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

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

衡阳城之中。

刘承胤将焦链叫过来,说道:“听闻焦将军与永明王有一段故事?”

焦链说道:“末将与永明王的确有一面之缘,是张贼霍乱湖广之时了。”

随即焦链也没有怎么隐瞒,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道:“张贼将永明王囚禁在永州城中,我当时在杨国威将军麾下做事,为先锋突入永州城之中,我当时趁着敌人不备冲入道州城中。将永明王救了出来。”

焦链说的简单,但是实际上,并非那么简单。

焦链带的人很少,他是徒手登城,身藏小戟。身行如飞,暗中发戟。每发必中,道州又不是张献忠的重点所在,防守的都是张献忠的杂兵,这些杂兵望之辱神,都不敢近身。焦链得以打开城门,闯入监狱之中,救出永明王,扶永明王上马,他在后面断后。

却不想城中士卒反应过来,从四面八方追杀过来。

焦链带的人几乎全部战死,连永明王所骑的战马,也被远远的射死了。焦链背着永明王,一手护住永明王,一手持刀,在最后几名亲兵的护送之下,杀出了道州城之中,焦链背着永明王游过了潇江的支流营水,有有锦衣卫马吉翔的接应,这才安全。

焦链话说的简简单单,但是做起来,决计不是那么简简单单的。

刘承胤说道:“既然如此,你就随我一同拜访一下永明王吧。”

焦链也不是傻子,他心中一动,已经有所猜测,暗暗鄙视刘承胤的为人之外,又觉得这是一个机会。

他与永明王有救命之恩,关系还是比较亲近的,不过因为藩王不能与将领多做交接,这才疏远一点,如果永明王有登基正位的那一日,想来他焦链必然有平步青云之日,他日地位定不在刘承胤之下。

他虽然觉得君父受难于长沙,此刻他们却在做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但是面对几乎触手可得的荣华富贵,焦链一时间不知道再想些什么。

他的心乱了。

说起了大明桂王之脉,于今也是多灾多难。

首任桂王乃是神宗皇帝第七子,也就是永明王之父。就藩衡阳,张献忠在湖广活动攻破衡阳城,桂王就带着两个儿子逃走。结果半路遇到的大西军截杀,将桂王的队伍截成两半。桂王与长子崇仁王逃走了。却将永明王留到了张献忠手中,于是乎就发生了之前的事情。

说起来也是事事难料,两个逃出生天的人,也就是桂王与桂王长子。在广东似乎惊吓过度,纷纷一病不起,反而是在生死之间走了一遭的永明王,坚强的活了下来。

这个时候,隆武来到了长沙。随即又发生了靖江王之乱。

隆武在平定了靖江王之乱后,对各地的藩王都加强了看管,很多藩王都要求来长沙,而今的长沙城中有不少宗室,其实永明王,不,在桂王父子死后,永明王已经是桂王了。仅仅还没有正式册封而已。

永明王本身就是隆武最为重视的藩王。

原因无他,永明王是神宗之后,而今藩王之中神宗之后,却是少之又少了。要么落到夏朝之中,要么被张献忠杀绝了。在血脉之上,也就是永明王与崇祯,弘光的血脉最近。对隆武的皇位造成的威胁,也就越大。

隆武招永明王去长沙册封。

永明王不知道是害怕还是什么的,他拒绝了。他拒绝的理由是料理父兄丧事,并未父兄守孝。在古时,大多数都是以孝道来治天下,永明王这个理由还真的无懈可击。

又有人劝隆武。说:衡阳与长沙不过数百里,永明王在衡阳,也不可能脱出陛下指掌之下,如果陛下强要永明王入京,恐怕上损神宗毅宗之泽。下伤陛下慈爱之德,陛下当三思而后行。”

隆武想了想,也觉得永明王也逃不过他的手掌心,也就做罢了,并不过还派人严密看管永明王。对永明王的册封也就脱了一脱,说是等永明王丧期结束之后,再行册封不迟。将这个事情给拖下去了。

只是隆武万万没有想到,他有这样的一天,政令根本出不了长沙城。长沙城危机如此,他在衡阳城做的任何暗手,都变成了笑话,不管怎么说衡阳都是桂王一系的封地。

在这里桂王还是一些影响力的。

只是影响力这东西终究是空的,比不上实打实的兵马。在刘承胤来到的时候,即便桂王一脉在衡阳有些影响力,也是无用之极。

刘承胤与焦链来到了桂王府之前,大明藩王府的规格都是相差不大的,前番有过描写,这个就不多费笔墨了,只是这桂王府与其他王府不同的地方,就是门匾上还每去除的白纱。

让人知道,这里的主人丧事还没有完全过去。

有人叫门,不一会儿有出来迎接了,是一个太监,唤做张福禄,乃是从小跟着永明王的小太监,永明王虽然还没有正式继承桂王之号,不过,桂王一脉也没有其他人了。

故而永明王身边的人也水涨船高。

“原来是焦将军。”张福禄满脸带笑,说道:“本来二爷说了,府中守孝,不见旁人,不过焦将军却不是旁人,还请进府,奴婢这就去请二爷。”

其实张福禄只是话说的好听而已,长沙城那边打的热火朝天,这衡阳与长沙相去不远,永明王在家中哪里能安安分分的守孝。以桂王一脉在城中的影响力,又怎么不知道与焦链一起来的人是谁?

两人被延请入府,不过片刻。永明王就出来见客了。

这是刘承胤第一次见永明王,永明王长得仪表堂堂,坐在哪里如果不言不语的话,有一种不怒而威的气质,让人不由凛然。刘承胤心中暗道:“传闻永明王酷似神宗皇帝。而今所见的确不虚。”

只是寒暄了两句,刘承胤也就多了一分轻视,这永明王总就不是神宗皇帝。一说话就露底气了,话语之间多有怯懦之意。

不过对刘承胤来说,再好不过,他从来不想一个英明神武与隆武一般的皇帝。

焦链为永明王介绍道:“这就是刘承胤刘将军。”

永明王说道:“久仰久仰。”

刘承胤说道:“臣拜见殿下。”

三人宾主落定,焦链就成为陪客了。席暖茶凉之时,刘承胤说道:“殿下,以血脉而论,殿下乃是神宗血脉,与先帝血脉最近,而唐王不过疏支亲王而已。其登大宝,本就是马何之流的私心用事,唐王号称恢复,然屡屡丧师辱国,民以不堪,臣请殿下登高一呼,拨乱反正,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永明王一听,大惊失色,手中的茶碗“啪”的一声砸在地面之上,整整一碗茶飞溅出来,有不少飞溅在永明王衣服下摆之上。他其实预感刘承胤过来一定是有事,但是具体是什么事情,一时间却猜不出来。万万没有想到却如此大事,根本接受不了。慌乱不知所主,不过他还是有几分急智的,连忙说道:“啊,是小王失措,容孤更衣,容孤更衣。”

说完之后,也并不看两人的反应,起身就向后院走了过去。这一件事情,他无法决断,必须要找人商议一下。所以借更衣的名头,出去一趟。

刘承胤也是没有想到永明王会弄出这样一手,想追过去,却有些迟了,只能留下来,等永明王“更衣”结束。不过,刘承胤的神经也绷紧了,毕竟说这种机密之事的时候,主人忽然退席,总让人联想到刀斧手之类的东西。

第一百三十五章 多尔衮二第六十章 叛第一百零八章 宋献策之毒第十章 死马当做活马医第十六章 决战第六十章 张轩的大礼第一百三十二章浦阳江之役二第六十五章 信阳城第七十六章 战略第六十七章 堪悲洛阳城第一百零一章 南京第一百三十四章 说袁时中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武兴元年第七十六章 战略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杰立于此旗下第六十七章 南下方略第四十八章 覆军杀将五第九十五章 闯曹之间第一百一十二章 弘光元年无弘光第一百三十一章 武兴元年第九十三章 下扬州第四十六章 天亮了第一百零五章 田雄再攻第二十章 烽火崎山路四第五章 猛镇第九十七章 各自筹谋第四十六章 攻防转换第七十章 论功行赏第四十章 夺门第三十四章 失败的渡河第四章 贫贱夫妻百事哀第五十四章 火铳演示第五十章 兵压凤阳第四章 统领薛威第六十七章 堪悲洛阳城第八十二章 马士英的应手第六十四章 寿州突围第一百零三章 围襄城第一百一十六章 腊月二十三第一百零四章 登基问题第一百零三章 少主罗玉龙第一百一十一章 东征第二十一章 烽火崎山路之余波第一百一十八章 闯营的战略转向第七十六章 凤阳地动六第三十三章 慈不掌兵第三十章 王良谟二第五十章 覆军杀将七第五十九章 出京第三十七章 水战一第六十一章 临淮争夺第五章 高斗枢第九十八章 渡江第二十四章 饵第二十六章 孟家庄第一百二十七章 隆武决策第七十七章 收尾第三十七章 刘泽清请缨第二十三章 朱仙镇三第六十九章 决战之前第一百二十九章 火攻营第二十四章 归德军第四章 贫贱夫妻百事哀第八十九章 李昇第二十五章 转战千里第九十三章 困兽第八十七章 袁时中的嗅觉第十二章 南北不得兼顾第一百二十五章 郑经的疯狂第一百三十三章 说袁时中第一百二十七章 郑经的疯狂三第三十九章 傅宗龙第一百二十章 陈州之夜第六十五章 何人堪敌黄得功第一百一十二章 弘光元年无弘光第六十五章 钱粮第七章 朝议大政三第五十一章 多铎撤军第九十章 刘泽清跑了第四章 统领薛威第一百一十三章 金声桓吃瘪第二十九章 斩尽杀绝第二章 授田第十三章 铸炮计划第一百三十五章 说袁时中三第四十章 岘山公第十三章 老营第五章 取士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杰立于此旗下第六十七章 噩耗第七十九章 常国安第三十二章 大战帷幕二第六十四章 有孕第四十九章 正气歌第六章 高斗枢二第七十七章 黄得功之死二第十二章 大洪山之战二第六十三章 郑鸿逵的火器第一百二十四章 势起襄阳,败亦襄阳第九章 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