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章 扬州献降

“快,让史阁部入帐叙谈。”黄得功略一犹豫,立即对手下大声吩咐。

“是。”

不管史可法此番前来到底会怎么说,先听听他的话,总不会有甚差错。

这时,见史可法要过来,翁之琪与马得功二人,便打算先行离开,却被黄得功叫住。

“二位,现在已到如此地步,还分什么上下等级,你二人也来一起听吧,看看史阁部前来,到底要对我们说什么。”黄得功苦笑着说道。

翁之琪与马得功二人,面面相觑了一下,便又讪讪回坐。这时,卫兵带着史可法,从帐门外掀帘而入。

黄得功注意到,史可法进来之际,整个人无精打采,神色萎靡,好象受了重大打击的模样。

黄得功不由得在心下暗叹,看来,刚才李啸在城下对他这番讥讽嘲骂,对这位自谓清流与忠臣的史可法来说,可谓句句诛心,把他的整个人生价值观,都快给摧毁了。对其的打击严重程度,简直难以用语言来形容。

而史可法入得房来,他默然环视了房间中的三人,脸上绽出苦笑,随即说出一句话语,让房间中的各人,皆不敢相信自已耳朵。

“各位,本阁就说一句吧。还请各位将军,自去投靠唐军便是,史某本人,亦当降唐。”

史可法这句话说完,黄得功翁之琪马得功三人,皆是目瞪口呆,一时间,都有些反应不过来了。

不是吧?!

这位方才在城墙上痛骂李啸,大表忠心,信誓旦旦要为弘光朝忠心效力的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怎么现在醒转过来,就完全转变了态度,转而劝自已去向李啸投降呢?

这,这……

三人一时皆转不过弯来,房间之中,顿是一片沉默。

见到三人皆是无语,史可法一声苦笑,缓缓自言道:“各位,史某如今醒来,细思唐王之语,不得不说,他的话语虽然尖刻无情,让史某颜面无存。但细细想来,却是极有道理的。”

“哦……”

“黄将军,史某想来,那唐王说得极是。现在唐军军势极大,兵马数量数倍于城中兵马,又有前所未见的攻城重炮可用,其战力就是天下第一,亦不为过。这扬州孤城,再强自抵抗下去,着实难有胜算,再强要死守,只怕与此城徒为陪葬而已,殊无甚益。还不如就此投降保命,方为要紧。这样一来,各位一可全性命身家,二可保全城中百姓,亦是善之善者也。”

史可法喃喃地说完上述话语,然后又苦笑道:“至于史某,之所以也愿降唐,实则迫不得已也。史某原本在朝廷之中,就是个可有可无之人,所谓的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也不过是聊以**的虚衔罢了。而我自任江北督镇以来,基本对战局无甚作用,根本就难以挽回如此败局。就算唐王不取我性命,这般灰溜溜回去,只怕真如唐王所言,会被那弘光监国给一刀斩了。”

“史阁部……”

史可法摆了摆手,示意黄得功不必再说,然后他长叹一声,复道:“况且,本阁此番回去,纵若不被监国所杀,亦在朝廷再无立足之地了。故现在本阁思来想去,反正现在声名已污,名节已亏,就算投降,又能再坏到哪去了呢。再怎么说,唐王扶立太子登基,乃是明朝正统传承,为其效力,也不算玷辱门庭了。而且,从今之后,史某也只有投靠唐王,方可在那重兴朝中,重新谋得立足之阶,才可能在将来能争取有所作为,再不会碌碌无为虚度光阴啊。”

史可法说到这里,已是一脸颓然,双目无神,他那喃喃自语又魂不守舍的模样,看上去十分可怜又可悲。

但是,史可法这副表态谈话,却让翁之琪与马得功二人,立时凭添精神,大涨信心。

马得功立即站起身来,向黄得功大声拱手禀道:“黄将军,史阁部都这般表态了,你还犹豫什么!要知道过了这村,可就没这店了。这般良机,安可错失。如果等到唐军前来进攻,将军复来后悔,奚有何益啊!还请将军速作决断,万勿再迟疑了。”

翁之琪亦大声禀道:“黄将军,就请下令全军出城受降吧。当断不断,必受其乱啊。将军乃是何其英勇果决之人,在这紧要关头,如何可这般犹豫不决?还请将军不要迟疑,立即下令,我等随将军一道出城受降便是。”

听到手下两员大将苦苦相劝,黄得功又扫视了一眼呆坐一旁双目无神的史可法,他的心下,真真五味杂陈,难以言述。

事到如今,大势已去,已然由不得自已不降了吧。

毕竟,两员大将,包括城中的这位江北督镇史可法,都主张投降,自已所谓的念及旧恩,不肯投降的想法,实在是没有半点市场了。

有道是,树倒猢狲散,而如果自已定要反逆手下之意,那么,只怕唐军还未攻城,自已恐怕就有军兵哗变倒戈之忧呢。

人活在世,有时真是形势比人强哪,那位弘光监国,请恕黄某对不住您,要在此地,做出这不忠不义之举了。

于是,他长叹一声,从虎头椅上站起身来,一脸严肃地表态:“好吧,既然史阁部与二位将军皆是这般认为,本公又如何肯拂众人之意。那就请二位将军整肃城中兵马,清点归藏城中府库,然后大开城门,迎接唐军入城。本公亲率全军,在这扬州城中,向唐军献降。”

“得令!”

黄得功一言既出,马得功与翁之琪二人,自是兴高采烈踊跃办事,很快,扬州城八个城门同时打开,城头高高飘起了白旗。

见到城头白旗飘扬,城中那四万兵马,皆赤手空拳整队从城中出来,唐王李啸的脸上,不觉露出十分欣慰的笑容。

这个黄得功,终于在自已的强大压力下,出城献降了。这番举动,算他聪明,不然真到了唐军开始攻城之后,他再想获得任何特殊待遇,都是断不可行了。

这时,已脱去盔甲,一身箭袖直衣的黄得功,带着同样不着盔甲的翁之琪与马得功,三人一齐从城门口率先走出,一路默然来到李啸面前约十步外,便扑通一声,跪地奏禀。

“唐王,我军反正来迟,还请唐王恕罪。现在城中兵马四万三千二百五十人,已全部开出城外,请贵军清点接收。另外,城中府库,军械粮草马匹等,业已全部封藏清点,还请贵部统一接收。另城中百姓,户簿人口约八十五万人口,俱是安稳,无有异常,亦请贵军查核……”

听到黄得功这一迭声的禀报,李啸十分欣喜,他抑制住内心的激动与喜悦,快步上前,手腕一抬,将三人虚扶而起。

“靖国公,二位将军,你们果然识时务,明大义,能在关键时节,及时率部反正归降,让这扬州城免却一场刀兵之灾,本王甚是欣慰。尔等这番义举,真不负本王的言语苦心啊。各位勿忧,本王言出必行,定会将各位与贵部兵马,全部妥善安置。”

“多谢唐王,从今之后,我等愿为唐王前驱,甘效死力。”黄得功与翁马二人,齐齐拱手应道。

李啸点点头,又好言抚慰了他们一番,便令他们先行退下。随后,他立即下令,由唐军监抚司的文官,负责清点黄得功部兵马人数,然后立刻入城去登记各类府库收藏,同时在城中大量张贴安民告示,让扬州城军民百姓尽皆安心无患。

黄得功等人退下不久,李啸又看到,一个熟悉而憔悴的身影,从城门中缓缓走出,一路向自已款步行来。

这个人,便是史可法。

见到史可法缓步前来,李啸心下还在盘算,是不是现在就要安派人手,送他过江离开。却没想到,史可法来到离自已约数步开外,竟也如黄得功等人一样,扑通跪倒,伏地不起。

“在下史可法,愿向唐王投降,从今之后,吾愿为重兴陛下,忠心效力,决无二心。还请唐王不计前嫌,接纳老臣。”

听到这番话语,李啸下意识哦的一声,不觉愣住。

没想到,这位方才还在城头痛斥自已,为弘光伪朝大表忠心的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现在却在自已面前,这般卑微无奈地请求投降。

一时间,李啸心头,五味杂陈。

他忽然想到,在正史上,这位史可法史督镇,虽在在弘光朝里备受排挤,难得重用,但他最终还在扬州城墙上,被攻城的清军炮火轰杀,倒也算是为国捐躯,死得其所了。与南京城那些排队投降清军,纷纷向多铎献媚求官的无耻群臣,他也算是个难得的忠正之臣了。

这样在正史中留下了清名的人,现在迫于形势来投靠自已,虽有前嫌,但瑕不掩瑜,这个史可法,当可量材为用吧。

李啸脸上泛起笑容,上前几步,将地下伏跪的史可法,虚扶而起。

“史阁部,不必如此。先前口舌纷斗之语,本王早已忘却,史阁部又何必再为介怀?象史阁部这样的有识之臣,能转为重兴皇上忠心效力,本王亦甚是欣慰。本王来日,定当亲自奏禀皇上,要对史阁部加以重用。”李啸一脸微笑,字句清晰地对史可法说道。

史可法一脸惶愧,脸上更觉莫名躁热,他向李啸长揖而拜,轻叹道:“唐王心胸博大,不计前嫌,在下心中甚是惶愧。唐王如此抬举,老臣先行谢过了。”

李啸淡淡一笑,又连声安慰了他几句,便让他先行退下。

在整编清点完黄得功部的降兵之后,李啸下令,举行盛大的入城仪式,由他亲自率领数千名精锐骑兵从西门之处,进入扬州。

鞭炮齐鸣,彩旗飞舞,锣鼓喧天,由黄得功等降将引为前部,那雄姿英发气宇轩昂的唐王李啸,在一众护卫的保护下,从西边的通济门,昂然而入。

此时,城中的安民告示早已四处贴出,城中居民百姓,皆是大为心安。见到唐军入城,城中百姓皆是蜂拥前来,沿着街道两边,站得密密麻麻。人人伸长了脖子,都来看那唐王李啸,究竟是何风采,到底是何等人物。

百姓热情踊跃,人人嘻笑颜开,引颈直望,场面十分热烈。因前来观看的百姓数量太多,唐军不得不先派出大批辅兵,站在街道两边维持秩序,以确保入城的队伍能顺利通过。

不多时,李啸在从西门引马直入,一至正街,众人见到唐王真貌,竟是这般年轻英武,气概非凡,不禁大为钦佩。复见其下的精锐骑兵军旅,乃是这般装备精良,刀枪耀目,堪称威武之师熊罴之旅,这扬州的百姓们,顿是欢声如雷,掌声如潮。那百姓的连声欢呼,有如雷鸣一般,迅速席卷了整个扬州城。

见到自家军队,这般受百姓欢迎,唐王李啸与那些入城的军兵,顿是人人皆觉自豪喜悦。于是,李啸的手下军兵,开始自发性的大喊口号,与百姓的欢呼声合二为一。一时间,颇有军民团结,鱼水深情之感。

而此时的李啸,见到这市井繁华,美仑美奂,充满中国古典城市风韵的扬州城,以及城中那一眼望不到头,正热烈欢迎自已的一众百姓,不由得神飞千古,又想起了这座城市,在真实历史上的明末清初的年间,所遭遇的悲惨往事。

那就是,在历史上十分有名的扬州十日。

公元1645年5月20日-5月29日,扬州城在激烈抵抗后失陷,清兵蜂拥入城,屠戮劫掠,十日不封刀。

这几世繁华的江南名城扬州,顿时变成了十分可怖的人间地狱。

是时“堆尸贮积,手足相枕,血入水碧赭,化为五色,塘为之平“,“前后左右,处处焚灼“,““城中积尸如乱麻“。

最终,整座扬州城中,居民除少数破城前逃出外,以及个别在清军入城后隐蔽较深才幸免于难者以外,几乎全部惨遭屠杀。据统计,仅被和尚收殓的尸体,就超过了整整80万具。

这般惨痛的历史,自是深深铭刻在李啸心中。此时此刻,见到满城向自已热烈欢呼的军民百姓,李啸有种恍若隔世之感,眼角竟不觉有泪光闪动。

也许,自已从现代穿越到这个明末乱世来,上天安排给自已的最大责任,就是守卫保全这些乱世中的无辜百姓吧。

既如此,那我就一定要不惧任何困难,也要为这天下百姓,打拼出一个太平盛世,一个朗朗乾坤出来!

李啸长吁一口气,用力勒稳了缰绳,双脚猛磕马肚,那胯下宝驹墨电一声长嘶,载着自已的主人,马蹄得得地,快速奔向扬州城深处……

第二十八章 不归墩第三百八十五章 进退两难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败的辽西第七百二十二章 下一个目标,左良玉第三百五十四章 反贼、奸臣、还是奴才?第一百九十九章 请君入瓮第三百零五章 以进为退第五百二十一章 惨烈近战第七百三十七章 金声桓投降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败的辽西第七百四十三章 兵不血刃下武昌第一百八十三章 九皋山之战(一)第三百九十八章 效仿曹魏第八百三十二章 惨胜守城第七百五十章 悔之无及第五百七十二章 弒帝栽赃第六百六十九章 立体绞杀第八百二十五章 出其不意,合攻保宁第九百一十章 前部既灭,邀战中军第六百五十四章 扩军雄心第九百三十六章 以战迫和,进兵那曲第七百五十二章 模式化屠杀第五百六十八章 妥善安排第四百一十三章 马尼拉湾海战第五百一十二章 危局突变第三十四章 雏形第三百四十七章 定居与归化第七百一十七章 斩使献头,以促合盟第九百一十五章 劝降失败,重炮佯攻第一百八十四章 九皋山之战(二)第一百零七章 忧思第三百二十八章 天兵压岛第五百章 兵发海参崴第四十三章 杀机第五百一十二章 危局突变第四百八十五章 近乎碾压的火炮第二百三十五章 中华牌卷烟第六百七十八章 临阵内讧第二百五十五章 片刻之欢第三百四十三章 入城掳民第二百九十四章 逆我者亡第八百三十四章 关键之机,雷霆救援第六百九十七章 兵进扬州第三百四十一章 奈何明月照沟渠第二百三十八章 荷兰人的野心第七百七十章 先灭三国,再来图你第五百八十七章 俘虏处置第五百三十五章 被逼摊牌第二百五十七章 以俘虏换和平第三百三十三章 随机应变第六百四十二章 强掳陈圆圆第七百四十二章 挟持左良玉第八百二十二章 三面夹击,一鼓而灭第二百九十九章 掳民卖钱第六百九十五章 重炮当道,一击而溃第三百八十八章 德王府惨灭第八百二十七章 当道归降,齐攻阆中第五百二十九章 援兵终至第四百二十六章 弩兵南下第七百九十九章 逼迫和谈第七百二十八章 九江城破 东南崩缺第二百七十三章 勋章制度第二百五十七章 以俘虏换和平第二百三十七章 彰化城 马铃薯第五百二十章 关键决心第二十六章 拉拢第八百二十四章 御驾亲征,力保大西第三百二十一章 无奈之降第三十二章 拜访第八百七十三章 多铎大败第八百零九章 炸药包上的城池第五百一十八章 内城炸开第八百八十三章 丧权辱国的苟活协议第一百五十六章 李啸大婚第二百二十七章 虚封其爵第九十一章 条件第九百零三章 血火鏖战 胶着厮杀第三百九十四章 合围兖州第一百七十五章 幸运获救第四百零八章 有如死神的龙击炮第六百六十七章 暗夜之狼第四百七十八章 龙脉传说第四百九十九章 羞辱之宴第二百零四章 郑彩来访第一百六十九章 佳人本该配英雄第四百六十二章 开封解围第六百零七章 安可不动心第四百七十七章 帝陵是凶地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败的辽西第三百二十四章 台湾大开发第九百二十一章 俄军覆灭,全力攻城第七百零三章 迁都之变第二十二章 总兵第三百四十四章 铁模铸炮成功第二百七十二章 军阶考核第五百二十六章 冰墙之堡第一百八十五章 九皋山之战(三)第六百一十二章 私心暗斗第六十二章 赤凤堡第六百一十章 和谈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