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平静的日子到头了

第315章 平静的日子到头了

第314章

崇祯皇帝望着程世杰道:“你对朝廷是否忠心耿耿,朕看不出来,不过你胆大包天倒是人尽皆知的!”

程世杰一脸委屈的道:“陛下,臣之忠诚日月可鉴,若是陛下不相信臣的一片赤心,臣这就自裁御前!”

说到这里,程世杰作势朝着御前大柱子上撞去。

崇祯皇帝叹了口气道:“程卿,你最好与宋献策划清界线……你是难得的人才,朕真不希望你一步走错,成为千古罪人!”

听到崇祯皇帝的这话,程世杰松了口气,这一关他过去了。

作为瀚钢集团机关办公室副主任,程世杰的工作范围非常广,需要协助领导协调机关工作,也需要机关外事活动以及相关接待工作,如果把一个企业比作一个小国家,那么机关办公室基本上就是政务院的职能。

程世杰上头的婆婆非常多,所以他在应付领导方面,拥有着比较丰富的经验,作为机关办公室的干部,绝对不能太正直,一个正直的人,绝对干不好机关办公室的工作。

事实上,程世杰在崇祯皇帝面前,表现得比内阁大臣还要熟练,既要表现出自己的工作成绩,也要留出一些让领导一眼就可以看到的不足之处,只有在领导的英明领导下,指导下出色地完成工作。

这样以来,领导有面子,也有足够的成就感。

就像现在崇祯皇帝就非常满意,在他的情报中,程世杰与宋献策其实有一定的联系,至少程世杰在宋献策起事之初,程世杰给了宋献策一定的帮助。

至于说,不想过早剿灭大顺军,在崇祯皇帝眼中,程世杰其实就是在准备养寇自重,程世杰三两下把建奴收拾惨了,这两年建奴非常老实,而声势浩大的流寇,其中名声较大的张献忠,他麾下十数万兵马,在短短两个内不到的时间内,就被程世杰消灭干净了。

这一次,崇祯皇帝让远在小日子攻伐的程世杰率军回师,程世杰就丢下了到了嘴边的肥肉,这说明程世杰还是非常重视崇祯这个皇帝的。

在崇祯皇帝心中,他登基八年多了,提出的各种政策,完全执行不下去,他对士绅官员,其实也不满意,正如程世杰所说的那样,如果朝廷推迟平叛计划,那么反而有利于国家和社稷。

只不过,崇祯皇帝不能这么做,因为那是朝廷的颜面。

更何况,现在还要面临一个迫切的问题,因为大顺军之乱,切断了漕运,原本预计存粮三百六十万石,还差一百多万石,关键是如果没有这些粮食,京畿地区就会出现大乱子。

崇祯皇帝道:“京畿存粮严重不足,刻不容缓!”

崇祯皇帝将漕运的事情,向程世杰说明。

程世杰听着这话微微皱起眉头:“陛下的意思是……”

“漕粮根本不可能在四月上旬之前运抵京畿啊!”

崇祯皇帝接着道:“去岁,黄河大水下泄,泥水俱下,将洪泛区的漕运河道摧毁、淤毁,原本计划,今年春季修缮疏通运河河道,然而,张献忠肆虐凤阳、江淮地区三四个月,耽误了疏通河道,关键现在济南府、兖州府给摧残得一塌糊涂,数百名官吏或捉或杀,几乎给一窝端掉,怎么去组织人手?”

程世杰唯有苦笑。

现在大明朝朝中分党、党内分派、派里分系,这本是官场上的常态,然而,这些人眼中只有私利,毫无国家社稷,你支持的我反对,因为反对而反对,你反对我的支持,因为支持而支持,丝毫不问对错是非。

“陛下的意思是,臣要在年前平定大顺军之乱?”

“现在不是平叛或不平叛的事情,漕运河道不通才是大事,运河河道淤毁,天气渐暖,形成的灾情是极难控制的。黄河泄水以及从淮河流都无法顺畅的东流归海,其地成泽,道路也必然不通。”

崇祯皇帝头疼的是,好不容易好转的国库财政情况,马上因为这条运河而直转而下,疏通运河,这可不是小工程,而是大工程,光征调几十上百万民夫,吃喝拉撒,还有督造运河工程,这都是问题。

程世杰脑袋中灵光一闪,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不难,只需要开海运就可以完全解决了,运河全长一千七百九十四公里,也就是三千五百八十八里,这么长的运河,需要大量的漕工,也需要大量的漕船,现在这条运河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

就像辽饷一样,成了积弊,因为运河获得利益的人很多,守着漕运运河的漕运总督,更是吃得满嘴流油。这就像是后世的医疗改革,越改医越贵,报销的医药越多,老百姓越是看不起病。

谁都知道一石漕粮损失多大,事实上,明朝的漕运已经到了明目张胆的地步了,隆庆年间(1567-1572),大学士邱浚指出:“1283-1329年,元代海运46年所损失的漕粮尚不及明朝河运每年损失的数量。”

明朝末期,清江浦船坞一艘漕船的打造成本约为105两银子,如按照每年需要替换2000艘漕船来算的话,每年造船成本约为21万两白银。每年运送漕粮400万石计,河运的直接运费即达800万石米。

这可是不亚于朝廷在辽饷上面的支出,更何况,每年还要损失八百至一千五百艘船,平均每年要死亡一千七百余名漕丁,损失漕粮三十万石至八十万石之间。

是不是真正出了事故,这一切都不好说,用程世杰自己的例子,从吕宋运一船五千石粮食,按照每船四十五人计算,顺风十二天,逆风二十一天,每天每人吃三升粮,耗费不过相当于百分之二三。

可是废除漕运改为海运,这就相当于让漕运百万漕工,十二万漕丁,以及数百万漕运衍的人员,谁敢掀这个盖子,谁就是这个利益集团的敌人。

崇祯皇帝看着程世杰,他自然希望程世杰来掀这个盖子,一旦掀开,就可以完美解决这个问题。

程世杰望着崇祯皇帝道:“陛下希望臣上这个折子吗?”

程世杰其实不想趟这个浑水,这个盖子谁要捅谁捅去,谁要掩盖也随他们去掩盖,他只做他认为对的事情。

“奏折你如何上?”

程世杰道:“臣以为,上书中枢直言奏事,奏请中枢从江南调粮、暂开海漕及驻军迁往沿海有港口之地就食这三策,朝中采纳这三策也好,不采纳,也无损……解决京畿粮荒也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时间实在紧迫,京畿存粮很可能只能维持到四月中旬,每个时辰我们都要争取,断不能等到京中形成决议后,再有动作。拖一天,不知道会有多少人饿死京畿。”

京畿闹粮荒并非只缺一万石、两万石粮,而是缺数以百万石计的粮食。

京畿要负责解决宣化、蓟镇、两镇十万边军、十八万禁中守军及三四万匹军马的给食问题,仅维持这么庞大的军队,一年军食加上运途耗损,就需要三百多万石粮。

华北平原本来就是重要的产粮区,以往京畿需粮,保定府等(后世河北五府,现在北直隶五府)能解决一部分;今年不但不能指望山东六府调粮,还要调入大量的粮食赈济两三百万难民。

一加一减,更是使京畿的粮荒雪上加霜、火上添油。

如果没有水运,哪怕是辽东牛马那么多,也无法承担这样的运输量,以辽东四轮载重型马车为例,一辆马车可以运十五石粮,但是在直隶这样糟糕的路况,只能勉强运十石,三百万粮食需要三十万大车、六十万匹骡马、三十万名车夫来运输,这么庞大的马车排成一长列,行走在驿道上,前后将形成约五六千里的长队。

如果是走海船,那就简单多了,宁海军的运输船一船可以运五千石,六百艘就差不多了,虽然宁海军现在还没有六百艘五千石以上的大船,可问题是,半个月跑一趟,一个月一个来回,只需要一百艘五千石大船,外加三万名船工和水手,就可以解决问题。

任何事情都是说着容易,做起来太难了。

崇祯皇帝听懂了程世杰的意思,他的主要意思是让京城十八万禁调往天津就食,可问题是,京城怎么可能没有军队驻守?

如果没有十八万禁军,崇祯皇帝睡觉也不踏实,宣府和蓟镇的兵马,更是不可能动,如果调开这将近十万大军,建奴卷土回来又该怎么办?

谁能保证建奴不再次寇边?

谁能保证建奴不再出兵?

没有人可以保证这一点,就连程世杰也不敢保证,在理智的情况下,建奴最好不要招惹宁海军,可是如果冬天辽东爆发雪灾,建奴在辽东活不下去,他们就只能南下。

毕竟,冻死饿死在辽东,不如拼一把。

崇祯跟程世杰聊完以后,这回他不生气了,只是神情变得苦涩。他当然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大明已经烂到骨子里了,他是一个人在跟整个大明的贪官斗,就算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又能怎么样?

“程卿,如果你是,你现在应该怎么做?”

“首先,针对大顺军的问题,暂时搁置,让他们打……”

“你这是大逆不道,这话朕不想再听了!”

程世杰无视崇祯皇帝暴怒的目光,死死盯住他,一字字的问:“陛下,处处为藩王宗室着想,他们可曾替陛下着想过?陛下处处为士子缙绅着想,他们可曾为陛下着想过?”

崇祯一掌拍在桌面上,震得杯子都跳了起来:“你给朕闭嘴!就冲你这些浑话,十颗脑袋都不够砍了!”

程世杰不说话了,但神情十分倔强,没有半点低头认错的意思。

崇祯皇帝瞪着他,面色阴霾,目光闪烁,大概是在想该不该让锦衣卫过来逮人了。

空气仿佛凝固了似的,就连站在远处的宫女也不寒而栗,尽管她们根本就听不清楚这两位在吵什么。

沉默,令人不安的沉默。

半晌,崇祯终于打破了沉默:“你跟朕说这些大逆不道的话,就不怕朕砍了你的脑袋,诛你九族?”

程世杰道:“君忧臣辱,君辱臣死。陛下终日为国事操劳,昼夜彷徨,问计于臣,臣自然要提出建议,这是臣的本份。至于陛下采不采纳臣的建议,在多大程度上采纳,那就是陛下的事了。”

崇祯皇帝的神色有些复杂:“你真是胆大包天!”

程世杰看出崇祯皇帝是色厉内荏,非常淡定地道:“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心里话都没有勇气说出来,活着还有什么味道?”

崇祯皇帝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转移话题:“叛军当真是只杀土豪劣绅,不伤百姓?”

“屠杀百姓的劣迹还是有的,避免不了,但他们不敢做得太过份,到现在都没有发生过屠城的暴行,因为他们离宁海军最近,知道宁海军最恨的就是屠杀百姓淫辱妇女!”

崇祯微微点头又道:“如果叛军真的将山东那些官绅、藩王给清理干净了,山东河南能交纳的粮款真的能翻上十倍?”

“那得看是谁来治理。换了别人可能会比现在更少,但如果换臣去治理,翻上十倍绝对没问题。”

程世杰心里说:“开玩笑,在后世,仅商丘一年的粮食产量就达到两千多万吨了!现在当然比不得几百年之后,但是磷肥、农药等产业也渐入佳境,总不至于连现代农业十分之一的产量都达不到吧?”

明朝全国两京十三省一年交纳漕粮四百万石,基本上能给国家交比较多粮食的也就是6个省!其中南直隶每年交一百八十万石、浙江六十三万石、江西五十七万石、河南和山东各三十八万石,湖广二十五万石。

如果真把河南和山东交给程世杰,翻上十倍,也不过是七百六十万石,约十一亿九千万斤,换算成吨,不到六十万吨。

山东和河南之地,有了充足的化肥和农药供应,还交不出六十万吨粮食,他干脆用面条上吊好了。

“你,不行!”

崇祯皇帝现在不能动程世杰,不代表他还要给程世杰更大的权力和地盘,现在辽东被程世杰经营的铁板一块,再把山东和河南交给程世杰,就算程世杰心中没有异心,不代表程世杰麾下的文武官员没有其他想法。

“那,臣无可奈何!”

“你举荐一个大臣治理山东和河南!”

“臣倒是真有一个人选!”

“是谁?”

“孙承宗孙阁老!”

“不行,孙阁老年龄大大了……”

程世杰道:“孙阁老威望足够,在朝中恐怕非议不多!”

在程世杰想来,温体仁反对孙承宗,那是因为害怕孙承宗抢了他的位置,可是河南山东巡抚,或者总督,这只是地方官员,威胁不了温体仁的位置。

“孙阁老虽然是大才,当个河南山东巡抚是足够资历的,不过,眼下西北流寇越闹越凶,建奴又在河套蠢蠢欲动,程卿,据三边总督孙传庭送来奏折,说建奴在河套调动频繁,随时可能进攻宁夏府,你怎么看?”

……

河套地区丰州古城,公元618年,唐朝建立,将隋时的郡改为州,设丰州。丰州城位于格更召苏木境内的库布其沙漠(时称库结沙)中,为当时地北交通要冲。

在明朝时,巴图孟克达延汗统一蒙古各部,为便于统辖,恢复万户组织。鄂尔多斯万户此时为右翼三万户主干,驻牧河套。在林丹汗死后,其子额哲向皇太极投降,这里就成了金国的地盘。

年初的时候,范文程带着一万余建奴,两万余汉军旗,八千余蒙古人,共计四万余人马来到丰州古城,利用丰州古城的老城遗址,重修了丰州城。

范文程抵达丰州以后,他竭尽全力招纳山西、陕西两地的破产农民,兴修水利,掘井修渠,垦荒屯田,硬是在这荒凉贫瘠的鬼地方开垦出了四十万亩田,安置了三万多流民。回头看看这大半年的经历,他都觉得有点儿不可思议,万万不敢相信自己竟有这么强大的能量!

要说起来,范文程的运气太好了,他从陕南流民手中得到了一种谷子,这种谷叫狼尾谷,在后世也号称小米之王,不怕雀儿吃;不怕虫(左虫右全);不怕风磨;耐早;结籽坚实;成熟期适当;产量高,每垧收粮2石2升,草1,329斤。从辽东偷买的玉米种,居然获得了丰收,每亩产量为1石5斗。

要说丰州这个地方,在隋唐时期,气候还是不错的,可是明朝已经非常干旱了,又冷又干,时常起风沙,还缺水,让人抓狂。但是范文程喜欢这样的生活,他认为自己正在参与一项足以载入史册的伟大事业,运气好的话还能青史留名!

十年寒窗苦读,图的不就是一展抱负么?当官就该到这种穷苦的地方来,做出成绩,只要自己成功,自己就是大金国的擎天柱。

由于有了这两种耐旱的种子,范文程算是取得了开门红。

“开饭喽!”

这时,伙头军拎着一口桶和一个大竹篮走了过来,把东西放下,建奴士兵们迫不及待的掀开,诱人的食物香味扑鼻而来,大家不禁发出一声欢呼起来。

虽然饭是狼尾谷做成的窝窝头,茶汤则是先把水煮沸再加入奶酪、盐和茶叶煮开,香甜可口,营养非常丰富。

一名牛录额真乐呵呵的看着范文程道:“范大人,一起吃吧。”

范文程还真有点饿了,笑道:“那本官就不客气了!”

范文程捊起袖子席地而坐,拿起一个窝窝头,一名建奴给他盛了一碗肉汤,大家甩开腮帮子大吃大嚼。

吃得正过瘾,疾疾的马蹄声传了过来,牛录额真愣了一下,跳了起来,跑到谯楼一看,好家伙,两名建奴骑兵骑着快马朝这边飞奔而来,每跑一步就从口鼻里喷出一团白沫,显然体力已经被榨到极限了。

范文程心一沉,不祥的预感袭上心头。他太了解这些骑兵了,对于这些超级自恋的骑兵而言,马就是他们的第二生命,除非是十万火急,否则他们绝对舍不得这样对待自己的伙伴的!

那名建奴举一个长条布包裹的卷轴,大喝道:“汗王金箭传令!”

听到这话,范文程长长叹了口气:“平静的日子到头了!”

(本章完)

第390章 皇太极的噩梦开始了第107章 谢家有女夫婿难求第406章 天下大赦想多了第221章 你做初一我做十五第456章 暴风雨来临的前奏第168章 鳌拜出马急转而下第364章 慢慢的就变味了第132章 疯狂扩张的大时代第313章 我不怕苦不怕累第317章 大金幸亏没有南下第68章 守备大人被巡抚抓了第137章 枕头风一吹受用无穷第292章 山东兖州星火燎原第139章 童言无忌还是前世记忆第76章 不弄死还能留着过年第252章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第339章 车臣汗部真输不起第71章 握草进错门了咋办第118章 皇太极开始怀疑人生了第400章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第114章 我们死他们可以活第295章 蒸汽机车火牛车第403章 腰带断了砒霜苦第457章 老程你太保守了第259章 让人无法拒绝的交易第161章 发芽的土豆不能吃第48章 历史记载中的军队第261章 大帅就是你爸爸第19章 人没少却多了几个第44章 格局打开天下自来第71章 握草进错门了咋办第51章 最黑暗最肮脏的手段第8章 归德府永城宋康年第75章 一盘死棋可以走活了第311章 遍地狼烟如疯如狂第260章 火龙出水废物利用第245章 世界第一陆军易主第251章 郑芝龙投降吕宋整编第219章 请神容易送神难第104章 这是谁的部将如此勇猛第256章 宋献策辽东大兴第252章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第387章 理想中战争的样子第289章 未经他苦莫劝他人善第23章 做十套试题不玩游戏第302章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第276章 第275没点手段可不行请假第213章 先打骑墙派再决战第387章 理想中战争的样子第157章 秋高气爽汗王大点兵第306章 用舰炮轰斩首算谁的第182章 收复辽阳皇太极认输第252章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第359章 何愁没有王猛来投第72章 此事我不知情你信吗(为护法大佬加更第363章 北伐建奴统帅朱纯臣第486章 大明工业帝国第90章 全军列阵火力压制第480章 大明气度大国气象第90章 全军列阵火力压制第445章 必须强烈抗议第150章 崇祯五年辽南第一大案第369章 崇祯也给程世杰封王第156章 孙承宗老夫可拒绝吗卡文第109章 保险柜里的毛瑟二十响第294章 遇顺而止大顺军第390章 皇太极的噩梦开始了第267章 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第349章 主宰自己的命运第243章 郑芝龙被出卖了第27章 程千户您可以告病了第407章 给崇祯戴了绿帽子第44章 格局打开天下自来第221章 你做初一我做十五第42章 升任宁海军守备第167章 你们的人够不够死第8章 归德府永城宋康年第56章 那场面妙不可言卡文第11章 搅黄孔有德的好事第437章 与百姓共天下第430章 经济问题是大问题第31章 土匪们祈祷吧第32章 杀人不过头点地第237章 崇祯皇帝怎么转性了第464章 勇气在火炮面前不值一提第219章 请神容易送神难第381章 更无一个是男儿第127章 辽南发展的良性循环第102章 杀一头肥猪好过年第459章 用制度解决根本问题第222章 点火上菜烤倭猪第462章 海盗抢军舰咋想的第85章 崇祯皇帝上坟哭错人第191章 不能让人牵着鼻子走第58章 咱们有人质咱怕啥第121章 辽南特色振海商业城第126章 尘埃落定全军封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