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章 鲁密铳三段击

李啸正准备调兵遣将之际,忽听得帐外有军兵紧急来报。

“报!唐国公,西边有流贼大批军兵,起码有六万余人,以铺开盖地之势,正向我军营地方向,快速行近。”

听了报告,李啸的眉头,顿是深深地拧紧。

“哼,这帮狗贼,定是以为我军初来乍到,营盘未稳,才这般兴兵来袭,想打我军一个措手不及,实是可恶得紧。“秦良玉在一旁恨恨道。

“是啊,那李贼,定是想趁我军方来,又刚刚合兵,故想来给我军一个突然打击,倒是好算计。还请李大人速作决定,我等全部听从唐国公指挥。“侯恂在一旁急急说道。

李啸扫视了二人一遍,站起身来,又把另外一众将领唤中帐中,立刻分别下令。

“丙营营长秦良玉听令。“

“属下在!“

“着你带全部3060盾兵,全部6120名枪兵,先行往营外列阵迎敌。“

“属下遵令。“

“火铳总总长胡贲听令。“

“末将在!“

“着你带全部的4500名鲁密铳手,按所练三段击阵型布阵,随秦营长出战。“

“末将遵命。“

“横行总总长刘彪听令。“

“末将在!“

“着你带2000名横行总军兵,分列枪盾战阵两侧,保护侧翼。“

“末将得令。“

“玄虎重骑总总长萨穆什喀听令。“

“末将在!“

“着你率全体2000名玄虎重骑,押后监阵,听本公口令,侍机冲阵,以溃敌军。“

“末将明白!“

“飞鹞子轻骑总总长巴图听令。“

“末将在!“

“着你率全体2000名飞鹞子轻骑兵,与玄虎重骑同押阵后,听本公口令,侍机冲阵扫荡,尽可能扩大战果。“

“末将明白!“

……

李啸将自家部队一一安排完毕,只留了2000名辅兵守卫营寨后,便再对侯恂下令道:“侯侍郎,本公命兵,将你部兵马,分成两部,分居我军战后左右两翼,与我军出击部队,共成品字犄角阵型,一道出迎敌军。”

侯恂昂然而起,大声应道:“唐国公放心,侯某这就去安排。”

不过一刻来钟,在敌军有如一条黑线一般,从旷茫的地平线出现时,唐军与侯恂的联军,已然凭河列阵,布好了阵形。

俗话说,人一过万,无边无涯。唐军出击兵力,与侯恂的联军加起来,足有3万多人,右翼抵住黄河,左翼则延长到了肉眼几不可见的尽头,一眼看去,肃杀严密,令人魄动神摇。

而从西往东攻来的流贼部队,因兵力是联军的近两倍,更是显得浩荡无边,旗帜漫天,刀枪森森,看上去十分具有压迫感。

这六万余人的流寇部队,是由李自成亲自率领出战,副将是刘宗敏与高一功,李过与罗汝才则是继续率领剩余的部队,围困开封城,以防河南巡抚李仙风,河南总兵陈永福等人趁机突围。

李自成的军列中,大至可分成三部,刘宗敏率一万精兵作为拓路先锋,李自成自领中军三万,后面则是高一功率两万兵士殿尾,以为策应。

当李自成遥遥看到,李啸的军阵,已是背倚营寨,右抵黄河,结成阵列之时,他粗估了一下对方的兵力,便仰天大笑。

一旁的护卫,见李自成一脸欢喜,不由得不解问道:“闯王,奈何见了敌兵阵状,竟这般欢喜?”

李自成拢了拢满脸的络腮胡子,鹰勾鼻子一颤一颤地笑着回道:“哼,本帅此来,本来最担心那李啸,因害怕我军,只得在营盘中固守。这样的话,我军虽然势大,却也难于一口将其吞掉,而此人不自量力,竟敢率军出战,可不正中本帅下怀。”

“闯王,小的听说,这李啸足智多谋,善使阴招,昔日高闯王就是中了此人埋伏,以至十万大军皆溃,却不知此人现在,可是在阵中,设了甚诡计乎?”

“有个屁的诡计!”李自成冷笑一声道:“李啸这厮,千里远来,才刚刚在这陈桥镇外,扎了营盘,俺们便寻机来攻,不给他丝毫喘息机会,他却是完全被动应战,又如何可施阴谋?另外,这黄河两岸,皆是茫茫平原,无山无阻,李啸再想如上次在豫西一般,在山中设伏打击我军,却是绝无可能了。所以,本帅今天,定要跟这家伙好生较量一番,让他这个所谓的大明唐国公,好好尝尝我义军铁拳的滋味。不打趴这李啸,本帅绝不收兵!‘

“嗯,闯王好算计,若能打败打李啸,这开封城,乃至整个河南,可就要被咱们吃定了。“护卫一脸谄笑地说道。

很快两军互相接近,在离李啸的联军约二百来步外,李自成喊停了部队。

随后,他派人前去唐军阵前喊话,说想与唐国公李啸,好好谈谈。

听到李自成这般安排,前锋刘宗敏与殿后的高一功,皆是不满,他们策马过来,对李自成纷抱怨。

一脸粗豪之色的刘宗敏,瓮声瓮气地喝道:“大哥,你搞什么嘛!李啸那瓜怂就在前面,你就让俺冲杀过去,一斧子砍了这龟孙的脑袋便是,还跟他废什么鸟话,白白地扯淡了嘴!”

“就是,大哥若要与这厮聊话儿,且待战后,我军俘虏了李啸这厮,让他说甚媚话儿都可,何必这般停了下来,损了士气,又浪费时间。”面容尖瘦长着两撇鼠须的高一功,也十分不满地说道。

“哼,你们知道个球!”

李自成不满地扫了他们一眼,冷冷道:“现在两军交战,我军虽然兵势甚锐,但这番远来,若能利用俺与李啸的聊天的时间,稍稍休整下,那接下来的交战,也会更加得利。另外,咱们好歹和李啸有过合作之宜,若就此彻底撕破脸皮,却也不美。此番战前,他又曾派人射来箭书约我谈判,虽然当时俺一口拒绝了他,但是俺细细寻思,还是要在这阵前,与他好生聊聊,才算是表明咱们的态度了。虽不指望他能迫于我军威势就此退兵,但能打压他的名头,沮丧其军心士气,也还是很合算的事情嘛。”

刘宗敏与高一功二人,听到李自成这般说话,虽然还是不满,却再不好多加阻止。

在唐军阵中,李啸听到李自成派来的哨骑喊话后,不觉皱起了眉头。

怎么办,要不要出去见他?

李啸略一犹豫,还是决定,要立刻出去与李自成面谈一番。

李啸很清楚,若自已犹豫不决,不敢前去与他相谈的话,自家军兵士气定会大为受阻。

既然李自成都攻上门来了,自已若无胆去与他相谈,也实为笑话。

随后,李啸令身边护卫应诺,约好李自成与自已,在两军阵前相见。

李啸远远见到,对面阵中,那身着标志性蓝色紧身武服,头戴范阳毡帽,骑着一匹高大枣红马的李自成,缓缓纵马而出。

见到自家主帅出阵,流贼军阵中,响起一阵热烈的欢呼。

这时,李啸也从军阵中,纵马缓步出来。

两边军士都看到,这唐国公李啸,面目英俊,身形雄健,身着亮银色精钢瘊子甲,胸前的护心镜光可鉴人,头戴八瓣凤翅缨盔,腰系蛮狮青玉带,足蹬包铜护胫战靴,身系鲜红织花披风,骑着一匹全身墨黑,却四蹄雪白的高头大马,整个出场的造型,可谓仪范十足,英武俊朗。

见自家主帅如此拉风,如此富有魅力,唐军顿是士气大振,阵中欢呼连连,万胜之声此起彼伏,而敌军阵中,亦是一阵哗然嚣嚣。

李自成与李啸,互相缓缓策马走近,在离对方约二十来步外,彼此勒马站定。

李啸与李自成互相打量了一番,便彼此拱手报上名号。

“某家义军首领,李自成是也。”

“某家大明太子少师,唐国公李啸。”

李自成轻哼一声:“李啸,俺且问你,你在山东,俺在河南,向来井水不犯河水,以往还多有合作之谊,你为何千里来此,要与我军战个你死我活呢?“

李啸冷笑道:”某家乃是大明重臣,这河南省府有难,某家安可不救。李自成,某家也可告诉你,正是看在你我两家,先前多有合作之上,本公才决定,要先与你谈判一番。你若识趣,可速速领兵撤走,那本公尚可不究尔罪。如若不然,只怕刀枪无眼,阵战无情,你这个闯王,怕是再难在河南呆下去了。“

李自成闻言大笑,细长的眉眼中,两道冷光投射过来:“李啸,你真真好大口气!莫非,你还想威胁本帅不成?你看,你部兵力不足我军一半,你仅凭这些兵力,如何是我军的对手?还想让我军知难而退,岂非笑谈。”

李啸又是一声冷笑:“李自成,兵在精不在多,这个道理你都不懂么?我军皆是精锐之士,皆是你军中这些土鸡瓦狗所能比!告诉你,本公只是不想多造杀孽,才对你这般详言告诫,若尔等执迷不悟,也就休怪本公手狠无情了。“

“呸!李啸,你胆敢威胁俺,真以为俺是吓大的么?“李自成一脸激愤起来:”你莫以来,当年你以诈术,埋伏袭击了高迎祥高闯王,现在还能对我李自成也能来这一招。告诉你,我军可不是土鸡瓦狗,而皆是久战精锐之士,比当年却还要强上许多!你既要打,那也休怪李某下手无情,你就准备给你们这些明狗子收尸吧!“

李自成厉声说完,冷哼一声,转声拔马回阵。

李啸目光如刀,凝视着他高大的背影,心下亦是发狠,厉喝了一声驾,亦拔转马头,自回阵中。

随着隆隆的战鼓声响起,流寇军阵,继续高声呐喊着,向唐军那有如机器般整齐的战阵,鼓噪冲来。

只不过,包括前锋大将刘宗敏在内,冲在最前头的一万名精兵,都没有注意到,在唐军阵前那两千来人的盾兵阵型中,每块大盾牌上,都横搁着一支支体型修长乌黑发亮,已点燃火绳,装好了火药,正在仔细瞄准的鲁密铳。

而在这第一排1500名鲁密铳兵之后,还有两排同样数量的鲁密铳兵,也是纷纷作好了准备。

这三排神情专注又节奏整齐的鲁密铳兵阵型,便是李啸军最新的训练成果,三段击。

根据《明史》记载,这三段击,是明朝初期,平定云南的将领沐英,首先在使用火器对付叛军、大象等野兽或兵种时,有感于火药装填速度太慢,而改进的一种战术射击方式。

具体做法是,由三人为一个小组,先由最前面的火枪手射击,然后退至队伍后方专心装填弹药,由第二名士兵上前开火。三人交替装弹、开火,使原本射击一次需要一分钟甚至更久的火绳枪效率提升三倍!近似于欧洲的半回旋战术。

这也是现在,李啸所采用的三段击战术。

另外,这是最早出现在明朝早期的三段击术,而在后来的日本战国时期,却出现了另一种三段击射术。

象在长篠合战中,织田信长的火枪队以三段击的方法,击败了武田胜赖的骑兵就是其中一例。

他首先安排三千名火枪手在阵前安置防马栅,然后安排士兵三个人一组,让其中射击精度最高的士兵充当射手,其余两个则负责枪弹和火绳的装配工作。在射手射击之后,由第二名士兵接过火枪并从前端装入火药,捣实之后装入枪弹。第三名士兵同时从后方调整火绳的位置,将扳机移至原位,然后把火枪递给射手,从而实现不间断射击。

这两种三段击射术,各有优劣,而之所以要采取这种射术阵型,也是有原因的。

这是因为,当时火绳枪虽然比弓弩威力大,但是火枪射击完后要经过放入火药,放入铅丸(当时真正的子弹并没问世,有的国家甚至用随处可见的石头),从枪管下抽出通条,捣实铅丸和火药,在点燃火绳瞄准敌人,射击完后偶尔要清理枪孔,所以放一枪大约要一分钟,而射击完后的间隔中,近距离作战的敌人就会冲锋(尤其是骑兵),使得防御薄弱的火枪队,受到很大的损失。

所以一些有作为的将领,就想出了一种战法,火枪队先分三排,第一排射击完后第二排射击,第二排射击时第一排和第三排交换位置,到后方装添火药等,第二排射击完后再第三排射击,第二排同开始的第一排交换位置,补充弹药,第三排射击完后再由第一排射击,这样一来间隔的时间大大的缩短了。

前期的火绳枪兵用此战法可以连续不断的打击敌人的士气,并且可以惊吓敌人骑兵的马匹,在中世纪时,号称战场之王的封建骑士们,对此十分畏惧。

而到了后来,在燧发枪的问世后,由于对各种天气的适应性(雨天或下雪天可使用)以及装填的迅速和便捷(燧发枪可省去点燃的程序,减小了发射失败的几率,并缩短了发射时间),燧发枪搭配三段击战法,更可以有效地打乱敌人的阵型,并且给敌人造成大量的伤亡。

因此火枪也逐渐在军事舞台上成为主角,加速了各国封建势力的灭亡,让整个世界的潮流,从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演变。

见到流寇的敌军,已然排成密集战阵,持枪荷盾地走到了离自已一百七十多步外时,火铳总总长胡贲的脸上,不由得闪过一丝微笑。

他深吸一口气,猛地将手中高高举起的红旗用力挥下,同时嘴中大喝了一声:“放!“

第二十七章 暗算第十一章 酒楼第七百四十二章 挟持左良玉第五百七十九章 兵进营囗第三百三十九章 忠奸难辨第四百零九章 先破城,再打援第二百零五章 购买台湾第七十三章 回堡第三百六十六章 狂暴之力第十三章 中屯所第一百三十二章 恐慌效应第六百一十四章 交锋初挫第四百四十五章 爱妃之逝第九百一十六章 尧勒瓦斯的抉择第九百二十八章 月夜劝降第五百四十八章 一念天堂 一念地狱第七百一十三章 效哭清廷第四百二十二章 攻陷和乐城第九百三十三章 盛京城破,围攻皇宫第二百六十五章 铁模铸炮第一章 穿越第五百三十八章 树倒猢狲散第九百三十五章 活剐多尔衮第三百九十五章 北撤,北撤第二百二十九章 一生之敌第八百零八章 不杀豪格,难解我恨第二百零二章 眼见为实第二百零六章 长子诞生第二百一十九章 将计就计第五百七十一章 兄弟相残第八百七十二章 分兵作战,往击多铎第二百五十一章 功败垂成第六百九十二章 援兵皆俘,亲子劝降第八百六十八章 全歼二王,剥皮孔有德第七百四十一章 杯弓蛇影,忠奸难辨第三百三十四章 岛津氏覆灭第一百九十五章 卷烟生产第五百九十四章 兵不血刃第六百一十一章 不打怎么谈第三百七十三章 分兵而动第八百六十章 清顺合攻 三方对决第二百章 新巡抚颜继祖第四十一章 凝聚第十三章 中屯所第五百二十八章 四面总攻第一百二十四章 共赢第五百九十九章 兵临镇远堡第八百二十九章 御驾亲征,以援孤军第七十章 攻山第三百一十二章 收复台北第四百零三章 酒醉人亦醉第五百九十六章 孤军险境第二十二章 总兵第五百三十章 铁骑突出刀枪鸣第六百一十九章 如不和谈,大清危矣第二百二十五章 御花园召对(上)第八十三章 模式第一百一十一章 敌至第一百一十四章 虎踞(三)第三百九十二章 俘获岳讬第一百二十三章 土默特汗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矿 扩军第一百七十四章 后金之乱(四)第七百三十五章 前轰后射第六百五十三章 攘外还是安内第九百一十六章 尧勒瓦斯的抉择第三百八十八章 德王府惨灭第三十一章 训练第五百五十五章 刀锋下的顺从第五百一十六章 下辈子做你的女人第六百三十章 南迁不了了之第八百七十三章 多铎大败第二十六章 拉拢第六百七十章 前军尽覆第三百二十四章 台湾大开发第三百七十五章 老子是汉人第九十七章 出征第一百零一章 镇压第三百五十三章 欲除李啸 必先诛心第五百五十九章 雨夜访客第五百五十七章 一条绳上的蚂蚱第二百八十八章 格格出逃第九百一十章 前部既灭,邀战中军第三十八章 追敌第一百零五章 吞狼(上)第四百四十七章 改制与扩军第六百三十二章 大清要与流寇结盟第一百七十四章 后金之乱(四)第五百八十六章 杀主求降第八百零八章 不杀豪格,难解我恨第二百五十九章 朝清停战协议第四百九十五章 议和之议第八百五十四章 阿瓦城下的对决第四百二十六章 弩兵南下第七十七章 用间第八章 船战第一百九十八章 新得两县第三百四十九章 用鞑虏换奖赏第七百七十五章 降,守,还是逃第五百三十一章 局势大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