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章 攻心诱降

bookmark

二千杆改进版鲁密铳,在这样的大雪天气里,犹有一千三百杆火铳打响。

连绵响起的枪声有如爆豆,枪口的鲜红余焰飘飞,有如一长排煞是好看的彩绸,大团大团的白雾从枪管口喷涌而出,迅速地连接成一片摭天幕地的呛人烟阵,与漫天的飞雪连接在一处,一片迷蒙中,再分不清是雪是烟。

而在密密麻麻的铳声响起后,一千三百多颗带着轻微啸音的细小铅弹,向城头犹然呆呆伫立,根本就没反应过来的清军守兵,激射而去。

与此同时,一片瘆人的惨叫声,在城头的清军守兵中密集响起,这些惨叫着倒地的清军守兵,或是头上,或是身上,立刻出现了一个个细小的血洞。

从鲁密铳中射出的那只有七钱重的细小铅弹,看似只在人体上造成了一个有如手指般大小的小孔洞,却是在人体中造成了可怕的空腔效应,炽热变形的铅弹,在人体内无规律到处乱窜,将人的内脏、肌肉、骨骼等均搅得稀烂。所以只要中了枪弹的人,绝对是无药可医必死无疑。

伫立在镇远堡城头的清军守兵,不过仅有一百余名,一千三百杆鲁密铳的这一番齐射邀击,胜在弹药密集,平均每个守兵有十余杆火铳招呼,立刻让这一百多名清军,立刻或死或伤地倒了一片。更有甚者,径自从高达十余米的城头倒栽下来,活活摔成肉饼。

这场一边倒的屠杀式射击,完全出乎了堡中清军的预料,见到北面城墙上的清军,突然被唐军一番齐射全部射杀,无不惊骇不已,他们有如一群受惊的兔子一般,立刻陷入混乱,开始嚎叫着掉头往马道上窜去。

“混蛋!不许跑,统统给老子回来!”

见到手下军兵,这般顾头不顾腚的仓皇而遁,哈宁阿怒不可遏,他冲着那些飞奔下逃的清军厉声大喝,一边大步前奔,朝那马道下口疾冲过去。

见主将出手前拦,他的一众护卫也再不迟疑,纷纷冲上前去,一齐堵在马道下口处,同时连踢带打,连打带骂,才好不容易止住了这混乱的局势,那些有如无头苍蝇一般溃逃的清军,才在哈宁阿及一众护卫的胁迫下,硬着头皮重新回到了驻守岗位。

当然,那北面城墙上,自是再没有任何清军守兵,有胆量敢重新站上人去,而也正因为这般原因,北面城墙下的唐军火铳手,统统停止了射击,一时间,城上城下一片安静。

在这短暂的宁静中,刚刚好不容易止住混乱的哈宁阿,一脸雪沫气喘嘘嘘,但他心里却是十分震惧,不知道唐军接下来,究竟会对自已采取什么手段。

就在他站在东墙上的马道口不知所措之际,忽地从北面城墙处,遥遥地传来一迭声的满语高声叫喊:“城头主将听着,本人奉唐军段将军之令,特来城下,却有要事要与城中主将相谈,还请你前来北面城墙处,本人有重要事宜,要对将军实言相告。“

哈宁阿听到这里,立刻在心里明白,那个在城下叫唤的人,定是唐军派来的劝降使者无疑了。

可恨啊,可恨这帮家伙刚刚杀了整个北面城墙上的清军守兵,现在又来对自已进行劝降,这倒是杀鸡吓猴,一手一手连着来呢。

就在哈宁阿心下发狠之际,北面城墙下,又是一迭声的叫唤响起:“城中主将听着,我军为表诚意,已令全体火铳手退后,再不会趁机打铳开黑枪,还请你放心过来商谈便是,我军向以信义立于世间,绝不全搞偷袭之举。”

哈宁阿听了这话,眉头一皱,便向旁边的一名护卫使了使眼色。

那名护卫会意,踩着喀吱喀吱的白雪,快步从东面城墙来到北面城墙,然后仔细一看,果然,唐军的火铳手们,皆已人结冰的护河边退走,北面城墙之下,已是空荡荡的一片,原先的那种排开齐射的强烈压迫,倒是再没有了。

护卫脸露轻松之色,他急急返回,大声向哈宁阿禀报道:“主子,唐军果然退去,你看,你可是要去与唐军使者一谈?”

哈宁阿斜了这名护卫一眼,脸色绷紧,却没有立刻做出表态。此时的他,在心下紧张地盘算着,自已接下来,到底要如何做出选择。

只不过,就在哈宁阿还未来得及仔细思考,自已接下来到底要如何应对之时,在北面城墙下,那唐军使者又高声大叫起来:“城中守将,现在镇远堡已被我军重重围困,尔等已是坐困愁城,插翅难逃,为何还不现身来谈?难道非要等到我军开始攻城,把城中生灵尽皆屠戮之际,尔等才会再来后悔莫及么?”

听到唐军使者这般咄咄逼人地喊话,哈宁阿心下愈发焦躁,脸上亦是燥热不已,他牙关一咬,再不及仔细思考,他率着一众护卫急急来到北面城墙处。

来到这里,哈宁阿首先进一步看清了,北面城墙上那些横七竖八的清军尸体。在看到他们扭曲痛苦的死亡表情,看到他们流出的鲜血已在洁白雪地上,涂抹出令人心悸的暗红血垢后,哈宁阿心下,顿是一阵莫名的凄楚难过。

唐军这一手杀鸡吓猴,倒是端的心狠手辣,就是要用这一百多名清军守兵的性命与鲜血,来让自已明白,与唐军作对到底究竟是什么下场。

哈宁阿正心下痛苦之际,城下的唐军使者已然瞧见了他,形容瘦削的他,捋着胡须大笑着说道:“城上这位将军,可是镇远堡中守将?可否一报贵姓尊名?”

哈宁阿恨恨地盯着这名唐军使者那尖瘦的脸孔,厉声回道:“老子便是城中守将哈宁阿,你这厮尖嘴猴腮,又是何人?如何一副汉人模样,满州话却说得恁好?“

那唐军使者听他言辞粗鲁不善,倒是不恼,反而又援须笑道:”在下辽东锦州人士,姓孙名善,曾在祖大寿将军帐下任赞画效力,对满州话,多有研习,自是会说。只叹孙某后不得已,随明军一道降了鞑虏……“

”哼!原来你这厮是个大清的叛徒!“哈宁阿厉声打断了孙善的话:”你既与明军降了我大清,如何又不出尔反尔,再度叛变去投靠唐军?你这样随风倒的三姓家奴,也好意思来劝降本将?!“

哈宁阿这番话说得犀利而直接,让城下孙善的脸面不觉一红,不过,他轻咳一声,迅速回道:”哼!被迫降鞑,确为孙某一生难洗之污点,但孙某乃是读书明理之人,又是汉家苗裔心怀故国,又岂可一直甘心沉沦泥淖,一直为异族屈身卖命乎?“

哈宁阿听到这里,忽然感觉出了一丝不对的味道,他又皱着眉头,厉声说道:”你既是祖大寿部下,现在却又为何率领唐军来到我镇远堡处?莫非是,那祖大寿与洪承畴,已然背叛大清,去投奔了狗贼李啸不成?“

孙善哈哈一笑,立刻回道:”不错,你脑袋还转得挺快嘛。告诉你,有道是,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又有句话道,良臣当择木而栖,此皆至理名言矣。现在,你们鞑清已是一山不容二虎,多尔衮与豪格二人的狗咬狗斗争,还不知道要进行到何时。这般危局之下,尔等清军自已,都是各投其主,自保其命,更遑论我等迫降之人。而祖将军与洪学士二人,以及我等在松锦之战后被迫降清的部众,自然再不可能屈身事贼,当然是要为将来重新作出打算了。而当今天下,除了明清两处外,势力最强大,实力最强劲者,当属平辽王李啸是也。我等离开清境往投其处,自是弃暗投明,方是最佳之选,这样的选择,又有何奇怪的呢?“

孙善顿了下,又大声道:”哈宁阿,你一定在奇怪,我军是从何处突至此地的吧。现在我就告诉你,我军是平辽王属下的定北镇兵马,应你国肃亲王豪格之邀,才自大明宣府镇金汤城一路赶来,我军行过蒙古东土默特部、奈曼部、喀喇沁部,一路皆是摧枯拉朽一般,无人能挡。本来么,我军欲径去沈阳与豪格部会合,之所以会来此地。只不过天不凑巧,大雪阻路,才全军掉头南下,先拿你这小小镇远堡开刀了。“

孙善说到这里,刻意停顿了一下,以观察看哈宁阿的表情。而哈宁阿听到这里,虽然表面沉默不语,努力保持平静,但他心头,却是苦涩难言。

可叹啊,可叹大清内部争斗,自杀自灭,才这般让外人趁虚而入,才这般让整个国家陷入内忧外患的可怕境地啊。

而真要说起来,这唐军趁机入侵清境,说起来,还是受了肃亲王豪格的邀请之故,才大肆派兵前来,真真自家内斗,外人得利啊。

只是,说起来,整个大清都没人会想到,唐军除了在辽中南部的营口与海城大举进攻外,还派了一支偏师从宣府镇前来,一路攻打到了自已的驻守的镇远堡,这倒是让自已现在措手不及的地方。

见哈宁阿表情难堪,一副不知要如何回应的样子,孙善心下顿是暗自得意,遂又大声说道:”哈宁阿,现在的局面,你也看到了,我军已然彻底包围了整个镇远堡,唯一的出堡之路,也已被我军牢牢堵住,现在的你们,已是瓮之中之鳖,已成网中之鸟,已然陷于死地矣,再无半点脱逃的可能。这般绝境之下,你身为城中主将,难道就这样甘心为清廷送命,甘心让全堡军兵白白送死,一道成为刀下之鬼么?这般死法,何其窝囊,请哈宁阿将军三思哪。“

孙善说到这里,稍稍喘了口气,未等哈宁阿发话,便又继续说道:”哈宁阿,有道是识时务者为俊杰,良臣自当择明主,你现在还有唯一的一条生路,那就是立刻率领全堡军兵,向我唐军立即投降。如此一来,我军也不想多造杀你与全堡清军性命皆可保留,个人财产也皆可留下。如果真是倾心归降,我家平辽王李大人,乃是心宽如海的英主,定能对你量材为用,绝不计你等是何来路与出身。怎么样,这般归降条件,够实在,也够优惠了吧?“

孙善满以为,哈宁阿听到这里,估计会内心大动,却没想到,哈宁阿只是冷笑着回道:”孙善,你这家伙嘴巴倒是厉害,只不过,我这镇远堡,却也不是你们想攻就能攻得下来的地方!告诉你,我堡中尚有足够全军驻守三年之积粮,又兼城池高峻军械充足,你等想要迅速拿下,岂非笑谈?以本将看来,你们除了方才乘我军不备,偷袭射杀我北面城墙驻守将士外,还能有何好手段可使乎?”

哈宁阿顿了一下,复道:“更何况,你等千里行军,侥幸行险,来到我这镇远堡,只怕全军已是精疲力竭,焉得再有攻打坚城之力?再退一步来说,就算你们屯兵城下,临时冒雪伐木,制作攻城器械,只怕亦是至少半月方可有成,而到那时,我军更是做好了万全准备,你等再想攻下我镇远堡,怕更是断无可能了。“

孙善听了哈宁阿这番回复,眉头微皱,但表面上却依然十分平静,他哈哈一笑,脸色便阴沉下来,厉声回道:”哈宁阿,真没想到你死到临头,竟还是如此自大!你莫非真的以为,我军刚刚远来,又未带火炮等攻城器械,就拿你这镇远堡再无办法了么?告诉你,我军若要要拿下此堡,自有奇策可用,拿下这镇远堡绝非难事。只不过,我军主帅段镇长向来心存仁念,不忍徒造杀孽,才这般先令我前来劝降。若你等真执迷不悟,那本使也就无甚好说的了,就等我军发力攻城,再将你这全城兵马,尽皆屠尽罢!“

“好!本将就在这里守着,我倒要看看,你们究竟有何本事前来夺城!“哈宁阿脸泛冷笑,毫不客气地回顶了一句。

第二十六章 拉拢第九十四章 改造第五十一章 斗将第八百一十四章 东取庄河,西攻岫岩第一百六十七章 北路明珠第八百零五章 清顺合力,共抗李啸第四百九十章 头号敌人第二百一十五章 震天雷之威第二百四十三章 皮岛覆灭第六百三十四章 流寇劝封第三百八十七章 剃发表忠第五百四十八章 一念天堂 一念地狱第八百六十一章 南北齐攻 全面开战第五十四章 人茸第三百五十六章 刀兵相向第八百四十一章 梦破缅甸第七百二十九章 危如累卵的武昌第五百八十九章 北攻海城第九百五十五章 嘎木战死 余部归降第五百一十八章 内城炸开第二百二十一章 夺城突变第三百一十四章 致命的诱饵第八百五十七章 袭杀暴君,献城投降第七百一十一章 一半留用,一半移民第六百一十章 和谈为上第一百二十九章 功勋授田第五百零八章 退守内城第二百四十四章 沈志祥降清第一百四十六章 颗粒火药 震天雷第五百二十八章 四面总攻第七百二十章 隔江远射第二百七十六章 出使清廷第四百四十一章 嫁公主笼将心第三百零三章 夜刺李啸第七百九十六章 全军尽崩第三百九十章 混乱攻杀第三百章 笼络曹变蛟第八百九十七章 追剿郑芝豹,横扫东南亚第四十九章 千户第九百三十五章 刨二贼之墓,再攻乌思藏第三百四十九章 用鞑虏换奖赏第六百一十八章 撼山易,撼唐军难第二百六十三章 接收济州岛第二百五十七章 以俘虏换和平第五十二章 破局第五百八十一章 肃杀之夜第一百五十八章 铁器换人才第七百零一章 万炮轰南京第八百七十章 劝降不成,重炮齐轰第七百五十三章 覆军投降第九百一十四章 横行西域,两国震怖第七百二十六章 送人头的骑兵第四百七十六章 相士方中吉第八百六十一章 南北齐攻 全面开战第二百七十一章 人性丑剧第八百六十九章 活剥人皮 进逼辽阳第七百六十四章 秘信陈情第六百九十一章 刘良佐的选择第五百一十五章 缘何效死第四百四十四章 大婚之夜第三百七十一章 剥皮揎草第九百三十一章 折兵堡墙 难以为继第一百九十三章 凯旋北归第八百二十一章 诱歼郝摇旗第九百三十三章 盛京城破,围攻皇宫第九百一十五章 劝降失败,重炮佯攻第七百四十三章 兵不血刃下武昌第九百零六章 合围击溃,一路追杀第五十五章 夺财第九百章 迁先帝,灭宗藩,覆顺贼第六百三十六章 合宫自尽第一百零六章 吞狼(下)第五百八十章 营口登陆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顺建国第二百四十二章 土著归化第四百一十三章 马尼拉湾海战第三十章 规划第三百五十四章 反贼、奸臣、还是奴才?第六百一十四章 交锋初挫第六百四十三章 走投无路吴三桂第三百零二章 两全其美第五十三章 一箭双雕第五百四十一章 老子就是个**的第二百三十七章 彰化城 马铃薯第六百三十三章 皇上有难 我当亲救第一百九十一章 老回回溃灭第四百一十一章 降兵的妙用第六十三章 火器论谈第一百零三章 分派第三百八十一章 山东局势第六百四十八章 沉默的海狼第九百五十四章 顾始汗死,嘎木逃亡第六百零一章 集束震天雷第七十二章 终胜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矿 扩军第四百七十九章 术士的复仇第八百章 迫取升龙,割划安南第二百零二章 眼见为实第四百七十八章 龙脉传说第七百二十九章 危如累卵的武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