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一章 嫁公主笼将心

“皇上,于今之计,国事这般糜烂,非有大能者不能挽之。以愚之见,这举国上下,也只有唐国公李啸,堪为国之柱石,若陛下能向其垂询,必多有获益。”

周延儒伏跪于地,声音低低地禀奏道。

只是他那双细长的眼睛,却是不时偷偷瞥去,观看崇祯皇帝脸色反应。

崇祯喉咙里咕嘟了两声,他脸色十分难看,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什么,又什么都没说出来。

周延儒好象料定了皇帝会有这般反应一样,他微微仰起头,又低声道:“皇上,可是为唐国公李啸,与陛下大有嫌隙之故乎?”

崇祯脸上泛起一丝苦笑,他喃喃低语道:“还是爱卿知朕之心也!唉,现在如此局面,朕心中之悔,何以言之!”

见皇帝言语松动,周延儒哦了一声,又赶紧回道:“陛下,那唐国公李啸,纵然与陛下有再多的过节,他也是咱们大明的臣子,是咱们大明的唐国公。只要皇上拿出诚意,与其好好沟通,化解往日旧怨,让那李啸回心转意,再为国朝忠心效劳,却亦非难事。”

崇祯眼光一亮,却又低声道:“那玉绳你说,朕却该采取何法,方可与李啸化解往日过节,从而君臣宜洽,共商国事呢?”

周延儒眨了眨眼,便道:“陛下既这般询问,那微臣就尽兴直言了,若有不当之处,还望皇上勿为怪罪。”

“无妨,你尽可直言,朕恕你无罪。”

“多谢陛下。皇上,微臣以为,首先一点,便要把李啸上次把清军赶回关外的天大功劳,给他补上。”周延儒沉声道:“上次清虏叩关入侵,长驱千里,直到入寇济南之际,才被李啸拼死一战打退,自此后续乏力,才不得不退出关去。而这场关键之战中,李啸虽然战胜了清军,自身却亦是损失惨重。但其所立之功,纵在国初之时,亦是彪炳卓然,足勒青史矣。然而,皇上你却因其战后,擅自驻防山东据占济南,便对其心存狐疑大加不满,乃至不予封赏冷淡相对,以微臣观之,实是大寒功臣之心矣。”

崇祯冷着脸,目光冰冷,默然无语。

周延儒继续说道:“李啸见自已立下大功,却得不到该有的赏赐,也就对朝廷大失所望,从而心灰意冷了。不过,他作为明朝的臣子,当然不敢强硬反对君上的决定,但自此之后,他对朝廷之令,却是再也无心应对了。也正因如此,那李啸才将注意力转向国外,用兵南洋,以及虾夷库页等边蛮之地,拓地开疆以求自保。而以微臣看来,李啸此番海外用兵,实有太多不得已之处,实是令人叹惜之至。”

周延儒顿了下,又道:“不过,那李啸,虽然全力拓展海外,但其对大明国内,还是有相当重大的影响。臣听说,他与各路流寇约定,他们若攻下城池,可将城中百姓尽数卖给他,由他安排这些无家可归的流民百姓,前往南洋定居生活,从而让这些百姓免于刀兵之灾,不为锋锷之鬼。李啸此举,让成千上万的百姓逃过流贼的屠刀,得以活命,倒是一番天大的功德啊。”

崇祯听到这里,脸上已满是复杂之色,他轻叹了一声道:“爱卿,你说的这些,朕也知道了。所以现在朕的心下,才会这般痛悔不已!你就挑拣重要的说吧,朕现在到底要如何做,才能与李啸恢复关系,让他重新听从朝廷号令。”

周延儒直起身来,目光灼灼地拱手道:“皇上,以微臣之见,现在山东之地,既然李啸已驻防全境,又已把济南牢牢据为已有,那山东之地,可以说,已完全是李啸囊之中物。那皇上为何不干脆成.人之美,将山东之地,如登州一般,全权交于李啸治理呢?“

“啊,将整个山东,都交给他么……”

崇祯的脸色,明显地复杂起来。

“皇上,恕臣直言,现在李啸兵强马壮,他若有心与朝廷作对,指使手下的骄兵悍将,将整个山东吞入肚中,朝廷又能奈其何?与其到时被逼无奈,眼睁睁看着山东被李啸渐渐地蚕食吞并,还不如作个痛快人情,将整个山东一省,如登州一般交给他全权管理。那官吏人员,也皆由其自行安排,从而大获李啸之心,使其对朝廷感激涕零,岂非大好之事?况且,只要李啸能按往日数量,为朝廷交纳税金粮赋,把这山东交给他治理,又岂非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好事么?故而,朝廷虽不再管山东之事,但反过来,皇上将来的收获,却比自行治理要好得多。毕竟,朝廷不费一官一吏,一钱一粮,便收获了一个稳定的税金钱粮来源之地,又何乐而不为呢?”

周延儒说到这里,故意停顿了一下,偷偷地观看崇祯的反应。

崇祯紧绷着脸,显然正在紧张地思考着什么。

皇帝沉吟良久,却又皱着眉头,低低地问道:“若朕这般作为,那其他各地的军将,难道不会有样学样吗?象辽东的祖大寿,湖广的左良玉,皆已成牢牢扎根当地的军头,已有尾大不掉之势,朕只恐此例一开,这些人皆要效仿的话,那我大明,可就真的要彻底崩坏了。”

听了崇祯的这话,周延儒心下不觉苦笑。

现在,这辽东的祖大寿,与湖广的左良玉,哪一个不是私心自用,已成了隐形的藩镇。他们占用了国家搜刮民脂民膏得到的大批粮饷,却畏敌不战,避敌不前,不肯为朝廷分忧,只顾私下壮大发展自已的个人势力,乃至贪墨地方,欺压百姓,从而为自已谋得巨额好处。

这样将领,说句实话,已成国家之巨蠹,其正面作用越来越小,而危害却与日俱增。

尤其是湖广总兵左良玉,其人贪鄙恶毒,对湖广百姓可谓敲骨吸髓,压榨得湖广百姓几乎无法活命。象现在,此人从不与流贼交战,反而日日纵抢湖广美色民女,昼夜宣.淫好.色,把这些可怜的女子,在玩腻了之后,就扔给部下或卖到妓院,实是无耻恶毒至极。

在真实历史上,左良玉部,后来在从湖广撤走之前,还把整个武昌及附近州县夷为平地,无数可怜的湖广百姓,没有死在流贼手中,反而尽死于此人刀下。

在当今的武汉,还有个传说,说是左良玉这厮杀害百姓太过残忍厉害,导致钟灵毓秀堪称人间绝色的湖北女子,被屠杀死亡的人数太多,以至在明末清初之时,武汉当地在将近五十年时间里,再没有出过美女,实是令人叹惋之至。

相形之下,唐国公李啸,其治下却是一片繁荣,百姓皆是安居乐业。而且,此人不花朝廷半分钱饷,全部自筹建军,实为治军理政之奇材也。

而李啸在立下大功,崇祯皇帝却分文不赏的前提下,他还能心怀天下拯济众生,从流寇的屠刀下,大量地赎买拯救流民百姓。若要用祖大寿左良玉等人,来与李啸相比,实在是对李啸的一种污辱。

不过,当着皇帝的面,周延儒也不敢说出心中真实所想,他眼睛转了几转,便沉声对崇祯道:“陛下,你有这般担忧,也是人之常情。那微臣在想,皇上若能与李啸的关系更近一步的话,那祖大寿与左良玉等人,心下纵然不满,只怕亦是无有话说。”

“爱卿此话怎讲?”

“皇上,以微臣之浅见,陛下不如把李啸招为驸马,将坤兴公主嫁给他,以示恩宠与笼络。这样一来,李啸与天家的关系更见亲密,而有这一层关系,皇上将山东一地,作为公主的嫁妆赏赐给李啸管理,其他军将,亦是断然无话可说了。”

周延儒低低地说完这段话,又垂头伏跪于地。

“啊!这如何使得!”

崇祯从龙椅上腾地站起,一脸惊愕道:“媺娖今年才刚满十三岁,连太祖所定男十六,女十四最低婚龄,都未能达到,如何可嫁给那年近三十,又妻妾成群的李啸!”

“陛下,非常时刻,岂可拘于常理!”周延儒抬起头来,一脸急色地拱手禀道:“皇上,恕臣直言,国家已是这般危急,流寇已然荼毒天下,陛下安可拘于小节,而不顾大势乎?!若国家有难,社稷不保,纵是天家的金枝玉叶,又,又何可保全哪!”

周延儒说完这句话,自觉话语有失,心下大恐,遂连连磕头不止。

崇祯的脸色极其难看,他垂着头,眼神阴郁如刀,却什么话都没有说。

猛磕了一阵头的周延儒,缓缓抬起头,额头已是青肿一片。

他见崇祯默然无话,便继续劝道:“皇上,公主今年十三,明年也就十四了,据《大明礼法》所定婚龄,不过仅差一年而已。若能让公主嫁给李啸,从而让李啸真正成为天家之人,那皇上与李啸乃是翁婿之亲,纵然有再大的过节,也足以抹平消除了。要知道,在历史上,一代雄主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笼络手下大将尉迟敬德,还想把自已年仅十二岁的女儿嫁给已有五十多岁的他呢。而陛下乃是远超尧舜的圣明之君,乃是万古少见的杰出帝王,皇上您的见识与能力,又岂是那李世民所能比。”

周延儒说到这里,又深深地伏跪下去。

而这时的崇祯,则是长叹一声,跌坐回龙椅之上。

“哈哈,真没想到啊!朕如今,竟然落魄到这般地步!竟要用亲生女儿的幸福,来换取一名武将的忠诚,朕,朕真的有愧列祖列宗啊!”崇祯摇着头,不停地惨笑道。

“皇上……”

“玉绳,你不必多说了,你先退下吧,容朕好生思量一番。”

“这……,是,臣先告退了。”

在周延儒退出乾清宫后,崇祯暴怒站起,拿起御桌上那精瓷茶杯,狠狠地朝阶下摔去。

砰的一声脆响,茶杯摔得粉碎。

然后,皇帝长叹一声,又跌坐回龙椅之上。

周延儒的话,有如在崇祯内心中,搅起了一团天大的风暴,让他有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好么,自已贵为九五至尊,非但不能对臣下颐指气使,反而要刻意讨好笼络,诸如李啸这般飞扬跋扈的手下。不但要把国家土地赏给他,还要把自已最心爱的坤兴公主朱媺娖,也双手送上,这般作为,哪里还有半点人君的尊严,这简直是他娘的极度窝囊与憋屈!

只是,周延儒的话,自已真的能完全不听么?

好象也不行。

毕竟,周延儒这番话,也有他的道理。

现在国事如此糜烂,流寇纵横天下,几难再制,各地明军纷纷缩头自保,不敢为国出战,大明王朝,已然到了分崩离析的边缘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没有人能站出来力挽狂澜,拯救危局的话,大明的覆灭,恐怕真就指日可待。若国家不保,社稷不存,那就真的一切皆成虚话了。

而纵观全国,唯一能担此力挽狂局之重任的,则非是唐国公李啸莫属。

毕竟现在的李啸,兵精将锐,财力丰足,又开拓了大片的海外领地,威望与实力皆是如日中天。其他的军镇与其相比,简直是萤火之比皓月也,说李啸是明朝最为重要的擎天一柱,亦不为过。

这样的人,这样的将领,如果不能拉拢掌握,反而与自已过节多多,以至于只剩下名份上的君臣关系的话,那非但是自已这个皇帝的失败,也是整个大明王朝最大的悲哀。

崇祯又忽想到,这个李啸,竟在八年的时间内,从一个辽东的乡下猎户起步,成为壮大到拥有巨大领地与实力的国之干城,这般成就,倒是让自已这个皇帝,为之相形见绌了。

与白家起家终成伟业的李啸相比,朕这个皇帝,倒是有点自形惭秽之嫌呢。

那么,自已真的该把整个山东给他,再把还未成年的坤兴公主,嫁予此人么?

一时间,崇祯心头五味复陈,眼中竟不觉泛起泪光。

死寂一片的乾清宫中,皇帝象个木头一样,铁青着脸呆坐在龙椅上,没有人知道,木头一样呆坐的他,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

崇祯呆坐了半晌,才对一旁的小太监艰难地说道:“走,随朕去坤宁宫。”

“奴婢遵旨。”

坤宁宫,是明朝皇后居住的地方。

崇祯此去的目的,自是去见自已最爱的妻子,周皇后。

“皇上驾到。”

随着太监一声悠长的胪唱,坤宁宫宫门大开,一身素妆的周皇后,带着坤兴公主朱媺娖,从宫门中急急迎出,母女二人,一齐向皇帝致了个万福。

“贱内恭迎皇上。”

“女儿拜见父皇。”

崇祯木然地站着,他目光呆滞地看着二人,喉头涌动着,一时间,竟然忘了让他们平身。

他的目光,先把一身素妆的周皇后上下看了一遍,心头十分感慨。

这位周皇后,见到现在宫中用度艰难,国家财政乏力,竟也开始自行俭省,吃极普通的食物,穿极寒素的衣物,以为朝廷节省财力。除此之外,她还偷偷地将一些贵重首饰拿去当掉,换成银两补贴后宫用度。这样贤良的皇后,真真是国家之福,也是自已难得的贤内助呢。

只是,现在宫中,每天都是这样压抑沉重的日子,却是真真苦了她了。

皇帝把周皇后默默地看了一遍,又把目光投向旁边的朱媺娖。

这个女儿,虽未成年,却秉持了她母亲王顺妃的美丽样貌,小小年纪就出落得婷婷玉立,秀美多姿,轻轻一个万福,却将优雅与美丽一展无遗。而见到女儿这般动人可爱,崇祯心下,愈觉柔肠百结。

女儿,我可爱的女儿,我苦命的女儿,你刚生下来,母亲就因难产而死,幸得周皇后视你有如亲生,把你从小带大。而为父这个皇帝,却因国事繁忙,一直未能给你更多的温暖与关爱,实在是良多以愧,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啊!

而现在,自已这个皇帝,这个大明帝国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却还要拿还未成年的女儿,拿她那一生的幸福,作为赌注,去换取一个手下将领的效忠,想到这里,崇祯心如刀割。

‘父皇,你,你怎么哭了……“

偷偷抬起头的的朱媺娖,见到呆站在自已面前的父皇,眼中竟是眼光闪烁,她的脸上,顿是惊讶不已。

第一百三十六章 付子之托第八百二十章 速攻偃城第九百二十九章 身死名灭,不亦宜乎第二章 伏击第五百一十六章 下辈子做你的女人第七百五十四章 轰杀你们这群废渣第六百五十四章 扩军雄心第四百七十九章 术士的复仇第六百一十六章 拼死一搏第七百九十四章 红河平原决战第五百八十六章 杀主求降第七百二十四章 三十万两开拔银子第八百一十二章 当道而轰,何人可挡第七百四十四章 湖广既定,复图大西第五百七十二章 弒帝栽赃第二十二章 总兵第十四章 考校第十四章 考校第四百三十八章 李自成寻仇第九百三十八章 前军尽灭第七百三十九章 此时不降,更待何时第八百三十二章 惨胜守城第二百六十七章 蟒袍玉带第五百四十章 两头押注第五百六十九章 皇帝复原第六百九十四章 黄得功来援第八百八十三章 丧权辱国的苟活协议第五十六章 大赚(二更)第三百八十二章 死道友不死贫道第一百八十章 战和之争第四百六十三章 全省百姓我都要了第四百七十章 猎杀游戏第三百一十六章 城下歼敌第四百七十六章 相士方中吉第七百三十四章 背后的更大危险第五百三十二章 虎啸海东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顺建国第五百一十二章 危局突变第八百二十四章 御驾亲征,力保大西第六百一十章 和谈为上第三百一十八章 暴力夺城第三百四十章 东海侯第二百四十八章 家贼难防第三百零一章 老子卖自已第七百六十四章 秘信陈情第二百零七章 协议达成第五百三十四章 曾经敌人,将来盟友第三十六章 玄虎骑、飞鹞子第三百一十八章 暴力夺城第九百五十四章 顾始汗死,嘎木逃亡第二百五十八章 威压性谈判第五百零四章 全面攻堡第二百一十章 三路侵明第一百四十一章 郡主朱媺姵第七百五十四章 轰杀你们这群废渣第五百八十六章 杀主求降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式炼铁第六百七十三章 突如其来的旷野决战第三百三十六章 舌战幕府第三百二十七章 琉球求援第九十七章 出征第七百八十二章 困守孤城,不如逃缅第九十一章 条件第七百四十六章 唇亡齿寒 重兵往救第七百八十章 四面围击 崩溃在即第三百二十六章 新的汉族第八百七十五章 雨夜血战第八十七章 马车第三百六十九章 李啸不死,大清难安第七百七十二章 用汉奸对付叛军第一百三十四章 牛刀杀鸡第五百八十五章 不惜代价第四百零一章 大明不可救第五百四十一章 老子就是个**的第六百三十二章 大清要与流寇结盟第二百二十四章 进京面圣第七百六十一章 权力是毒药第六百五十二章 崇祯大葬,太子登基第四百三十五章 从夔州去南洋第九百四十六章 城门混战 生死一线第八百三十章 先东后西,断不可返第一百零四章 鞑子第一百四十七章 铁龙城之战(一)第三百零五章 以进为退第二百二十七章 虚封其爵第八十一章 处置第五百二十七章 痴呆皇帝第八百六十三章 海城陷落,直攻辽阳第二百三十三章 龙击炮第一百一十三章 虎踞(二)第六百四十七章 喋血雄关第八百二十二章 三面夹击,一鼓而灭第七百二十四章 三十万两开拔银子第七十五章 细帐第一百五十九章 辽东危局第四百六十三章 全省百姓我都要了第五百三十一章 局势大转第七百三十四章 背后的更大危险第二百五十一章 功败垂成第二百八十八章 格格出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