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报功

一间精致的书厅里,前锋总兵祖大寿,平静的脸上有隐隐可见喜悦,他嘴中吟哦有声,正向一名在一旁挥笔疾书的师爷,讲述要写奏章的一些要点。

师爷笔走龙蛇,写得飞快。这场原本完全由李啸指挥的小规模战斗,最终在师爷手中变成了另一番模样。

整封奏报的内容可简述为,总兵祖大寿在心痛金州沦陷后,重图振作,砥励士卒。奏报中详细说了他自已是如何统领大局,如何运筹唯幄,又如何振奋将士之心,最终广宁中屯所的哨骑李啸等人,被自已的这番政策所激励,为了报效朝廷而勇探敌区,最终大斩虏首,全胜而归。

师爷文笔颇佳,这封奏报除了突出了祖大寿的全局领导之功外,具体战斗内容由师爷发挥想象,自行脑补,竟把这次战斗描写得活灵活现,引人入胜,仿佛是他自已亲见了一般。祖寿读毕其稿,大为满意,便令他重新抄誉整齐几份,在自已盖章题名后,便遣了几名亲信随从,分别向朝廷兵部,辽东巡抚方一藻等各处报捷。

祖大寿知道,这信送到兵部后,随后便会再由兵部转向内阁和通政司,最后再向内廷送入皇帝案前。

粗粗算下来,一个月内定有回信。而现在辽东情势危急,皇帝对辽东这个大明帝国永不结痂的伤口更是格外关注,也许李啸等人的升赏下来得还会更快些。

当然,相比一个小卒李啸的晋升奖赏,祖大寿更在意能否通过这件小小战斗,提升自已在朝廷和皇上心中的地位。只有自已在皇帝与朝廷各重臣心中地位巩固,祖家将门在辽西各处的利益和权势,才能得到根本保障。

望着亲随们纵马而去的背影,祖大寿眼神深沉,久久无言。

。。。。。。

这段等待朝廷升赏之令下发的时间里,一直在中屯所中,与把总高朴一起训练哨骑的李啸,绝对不会想到,在离他有六百多里之遥的沈阳盛京城外的皇家猎场中,一个身着明黄暗色团龙里双喜皮马褂,高挽着湖青色的箭袖,头戴貂皮金面轻皮行帽的人,会开始对他这样一个无名无望的小小哨骑感兴趣。

这个人,身体高大健硕,几乎有1米9高,肥厚的大饼脸上,一双眼褶极厚的倒三角眼中,满是深沉精明的神色。

这个人,便是此时的后金最高统治者,天聪汗,皇太极。

皇太极,奴尔哈赤第八子,母亲为叶赫那拉?孟古哲哲,此次登上汗位已有七年的他,正好42岁,正是春秋鼎盛年富力强之际。

在经过长达十多年的精心谋划后,皇太极成功登上了汗位的宝座。去年又利用御前露刃案一事,扳倒了长期一同执政的大贝勒代善和三贝勒莽古尔泰,让他们一个暴死,一个下台,终于实现了自已独揽政权的多年宿愿。

而前不久,在收得孔有德、耿仲明等大批叛军降将后,后金又成功吞并辽南金州,从政治到军事一连串的胜利,让皇太极心情大好。这一天,天气晴朗凉风习习,他便带着一众护卫,来到这盛京城外的皇家猎场打猎。

骑射为满洲根本,皇太极虽贵为可汗,却依然对打猎有强烈的喜好,并把打猎视为放松身心陶冶性情的最佳方式。他武艺极好,力气极大,清史中说,他作战的所用的硬弓,满朝将领再无人能拉开。

那边的一众白摆牙喇护卫们,已围住了一大群肥美的野鹿,尤其是其中一只壮硕的高角雄鹿更是颇为引人注目。

骑在一头雄骏大马上,一脸专注之色的皇太极,觑眼瞄准那头雄鹿,正准备拉弓射箭之际,儿子豪格小跑着来到了驾前,随即打扦下拜。

“汗阿玛,孩儿有事要奏。”

“唔,你跪安吧。”

“嗻!”

豪格不合时宜的突然到来,让皇太极颇觉有些搅了兴致,他收了弓箭,递给旁边的侍卫,然后用一种平静地语气问道:“豪格,你却为何事而来?”

豪格,是皇太极长子,母亲为皇太极第二任大福晋乌喇纳喇氏,时年25岁。他身材高大,体魄健壮,面目与皇太极颇为相像。他听得皇太极发问,立刻将手中一根粗长的精钢雕翎箭矢双手递到皇太极面前。

皇太极接过箭矢,一番仔细端详后,忽然脸色大变。

“此箭你却是从何处得来?”皇太极急忙发问。

豪格急禀道:“此箭为孩儿所领的镶黄旗一部牛录所得,牛录额真达尔襄昨天紧急派人送来此箭给孩儿,说是近日明军哨骑之中,新得一猛将。达尔襄说,据手下拔什库图赖禀报,此人穿白摆牙喇兵盔甲,使得一力道极大之弓,并使用这等极为少见的粗重箭矢。于前几日,连接射杀我军士9人后,复逃回明境。达尔襄感觉此事颇为蹊跷,便急忙派人向孩儿禀报。汗阿玛,此人这般箭术超卓武力绝伦,却不知是何来历?”

皇太极突然牙疼般地嘴唇哆嗦了一下,他冷冷地扫了一眼一脸疑惑状的豪格,冷哼了一声,目光之中满是森然之色,淡淡说道:“此箭矢,乃是本汗当年所用之物。当日,本汗将这袋箭矢连同吾惯使之弓,一并赐于了御前侍卫扎素,却未曾想到,竟落到了此人手中。”

“哦,汗阿玛,莫非此人便是当日在金州盘龙山伏击截杀扎素的凶徒?”

“定是此人!你刚才说此人身着白摆牙喇盔甲,亦定是从扎素身上剥得。却没想到此人现已去了辽西当了明军哨骑。哼,这个尼堪昔日害我侍卫,今朝又杀我哨骑军士9人,实实可恨之极!”皇太极说到这里,咬了咬牙,脸色更加阴沉。

“汗阿玛,此人有这般武艺箭术,投了明军,却怕日后要成为我军之大敌。”豪格亦是一脸担忧。

皇太极一声冷笑,声音中猛地多了些凌厉的味道:“此人想用我大金将士的人头为自已铺条升官发财之路,本汗却要打破他的美梦。”

“父汗之意是。。。。。。”

“本汗会安排范学士(范文程),速速联系辽西的细作,查明此人来历。若能说动此人来投我大金,本汗可既往不咎,并委以重任。若此人执迷不悟,定要与我军作对到底,那本汗也有办法做了他。”

说到这里,皇太极的嘴角,弯成一个阴狠的弧度。

“汗阿玛之意,可是要借刀杀人?”豪格的声音低了下去。

“哼,这借刀杀人,不正是善于内讧的明国人的拿手好戏么?也许,由他们杀了此人,可能比我们自已动手更有效。”

皇太极的那双细眯眼中,两道寒光冷冷射出,竟让豪格不觉打了个寒噤。

第四百五十四章 联清复仇第六百一十章 和谈为上第七百八十二章 困守孤城,不如逃缅第二十八章 不归墩第五百六十四章 城头激辨第五百一十七章 联合楯车第九百二十四章 唐俄议和 力攻西藏第三百四十章 东海侯第九百五十五章 嘎木战死 余部归降第四十六章 操练第六百八十一章 外攻为辅,穴攻为主第五百六十六章 外满疆界划定第二十章 突袭第八十四章 巡抚第八百三十二章 惨胜守城第七百五十五章 砍瓜切菜第四百八十九章 全城活埋第八百八十章 奇耻大辱的议和第三百三十章 傀儡肝付氏第一百六十九章 佳人本该配英雄第十九章 北行第七百八十章 四面围击 崩溃在即第三百九十八章 效仿曹魏第五百五十五章 刀锋下的顺从第六百一十二章 私心暗斗第三百三十五章 屠萨摩第二百七十八章 下马威第二百九十二章 生死搏杀第六十九章 故人第一百四十章 鲁王之邀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祥的兆头第四百二十四章 失落的远征第五十五章 夺财第二百二十三章 克房山,撤京师第三百三十九章 忠奸难辨第二百五十八章 威压性谈判第一百五十七章 壮阔规划第一百二十三章 土默特汗第三百零四章 锡林城危急第三百零九章 初到彰化第二百九十五章 规划 娶亲第二百五十四章 无言以述第七百七十五章 降,守,还是逃第八百八十四章 放弃京城,全力西逃第八百七十章 劝降不成,重炮齐轰第三百五十四章 反贼、奸臣、还是奴才?第三百五十二章 联军的胜利第八十七章 马车第二百六十章 谋取济州岛第六百一十三章 西征镇远堡第六百八十七章 两县立定第四百六十四章 径退山西第一百一十八章 首级交易(上)第二百八十二章 明清结姻第二百七十三章 勋章制度第六十七章 求才第四十二章 分功第五百八十九章 北攻海城第三百七十七章 英雄落幕第六百六十章 复县之困第八百四十三章 唐顺和议 改土归流第三百六十三章 分裂的决策第二百五十二章 登岛攻击第六百五十八章 清廷惊变第五百零八章 退守内城第一百六十八章 以利诱之 以威迫之第八百九十八章 众臣劝进 黄袍加身第一百九十五章 卷烟生产第三百三十三章 随机应变第三百零五章 以进为退第一百七十八章 收为侍女第八百六十一章 南北齐攻 全面开战第九十二章 聚歼第四百三十三章 秦良玉投李啸第一百五十五章 世袭指挥使第三百六十七章 攻克旅顺第六百五十五章 治世之能,无过李啸第四百零五章 龙之复仇第七百三十七章 金声桓投降第九百三十七章 夜袭遇挫第九百二十一章 俄军覆灭,全力攻城第一百八十三章 九皋山之战(一)第二百五十四章 无言以述第二百一十四章 镇边城所第九百一十四章 横行西域,两国震怖第四百九十章 头号敌人第二百章 新巡抚颜继祖第十八章 军令第八百三十章 先东后西,断不可返第三百一十二章 收复台北第五百三十四章 曾经敌人,将来盟友第六百三十章 南迁不了了之第六百九十二章 援兵皆俘,亲子劝降第一百四十七章 铁龙城之战(一)第六百六十一章 孤城绝境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祥的兆头第一百一十九章 首级交易(下)第九百一十四章 横行西域,两国震怖第三百零六章 刘国能归降第五百八十五章 不惜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