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章 夜迫徐州 海路进攻

不多时,天色完全黑透,六千余名唐军骑兵,马蹄隆隆,盔甲森森,人人高举着火把,有如一条长长的火龙,乘夜往攻徐州。

这六千余名唐军骑兵,奋力策马疾赶,以期能尽早到达徐州城下,不给徐州的守军半点反应与应对的机会。

而在唐军骑兵在路上疾赶之际,那两百余名溃兵,因为诸如盔甲武器之类物品,早已全部丢掉,故他们逃路速度倒是极快。

这些从战场上侥幸逃生的人,有如一群疯狂逃命的野猪,一路顾头不顾腚地狂逃疾奔,终于在次日子时二刻,匆匆赶回了徐州城下。

听到溃兵们传来刘良臣战死,全军尽没,竟然只有他们这区区二百余名骑兵逃回的消息,那负责守城的刘良臣管家,吓得几乎晕厥。

不是吧,刘良臣带了三万兵力,竟被唐军以里应外合之势,一鼓荡灭,刘良臣本人亦死于战阵之中,这实在是大大出乎了这名管家的预料。

一瞬间,他只觉得一股寒气从头到脚倾泄而下,让自已全身冰凉如铁。

那,那接下来,自已该怎么办?

三万主力皆已被灭,仅凭着这五千士气低落惊惶不安的兵士,还能守住这偌大徐州城么?

想都不要想。

面无人色的他,一时间,有如热锅上的蚂蚁,在房间内团团打转,却又茫无头绪,不知所措。

而在这时,忽又有哨骑来报,说在离徐州数十里外,发现唐军骑兵正乘夜来袭,他们高举的火把,有如一条逶迤蜿蜒只见其首不见其尾的长龙,气势端的骇人。

这下管家更是彻底坐不住了。

不行了,再不拿主意,只能坐以待毙了。

现在的他,又快速思考了一下,倒是立即做出了一个决定。

那就是,三十六计,走为上。

哼,什么徐州,什么部下,都没有老子一条小命来得重要!

唐军势大,自已孤城一座,兵微将寡,徐州城池虽然坚固,却又能抵挡几时,还不如趁早抽身保命为妙。

毕竟,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将来的自已未必没有翻身之身之机会。只要能留得这条残命,只要能保全自已的家人财产,纵然现在丢了徐州,折了部下,又有何可惜!

管家再不犹豫,立即点齐城中数百名骑兵,急急裹了自已财物,又把自已家人全部带上,一群人从徐州城南门奔行而出,折向东南朝着淮安府城的方向,急急而逃。

至于那些城中的步兵,这些两条腿的低贱生物,只能是逃跑的累赘,则就管不了这么多了,只能任他们自生自灭了。

至于他们在唐军到来后,是降是战,都与自已再无关系。

而到了刘良佐处,只要向其禀明,在刘良臣主力被唐军围歼的情况下,自已率部坚守徐州,虽奋勇杀敌,但终究回天无力,才最终弃城撤逃,相信那广昌伯刘良佐,也无甚话可说。

茫茫夜色下,这名管家率领骑兵仓皇遁去,城中剩余的驻守步兵,亦很快得到了刘良臣战死,管家又已弃城连夜遁逃的消息,顿时一片大乱。

许多胆小的步兵,立即抓紧机会,放弃守城,急急潜逃离去。而一些胆大妄为的无法无天之徒,则趁此良机,在城中纵火掳掠,抢夺民财,奸**人,尽情作恶。

一时间,徐州城中一片混乱,火光处处,哭声震天。这个黑暗的夜晚里,徐州百姓突遭大难,受尽苦楚。

而遥遥看到城中火起,唐军主帅刘国能知道事情有变,立即催动兵马,愈发加快行程。数千名唐军骑兵猛磕马肚,纵马疾驰,他们有如离弦之箭,疾速抵达徐州城下。

唐军一至,饱受乱兵苦楚的百姓,立刻纷涌到徐州四面城门处,与残存的守军一起,大开城门,迎接一路疾行风尘仆仆的唐军骑兵入城。

从徐州城高大宽阔的北面城门进入之时,刘国能的内心,充满了无可言说的喜悦。

真没想到啊,如此一座坚城,当日李自成张献忠联兵攻击,都未能有拿下的坚固城池,竟能以这般近乎儿戏的方式,轻易落入自已掌中,简直就是天下掉馅饼一般。

由此可以想见,弘光伪朝廷的军事实力有多么虚弱,他的所谓四柱,刘良佐、黄得功、左良玉、郑芝龙之辈,其实又是何等的绣花枕头,不堪一击。如果,弘光朝的军事力量,皆是这般涣散无用的话,也许唐军李啸要拿下整个江南,怕是一鼓而定呢。

想到将来自已能挥兵南下,饮马江南的情景,刘国能内心之中,顿时有种说不出的激动与昂扬。

自已这一生,效力明主,前途辉煌,真是何等快意。为唐王李啸效力,真是自已一生中最为正确的决定。

刘国能长吸一口气,随即下达了入城后的第一道军令。

“传我军令,全军分成两部,一部剿杀城中乱兵,命令他们立即投降,听候发落。敢继续作乱者,皆格杀勿论。”

“是!”

“另一部兵马,前去保护城中重要府库,同时安排随军的监抚司文官清点,要严禁乱兵损毁府库之中各类物资,若有违者,亦格杀勿论。”

“得令!”

随后,唐军立刻开始按主将之令分头行动,约过了近一个时辰,约有数百名乱兵,被唐军当场击杀,割下头颅悬首马前,余者无不震骇。那城中那处处燃烧的火焰,业已被大体扑灭,整个城池,终于从血腥动乱中,渐渐恢恢平静。

总共有近两千人的未逃守军,皆被唐军捕获,全部押至刘国能跟前。

城中广场上,他们用惊惧不安不知所措的神情,看着面前甲胄俱全,一脸冷峻的唐军统帅刘国能。

不过,他们运气倒是不错,对于这些垂头丧气的俘虏,刘国能并不多话,立即下令,将其中曾在城中作乱侵害百姓者关押入狱,准备明天天亮后,即刻押往山东铁龙城服苦役。而未曾作乱者,则与唐军一道暂入城中军营歇息,到了明天,再与先前的俘虏,一并收编利用。

保得一条残命的军兵,纷纷跪地磕头,多谢刘国能的不杀之恩。

至此,整个徐州府,除了少数州县,基本已全部落入了唐军手中。第六镇兵马此次攻打徐州府的行动,堪称一切顺利,手到擒来。

次日中午,唐军步兵与一众降兵,皆已抵达徐州,刘国能下令,除留下少部分伤兵与辅兵,据守整个徐州之地外,其余兵马,统一整编待命。

他令那降将刘良顺,暂为总共三万余人的降军总领,全军引为前部,与唐军大部队一起,休整一日后,立即南下,攻打凤阳府。

这步计划,其实亦是唐王李啸的规划,他要求第六镇在拿下徐州府后,立即南下进攻明朝发祥地凤阳。

现在的凤阳府,因为多次被流寇侵袭,已是一片残破,就连朱元璋的父母祖坟,都早被流寇与乱兵给挖了个一干二净。

故现在弘光朝的各路军镇,皆看不上这块明朝发家的破烂地,只有弘光伪朝派出的州府衙役,尚在其间勉力支撑。

这块破烂残废又几乎没有军事力量存在的地方,那数备精良兵员充足,又裹胁了数万降兵的唐军,自是一鼓而下。

来到凤阳城下,望着这座没有城墙,犹然一片废墟般的白地城池,刘国能与众将,皆是感慨万千。

可叹哪,可叹这座明朝发祥的城市,现在却几乎成了狐兔之所与鬼魂之居,这座明朝的发家之城,现在竟这般荒凉落魄,如何能不令人感慨唏嘘。

而凤阳府的其他县城村落,皆是同样的萧疏寥落,了无人烟,一眼望去,榛莽一片,似乎如天地初辟,完全不是曾经的人烟繁华之所。

明末乱世,血火交加,百姓或死于刀锷,或填于沟壑,每天都在死亡线上苦苦挣扎。真真如书中所言,兴,百姓苦,亡,亦百姓苦啊!

在攻下凤阳府之后,按李啸的计划,第六镇兵马要继续一路南下,攻下庐州府。拿下庐州府后,要再继续往南,最终拿下那阻扼长江,切断东西的兵家要地,安庆府。

WWW▪ ttκa n▪ CΟ

现在的庐州府与安庆府,皆是由已据占了大半个湖北与河南南部的左良玉部势力,分派兵马驻守,故第六镇接下来的主要对手,便是以左良玉部为主。

第六镇唐军军兵,在几乎兵不血刃地拿下凤阳府各个州县后,立即挥师南下,直攻庐州府。

前往庐州的官道上,烟尘滚滚,铁甲森森,唐军与一众刘良顺部降兵,有如一只武装到牙齿的巨兽,径往庐州府城(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城合肥),猛攻而去。

而在唐军第六镇兵马,从凤阳府南下,一路往攻庐州府之际,从山东安东卫港出发,从海路进攻淮安府的唐军第七镇兵马,在镇长曹变蛟,副镇长靳统武的统领下,经过唐军水师一路海路运送,业已顺利从哈喇港登陆。

登陆之后,他们立即按李啸所定之计划,全军挥师西进,准备先后攻下喻口镇、马逻乡、苏咀口等要地,最终直抵刘良佐的最后据所,淮安府城。

唐军第七镇兵马,齐装满员铁流滚滚,有如一条钢铁长龙般径往西攻,唐军从海上突如其来,让淮安当地的刘良佐部守军,完全出乎了预料。

象现在的喻口镇之处,仅有数百老弱残兵,他们根本就没有想过,唐军会不走陆跌,反从海上进攻,故当黑压压无边无际的唐军军兵,从东面地界汹涌出现之时,所有的人都惊惧万丈。那些守卫城墙的军兵,甚至有人吓得险些从城墙上掉了下来。

面对这般强横凌厉的力量,抵抗没有任何意义。故他们没有任何犹豫,整个喻口镇的守军立即选择了投降。

唐军首战告捷,兵不血刃极其顺利地占了这座海边重镇。

此时此刻,在淮安府城中的广昌伯刘良佐,这位被弘光伪朝寄予厚望的淮徐总兵,却是有如一头困兽一般,在房间中来回打转。

他现在,已同时得到了刘良臣战死与徐州失守,以及喻口镇被唐军攻占的可怕消息。

这两条消息一齐传来,几乎把刘良佐残存的信心给彻底击垮。

刘良佐说起来,也算是一员明朝的悍将,大大小小的战斗历经无数,人送外号花马刘,这可是在战场上一刀一枪打出来的名头。

只不过,向有骁将之称的他,这位广昌伯与淮徐总兵,现在却是在房中团团打转,一筹莫展。

没想到啊,唐军行动如此迅速,攻势这般凌厉,而他们的路线,又这般出乎自已意料。

真没想到,唐军不走陆路,反而已然从海上登陆,从最短的距离开始直接攻击自已的心脏府城,这简直是在自已最为软弱的地方,狠狠地插了一刀。

要知道,最要命的是,现在的自已,早已把主要兵力,布置在淮安与山东交界之处,以备唐军的突然进攻。却没想到,唐军却突从海上杀来,这可是完完全全地打了自已一个措手不及。

这般战略失误,真真情何以堪!

而现在的自已,其实想来想去,似乎也只有两个选择了。

其一是,下令那些安置在山东交境之地的军队,全军尽速撤回,与淮安府中现有的数千守军,一起死守城池。希望能用兵力优势与城池储备,来抵挡唐军攻势,拖住唐军进攻,从而等待其他军镇赶来救援,到时再与他们一起,合力反攻,将唐军击退。

其二则是,自已趁唐军尚未到达之机,立即率领城中残兵,全力南下逃跑,一直跑到扬州府去与总兵黄得功汇合,然后一起坚守扬州,从而待机寻变,徐图恢复。

只是,这两个方案,都有极大漏洞,让刘良佐反复思虑,都觉得不太满意。

第一个方案,便是万一自已的部队尚未撤回,而唐军就已到淮安府城,那自已将成瓮中之鳖,再难逃脱。

第二个方案,则是自已这般逃命,固然可以顺利保全性命与家财,但这般做,等于是把安身立命的基业,全部拱手让给了唐军。这对于一个乱世中的军阀来说,这无异于是近乎自杀般的行为。无兵无权的自已,简直就与一头待宰的猪无异。

第三十九章 对冲、骑战第一百八十二章上中下三策第二百八十三章 和议谈妥第三百三十一章 岛津之计第三十九章 对冲、骑战第一百九十七章 如何封赏第五百一十八章 内城炸开第九百零五章 危急关头 援兵终至第六百八十五章 减兵围城第六百五十一章 此计只为赚你第一百五十五章 世袭指挥使第六百零五章 和谈初议第五百二十八章 四面总攻第九百二十八章 月夜劝降第五百三十章 铁骑突出刀枪鸣第八百八十一章 大清亡矣第八百七十一章 攻破辽阳 援兵突至第四百七十一章 炮打活人第一百二十章 帝心第三百四十三章 入城掳民第九十六章 横行队第三十三章 求人第一百九十四章 俘虏安置第一百六十七章 北路明珠第九百四十九章 撞门攀梯 齐攻拉萨第九百章 迁先帝,灭宗藩,覆顺贼第六百七十六章 南阻北攻第七百八十一章 杀夫求降第十一章 酒楼第九百三十八章 前军尽灭第六百五十八章 清廷惊变第五百五十三章 迷茫的郑亲王第八十八章 时局第九十八章 汇合第七百一十章 虽千万人,吾往矣第一百三十九章 奋发的梦想第二百六十七章 蟒袍玉带第六十一章 交换第三百五十章 清军报复第四百五十七章 澳洲之主第三百二十四章 台湾大开发第二百四十二章 土著归化第七百七十六章 胁迫归降第五百八十九章 北攻海城第八百零九章 炸药包上的城池第四百三十五章 从夔州去南洋第六百零八章 拥立顺治第八百二十章 速攻偃城第三百二十二章 贪婪的中国人第二百七十三章 勋章制度第六百六十四章 此仇不报非君子第二百七十四章 皇帝的疑虑第五百章 兵发海参崴第四百八十七章 攻克赫图阿拉第三百四十七章 定居与归化第二百七十三章 勋章制度第六百四十五章 吴三桂投清第八百二十四章 御驾亲征,力保大西第八百五十六章 押桂王一家上城头第五百一十八章 内城炸开第二百六十七章 蟒袍玉带第六百三十五章 帝王末路第六百零八章 拥立顺治第四百五十二章 血腥夺城第九百三十七章 夜袭遇挫第七百零八章 基本田与富余田第五百一十八章 内城炸开第七百七十六章 胁迫归降第二百二十二章 特来取尔狗命第三百四十章 东海侯第一百章 到达第五百八十三章 冒雪攻城第八百三十二章 惨胜守城第一百三十二章 恐慌效应第七百八十三章 马吉翔出使缅甸第八十章 将计就计第九百四十六章 城门混战 生死一线第八百零四章 四面张网 八方捕鱼第九百四十六章 城门混战 生死一线第八百二十五章 出其不意,合攻保宁第三百六十三章 分裂的决策第五百零六章 海陆联合作战第二百四十四章 沈志祥降清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炮成型第三百七十四章 濒死之救第六百七十二章 坚壁清野第七百七十八章 先断水,再下毒第八百九十章 大顺何去何从第五百九十七章 地狱之骑第七百六十章 说动郑芝龙第七百一十九章 两面围击第七百零七章 江南改革之忧思第三百六十三章 分裂的决策第一百六十五章 谁知我心第三十七章 惊变第二百五十一章 功败垂成第九百二十一章 俄军覆灭,全力攻城第五十章 军议第四百八十二章 夜破满清龙脉第六百六十九章 立体绞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