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程世杰有曹操之癖
第296章
要想在辽东发财,最好的捷径是什么?答案可能是五花八门,种地种好了也可以发财,做工做好了也可以发财,打仗打好了也可以发财。
在辽东任何事情做到极致都可以发财,宁海军将士想要发财,只有一个方式,那就是打仗,可问题是,辽东这几年就没有仗可以打了。如果是大明的其他地方,就算天下太平,没有大规模战事,还可以打土匪。
要知道,宁海军可是一支以剿匪起家的部队,在辽东,在宁海军的控制区域内,土匪别说生存下来,一支部队从新兵期开始训练,第一战就是剿匪。
在辽东的土匪,这可不是什么好职业,部队之间的考核,把土匪拿来练手,部队之间的评比,也拿土匪练手,现在的辽东,土匪已经绝迹。
所以,宁海军将士想要发财,比被雷劈还要困难。
在接到民兵发现建奴骑兵出现以后,辽阳守备司出动了,骑兵都司出动了,辽阳都司也出动了。
一名建奴分得拨什库达哈苏和顺望着辽阳宽阔的水泥路,还有一排排拔地而起的楼房,一座座工厂,更重要的是,满地的庄稼。
六月底的辽东一片鲜花与麦浪的世界,数十万亩麦田的小麦那长长的麦穗都挂满了圆大饱满的颖果,由于灌溉得力,肥料充足,再加上大量像毒鱼藤粉、杀虫菊粉、厚果岩豆藤粉等农药大量应用,害虫被大量扑杀,小麦的长势空前的好,平均亩产超过三石不再是梦,那无边无际的翻涌不休的麦浪,让人感觉仿佛在做梦。
虽然程世杰搞了很多高产的粮食作物,在没有不能解决温饱问题时,大量种植土豆和红薯,可是随着辽东解决了温饱问题,特别是土豆虽然多,却卖不上什么价,而且保存困难,辽东移民大都是北方百姓。
在可以选择的情况下,他们还是更喜欢吃小麦。现在的小麦子正在拔节期,绿油油的,仿佛就绿色的波浪一般。
达哈苏和顺看着远处的镇子,直流口水,他看到了成群的羊,成群的牛,还有惊慌失措的百姓,这一幕,他太熟悉了。
达哈苏和顺并没有跟宁海军交过手,作为一名建奴老兵,他对明军的印象依旧停留在大凌河之战前。这位老兄正是在大凌河之战中,勇猛冲上大凌河城,然后被大凌河城的守军浇了一头金汁。
要知道金汁这玩意名字虽然好听,事实上就是用油和粪便、砒霜熬制而成,达哈苏和顺当时就被烫成了重伤,被救下来以后,由于体格强壮,免疫力强,再加上当时天气寒冷,因为天气寒冷,细菌不易滋生。
熬了足足将近一年,一百八十多斤的壮汉,变成了一百斤出头的瘦子,终于伤势痊愈,在养伤期间,建奴遭遇了罕见的溃败。可惜,这一切的战役,他都没有参加。
达哈苏和顺看着远处的烟花,还有惊慌失措的辽东百姓,第一反应就是他们发财了。
达哈苏和顺望着身边的哨骑叫道:“你赶紧回去报告主子,让主子把主力带过来,将这头肥羊吃了!动作一定要快,要是让其他旗知道了,他们肯定会扑上来分走一大份的!”
四年不到的时间,辽阳的变化真大,这是达哈苏和顺第二次来到辽阳,就在达哈苏和顺让自己的战马跑到麦田里吃麦苗的时候,远处有大群老百姓蜂拥而来。
这些百姓多少都接受过一点训练,虽然手忙脚乱,但还是自觉的排成队,齐齐开进间还真有点军队的味道了。转眼之间,各条大路都被涌动的人流给塞满了,等他们跑近一点了,达哈苏和顺惊骇的看到这些农夫基本上人手一具强弩或者一张复合弓,腰间佩着一口狗腿状弯刀,有些家伙手里握着长矛和盾牌。
这些农夫从村子里,从农田里,甚至是从山上冒出来,汇成一股股人流往这边集中,一股踩都要踩死你的气势排山倒海的冲来,让达哈苏和顺一阵心惊肉跳。
一个个黑洞洞的枪口,一支支锋锐无比的三棱形弩箭,密密麻麻的指着他们,让他们浑身一阵恶寒,欲哭无泪!
达哈苏和顺也是满脸苦涩:“我们不就是一支五十来人的哨骑嘛,你们至于摆出这么夸张的弩阵来么?”
他们再怎么狂妄也不得不承认,就他们这点人,硬冲上去十个有九个会被那几百上千具强弩给射成刺猬,最后一个则会被射成海胆。可是现在他们离明军已经很近了,根本就来不及后退,怎么办?。
“杀建奴……”
这些大明百姓举着弩机,对准他们,此时人群还在不断增加中,随着杀建奴的口号声越来越响,越来越多的百姓涌过来。
“撤!”
达哈苏和顺在第一时间就反应过来,必有撤退,他们惹不起这些百姓,然而不等他的话音落下,人群中有人喊道:“建奴想跑,射死他们……”
“咻咻咻咻……”
“噔噔噔噔噔……”
这些百姓非常紧张,他们下意识的扣动机括,开始射击。金属颤音震颤着所有人的心弦,数百上千支一尺长的弩箭暴射而出,数百上千支鸟铳、火绳铳,左轮手枪,甚至包括弓箭,朝着这四五十名骑建奴射击。
仅仅是十数息的功夫,这四五十名建奴就像被绊马索狠狠的绊了一下似的,连人带马滚作一团,后面的人仰马翻,甚至有好几名后金哨骑连中数箭,被那股强大的冲击力撞得汽球似的向后飘了出去。这两轮射完,马背上已经看不到一个人影了,第三轮弩箭射到了空气。
达哈苏和顺的左肩中了一箭,弩箭贯穿了肩胛,从后面穿出,鲜血飘溅,他从马背上摔下来,差点被马踩死。
他的脑海里一片空白,闪烁着幽幽寒光的弩箭破空而来,建奴武士的盔甲在高速飞行的三棱形箭镞面前跟纸糊的一样,射哪穿哪,射谁死谁,那些跟他出生入死的弟兄发出痛苦和不甘的哀号,和心爱的战马一起轰然倒下……
他们甚至来不及射出一支箭,更来不及施展自己过人的武艺,便被射成了刺猬。
然而,紧张过度的民兵还继续朝着这些建奴射击,事实上第一轮攒射的时候,这些建奴包括达哈苏和顺在内,所有人都被射翻了,第二轮,第三轮,他们射的都是空气。
现在地场的民兵足足有两三千人,这两三千人中,至少三分之二,也就是超过两千人拿的是弩机或火铳、左轮等远程兵器。在短半柱香的时间内,这些民兵至少发射了七八千支弩箭,以及一千多发铳子,或者子弹。
这个射击密集比大明数千正规军还要猛上三四倍。要知道很多大明军队的士兵,一年都射不了几弩箭,火铳手甚至一年也难得开几次火铳,毕竟弩机或火铳都是损耗品,开一次火,就是一次的钱。
就算是这些,还有一些屯田百户小心翼翼的问道:“都射倒了吧?”
“没有的再来几轮!”
“不是说建奴很厉害吗?”
“他们怎么比土匪还好打?”
达哈苏和顺是能听得懂汉语,他听着这话,几乎快哭出来了,明军什么时候变得如此凶残?
达哈苏和顺并不知道他们遇到的并不是大明的军队,只是民兵,哪怕是辽东的民兵,那也比两京十三省的卫所兵要强得多,至少民兵一年春秋两训,每次训练时间为半个月。
达哈苏和顺挣扎起来,他满身血污,身上还插着几支弩箭,几乎是条件反射,众民兵又朝着达哈苏和顺开火。
一阵箭雨过后,达哈苏和顺身上几乎连再三箭的地方都没有了,一支弩箭挨着一支弩箭,插得比刺猬的刺还要密集。
当宁海军守备都司的一名总领抵达现场,他朝着众民兵咆哮:“你们没有搞错,对方四五十人,你们居然用两千多具弩机朝着人家发射六七轮……”
那名千总在看着现场居然还有手榴弹爆炸痕迹,已经非常无语了,宁海军是以首级算军功,可问题是,弩箭射中的首级还可以有效,可问题是火铳射中的首级,就无法算作军功了,这四五十名建奴,最终仅仅斩首十七级。
“其他人呢?”
其他建奴的下场并不比达哈苏和顺他们好过,他们遇到的辽东民兵其实一样多,程世杰在制定移民规定的时候,是把在中原当流寇的移民,以及劳改犯放在靠近建奴的方向,这些劳改犯,要想获得减刑,只能杀敌。
在辽东生活好,虽然天气寒冷,可问题是他一旦冬天,就会躺在火坑上,哪怕外面寒风呼啸,屋里却温暖如春。小酒喝着,小肉吃着,日子过得甭提多滋润子。但是这只是辽东军户们的待遇,劳改犯只是保证能吃饱饭,喝酒吃肉,那就不要想了。
于是,这些老贼们就想着杀敌立功,从而获得减刑。
现在建奴渡河南下,这让他们比过年好高兴。
……
浑河之所以称为浑河,因这是一条季节性河流,时常发洪水,一旦发洪水,河水就会浑浊。
自从这条河成了宁海军与建奴的界河后,宁海军也在大力发展浑河南岸,虽然浑水不像长江和黄河一样雄伟壮观,可问题是,这条河最宽处也有一千多米,最狭窄的地方也有三四百米。
宁海军从来也没有指望建奴可以遵守规矩,老老实实待在浑河北岸,想要保护好这条防线,光依靠步骑兵是不可能做到的。
于是,宁海军将打造了吃水不足三尺的内河战船,这种战舰就成了河警部队的装备,浑河河警部队,编制不大,隶书于辽东守备司,共计二十艘一千料炮舰,拥有一主两副三座桅杆,没有装备舰炮,而是加装了两座四联装和两座六联装的火龙出水。
火龙出水与卖给凯瑟琳的火龙出水一型不同,现在他们使用的火龙出水为三型,这是简易版本的三级火箭,在第一级燃烧完毕,将弹体与第二级脱离,在第二级燃烧完毕,第三级开始点火,然后就像采取接力赛一样,这种火龙出水可以拥有两千五百余步的射程,将重达二十斤的硝化棉扔出去。
当然,这种火箭的精度让人崩溃,在一千八百步米的距离时,误差在五十至一百五十步左右,如果在两千五百步误差超过八成会误差在三百步以上。然而,这玩意最大的优势是廉价,主要材料是马口铁,就是制作罐头的铁皮,技术门槛极低,只要有足够的炸药就量大管饱。
主是二四联装和两座六联装的火龙出水之外,这种一千料炮舰还拥有三十二毫米口径的迅雷铳,现在的迅雷铳与原来的迅雷铳已经不是一回事了,首先是拥有四条右旋的膛线,射程几乎与火龙出水相当。
而且取消了引信发射的方式,改成了底火击发式,这个射击原理,已经无限接近后世的栓动式步枪的射击方式,只不过采取手摇动转轮,轮带动击锤,击发底火,这更相当于手摇加特林的早期型号。
平心而论,这种手摇式的迅雷铳射速还是相当快的,每分钟理论可以做到三百发,事实上也有二百多发的实际射击能力,圆盘式的三十发弹鼓,短短十几秒就可以射空。
一千料,就是三百二十五号,这种战舰放在海上肯定不值一提,可是放在内河中,绝对是庞然大物了。
河警巡逻战舰发现浑河并没有建奴搭建的浮桥,有的只是在龙岗渡口这里留下十几只羊皮筏子,这种羊皮筏子每次可以搭载十几人,或者三四匹马。
光凭借这些羊皮筏子,可以判断,他们人马并不多。
最终宁海军抓住了几名建奴俘虏,比建奴俘虏口中得到情报,他们这一次渡过的建奴只有三百多人。
只有三百多人的袭击,在辽阳都指挥使司这里就可以处理了,他们将这个情况上报以后,就开始制定反击计划。
程世杰此时则在振海城,振海城的农学院也出了成果,虽然说土豆和红薯的产量高,但是,这两种东西并不附和大明百姓的食用习惯,在饥饿的时候,连树皮草根都吃,土豆和红薯自然也可以吃。
可问题是,在辽东解决了温饱问题以后,老百姓还是习惯吃麦、谷、米等传统粮食,特别是小米,虽然产量低,然后直到解放后,种植面积依旧达到一亿五千万亩。
这些黄澄澄的、细小而饱满的小米,滋养着一代代的中国人。小米算得上是最耐旱的粮食作物了,也就是在萌芽的时候需要一点水,等长起来之后就算连续一个月不下雨都旱不死它,而且耐瘠薄,省心得很,唯一的缺点就是产量太低,地够肥的话亩产可以达到二百来斤,地薄的话就对不起了,几十斤的样子,太可怜了。
大明现在的问题是干旱,陈子龙这个农业专家,在西法党农业专家的研究下,居然培育出了耐干旱,耐严寒的谷种,这就是小米。
程世杰来到振海城的时候,陈子龙等人正在翘首以盼,程世杰来到的这块地,足足有五六千亩谷子,他蹲下去用手轻轻拨弄着那一个个把谷杆子压得四十五度倾斜的谷穗,满是震憾与惊讶。
“我的天,这谷穗好粗好大!”
程世杰并不是没有见过谷子地,虽然说后世的谷子种植面积已经非常少了,可是瀚海市却依旧有好几万亩的种植面积,别看谷子的产量不高,可问题是,谷子的价格高,一斤小米最常见的也要六七块,有的品牌小米比如卢龙黄米可以卖到八九块,南昌县的黑小米卖到九块多。
在后世的谷种要,化肥充足,一亩也有六七百斤的产量,一亩地的收益比种小麦划算多了,只是收割比较费事。
然而,这些谷穗居然比后世的还大。
陈子龙有些得意的道:“这多亏了大帅,若不是大帅提出杂交的方式育种,我们也想不到可以培育出如此优良的种子!”
这可不是后世,这可是大明朝,像这样优良谷穗,肯定要送到宫里当祥瑞的。
事实上,陈子龙也是这么做的,现在人群中就有好几名宦官,也有十几名户部、礼部的官员,他们正在对着这些谷子地指指点点。
程世杰望着陈子龙道:“这一穗顶别人三穗,你干不错!”
wωω⊕ тт kán⊕ Сo
一名满脸憨厚的老农笑道:“大帅您老人家有所不知,这新谷,可比我们平时种的谷穗大多了,一穗可以顶我们五穗!我活了一辈子,还没见过这么高产的谷子,真没见过!”
程世杰问道:“老乡,你估摸着这一亩能产多少斤谷子?”
“少说也得五六百斤,一亩顶十亩咧!”
程世杰愕然:“一亩顶十亩?别的品种产量这么低?”
老农道:“低得很,一亩能有一百斤收获就算不错了,普遍都是八九十斤。”
一亩八九十斤,这放在后世分明就是绝收了好吧!
没办法,这年头大明的粮食产量就是这么悲凉。大明三大传统主粮分别是水稻、小麦和谷子,水稻产量最高,如果是上好的水田,再加上风调雨顺、肥力充足,亩产能接近四百斤。
小麦次之,上田的话能达到两三百斤,差一点的一两百多斤,最差的就不足百斤了。
谷子最惨,每亩能有一百斤出头就得偷笑了。至于玉米……滚粗,这压根就不是大明人的主粮,这样的产量放在后世简直就不可思议,如果某个市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把手怕是要挨批甚至丢乌纱帽,但是在解放前却很普遍,为什么?
这主要是因为种子差,肥力跟不上造成的。很多人认为几千年来中国农业一直没有发展出先进的育种技术,这其实是扯淡,春秋战国时期粮食产量更低,明朝是整个中国封建王朝粮食产量亩产量最高的时期。
只是受到了小冰河天气的影响而已。
不过,陈子龙的这些实验田谷子产量高,并不全是因为谷种好,而是因为农学院的这些专家不全是在培育种子,而是从化肥,灌溉、病虫害方面着手,多方面综合进步的结果。
在程世杰没有帮助下,农学院推出了十数种农药,除了磷肥,还有有机肥、无机肥,比如磷肥、氮肥,还有钾肥。
只不过现在化肥的产量极低,别说全天下推广,连辽东也无法满足。
老农民搓着满是老茧子的大手,笑得开心:“没见过这么好的种子!耐旱,不怕虫子,长得也快,而且产量还非常高!要是整个大明的农民都能分到这样的种子,大明就再也不会有什么饥荒喽!”
程世杰叹气,摇了摇头:“不行,这产量不行。”
老农民和陈子龙都瞪大了眼睛:“这产量还不行?”
其实程世杰并没有吹牛,张杂谷一向是以高产著称的,在试验田里创造的最高纪录是亩产915公斤,接近一吨了。
不过这是在农业专家的伺候之下取得的产量,普通农民是做不到的,普通农民拿去种的话能有五六百公斤的亩产量就很不错了。埃塞俄比亚引进张杂谷,虽说没有经验,种植技术实在不过关,但也取得了亩产三百多公斤的产量,由此可见,这玩意儿实在是强悍,产量高得吓人!
可惜在现代,谷子已经从中国人的主粮行列里跌出来了,偶尔喝一碗小米粥还行,但没有谁会再拿它当主食。所有这个品种空有很高的产量,却没有多少人去种,全国谷子种植面积也不过两千万亩而已,少得实在是可怜。
不过,程世杰没有打消陈子龙的积极性:“千万不要自满,这绝对不是上限,还有提高的空间!”
陈子龙似乎明白了程世杰的意思:“我会继续实验!”
“那就好!”
谷子的生长周围大约在一百三十天,二月底冰雪融化的时候,就开始种植,比土豆和红薯早收,属于正常现象。
陈子龙让人开始收割,当然由于是实验田,不能像普通庄稼一样收割,负责为兴海城农学院的屯田军户,每人一把小剪子,一穗穗的将谷穗剪下来捆成捆。只能一穗穗的剪,尽量做到颗粒归仓。
每收割一亩就称一次重量,然后记录,得出的数据自然是很吓人的,刚开始的时候一公布,整个试验田区都是欢声雷动,到后来就没那么大的动静了,大家都麻木了,只是加快速度,再加快速度!
在忙碌的人群里,程世杰还看到了周皇后和张皇后的身影。这两位同样一人一把小剪刀在田间熟练的收割着谷穗,挥汗如雨,笑得像个孩子一样。
程世杰指着周皇后的身影道:“这两位怎么也来了?”
陈子龙苦笑道:“我不想让她们来,能阻止她们吗?”
“不能!”
陈子龙道为:“大帅,辽东的天气太冷了,我们准备培育杂交水稻……”
不等陈子龙说完,程世杰就警惕起来:“怎么?你想走?”
“我怎么可能想走!”
陈子龙道:“我听说济州岛也是大帅的地盘,能不能在济州岛那边划出一块地给我们实验?”
“完全没有问题!”
就在说话间,周皇后提着一个篮子,篮子里装满了硕大的谷穗,这是她准备带到紫荆城给崇祯皇帝看的。
“程大将军也在!”
“过来看看!”
程世杰笑道:“皇后娘娘,您对这产量还满意吗?”
“满意,简直不能再满意了!如果大明十多亿亩地都种上这样的谷子,都有这样的产量,不,哪怕只有一半,天下的老百姓就再也不用挨饿了!”
“放心吧,推广开来产量绝对不止四百斤的。”
周皇后和张皇后在间地散步,她们都不是干活的料,普通老百姓还敬畏她们是皇后,可农学院的农业专家们,可不管他们是不是皇后,浪费一粒粮食就浪费他们的心血。
被一群专家怼了几句,周皇后也不跟那些专业农民凑热闹了。
随着太阳渐渐落山,晚风吹过,在丰收的田野卷起层层金浪,再映衬着天边的晚霞,这景色美得让人心醉。
张皇后伸开双臂,仿佛要将这片丰饶的田野拥入怀中,晚风撩起她的秀发,天边的霞光将她白皙的脸庞映得粉红,那是一种令人惊羡的美。
程世杰看着张皇后样子,心里在嘀咕起来:“才不到半年,刚刚来的时候,张皇后一样美,可那个时候张皇后好像是深闺怨妇,然而,才过了半年,现在已经变成红颜祸水了!”
陈子龙看着程世杰,程世杰正盯着张皇后看着。
陈子龙脑袋中不由自主的升起一个念头:“程世杰有曹操之癖?”
这个念头一旦产生,就仿佛长成了参天大树。
“很有可能!”
程世杰与朱微媞成婚时间也不短了,偏偏朱微媞的肚子也没有动静,程世杰的妾室也不少,都没有动静,难道程世杰真的不喜欢少女,只喜欢人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