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章 清帝诱降

见得李定沉默无言,皇太极微微一笑,继续道:“朕今天过来,首先想要问李将军,你是如何看待我大清的?”

李定国听他这般发问,便冷笑着回道:“什么狗屁大清!尔等蛮夷,野蛮低级,人面兽心,背叛大明恩主,一时苟且立国,实是无耻卑鄙至极,又有何可说的。”

皇太极听得李定国这番刺耳尖刻的话语,脸上顿是满是愠怒之色。不过好在他修养甚好,强自控制了自已内心的愤怒,依然平静地反问道:“李将军,你这话以朕看来,实是太过偏颇了。这天下,向来是有德者居之,又如何是一家一姓之天下?你们汉人有话说得好,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实是有道理啊。我大清受命于天,鼎起于海东,先是统一女真各部,据东北以自立,然后连胜明军,一统辽东,自此建国奠基,实是理固宜然矣。想我大清先后四次入关,无不打得明军狼奔豚突,打得明朝有如落花流水。随后我大清又西征蒙古,先征服了蒙古诸部,将你们汉人从未收服过的漠北,纳入大清版图。然后东伐朝鲜,让朝鲜俯首称臣,非但不敢再西窥,与明朝也只能保持名义上附属关系。如是观之,我大清武功之盛,实是千古罕见矣。我大清拓地万里,何人能为敌手,放眼天下,其谁敢与争雄!由是足见,我大清之立国,实是顺天应命,上天护佑,气数所钟,可谓得位至正矣。李将军之言,无乃太过乎!”

听了皇太极这番长篇大论,李定国在城头却在仰首大笑,然后厉声回道:“咄!好一个得位至正,真真无耻之尤,真真笑死人了!我李定国虚长这二十多岁,还从未听过如此厚颜无耻之话,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我且问你,当日若无我大明好心收留你们这些薙发纹身的丑类,把你们这些被朝鲜赶走的,不知从哪里来的流浪部落收留国中,给你们划地安居,给你们提供接济,只怕你们早就在原始森林中冻饿而死了吧。却没想到,你们这些人面兽心的家伙,非但不念恩主半点恩德,反趁大明虚弱多事之际,反噬背主,行这样无耻无德之事,还敢说是得位至正,真真不知这世间,还有羞耻二字!你们这些人形兽类,不过是仗一时运气,沐猴而冠,苟且立国而已。本将倒要看看,你们这些忘恩负义之辈,究竟能猖狂到几时!”

见到二十多岁的李定国,竟能说出这样一番义正辞严的的驳斥之语,皇太极虽觉脸面躁热,却在心下,不觉暗自佩服。

没想到啊,这李定国不但有指挥作战之能,其言语口舌,亦是这般犀利入骨,此人真真是个难得的人材呢,这样的人材,若能招揽到自已麾下,对大清来说,岂非好似如虎添翼么?

皇太极轻捋胡须,顿时在心下,更起了招贤揽材之意。

他清了清嗓子,大饼脸上勉强挤出笑容,朝李定国喊道:“李定国,朕想对你说,这明朝已历二百余年,根基皆朽,摇摇欲坠,正可谓明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再说了,这天底下,就没有不被推翻的王朝,就没有永世长存的帝国。这明国已是如此腐朽无能,糜烂不堪,纵然没有我大清来打它推翻它,也必会难于持久,也一定会灭亡于其他势力的手中。朕之所言,皆出衷心,绝非自夸自褒,你若执意要唱反调,朕也不想去与你再来辨个是非曲直,这王朝更替的功过,自有后人评说,我等今天就不再多谈了。只不过,朕出于爱材之心,才想要告诉你,现在你部龟缩这海参崴堡内城,内难支应,外无援军,又已被我军重重包围,这般情势,便称为累卵之危,亦不为过。你等现在的处境,可谓已是进退失据,插翅难逃,再无生路啊!“

皇太极顿了下,又道:“李将军,你乃是何其聪明之人,定知形势比人强,和识时务者为俊杰的道理,何不认清形势,率部归降我大清,方为正途矣。若尔率部来投我大清,朕可保证,你部将士皆可活命,朕绝不再杀你部一人。至于李将军你,朕将升你为应顺公,兼授总兵官之职,你部兵马,亦由你再行统率,朕绝不插手过问,除此之外,朕还会给你在大清国中,如孔有德耿仲明一样,划地拔土,让你自行养兵就食。李将军,这般条件,足见朕爱材之诚心了吧?岂不比你在那李啸手下,仅仅当个带兵打仗的将领,要强太多了么?“

皇太极说完这话,满心以为李啸肯定会大为心动,谁知,令他没想到的是,李定国听了他的话,却又是一声冷笑回道:“皇太极,你就别来做劝降本将的美梦了。我李定国,自跟了平辽王李大人以来,深受其信重,这份知遇之恩,堪为百世不遇。故李某早已下定决心,此生纵死,亦要为李大人决然效力。这背主另投,腆颜求存之事,李某却是断不会做的。更何况,要本将屈身侍鞑,卖国求荣,哪怕你封本将为王爵,本将亦视之为垃圾狗屎,这般无耻无德万人唾骂行径,恕李某断难从命!“

皇太极听到这里,脸上的假笑消失了,他脸上怒色涌现,大声喝道:“李定国,朕完全是出于一片爱材之心,才对你说这番话的,你可要好好想清楚,真若两军交战起来,你部可是必败之局啊!到时玉石俱焚,鸡犬不留,你可不要后悔!’

李定国大笑道:“皇太极,那本将也可以告诉你,本将向来不是怕死之人,自跟了李大人以来,早就有了这战死沙场,马革裹尸的觉悟了。况且我军皆是忠义之辈,又岂会如孔耿之流的卑鄙之徒,屈身投鞑以苟且活命,腆颜求荣!你还想劝降本将,我劝你早早死了这份心思吧!更何况,本将若能在此为国尽忠,且不说身后哀荣,将来平辽王李大人,必定会为本将报此大仇,本将当可含笑九泉,再无半点悔恨,又有何难过的呢?皇太极,你休要再在这里多废口舌了,你若要取这海参崴堡内城,只管带兵来攻便是,又何必这般聒噪!”

皇太极久久地看了看李定国,眼中满是怨毒之色,他冷哼一声,再不说话,随即拔马后撤,驰回本阵之中。

入得阵来,皇太极立刻召集多尔衮,多铎,豪格,阿巴泰等人,一道入军帐议事。

皇太极脸色铁青地,向众人讲了一遍,那李定国铁石心肠不肯投降之事,语毕,便是一声长叹。

“可叹哪,朕不记前仇,以这般优厚之条件,特招揽这李定国,却不料此人浑然不肯上钩,断然拒绝了朕一片真诚劝降之心,实是令人可叹。也不知道为何,李啸那厮能如此收服人心,以至让李定国这等能战之将,愿为其誓死效忠,倒是殊以为奇。”

听了皇太极这番感叹,豪格在一旁插话道:“汗阿玛,那李啸这厮,之所以能这般笼络其部下将领,无非是凭高官厚禄一法罢了,汗阿玛又何必如此纠结。”

皇太极摇了摇头:“非也,以朕观之,这李定国非是利禄之徒,却能对李啸这般效忠效力,决非只是贪图李啸的名爵官位。况且,李啸这厮,只不过是明国的平辽王而已,又能给得了他甚么诱人动心的官位呢?此人这般执拗强硬,为李啸誓死效忠,真真令朕感叹啊。”

多尔衮在一旁插话道:“皇兄,以臣弟看来,这李定国,无非是看上了李啸将来前途远大罢了。以臣弟观之,李啸那厮野心勃勃,虽名为崇祯皇帝之附马,但此人必定不能恪守臣节,在其将来羽翼丰满,势力养成之后,朝廷将会对其再难节制,李啸极可能叛主自立,或者干脆吞并明朝,成为明国的实际统治者。故臣弟在想,这李定国,应是看到了这一点,认为跟着李啸将来前程不可限量,才这般死心塌地地跟他吧。”

听了多尔衮的话,皇太极才点点头道:“老十四说得有理,李定国之所以这般死硬要为李啸尽忠,定是看到李啸将来前景可观,才下定决心为其效力的。唉,也算是人各有志吧,不能强勉,不能强勉啊。”

这时多铎也插话过来:“皇上,那李啸,真的这般有能耐吗?莫非,他是董卓、司马懿一般的人物么?”

皇太极冷笑道:“李啸之材,区区董卓,司马懿可比之。依朕看来,此人将来的成就,当可直追汉朝的刘邦,唐朝的李世民,亦不为过!”

皇太极此话一出,众人皆惊,阿巴泰皱着眉头说道:“皇上,那李啸虽然有材,只是皇上对这厮的评价,未免太高了些。那刘邦与李世民,皆是开启了一个强盛时代的伟大君主,李啸不过是一个卑贱的村野猎户,现在的身份地位,也才不过是明朝的平辽王而已,如何能与这样的名君雄主相提比肩?”

皇太极斜了他一眼,冷冷道:“阿巴泰,你的眼光太过狭隘了。李啸出身确是卑贱,但对于其事业来说,起点低绝不代表其将来成就低。你想想,李啸从一介村野猎户起步,从最低层的军卒哨骑做起,一步步升百总,升千户,升指挥使,升总兵,升东海侯,升唐国公,直至现在升为平辽王,这一路升来,基本全凭其一已这力,全凭其自身所立的累累功勋。以朕观之,这样杰出的人材,便是放在汉唐之世,亦是可做出一番相当惊人业绩出来。”

皇太极顿了下,又说道:“现在的李啸,非但已据占山东全境,还把整个偌大的南洋全部收入囊中,连同虾夷岛,库页岛等外满的边蛮之地,全部收入麾下,其下所占土地,怕是有整个明朝一般大了。更何况,李啸现在以欺骗性手段,打着剿匪安民的旗号,蒙弊明廷,不断从明朝内部转移人口,填充到其新占的土地之处,真真大奸似忠的狡诈之徒。朕敢肯定,等到他所占的土地,在人口充足大量开发之后,李啸一定会一改现在这般故作雌伏假寐之态,而会以出林猛虎,腾空蛟龙的态势,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让整个世界为之惊讶。也许,到了那时,不单是我大清,包括那明朝,都将会看到,从今之后,我们将不得不,与一个前所未有的强大新兴帝国作斗争,而这斗争的结果,朕是十分地不乐观啊。”

皇太极说到这里,长长地叹了口气,中军帐中一片沉默。

多尔衮接过话来,继续说道:“皇上说得是,以臣弟看来,现在应是我大清打败李啸的最后机会了。李啸刚刚吞并了大片的海外领地,还来不及彻底消化。且又才安置了部分移民,其财力与力量,皆是十分紧张。如果李啸这厮,能在这几年内,充分消化了其治下领地,再把多达数千万的移民安置成功,财力与兵力再没有任何之紧张与困顿了的话,那李啸势力大成,可能真的再无人能制了。”

皇太极摆了摆手,不想再在这个令人郁闷的话题上谈了下去,他沉声道:“好了,这个话题不必多说了。现在朕召你们前来,还是要赶紧讨论下,现在唐军不肯投降,我军却该如何拿下这海参崴堡内城,方为最为要紧。”

听了皇太极这话,未等各人说话,阿巴泰首先大喊道:“皇上,这有何难,依在下看来,眼下我们却有现成的手段,来攻打这内城,根本不要发兵蚁附进攻。”

阿巴泰这一说,顿时引起了各人的兴趣,多铎首先喊了起来:“阿巴泰,你这家伙休要卖关子,有甚好计,速速讲来。”

阿巴泰微微一笑,然后大声说道:“皇上,唐军撤退仓促,这城墙之上,总共有20多门火炮,现在天已放晴,我军不如把它们全部调转炮头,转而轰击海参崴堡内城,用唐军自已的炮火,将这内城城墙轰塌,让里面死守的唐军再无险可守,岂非甚好?”

阿巴泰此计一出,顿时多尔衮多铎等人皆是大赞不已。

“好好好,果是好计!阿巴泰此计,正可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之身,此计大妙!”多铎大笑着说道。

皇太极亦是一脸笑容,他略一沉吟,便点了点头道:“嗯,不错,饶余贝勒此计甚好!行,就依你之计,我军用唐军留在城墙上的火炮,调头轰击海参崴堡内城,让这帮该死的唐军,好好尝尝,与我军作对到底,究竟会尝到怎样的苦果!”

第二章 伏击第四十五章 步兵第七百章 扬州献降第二百七十一章 人性丑剧第七百九十四章 红河平原决战第一百九十八章 新得两县第一百零五章 吞狼(上)第九百一十四章 横行西域,两国震怖第八百二十五章 出其不意,合攻保宁第七百六十九章 给满清打个棺材钉第六百六十一章 孤城绝境第二百八十八章 格格出逃第八百零四章 四面张网 八方捕鱼第一百二十五章 劲敌第二百三十二章 钢材与制炮第八百三十三章 扬长避短 二次攻城第六百一十章 和谈为上第五百七十六章 压服追杀第八百二十八章 孙可望投降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矿 扩军第七百六十章 说动郑芝龙第一百七十一章 后金之乱(一)第七百二十章 隔江远射第二百六十二章 政治与爱情第三百三十章 傀儡肝付氏第二百二十章 瓮中捉鳖第三百一十七章 秘密潜入第五百四十四章 铁心叛逃第三百七十章 兵临复州第五百六十一章 丧权辱国的盟约第七百七十三章 偷鸡不成蚀把米第一百八十二章上中下三策第一百五十章 铁龙城之战(四)第三百三十七章 李啸的四条大罪第七百三十五章 前轰后射第三百二十六章 新的汉族第九百三十一章 折兵堡墙 难以为继第七百三十六章 前后皆溃第五百三十章 铁骑突出刀枪鸣第九章 祖府第三百六十四章 涿州之变第四百七十一章 炮打活人第六百一十章 和谈为上第二百六十九章 谋逆弑上第八百一十八章 搏命阻敌第七百七十四章 西南为重,北面为辅第三百三十三章 随机应变第七百七十三章 偷鸡不成蚀把米第六百零五章 和谈初议第三百五十章 清军报复第五百九十三章 杀俘迫降第四百二十三章 马京达努之挫第五十章 军议第六百九十二章 援兵皆俘,亲子劝降第一百六十一章 明军之诱第三十二章 拜访第二十章 突袭第三百六十六章 狂暴之力第二十二章 总兵第二百九十八章 人口贩卖第十七章 职争第二百九十二章 生死搏杀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矿 扩军第十二章 抢马第六百七十八章 临阵内讧第五百三十二章 虎啸海东第八百一十七章 不活剐豪格,难消我恨第三百一十八章 暴力夺城第二百二十三章 克房山,撤京师第八百四十章 缅甸暴乱,莽白篡位第一百四十四章 计擒李定国第七百零一章 万炮轰南京第五百六十章 李啸的三项条件第三百五十章 清军报复第七十八章 背叛第四百三十二章 唐军急援第七百六十五章 天子也要搏一把第二百五十一章 功败垂成第一百九十三章 凯旋北归第九百三十二章 劝降不成,天雷轰门第三百九十九章 失控的李啸第三百四十二章 扩军五营第八十四章 巡抚第三百零八章 复仇西班牙人第三十三章 求人第一百五十二章 铁龙城之战(六)第三百一十五章 入侵彰化第九百三十四章 多尔衮被俘,大清朝覆灭第九百二十四章 唐俄议和 力攻西藏第一百六十四章 平妻之请第二百七十六章 出使清廷第一百九十三章 凯旋北归第五百四十五章各怀心思第四百八十三章 冥冥自有定数第二百六十六章 赤凤伯第三百一十三章 栽赃陷害第六百五十六章 此人竟敢自称监国第九百三十五章 活剐多尔衮第一百九十八章 新得两县第三百五十五章 唐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