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一章 此计只为赚你

听到护卫的禀报,祖大乐立刻明白,他一直想要的机会到来了。

没想到啊,这个钓鱼的机会,竟会来得这么快。

祖大乐迅速与唐军主将刘国能进行沟通,让城中唐军暂且隐蔽躲藏,以免引起唐通使者的疑虑。

相关准备工作做完后,他立即在客厅召见这三名使者。

祖大乐不拘礼数,与来使言笑晏晏,热情有加,一副和蔼亲切的模样,让三名使者一时间颇有受宠若惊之感。

在使者表明来意后,祖大乐十分爽快地拍着胸脯表示,自已早就等着闯王召唤,愿去为其效力了。实只恨不得其时,不得其便,才一直拖到现在,实在是迫不得已。

接着,他又告诉三名使者,只要那密云总兵唐通,愿意率其部众前来接防山海关,以免被北面的清虏趁虚来占,那他就可放心交接,并且一定会亲自带领其部下兵马,南进北京城,去接受李自成的改编与任用。从此之后,忠心耿耿为李自成的大顺朝效力,再无二话。

祖大乐慷慨激昂的话语,让三名使者欣喜不已。三人轮番称赞祖大乐识时务,懂大势,恭维他将来若在闯王旗下效力,定会飞黄腾达,名爵显贵。

接下来,在一片欢洽的气氛中,祖大乐排开盛宴款待来使,又令手下众将陪席,宾主之间,喝得好不欢快。

饮宴完毕,三名使者起身告辞,祖大乐又给三人厚赠银两,以为程仪,让三名使者更加喜悦。

只不过,这三名使者不知道,就在他们离开山海关后,祖大乐与唐军主将刘国能互相对视,皆是拊掌大笑。

三名使者急急返回密云,回见唐通,立刻大加赞夸祖大乐的一片真诚以及热情好客,让唐通亦是无比喜悦。

唐通见沟通如此顺畅,再不犹豫,立刻带上赏给祖大乐的二十万银两,以及李自成的亲笔封赏书信,便亲统部下三千兵马,浩浩荡荡直往山海关而来。

令唐通十分高兴的是,得到消息的祖大乐,竟然对自已十分看重,率领部下出城二里外出迎自已,倒是给足了自已面子。

“唐将军远来辛苦,请速随末将入山海关内歇息。”祖大乐一脸笑容,语气十分亲切。

“好,咱们都是老相识了,将来又要皆在闯王之下效力,客套话咱也不说了,就请祖总兵带路。”唐通倒也爽快,向祖大乐拱手抱拳回道。

快到山海关南门之际,唐通看到,山海关城头,旗帜破旧散乱,士卒稀少零落,一副落魄潦倒的模样,一时间,心下莫名感慨,本就不多的警惕心,顿是更加放松。

将入城之际,祖大乐提出,让三千兵马暂在城外歇息,并设酒食款待,唐通自是畅快答应。

随后,唐通带着数名亲随部众入城,跟随祖大乐参观山海关城池布防情况。祖大乐同时又告诉他,自已已在客厅摆下盛宴,待参观完毕后,要为其好生接风洗尘。

唐通见祖大乐如此热情周到,心下十分欢喜。心情愉快的他,未及多想,连声称谢。

于是,在唐通等人入城之时,就在南门外,祖大乐下属部众摆开桌椅,绵延极广,广开筵席款待唐通的三千军兵。他想得十分周全,就连马军的马匹,都有军兵牵走,在一旁加喂草料,好生照顾。

唐通带着数名随从,与祖大乐等人登上山海关城墙,一路巡看布防情况,当他眺望雄关壮景,平野旷畴,海天无涯之时,心下不觉愈发感慨。

“好一座壮阔雄关,真真天下第一雄关是也!”唐通感叹道:“本将向来疏忙,一直未得入山海关一览这壮阔风光,今天方得有机缘入得此关中,好生地一览这雄关壮隘,一睹这塞外风景,倒亦是人生快事。”

祖大乐哈哈一笑:“唐总兵,祖某倒是觉得,这人生快事么,睹胜景观风情,自是难得,但相比投效明主,让自已一展所长,不负平生之志,才是最让人痛快啊。”

“祖总兵所言甚是。”唐通笑着回道:“先前咱们在明朝时,能同朝为官效力,便是缘分,现在祖总兵能幡然归附,再与唐某同朝共事,共效英主,更是难得之机缘,确是更令人心意畅快啊。”

见唐通一副完全上套,对自已根本不加任何怀疑的模样,祖大乐心下暗笑,他捋须叹道:“能与唐总兵再度同朝为官,自是难得好事,只是,在下在想,那窃据帝位的李自成,真的是值得你我投效的英主吗?”

听得这话,唐通瞬间变了脸色。

什么意思?

你这厮不是刚刚才在返城路上,还说要与我一起为大顺效力,为李闯王为大顺朝卖命吗?怎么现在到了山海关城头,却又是恁样的一番话语?!

难道说,祖大乐这厮,对自已所说的一切话语,皆为逛骗,所做所说的一切,都仅仅是为了请君入瓮……

一股冰冷至极的寒气,刹时从唐通脊背窜起,直入脑门。

“祖总兵,你这话,究竟是何意思?“

“唐总兵,事到如今,本将也不想隐瞒了。”祖大乐脸上笑容骤然消失,沉声回道:“本兵与我之部下,早已为唐军效力。此番设计,确为赚你而来。但本兵想说的是,唐总兵乃是人中豪杰,在流寇手中做事,亦是时局所逼,迫不得已。现在如能在此地幡然醒悟,共为唐王效力,从此为自已也为部下搏一个大好前程,不亦美哉?”

祖大乐这番话一说,唐通的脸上已是煞白一片,豆大的冷汗,从他额头上涔涔直冒。

唉,自已一时贪功,糊涂油蒙了心,原本以为祖大乐部孤悬边塞,窘迫无依,将只会引颈翘盼坐等自已前来收编纳降,却万没想到,这厮早已留了后手,竟先行投效了李啸。如今反是将计就计,请君入瓮,暗来来图赚我,倒是大出了自已意料。

指望长江香饵稳,不知暗里钓鱼钩。

自已这条贪食的鱼儿,怎么就这般愚蠢地径直吞下了这精心布置的鱼钩呢?

自已这内心的苦处,如何可说!

唐通还未及回话,祖大乐已然咳嗽一声,举手做了个手势。

唐通迅速地看到,从城墙两边,已有数十名刀枪闪亮盔甲鲜明的军士,正簇拥着一名身穿钢制铠甲系着鲜红披风的将领,向自已快步行来。装备精良的他们,气质昂扬,一脸自信,与旁边那面容麻木的守兵完全两样。

这些人,毫无疑问,就是潜藏在城中唐军了。

唐通心下不停叫苦,可恨呀,可恨自已玩了一辈子鹰,如何今天却被鹰给啄了眼睛。

“唐总兵,久仰了,本将是唐军兴中镇副镇长刘国能,今天得见,到是幸会。”那名将领行得近了,立刻向唐通拱手打着哈哈。

唐通直视着他的一脸笑容,内心之中,却是何其苦涩难言。

“唐总兵,你也是个聪明人,接下来到底要怎么做,也就不用刘某再加点醒了吧。”刘国能一脸灿烂笑容:“俺只想说,识时务者为俊杰,与其跟李自成这个满是流寇习性的草头王混,还不如与祖总兵一样,及时投效我唐王,在其帐下效力驱驰,方为正道啊。若唐总兵能就此幡然醒悟,及时反正,那从此你我之间再无芥蒂,一同共为明主效力,岂非上策乎?”

唐通不能答话,只是低垂着头,脸上肌肉都在微微颤抖。

刘国能言语方毕,那祖大乐紧接过话头,继续说道:“唐总兵,恕在下言,李自成这个人,虽然从去年至今,趁着唐军北征清虏,国中兵力空虚之机,成立伪朝,又侥幸夺了京城,弑杀了崇祯皇帝,看似风头无两,其实却是危机重重。我只说一点,那流贼夺了京城,本该安定民心,稳固基业,结果却是流寇贪残本性大显,在京城中追赃助饷,抢掠百姓,奸婬妇女,可谓无恶不作,闹得京城鸡犬不宁,人心惶惶。这些事实,想必唐总兵纵未亲见,亦是多有耳闻,当知祖某所言,未为虚也。”

“祖某可以说,这些流寇纵然横扫了大明北方,夺下了京城重地,但依然是沐猴而冠,流寇习气丝毫未改,如何有半点明君英主之气象!这样的军队与朝廷,根本就不懂治国为何物,又如何可得长久!李自成这样猖獗跋扈又无德无能之辈,这样望之不似人君之徒,纵登了伪帝之位,又能在其上复待几日!将军当日被迫效力,勉强安身,确是自有苦衷,但若是今朝,还想着去为这样的匪贼效力卖命,岂非明珠暗投,自毁前程乎!”

祖大乐微微一叹,又继续说道:“祖某之所以一直未率兵南下,去投这李自成,也正因为,在听了京中传来的种种负面消息后,祖某才最终决断,哪怕在这山海关中再苦熬下去,也不会接受李自成这流寇头子的招降与委派。”

唐通脸现难堪之色,他喉头涌动,却说不出话来,只是转过脸,刻意掩饰自已的尴尬。

见唐通这番模样,祖大乐知他已然心动,遂趁热打铁,“想来祖某,何其幸运,在前段时间,清虏调派大军,意图来夺赚我这山海关。我军兵微将寡,根本难以抵挡,在情况万分危急之时,幸得唐王派出刘将军前来此地,救我出这必死之境,保全了这天下第一雄关,祖某之心下感念,何以言之!”

祖大乐说到这里,神情激动,脸色泛红,他朗声继续道:“唐王李啸,虽是祖某女婿,但祖某之所以选择投他,亦未完全因为这般原因。实在是唐王深孚人望,堪为国之倚柱,无论治政还是理兵,皆是大明翘楚,朝中当无一人能及也。在京城万般危急之际,唐王心忧帝君,竟不避艰险路远,不顾敌军重重,仅带自身护卫就从辽东千里迢迢赶回京城,趁敌军攻城之机,混入京城去营救皇帝。虽然事未成功,但这般胆识,这般忠义,大明天下何人可及!不为这样有胆识,有气节,治军理政皆是举国无双的英明主公效力,反去投靠流贼,去过有一天没一天的糊涂日子,唐总兵你何等豪杰,岂可再这般碌碌自误下去啊!”

祖大乐的话语,说得慷慨激昂,更令唐通惶愧不已。他涨红了脸,嘴巴嗫嚅着想说话,却又一脸犹豫不决。

仿佛猜中了他的心思,明白了他在想什么一般,刘国能哈哈一笑,对唐通说道:“唐总兵,刘某知道你心思已动,但之所以一直不肯应诺,想必是念及京城的家属亲朋,以及多年来好不容易攒下的财货土地,今天若要就此全部弃之,来投我唐军,定觉十分可惜,万难舍弃,刘某所言,可是实情?”

唐通脸上愈见涨红,羞赧之色清楚可见,他还未说话,刘国能却又冷笑着说道:“所以,唐总兵觉得,自已城外尚有三千兵马可用,若挣扎着脱出城去,未必没有脱逃的机会。只不过,你这般算计心思,我等早就洞若观火,提前作了勾当布置。你若还想侥幸行险,只怕非但自身会受伤害,你的这些部下,亦是一个都不得保全了。”

刘国能这番看似平静,却是暗中满是杀机的话语,让唐通浑身一哆嗦。

刘国能冷冷一笑,伸手向背后遥遥一指。

唐通顺着他的手指看去,远远看到的景象,让他顿是目瞪口呆。

他可以看到,他带来的三千兵马,几乎已是人人倒伏于桌上,一副醉死过去的模样,就算还有几个人在挣扎着吃喝,亦是东倒西歪,丑态毕现。

“你,你们,竟给我部下下了蒙汗药!”唐通又惊又怒,语气惊讶得几不成声。

刘国能微微一笑,捋须言道:“你放心,没加太多,只不过能让他们睡个小半时辰罢了。本将在想,这般吃醉了,再来接受这身份转换,更没甚心理负担吧。再说了,他们就算是发觉不吃,又岂能逃得出我军的掌心!”

刘国能的手指,复往更远处指了指,唐通吃惊地看到,在那目光尽头的树影中,竟是旗幡隐隐,甚至可隐约看到刀枪盔甲反射的点点光芒。

原来,唐军为防万一,已提前在城外的树林中藏了伏兵,若是自已发觉情形不对,执意不从,定要率手下兵马加以反抗的话,唐军一定会立即伏兵尽出痛下杀手,对自已与这三千部下,来个斩尽杀绝。

一时间,那冰寒之气,又在瞬间从腰间窜入脑门,令他生生地打了个寒噤。

到了这般境地,就是个傻瓜也知道,要如何做出决断了。

唐通再不犹豫,扑通一声,掀襟跪地,拱手抱拳,大声应喏道:“二位将军所言极是!唐某愿与三千部下一道归顺唐王。从今之后,我等投效唐王帐下,任其驱使,纵肝脑涂地,亦绝无二话!”

第六百五十三章 攘外还是安内第四百二十七章 神机弩之威第七百四十三章 兵不血刃下武昌第六百八十八章 将计就计的口袋阵第四百二十九章,马京达努的灭亡第八百零二章 左部投降 何来迟也第四百五十章 先下手为强第四百七十五章 皇太极的决策第六百五十五章 治世之能,无过李啸第三百五十章 清军报复第五百三十九章 代善的抉择第一百五十二章 铁龙城之战(六)第九百二十三章 北攻俄国,南收乌思藏第五百九十九章 兵临镇远堡第七百二十三章 西调兵,北求援第七百七十六章 胁迫归降第五百六十五章 屈辱的盟约第一百零二章 堡情第四百五十二章 血腥夺城第二百六十七章 蟒袍玉带第六百五十三章 攘外还是安内第九章 祖府第二百六十七章 蟒袍玉带第七百四十一章 杯弓蛇影,忠奸难辨第二百四十六章 秘密武器手掷雷第六百七十七章 日暮途穷,安可回头第二百一十七章 无间道第六十九章 故人第八百三十五章 大西皇帝 殒命阵前第八百八十六章 受九锡,灭大顺第六百九十二章 援兵皆俘,亲子劝降第七十四章 阿巴泰第四十四章 暗计第五百九十八章 引为前部第一百八十八章 君命有所不受第五百六十一章 丧权辱国的盟约第六百八十二章 出乎意料的反攻第六十二章 赤凤堡第八百五十六章 押桂王一家上城头第五十五章 夺财第八百一十四章 东取庄河,西攻岫岩第五百三十九章 代善的抉择第六百六十二章 雷霆救援第六百七十五章 阵杀刘芳亮第二百六十七章 蟒袍玉带第三百六十三章 分裂的决策第六百二十八章 流贼席卷明境第二百七十一章 人性丑剧第一百九十三章 凯旋北归第七百六十一章 权力是毒药第八百九十二章 西北定,攻东南第六百七十五章 阵杀刘芳亮第九百三十八章 前军尽灭第二百九十四章 逆我者亡第二百七十六章 出使清廷第六百二十三章 割让旅顺,为见面礼第四百五十七章 澳洲之主第六百六十一章 孤城绝境第六百六十七章 暗夜之狼第四百九十三章 辽西大溃败第三百九十四章 合围兖州第六十二章 赤凤堡第七百六十三章 不欲人图我,便需我图人第一百三十一章 土地改良第七百八十四章 面见缅王第四百零九章 先破城,再打援第二百二十七章 虚封其爵第八十三章 模式第五百六十二章 贝勒全家自我了断第五百五十四章 豪格返京第三百二十八章 天兵压岛第七百二十章 隔江远射第七百六十六章 再不生于帝王家第八百五十八章 征服缅甸 移民桂王第四百八十二章 夜破满清龙脉第八百九十九章 登极称帝,建立大唐第四百四十七章 改制与扩军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祥的兆头第七百四十四章 湖广既定,复图大西第三十八章 追敌第七百六十二章 黑暗之门第九百二十三章 北攻俄国,南收乌思藏第二百四十九章 收降的艺术第七百零三章 迁都之变第九百四十二章 强攻那曲城第二百五十九章 朝清停战协议第二百五十六章 生擒阿巴泰第五百二十四章 重创皇太极第九百五十三章 内城将破 唐军终至第七百五十四章 轰杀你们这群废渣第三百六十六章 狂暴之力第八百二十二章 三面夹击,一鼓而灭第五百二十章 关键决心第九百五十三章 内城将破 唐军终至第五百五十四章 豪格返京第六百零六章 各怀鬼胎第六百五十一章 此计只为赚你第七百八十五章 桂王,万不可弃城啊!第六百六十九章 立体绞杀第四百一十九章 征伐苏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