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他必须给银子面子

第175章 他必须给银子面子

第174章

如果程世杰不是准驸马,他能不能行人道,对于朝廷而言,并不重要。

然而,他现在是准驸马,连纳吉都纳了,只剩下问期和迎亲两道程序了,这个事情就是朝廷的大事。

无论崇祯皇帝与乐安公主关系怎么样,他总不能给自己的妹妹找一个不能行人道的驸马。大明朝曾经发生过这样的悲剧,那就是永宁公主是明穆宗朱载垕的第四女,母亲是孝定太后李氏,也就是说永宁公主是明神宗的同母妹,自然深得李太后、万历皇帝的宠爱。

然而,永宁公主在拜堂的时候,驸马突然口吐鲜血,当场昏厥,没过多久,驸马就一命呜呼,死了。而永宁公主也是可怜,他和驸马仅有这一个月的夫妻之名,但是毫无夫妻之实,更谈不上生儿育女了。虽然自己是公主,但是“为夫守节”的思想还是在明朝根深蒂固,到底不可能再嫁。

所以在独自寡居了十二年之后,年仅27岁就离开了人世。据说,致死,永宁公主都是一个处女。

起初对于这种弹劾,崇祯皇帝是认为扑风捉影,毕竟,没有人可以拿出实据,而且程世杰与永宁公主的驸马不同,程世杰身体强壮,而且武功高强,还曾育有一子一女,如果可以找到程世杰的长子,其子已经十二岁了。

崇祯皇帝虽然不相信,这事却传到了李康妃耳中,李康妃就让人召见崇祯皇帝,虽然崇祯皇帝非常讨厌李康妃,可是他却不能不见李康妃,因为从小他就被李康妃抚养长大,他崇祯皇帝叫李康妃母亲大人。

对李康妃避而不见,一次两次还行,时间长了就找不到借口了,毕竟,崇祯皇帝也不能顶着不孝的名义。被李康妃搞得烦得头大如斗,无奈之下,只要召高起潜来询问。

要说整个朝廷谁对程世杰最了解,那肯定是高起潜。

“高伴伴,你对程卿熟悉……”

高起潜对于崇祯皇帝的担忧,非常清楚,因为这个罪名弹劾,其实是他让人干的,而且传得有鼻子有眼睛,程世杰身边有杨芸娘、金巧儿、姜雪儿、王微、冯三娘,骆氏共六个女人,年龄大小都有,身材也是各不相同。

然而问题是,这六个女儿,从来没有哪个人给程世杰侍过寝,特别是杨芸娘、金巧儿、姜雪儿三女,现如今还是处子之身。

这个情况,不得不让人联想到,程世杰是不是真的不行?

对于程世杰行或不行的问题,其实高起潜是非常有发言权的,他曾直接向崇祯皇帝汇报:“皇爷,奴婢对此事已经汇报过了!”

崇祯皇帝微微一愣:“汇报过了?”

高起潜急忙让人去找曾经的奏折,用了小半天的时间,终于找到了,高起潜曾向崇祯皇帝汇报:“奴婢……与世杰同浴……颇为雄壮!”

崇祯皇帝对于高起潜的话,是深信不疑。

他好奇的问道:“那朝中弹劾……”

“不遭人嫉妒的者是庸才,皇爷您有所不知,奴婢曾接到锦衣卫坐探的汇报,辽南和登州的传骑进京了,不知道是不是带来了捷报!”

崇祯皇帝这下愣住了:“怎么回事?王伴伴,去查!”

这才是高起潜的高明之处,辽南的捷报是高起潜派人压下来的,除了他之外,也只有徐光启可能从孙元化口中得到只言片语的消息,但是,徐光启也隐隐感觉到了高起潜的布局。

徐光启一直极力替程世杰辩解,在了解到高起潜在挖坑的时候,他顺水推舟,开始加了把火,现在弹劾程世杰的奏折,已经接近两百份,装了足足一箩筐。

崇祯皇帝想到了最近朝中的风向,现在弹劾程世杰的奏折,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程世杰不顾大局,一心要跟建奴拼个你死我活!程世杰想用数万将士的性命,为自己的仕途铺路,完全就是肆无忌惮。

第二,程世杰没有领会崇祯皇帝的良苦用心,丝毫不顾国库空虚,一心孤行,武人拔扈。

第三,程世杰身体有隐性,却骗婚皇室,用心可诛。

崇祯皇帝现在头疼的问题是流寇,在原三边总督杨鹤,也就是主招抚派,大明朝廷无力养活大批饥民,已投降者,纷纷再起。李自成、张献忠曾多次诈降,养精蓄锐一段时间后再反。明朝多次对“贼军”剿而不死,就是因为这种诈降。

其实这个问题也怪不到杨鹤头上,如果杨鹤是程世杰,那几十万叛军只要投降,程世杰会把这些流寇整编起来,成为屯田百户,他们也不会造反。可问题是,杨鹤手中没粮,也没有钱,这些流寇只能再次造反。

崇祯皇帝提拔了洪承畴为新任三边总督,平心而论,洪承畴改杨鹤的“边剿边抚(诱降)”为“全力清剿”、“以剿坚抚,先剿后抚”方针,集中兵力进攻陕西农民军。农民军损失惨重,首领可天飞被斩杀,部将白广恩投降。曹文诏又围剿农民军于耀州锥子山,农民军首领独行狼等后投降,洪承畴命令屠杀四百人,剩下的皆遣散。

非常可惜的是,这些流民军趁机投靠了高迎祥,高迎祥整编了流民军,分为三十六营,合兵二十余万。

崇祯五年八月,高迎祥攻克大宁、隰州、泽州、寿阳,全晋震动。受到高迎祥的鼓舞,南直隶、江浙、湖广甚至福建各地的流民草寇倍受鼓舞,趁着官兵顾此失彼之际揭竿而起,冲州撞府!

他们没有高迎祥叛军那么强的战斗力,但是也足以让官兵焦头烂额了,一时间,湖广、四川、江西四面生烟冒火,穷山恶水之间响彻起义军的马蹄声。

如此危殆的局面让朝野内外为之震骇,在这个情况下,内阁次辅徐光启提议调宁海军入关平叛。

偏偏在这个关节眼上,程世杰被众臣弹劾成了筛子。

弹劾程世杰的真正原因,崇祯皇帝现在也清楚了,其实并不是程世杰做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而是程世杰拜孙承宗为师,准备利用孙承宗的政治遗产。

孙承宗也算是东林党人,但是东林党其实只是一个松散的政治联盟,东林党其实也没少给孙承宗使绊子,其实,孙承宗自己也是北直隶也可以说是冀党的党魁。

自东林党内阁倒台以后,内阁辅臣温体仁操纵朝政,他自然不希望孙承宗这样德高望重的人出山,作为四朝元老的孙承宗一旦还在台上,他们都得靠边站。

随着王承恩调查,果然,辽南的传骑送来的捷报被人扣压了。

高起潜拿着捷报,兴奋地大吼道:“皇爷,大捷!”

“打赢了?”

崇祯皇帝的心情相当激动。

高起潜假装得更加激动:“皇爷,不仅仅打赢了,程大将军还把建奴给打惨了,程大将军阵斩贝勒莽古尔泰、德格类、俘虏阿巴泰以下三千余建奴,八千余蒙古,五千余汉军,光俘虏就抓了一万六千余人,斩首七八千级!”

崇祯皇帝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赢了,大明赢了!”

崇祯皇帝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

崇祯皇帝昏迷不醒,可把高起潜吓坏了:“来人,来人,传御医!”

御医过来,又是掐人中,又是扎针,不多时,崇祯皇帝醒了过来,他从御榻上跳起来,连鞋子也没有穿,朝着殿外跑去:“我大明赢了,大明赢了!”

崇祯皇帝得了失心疯,这可把众臣吓了一大跳。

温体仁、周延儒、徐光启、吴宗达先后过来,此时的崇祯皇帝喝了御医开出了药方,这是宁神安神的药,崇祯皇帝已经睡着了。

吴宗达不解地问道:“出了什么事?”

高起潜道:“陛下接到了程大将军的捷报!”

“捷报?”

徐光启倒是没有意外,他从孙元化那里一天前就已经接到了,只是好奇为什么朝廷没有公布出来。

吴宗达道:“什么捷报?”

“海州八里湾大捷,程大将军斩首建奴八千余级,阵斩莽古尔泰、德格类两大贝勒,生擒贝勒阿巴泰……”

“开什么玩笑!”

“咱家岂敢开玩笑!”

温体仁急忙接到捷报,一目十行的看了一遍,又回过头来逐句逐句的看,还是不大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完了,再一个字一个字的看。

这可不是程世杰白话文式的捷报,而是孙之澋亲笔书写,词藻极为华丽,极大夸张……

温体仁一目十行的看完,神色变幻莫测,最后化作一声叹息。

程世杰居然真的打赢了,而且还把建奴打得这么惨!用不着亲自去一颗颗的数首级,他都知道这一仗明军真的大获全胜了,因为虚报战功是有技巧的,如果要往战绩里灌水,没有一个人会把斩首和俘虏数量写得如此明白,有整有零,只要看一眼斩首数量和俘虏数量他便知道,那小子真的带领明军,取得了一场数十年未见的大胜。

程世杰难道真的是吴起重生,霍去病转世么,竟然这么能打!

惊疑不定的同时,温体仁也感到一丝轻松,这次建奴真的是被打得伤筋动骨了,总该消停几年了吧?他这个首辅也可以轻松一点了。

不过,这一念头一掠而过,危机感像六月的乌云一样罩了过来。他可没有忘记,程世杰身后不仅有徐光启这个内阁次辅,还有孙承宗这个前内阁首辅。

如今他取得了一场空前大胜,这场大胜会将徐光启和孙承宗的声望推向顶峰,不能再让他继续取得胜利了!

程世杰不知道的是,他此时被内阁首辅给盯上了,当然,他不是没有跟脚的人,温体仁现在也非常头疼,想动程世杰,已经不太容易了,除非先搬倒徐光启,再阻止孙承宗,可关键是,程世杰马上就成了驸马。

徐光启满面红光,得意洋洋。

崇祯皇帝在半夜里醒来,醒来的时候,发现周皇后居然哭成了泪人。

“皇后,你哭什么!”

“陛下,您万一……臣妾害怕!”

崇祯皇帝揉揉自己的心脏:“朕只是太开心了,没想到,程卿,居然这么厉害,一下子……”

周皇后看着崇祯皇帝满脸涨红,担心地道:“陛下,陛下!”

“朕没事!”

崇祯皇帝摆摆手道:“朕太开心了,这下终于可以安心几年了。”

“程大将军真乃大明的福将。”

周皇后笑着说道:“以前所有人都对建奴闻风丧胆,我军遇上建奴战无不败,可是自从他出现之后,一次大胜接着一次大胜,建奴都快让他打得没脾气了!”

崇祯皇帝得意地道:“是啊,如果能再取得一两次这样的大胜,恐怕建奴就要跪地求饶了!可惜他的兵还是太少,如果这次他指挥的不是三万七拼八凑凑起来的杂牌军,而是五万宁海军,建奴那十万大军至少得留下一多半。”

周皇后美目一转,笑盈盈的地道:“那还不简单,给足他精致万兵额不就行了?如果五万不够,就再给八万!他的宁海军这么厉害,如果能有八万人,恐怕建奴得闻风丧胆,望尘即退了!”

崇祯皇帝想了想道:“也对,朝廷每年还要给东江军军饷,取消东江军,将东江军并入宁海军,再把登州军一并并入宁海军!”

“啊嚏,啊嚏!”

程世杰一连打了两个喷嚏,鼻涕泡都出来了。他揉着鼻子,拿着体温计给自己测量了一下体温,发现自己没有发烧,喃喃自语地道:“没感冒啊,怎么老打喷嚏?该不会是老婆想我了吧?”

程世杰这段时间,注意力一直在明朝这边,很少顾到后世那边,向慧做得非常不错,她的五家龙悦公司发展都非常不错,龙悦餐饮成功拿下了第六初级中学的学生食堂,社区便民食堂也成功开了第二家分店,这是位于百花路社区的食堂,经营模式与一店一样,主要是方便服务中年年人。

龙悦餐饮公司现在拥有两家社区食堂、一家学生食堂,拥有了一定数量的规模,可以直接从瀚海市的农贸种植公司直接进货,绕开了二道贩子赚差价,可以以极低廉的价格拿下新鲜的蔬菜水果。

程世杰这才发现蔬果超市的利润有多大,在反季节的西瓜只需要八毛钱一斤,白菜和土豆只需要七毛钱,空心菜和油麦菜等蔬菜,就没有超过一块钱的,偏偏这些蔬菜在超市都是二三块钱一斤,最便宜的白菜只需要两毛钱一斤。

为了方便蔬菜运输,向慧一口气购买了十二辆厢式货车,专门从事蔬菜和粮油的运输工作。

这些事情,程世杰几乎没有过问,难道说,向慧在念叨自己?

此时,海州八里湾大捷的消息,在传到京城的同时,也传到了锦州。虽然锦州距离京城更近,只不过,这个消息得到了更晚一些。

最让吴三桂难以接受的不是程世杰阵斩莽古尔泰和德格类,也不是程世杰斩首八千余级建奴,取得大胜。

最最关键的问题是,这一战,关宁军出动了六千精锐骑兵,祖大弼和祖大乐兄弟联手出动,却绕开了吴襄,没让吴氏参与。

这几乎是将吴祖两家矛盾公开化,这才是最致命的。

吴襄苦笑道:“我错了吗?”

其实关宁军吴襄与祖大寿还是有着明显的区别,祖大寿也贪污,也捞钱,该打的时候他会打。

可吴襄不同,他是按兵不动,对兵部的命令阳奉阴违,一心一意保存实力,彻底的错了!保存实力的愚蠢做法不仅使他错过了一场泼天似的的大功,更让崇祯对他失去了最后一丝好感。

以前大明没有能够跟建奴一战的精锐,崇祯对吴襄自然是百般迁就,可以容忍他吃空饷,可以容忍他排斥异己,可以容忍他贩卖粮食铁器等军国利器给建奴,因为崇祯除了关宁军,已经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部队了。

现在倒好,海州一战,宁海军崭露锋芒,现在八里湾之战,祖氏关宁军的和东江军,也跟着出尽风头,相比之下,吴氏关宁军的消极避战便显得格外的不堪了。

有了这么多战力强悍而且忠心耿耿的铁军锐士,崇祯还会像以前一样容忍吴氏关宁军的消极避战和贪得无厌吗?

宁远大捷,是关宁军强势崛起,现在宁海军用一场比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更加辉煌,更加灿烂的大胜奠定了他们在崇祯,在大明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关宁军一家独大的格局被彻底打破了。

而且更要命的是,祖大寿不跟他们玩了。

吴襄不怕朝廷,他本能的保存实力之举,后果竟是如此的严重!

早知如此……

吴襄现在是非常后悔。

而祖大寿却有些心疼,毕竟六千精锐骑兵他可以拿得出手的家底,祖氏不像从前了,从前祖氏家大业大,财大气粗,现在不比从前。

可问题是,损失不小。

相应的,祖大寿也赌赢了,跟着程世杰打赢了这一仗,收获比付出更大。

“出兵!”

祖大寿望着身边的祖可法道:“可法!”

“在!”

“伱带着两千骑兵前往辽东!”

“是!”

就在祖大寿决定出兵的时候,吴襄也下定了决心:“出兵!”

“爹!”

吴三桂苦笑:“仗都打完了我们才发兵,那不是徒招天下人耻笑么。”

“还没打完!建奴虽然被打垮了,但是仗还没打完!”

吴襄道:“以程世杰的性格,他肯定不会让建奴撤得那么轻松的,他会带领得胜之师像饿狼一样跟在建奴后面,不停的撕咬,直到将建奴赶回去!我们现在出兵,还来得及!”

“可是……”

吴襄知道吴三桂的顾虑,那就是拉不下来脸。

吴襄望着吴三桂道:“长伯,你要记住,想要成为赢家,你必须站在胜算最大的那一方身边,而不是与之为敌,不管胜算最大的那一方是建奴还是大明,或者是程世杰!所有的荣辱都不重要,只有吴氏一门的长盛不衰和荣华富贵才是最重要的!”

“好吧!”

吴三桂轻声道:“我听你的!”

“其实还来得及,只要我们出兵,加入追击的行列,打几个胜仗!再让程世杰给我们说几句好话,这一切都能含糊过去。”

吴三桂不解地道:“他会给我们说好话?咱们与宁海军可没有交情!”

“交情这个东西,交情不够银子来凑!”

吴襄不以为然的笑道:“程世杰可以不给我面子,但是,他不能不给银子面子!六十万两银子,换程世杰几句好话,他肯定会说的!”

其实吴襄也有些不那么自信,他原本想出三十万两银子,只是担心程世杰看不上。就翻了一倍。

在吴襄眼中,不能不能银子面子的程世杰,其实正在数着银子,数着白花花的银子花出去。

想要跑赢一个长跑健将,其实非常简单,不一定比他多么能跑,只需要饿他几天你便能轻松跑赢他了。

现在建奴大军正在充当那位挨饿的长跑健将,尽管他们已经拼尽全力试图尽快撤回辽中卫城,撤回沈阳。

可是由于该死的明军骑兵一直咬着他们不松口,特别是卑鄙的蒙古骑兵,让他们跟建奴拼命,他们肯定还差点意思,可是让他袭扰建奴,他们可以出色地完成任务。在蒙古骑兵如同狼群一样的袭扰下,弄得建奴大军根本就吃不上饱饭,连觉都睡不安稳。

程世杰率领的宁海军步兵却是吃得饱睡得好,一天赶六十里路顺便打几场小仗只当消食!连饭都吃不饱的建奴在前面没命的跑,吃得饱饱的活像一群闻到血腥味的豺狗一样在后面穷追不舍,碰到落后的便一拥而上,活剥生吞,长此以往,谁他妈受得了!

皇太极现在顾不上有多少朝鲜籍、汉籍包衣奴才开了小差,他们没有多余的精力再去管这些,只顾着往辽中卫狂飙。

到了辽中卫他们便可以好好喘上一口气,吃上几顿饱饭,睡上一大觉了,等养足了精力,不管是坚守还是继续撤退,都从容得多了。

程世杰不知道皇太极的想法,他只有一个念头:“辽中卫,必须是我的!”

PS:非常抱歉,昨天卡文了,写不动了。

(本章完)

第46章 什么是真正的军人第181章 关键时刻掉链子第409章 比剥皮充草更狠第425章 有什么资格沾沾自喜第274章 凭本事抢人违反没有规矩第229章 赶鸭子上架提前决战第361章 非常不好的信号第52章 实战练兵以战代练第82章 尘埃落定痛并快乐着第343章 非常可惜大帅不允许第44章 格局打开天下自来第394章 皇上我们没法回头了第219章 请神容易送神难第205章 科技带来的强大自信第112章 在辽南本帅就是法第215章 火炮居然可以打这么远第6章 先吃饱有力再赚钱第353章 我倒要看看谁造反第234章 朝廷跟咱们有关系吗第448章 太会缠人招架不住第208章 时间最要命的时间第325章 大明最不缺乔兆林第279章 你有什么资格跟本帅谈条件第386章 最好想清楚再回答第363章 北伐建奴统帅朱纯臣第240章 没有跟禽兽谈判的习惯第51章 最黑暗最肮脏的手段第85章 崇祯皇帝上坟哭错人第336章 三百年前的歌声再次响起第266章 不听话就往死里抽第445章 必须强烈抗议第487章 提高农民收入第175章 他必须给银子面子第305章 更省钱的打法第19章 人没少却多了几个第471章 威尼斯变故急转而下第347章 到底是谁要杀我第9章 抚军参将耿仲明第88章 骑兵冲阵就是笑话第107章 谢家有女夫婿难求第338章 姗姗来迟的援军第284章 辽东工业革命的萌芽第244章 偷袭巴达维亚炮台第393章 狗改不了吃屎第205章 科技带来的强大自信第239章 崇祯皇帝的利益至上第479章 我们现在是大明人了第256章 宋献策辽东大兴第86章 便宜行事征虏大将军第415章 解决制造问题的人第226章 文明的方式解决争端第214章 海军最佳陪练对象第224章 程少将军你闯大祸了第310章 让他们继续狗咬狗第263章 与崇祯的蜜月期结束了第484章 不服就打服为止第115章 建奴主动千里送人头第68章 守备大人被巡抚抓了第475章 坚持大明国策不动摇第207章 摆明不给他面子第155章 一言既出血流成河第352章 一定还有其他办法第216章 杀进去不留活口第393章 狗改不了吃屎第245章 世界第一陆军易主第309章 出师不利的长州藩第87章 直上青云节制两镇第231章 郑芝龙无比的憋屈第12章 城里城外地狱人间第100章 朕的赵子龙好样的第443章 用密度解决精度问题第410章 吕宋的腾笼换鸟第54章 全民皆兵宁海城第288章 程大公子被上了一课第194章 卿不负朕朕不负卿第463章 请外援分散火力第295章 蒸汽机车火牛车第25章 军队才是立身之本第320章 大明从来不因言获罪第303章 揍小日子就不需要理由第423章 崇祯你后悔吗第97章 你看本帅像大冤种吗第186章 简在帝心马车奏对第353章 我倒要看看谁造反第333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第278章 借义父项上人头一用第423章 崇祯你后悔吗第315章 平静的日子到头了第3章 闭眼睁眼两重天第163章 幸福来得太突然了第290章 找出来弄死他第18章 追上去不要留活口第275章 挟太子以令诸侯第218章 没有路如何发展经济第118章 皇太极开始怀疑人生了第176章 煮熟的鸭子飞了第154章 尚公主封驸马都尉第75章 一盘死棋可以走活了第346章 先断程世杰一臂第86章 便宜行事征虏大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