,但是士气的确高昂不少。

很难对付。

不过,所有情绪化的东西,都不可以持久的。张轩才相信明军可以锁定士气,时间一长,这事情自然会衰弱。所以,张轩也不想赶鸭子上架,死磕硬骨头。

再有就是长沙城中发出的勤王诏书了。

隆武半年来的所做所为,或许还不足以怀远人,但是湖南附近很多官员都看在眼里。所以隆武的各地调兵的文书,让一处处兵马出动。张轩细细算来,几乎有几十万之多。

长沙成为了暴风的中心。

虽然张轩并不是太害怕,毕竟分散在各地的数十万大军,与聚集在一起的数万大军,对付的难度是不一样的。再加上南明的军队大多是新组建的,甚至很多府县在此战之前,是没有驻军的。鬼知道他们怎么扯出来的的军队。

纵然有几十万之多,也不足以让张轩惊惧。

不过是,任彼几路来,我自一路去,个个击破而已。

但是这毕竟是一个麻烦。不扫清楚外围,张轩也无法全力攻长沙城。所以张轩在湘江西岸扎营。以夏军的水师优势,进能攻城,退能固守。等扫清外围的之后,再来处理长沙城。

“大将军,诸位将军都已经到了。”郑廉说道。

张轩这才收起看向长沙城的目光,说道:“走吧。”

“是。”郑廉躬身引领着张轩离开了这里。

在湘江之中一处沙洲之上。湘江流水之中,在耳边若隐若现的呈现。

这里也不知道是那家达官贵人修建的院子,很有几分江南园林的味道,再加上流水冉冉,别有几分味道。

在一处水榭之中,整个亭台都深入溪水之中,活水从地板下面流淌而过,还有几分流水从四周的铜柱之中流淌下来。几乎是天然的空调,再加上江风满怀,只觉得酷暑为之一空,满胸都是快哉之意。

真是一个避暑胜地。

只是亭台之中,满目都是甲胄刀兵,铁甲铿锵,与这文人雅士的院子,丝毫不登对。不过,此刻他们也没有注意外面的一切,而是聚精会神的听着胡澹讲解。

胡澹说道:“岳阳李过,常德高一功,袁州府何腾蛟,衡阳方向陈荩,两广地域稍远,现在不能一探明,但是明军或五万,或七万,除却陈荩兵力稍少之外,总和当在二十万之上。”

“果然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王进才说道:“朝廷即便败到如此地步,还是有些实力的。”

“王将军此言差矣。”许都说道:“明廷向来有吃空饷的习惯,报二十万,能有一十四万,就算不错了。再者这数路人马之中,也不用尽数击退,只需全歼一部,震慑其他各部,就足够了。”

“想来,其中很多人,也不会为前明效忠到死。”

张轩心中暗暗点头,对这一点他深有同感,似乎大明军方体系的数字,必须打上一个折扣,才做事,而这个折扣的大小,也代表了这支明军的战斗力。而且,许都之后的话,也正中张轩的心思。

湖南之战,攻心为上,攻城为下,降军为上,歼敌其次。

大明短短数年来三易其主,让地方士绅也开始观望起来,张轩感受最明显的,就是打湖南,根本不像打江南的时候,几乎每一县都有人起兵对抗。

第五十六章 凤阳城三第一百三十三章 说袁时中第六十八章 虚实真假第一百二十三章 攻归德第八十六章 何腾蛟的选择第八十五章 惊变第七十一章 凤阳地动三第四十八章 郾城会盟第一百三十六章 结义第八十一章 我不第九十三章 南阳曹幼瑾第七十八章 托天王第九十五章 黄得功之勇第二十三章 许都之谋第二十九章 路振飞的举动第七十四章 刘文秀东行记三第一百二十七章 沿江之上第五十一章 多铎撤军第四十九章 临淮县之变第七十九章 联姻之谋第八十七章 天下繁华扬州城第一百章 二月初三第三十五章 此局已破第四十章 知我者,曹兄第十八章 胜负之数第九十二章 会师第十四章 金不换第八十三章 凤阳总督袁时中第四十五章 再见张献忠第三十三章 救援襄阳城第六十一章 渔阳鼙鼓动地来第八十六章 湖口现状第九十五章 扬州大借款第七十三章 北方战场的判断第二十八章 黄朝宣第二卷 一朝英雄拔剑起,又是苍生十年劫 地七十二章 小胜第六十二章 李自成之死第七十章 夏邑孤城第五十二章 多铎撤军二第六十三章 凋零第三十六章 王进才第一百零四章第四十五章 覆军杀将二第三十六章 孙,李,张第一百二十九章 诛逆子二第八十章 刘承胤的“首级”第一百零五章 后湖黄册第六十三章 情义第七十章 南明决策第八章 放赈之议第五十二章 马踏开封城第一百一十章 东进第四十九章 年轻气盛李郎君第四章 填壕第三十二章 围师第五十七章 多尔衮第八十四章 将变第二十章 黑夜第二十八章 李神医第三十七章 好消息第五章 临湘之战第一百零一章 大崩溃第十章 死马当做活马医第六十四章 有孕第三章 曹营内幕第九十一章 湖口攻防战三第四十五章 官军的反应第三章 抢饭第六十四章 家书第四十九章 郑森今日名成功第十七章 决战二第三十七章 好消息第四十五章 再见张献忠第三十六章 威远城下二第八十三章 谁的心思第二十八章 大逃杀第一百二十六章 李罗再聚第一百二十三章 攻归德第五十六章 老父之言第三十八章 水战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武昌城到手第一百二十二章 可怜无人送荆卿二第三十六章 反击与甬道第一百二十九章 火攻营第七章 攻城第一百二十三章 刘宗敏之死第四十六章 破刘良佐二第三十一章 驱虎第十四章 城陵矶之战五第一百零四章 登基问题第四十四章 英雄所见不同第六十三章 高一功的处境二第八十一章 临危之际老臣心第一百一十四章 袁时中第七十七章 湘西之战第一百零六章 田雄再攻二第三十八章 天助我也第四十六章 天亮了第八十二章 常国安四第七十四章 战长沙之交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