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九章 顺治登基

返回辽阳之后,宁完我立即急急地向多尔衮表功,多尔衮见宁完我这趟出使,差事办得这般顺利,亦是十分欢喜。

“宁学士,本王果然没有看错你,这趟出使,你算是为本王立了汗马功劳。本王曾以为,豪格这厮会十分难缠,谈判可能要费时费力,却没想到,宁大学士一出马,竟能把整个谈判框架与内容都大致敲定,实是令本王大为激赏哪!”多尔衮一脸笑意,连声褒奖,随即大声喝道:“传本王旨意,加授大学士宁完我二等牛录章京,以彰其功。”

宁完我大喜而跪:“多谢摄政王!在下不过略建微功,安敢得如此厚爵!在下愿竭所能,为摄政王赴汤蹈火,再效驱驰!”

多尔衮一脸笑容,他作了个虚扶的手势,待宁完我起身后,便继续说道:”那既然豪格与我等初步达成协议,那宁学士休辞劳苦,本王再派全权委派于你,前去盛京正式商谈,如果最终正式达成了协议,本王对你定会再行厚加嘉赏。“

宁完我闻言,一脸喜色不禁,立即又打扦下跪:”请摄政王放心,在下保证顺利完成任务,绝不负摄政王厚望!“

在两边都有意媾和的情况下,正式协议迅速达成,仅仅过了不到十天时间,正式协议终于谈妥。

至于内容,倒与上次宁完我与豪格所谈的内容相差无比,即多尔衮为右摄政王,豪格为左摄政王,大清国事的最终决断权,掌握在二人手中。另外在二人之下,还安排礼亲王代善与郑亲王济尔哈朗一道辅佐。

至此,纷争了近四个月的大清内讧终于结束,多尔衮与豪格两大集团,在经历了一场狗咬狗的内斗之后,终于在表面上重新和好。整个清朝,战乱休止,开始重新走上正轨。

只不过,在协议达成后,为表示诚意,豪格要求,由多尔衮亲自带队,护送皇太极灵柩,来盛京城安葬。希望以此方式,彰显多尔衮之诚心。

对于豪格的这个要求,多尔衮自是痛快答应,在择定良辰吉日后,多尔衮刨出皇太极的棺木,重新装殓之后,派出多达千余官员的送葬队伍,连同数万护送军队,一路北返盛京而去。

多尔衮一行人,于五天之后,到达盛京南门外,多尔衮与豪格二人,便在此地相见。

二人此时相见,内心俱是五味杂陈,心下恨意着实难消,只不过,皇太极棺木在前,二人不得不当众表演,以释众人之心。

众人看到,一眼皇太极棺木送到,那原本伫立在盛京南门外的豪格,立刻满脸悲怮之色,嚎哭着飞奔而来,官帽掉地,靴子跑脱,光着脚奔逃在雪地之上,一把抱住棺木哀哀痛哭,充分展示一个孝子应尽的礼节与悲伤。

见左摄政王这般伤痛,如此孝道周全,围观的官员与士卒,俱是感叹不已,一时间,竟多有人陪同落泪,现场气氛一片感伤。

见豪格表演得这般投入,效果这般良好,一身素装扶棺而立的多尔衮,一时间也不得不佩服他的精湛演技,他在内心冷笑的同时,表面上却不得不挤出两颗眼泪,以示自已同样悲痛。

豪格哭得涕泪纵横,揰胸顿足,声情并茂,在众人面前充分展示了一个孝子的悲怮。眼见得豪格这般哭下去,还不知何时方止,多尔衮心下暗骂不休,表面却还不得不一副悲痛模样前来劝解:“豪格,先帝已然仙逝,还请节哀顺变,莫要哭损了身子才好。”

见多尔衮亲自来劝,虽知他是口是心非,豪格却也只得顺坡下驴,他止住哭泣,以一种沉痛语的语气回答道:“唉,本王心下哀痛,何以言表,只恨不能以身替父啊。”

多尔衮内心一声冷笑,表面却还一副关切模样劝道:“豪格你这般孝悌之心,我等各位皆是大为感动。只是先帝灵柩长途远送至此,一路上饱受风雪,还是需尽快安葬方好。”

豪格点了点头,却又向多尔衮低声问道:“现在天寒地冻,土地比生铁还硬,如何再可挖陵寝,这先帝灵柩,却是该停于何处,方为妥当?“

多尔衮早就想到豪格会这么问,他沉声答道:”眼下之计,唯有先行变通,可用有砖石木料,暂搭一陵,为先帝灵柩暂栖之所。等开春化冻,再大建陵寝,为先帝隆重发丧。“

多尔衮顿了一下,又压低声音对豪格说道:”豪格,国不可一日无君,现在我们最要急之事,便是先扶福临即位,只有君主选定,国家方可安宁,才可团结一致,共同对外,这才是我们身为左右摄政王,身份辅佐朝政的重臣,所要尽快确定之事啊,万万拖延不得。“

豪格一声轻叹,点了点头道:”嗯,多尔衮你言之有理,就依你之见从事吧。“

两人谈妥之后,多尔衮立刻下令,就在老奴坟墓旁边不远,先用石料与木头,临时搭建安放皇太极灵柩的场所,与此同时,在盛京城中,重新安顿百官群僚,大力整顿衙门,更是把盛京皇宫里里外外,重新打扫安排一新。

这些工作都完成后,多尔衮与豪格二人一起,开始筹备福临登基的准备工作。

崇祯十五年,农历二月初五,清朝的第二个皇帝,福临正式登基。

经右摄政王多尔衮、左摄政王豪格、礼亲王代善、诸王文武群臣定议,拥立清太宗第九子福临为嗣皇帝,以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辅政,年号顺治,将明年改元为顺治元年,并决定,让于福临于大政殿,举行即位大典。

令众人惊奇的是,年仅六岁的福临,年纪虽小,却有一种不可言说的君王气度。在登上去大政殿的车辇时,奶妈怕他坐不稳,想抱着他一同坐在御驾之上。福临却开口道:“此为尊驾,非尔所宜乘。”此话一出,众人皆是叹服。一时间,他的聪慧气度,在清朝国中广为流传。

说来也怪,就在当日,向来阴沉的天气,竟也神奇地一扫阴霾,变为明朗晴天。顺治皇帝御大政殿(亦称笃恭殿)受贺,为体现尊老礼,特命礼亲王代善勿拜。随后由郑亲王济尔哈朗谕部院各官,凡白事先启两位摄政王,由他二人全权处理国家大事。

至此,顺治皇帝上台,虽然比正式历史早了大半年,却还算是维持了原有的历史轨迹,清朝内部至此重新弥合,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就在在顺治皇帝登基上位前两天,驻守在海城的李啸,终于收到了山东辗转传来的消息。

原本心情不错的李啸,见到郝泽仁所禀报的消息,他那英俊的脸上,骤然阴沉了下来。

他在心中近乎直觉地想到,豪格真的极可能接下来,会与多尔衮二人媾和了,清廷一盘散沙互相内斗的局面,只怕也会就此告一段落了。

那么接下来,自已与豪格的联盟,极可能就此终结,一拍两散,这样的结局,只怕已是必然。

若真到这般境地,自已接下来,该如何应对这样的局面呢?

是该趁着清庭动荡未休,全力继续进攻呢,还是先暂缓行事,看看清庭的最新动态再作决定呢?

只是,在情报信息这般稀少的情况下,要作一个妥善的决定,谈何容易。

也许,现在唯一之计,便是看看清廷的动态,自已再来采取行动,才是最为稳妥适当之举。

李啸在房中来回踱步,沉思良久,才最终下令:“立即回复郝泽仁,让他密切掌握清廷动态,如有消息,立刻紧急回报。”

“是,在下遵令!”

而就在顺治皇帝登基的当天夜晚,豪格与索尼二人,在肃亲王府中密厅里,低声密谈。

密谈的重点便是,现在与多尔衮和解,并且成功推举了顺治作为清朝的傀儡皇帝之后,接下来,到底要如何对付曾经与自已结盟的唐军。

这是一个十分重大又迫在眉睫的问题。按理说,现在清廷恢复了秩序,豪格本应与多尔衮仔细商谈此事,但他信不过多尔衮,故宁可先与自已的亲信索尼商谈。

“索尼,你觉得,我们真的要和多尔衮所说的那样,不但要彻底撕毁与唐军的同盟,而且还要掉过头来,与他合兵一处,便向唐军发动进攻吗?”

跃动的烛火中,豪格神情复杂,声音很低。

“禀肃亲王,在下认为,接下来要如何对待唐军,实是要万分慎重,万万不可一时意气用事啊。”索尼一脸严肃的表情。

“哦,那你的意见是?”

“肃亲王,在下窃认为,现在我们虽然与唐军解除了联盟,且与多尔衮重新和好,但绝不能掉头就与唐军彻底交恶。若我等真这般做了,乃是极其愚蠢之举,只会自断后路,大大折损我们的潜在实力,这般作为,只会白白便宜了多尔衮这家伙。”

“你且详细说来。”

“肃亲王,你也知道,我们能最终逃得多尔衮的魔掌,免掉灭城之灾,同时现在还能与其平掌大权,共同拥佐皇帝,皆是唐军及时出兵之力也。唐军对我们来说,意义十分重大,作用也十分关键。“索尼目光灼灼,沉声回道:”所以,虽然现在我们与多尔衮和谈,两军合并又拥立了皇帝,但唐军对我们来说,依然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凭借。甚至可以说,万一将来我们与多尔衮翻脸的话,还能再度与唐军联手共抗此獠,此为我等最后之生路是也。“

索尼顿了一下,继续说道:”所以,虽然多尔衮一心希望我们,能与唐军彻底翻脸,能掉过头来就与唐军血肉搏杀,但这样过河拆桥,又只会白白便宜他人之事,我们绝不能做。最多只能虚以委蛇,能拖就拖,哪怕将来多尔衮真与唐军再度打了起来,我们也要努力保存实力,不可轻易与唐军对战为敌。要知道,万一将来多尔衮与我等翻脸为敌,我们尚可联络唐军为助力。更退一步说,说算我们在清廷无法立足了,那我们尚有投奔唐军这一条退路可选,这可是我们保命的最后机会啊!“

豪格听到这里,脸上满是痛苦纠结之色,他抬起头,兀然一声长叹:”索尼你之所言,确是有理,本王心亦然之。那在你看来,我们接下来,是不是要去与那咸旺铁器铺的掌柜郝泽仁,先去秘谈一番给唐军交个底呢?“

”那是自然,而且要尽快去做。“索尼急急言道:”要知道,现在新皇登基,万事不稳,我们才有机会上下其手,若等到朝政安稳,整个朝廷与官场正式运作顺畅,我们再想避人耳目,可就难了。所以一定要尽快与郝泽仁交底谈妥,让他明白,我们虽然不得不与唐军解除联盟,但绝不想再与他们为敌,尽可能保持一种默契无事,甚至可以暗通款曲的局面。这个态度,一定要让他们知晓,此为极为要紧这事。“

豪格还未说话,索尼又沉声禀道:“肃亲王,依在下看,我们还可以在与郝泽仁的秘谈中,给他们再谈一件事情。”

“什么事情?”

“那就是,我们会向朝廷提出建议,不与唐军发生正面冲突,而是希望能通过谈判手段,来解决现在两国交兵互相攻伐的困局。希望让他向李啸表明我等的这番态度。若能得到唐军的肯定答复,我们再向多尔衮施压,让他明白与唐军对抗到底是没有出路的,只有谈判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手段与唯一选择。这样一来,若能谈成,两国刀兵不起,战事可息,多尔衮这厮也无法凭借与唐军作战来增加他的个人威望,而唐军这边,则定会因为我们这番举动,记我们一个大大的人情。这一样来,我们两边得益,岂非好事?”

索尼的话语,说得豪格直点头。

“很好,索尼你的分析十分有道理,那就这样吧,本王委派你为全权代表,明天晚上就去与那郝泽仁秘密商谈。“

”嗻,肃亲王放心,奴才定会竭力办好差事。“

第八百四十一章 梦破缅甸第六百七十四章 龙战于野第四百三十二章 唐军急援第二百五十一章 功败垂成第二百一十二章 入援京师第七百零二章 联络外力,共抗李啸第六百一十三章 西征镇远堡第九百二十章 全歼俄军,追亡逐北第四百零九章 先破城,再打援第九百五十章 北门失守,退守内城第五百九十七章 地狱之骑第三百一十六章 城下歼敌第五百一十四章 奇袭成功第六百零二章 献堡归降第八百六十九章 活剥人皮 进逼辽阳第七百九十一章 安南借兵,合攻唐军第五百一十章 清帝诱降第五百八十六章 杀主求降第二百九十章 卑劣的偷袭第二十五章 升赏第七百九十九章 逼迫和谈第二百九十九章 掳民卖钱第七百二十二章 下一个目标,左良玉第二百三十五章 中华牌卷烟第五百五十四章 豪格返京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败的辽西第五百五十九章 雨夜访客第七百九十四章 红河平原决战第四百九十七章 加封平辽王第二百九十一章 初挫敌锋第六百七十章 前军尽覆第一百二十三章 土默特汗第五十八章 南撤第一百一十八章 首级交易(上)第二百四十二章 土著归化第七百二十二章 下一个目标,左良玉第九百四十一章 长子战死 兔死狐悲第一百四十七章 铁龙城之战(一)第八十四章 巡抚第八百八十二章 为了大清,忍辱求生第一百五十二章 铁龙城之战(六)第五百一十二章 危局突变第七百二十五章 强攻九江第十一章 酒楼第八十三章 模式第七百八十九章 寄人篱下,定居亲漂辛第六百四十一章 追赃助饷第二十章 突袭第五百五十章 阴沟翻船第四百五十八章 合兵一处第三百五十五章 唐国公第四百九十八章 王之潜伏第二十一章 追杀第四百零九章 先破城,再打援第九百二十八章 月夜劝降第一百六十三章 阿山之死第九百一十七章 弑父归降第八百零二章 左部投降 何来迟也第四百四十九章 血腥的契机第一百九十二章 迫降蝎子块第六百八十八章 将计就计的口袋阵第四百八十一章 毁灭者李啸第四百零七章 反抗者,尽屠之第四百四十六章 俄清联盟第三百五十五章 唐国公第七百章 扬州献降第八百七十七章 夜克辽阳 活剐亲王第九百三十五章 活剐多尔衮第五百二十二章 危局与变数第七章 攒典第五十五章 夺财第五百九十六章 孤军险境第八章 船战第八百零六章 兵分两路,东攻复州第三章 女子第四百四十六章 新几内亚平定第五百一十九章 殊死之搏第八百八十三章 丧权辱国的苟活协议第五百零一章 猝不及防第七百六十五章 天子也要搏一把第八百八十二章 为了大清,忍辱求生第六百六十一章 孤城绝境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炮成型第五十一章 斗将第四百九十九章 羞辱之宴第三百三十六章 舌战幕府第七百五十四章 轰杀你们这群废渣第一百九十二章 迫降蝎子块第三百六十一章 中华银行第二百五十四章 无言以述第四百八十五章 近乎碾压的火炮第一百五十五章 世袭指挥使第七百一十三章 效哭清廷第六百六十四章 此仇不报非君子第九百五十二章 城墙轰破 奄奄待毙第七百二十二章 下一个目标,左良玉第五百二十二章 危局与变数第三百五十一章 雪域鏖杀第三百四十一章 奈何明月照沟渠第八百七十章 劝降不成,重炮齐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