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五章 鲸吞江南

接下来,李啸一行人,在街道两边的百姓,那如排山倒海的万岁欢呼下,穿街过巷,一路行到了已然派兵驻守的南京紫禁城。

南京故宫,又称明故宫、南京紫禁城,是明朝首都应天府的皇宫。建造前后历时二十余年,占地面积超过101.25万平方米,是中世纪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建筑群,被称为“世界第一宫殿“。

南京故宫作为中国古代都城宫殿建筑的集大成者,其建筑形制为北京故宫所继承,为明官式建筑的母本,是北京故宫的蓝本。

南京故宫始建于元至正廿六年(1366年),明洪武廿五年(1392年)基本完工,其址选于元集庆城外东北处,迁三山填燕雀湖而建。

明故宫为明初三朝皇宫,长达54年之久。直到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南京设立南直隶,仍由皇族和重臣驻守,地位十分重要。

整座南京紫禁城,坐北向南,大体范围东至今中山门,西至西安门,北至后宰门,南至瑞金路,有门四座,南为午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北为玄武门。入午门为奉天门,内为正殿奉天殿,殿前左右为文楼,武楼。后为华盖殿,谨身殿。内廷有乾清宫和坤宁宫,以及东西六宫。

建立弘光政权。然而此时的明故宫内大多殿宇已经坍毁无存,南京太庙也早已被焚毁,朱由崧进行了一些修复工作,兴建奉天门,慈禧殿等建筑。

清军入关灭南明后,改南京为江宁,为两江总督署所在,将明故宫改为八旗驻防城,设置将军及都统二衙门于明故宫中,还从太平门至通济门加筑城墙予以隔离,使明故宫建筑遭到很大破坏。

清朝咸丰三年(1853年3月29日),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改名天京,但没有使用明故宫作为宫殿基址,而是在城中另择新址营建新宫,此间拆取明故宫大量石料和砖瓦,让整个明代南京故宫,遭得了更加彻底的破坏。

清朝同治三年(1864年7月19日),天京失守,湘军在攻破天京后,太平军不甘城池落入湘军手中,遂放火烧城,而湘军在大肆抢劫后,为毁灭罪迹,也到处纵火,整个南京顿成人明故宫再次遭到破坏至太平天国灭亡时,明故宫的宫殿和宫墙已基本无存。

李啸在护卫与一众降官的陪同下,从南宫紫禁城入口午朝门乘马而入,一路穿行过玄武门,东华门,复到皇城入口承天门。

在这里,李啸翻身下马,与所有人一起,从承天门缓步而入,过端门,洪武门,最后走过奉天门,便到前三殿之处。

这前三殿,分别是,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

最前面的,是奉天殿,坐落于三台之上,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重檐庑殿顶。殿左为中左门,殿右为中右门。殿前为广庭,东为文楼,西为武楼。

中间的,是华盖殿,它坐落于三台之上,奉天殿之后,面阔五间,进深五间。攒尖顶。

最后面的,是谨身殿,坐落于三台之上,华盖殿之后,面阔七间,进深五间。重檐歇山顶。殿左为后左门,殿右为后右门。

再往后,过了乾清门,则是后宫了,里面的诸多宫殿,有乾清宫,皇帝寝宫,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重檐庑殿顶。

有省躬殿,为皇帝退朝燕处之殿,面阔五间,进深五间。

有坤宁宫,皇后寝宫,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重檐庑殿顶。

李啸等,游阅到这里,便返身退回前殿而去。

其它诸如东西两宫之处,象明太祖朱元璋燕居处,八宝库、古今经籍库、文华殿、奉先殿、春和宫(东宫)、太孙宫等地,就未再去游览了。

李啸等人从后宫中返回,便来到了位于承天门之侧的太庙。

这明朝太庙,在承天门内之东,庙前有石桥,门内有东西井亭。太庙丹陛三重,殿宇九间,中设灵位,面南一位,面东三位,面西三位。殿后为寝宫,各有灵床,床左右悬悬灯,床前素壁,壁前各设方木椅,椅上籍黄褥,褥上各设裳衣,椅麓设履。

见过这太庙摆设,李啸心下不由得感慨万千。

没想到,大明开国至今,二百三十余年,如果没有自已的穿越至此,这个明代的太庙,也只会如历史上一样,彻底毁于满清之手,再无任何血食供奉了吧。

李啸随即下令,在城中购买最为丰盛的牺牲牢祀,由监礼官代自已,向这些明朝的列祖列宗,举行朝拜祭祀仪式。

从太庙出来后,最终李啸在奉天殿中,接见了一众降官与自家将领的朝贺。

坐上这把金光灿灿的龙椅,俯视着阶下那一众将领与降官的朝拜,李啸的心头,忽然有种异样的感觉。

这样受人跪拜,这样高高在上,真的是一种相当不错的感受与体验,也许,在每个男人内心深处,都有一个这样傲立于万众之上的梦想吧。

在这里,李啸正式下达了,渡江后这几镇兵马,一齐向江南各地,全面进军的命令。

现在渡江过来的兵马中,除了唐军第六镇尚在江北对抗左良玉部兵马外,其余的第七镇,第八镇,第九镇兵马,现在均已顺利渡江,齐集于南京城外,正等着李啸下达下一步的命令。

李啸命令,曹变蛟的第七镇兵马,从南京城一路南下,攻下整个应天府,再占领广德州,然后进入浙江地界,要求整个第七镇兵马,在两个月的时间里,一定要攻下整个浙江,兵马最前锋,直抵前往福建的仙霞关。

刘泽涵部的第八镇兵马,则是将整个南直隶的其余州县,象镇江、常州、苏州、松江、太平、宁国、池州、徽州等,在两个月内的时间内,全部占领。在把整个江南之地占领完成后,全军西进,与黄得功部兵马汇合。

黄得功的第九镇兵马,则是从南京城一路西攻,从南直隶一路往攻江西。要将整个江西北部,象广信府、南昌府、袁州府、抚州府、临江府等地,要全部纳入唐军的统辖范围。最终其部兵马,在与刘泽涵的第八镇兵马汇合后,分成南北两部,北部的黄得功部,围攻九江,与左良玉部对峙。南部的刘泽涵部,兵临赣州,压迫据占江西南部的郑芝龙。

三镇将领,齐齐应诺而去,望着这些手下将领离去的背影,李啸一脸欣慰。

从前世穿越过来的他,当然知道,拿了这人口稠密经济繁荣的江南地区,对自已来说,意味着什么。

从现在的史学资料来看,那明代人口分布图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在明代时,当时主要的人口,就是扬州,荆州,直隶,还有部分成都。而在这些地方,又是江南一带的人口最多,质量也最高。

对于明朝来说,“江南”一带,才是真正的重要产粮地区,文化中心与经济中枢。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绝非只是随意说说。

早在宋代,江南就是国家的财源赋税的重要基地,《宋书》这样描述江南: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而明代陆楫著《禁奢辨》中,则感慨地写道:“今天下之财赋在吴越。吴越之奢,莫盛于苏抗之民。”“只以苏抗之湖山言之,其居人按时而游,游必画舱,肩舆、珍馐、良酝、歌舞而行,可谓奢矣。而不知舆夫、舟子、歌童、舞妓仰湖山而待爨者,不知其几也……”

而在这风雨飘摇的明末,这江南一带的财赋贡税,更是国家银粮的根本所在。而在这个苟延残喘朝不保夕的年代里,江南一带的税赋亦是快速增加,同样已到了不堪重负的地步。

以至于在明末清初,顾炎武在《苏松二府田赋之重》(《日知录》卷十六)中,就说道:“赋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九。以今观之,浙东西又居江南十九,而苏、松、常、嘉、湖五府,又居两浙十九也。”。他同时在文章写到,现在租税太重,“民不能堪也”。

这些文字写于明末,已经是明朝税收的重税期,这也从侧面可以看出,江南一带的富庶以及对国家财政的支持力度有多大。

有江南的人口与财赋加持,加上李啸先进的经济基础,哪怕只在财政方面,放至在整个东亚一带,李啸的财力,都将无比匹敌。

因此,能把这整个江南鲸吞而下,这大明江山的财赋命脉,也将从此尽在自已掌握之中了。

江南在手,天下我有……

从这一点来说,作为李啸最为接近的对手郑芝龙,眼光就狭窄浅陋得多。他与李啸相比,就象一个土财主,眼中只有自已手下这一亩三分地,完全没有半点着眼全局统制天下的目光。

在唐军从山东出兵南下之际,他非但没有立刻出兵,一则挟制那弘光监国,二则占领整个富庶无比的江南,从而只是一味守住自已的福建、广东、以及江西南部这些基本盘,这般眼光与作派,实在令人无主得紧。

也正因为郑芝龙这般鼠目寸光,胸无大志,才让李啸南下之路,如此顺畅与迅速。

虽然郑芝龙现在挟逼弘光前往福州,让他手中多了一个傀儡,但他让唐军这般顺畅地占领南京,再趁势攻占整个江南,实在是因小失大,格局与眼界都太过狭隘。

说来说去,郑芝龙这人,只能是一个地方小霸主的存在,再指望他能有心怀全局放眼天下的气度与胸襟,实在是太过为难了。

所以,郑芝龙此人在正史上,也一直都是私心自谋,只求经营自家在福建的这一块小地盘,毫无国家与民族概念,以至于清军一打过来,就立刻想着投降清廷,从而保全自家财产权势与这一隅地盘。甚至,此人非但自身前往清廷献降,还不惜出卖那隆武帝朱聿键,卖主求荣,以求清廷赏识,真真毫无气节,又可悲可笑。

可叹郑芝龙这般苦心算计,最终只落得镜花水月一场空。只是不知道,他在被清军押往京师,最终被斩杀于菜市口之际,会不会悔不当初。

在将领都散去后,李啸复与那些降官在殿中闲谈了一阵,这时,忽有礼部尚书钱谦益,一脸犹豫地向李啸走近几步,然后颤声道:“禀唐王,老臣有话要奏。”

李啸冷眼看去,却见此人,便是史书上留下臭名的钱谦益,心下不由得一时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弘光伪朝初立之际,那钱谦益与史可法等人,暗中推举潞王朱常淓,与力推福王朱由崧上位的马士英意见不同。及福王朱由崧即位后,钱谦益惧得死罪,便毫无廉耻地上书给马士英歌功颂德,马士英见他识时务,虽十分鄙薄其为人,但为了拉拢这个所谓的东林流流,遂推荐钱谦益任南明弘光朝廷礼部尚书。

当然,在正史上,钱谦益最为人鄙薄的,倒还不是这件事,而是那十分著名的“水太凉。”

正史上,清顺治二年五月,清兵近逼南京。兵临南京城下时,他的宠妾柳如是,劝钱谦益与其一起投水殉国。钱谦益沉思无语,最后迫于无奈走下水池,试了一下水后,便说:“水太冷,不能下。“柳如是羞愤欲绝,“奋身欲沉池水中“,却给钱谦益给生生硬托住了。

而此人除了这个著名的水太凉之外,尚有一个更无耻无德的典故。

到了五月十五日,钱谦益率诸大臣在滂沱大雨中,大开南京城门,毫无廉耻地向清军统帅多铎迎降。

史敦《恸余杂记》记载:“豫王(多铎)南下江南,下令剃头。南明民众对此议论纷纷。(一日),钱谦益忽然说:“头皮痒得厉害“,突然出门而去。家人以为他去用篦子篦发。不一会儿,剪了头发,留着辫子进来了。

钱谦益忠心降清,自是备受清廷赏识,顺治三年正月,清廷任其为礼部右侍郎管秘书院事,并充修《明史》副总裁。

面对此人如此毫无廉耻的行径,时人有诗讽刺道:“钱公出处好胸襟,山斗才名天下闻。国破从新朝北阙,官高依旧老东林。“

而现在,见到这个在历史留下臭名的老汉奸,就这样眼巴巴地望着自已,李啸内心满是抵触与厌恶,却还不得不在表面上故作平静地说道:“哦,原来是钱尚书啊,你却是有何事奏来?”

第六百八十九章 冥顽不灵的下场第三十五章 心声第六百四十七章 喋血雄关第一百零八章 寻仇第六百七十六章 南阻北攻第四百四十九章 血腥的契机第二百五十三章 败逃摩尼山第二百七十章 以毒攻毒第七百八十九章 寄人篱下,定居亲漂辛第五百五十章 阴沟翻船第八百二十一章 诱歼郝摇旗第六百四十七章 喋血雄关第四百二十四章 失落的远征第七百九十九章 逼迫和谈第九百四十七章 拉萨城破 儿子自缢第五百六十章 李啸的三项条件第三十五章 心声第五百零三章 毒弩之威第三章 女子第五百零三章 毒弩之威第八百五十一章 木邦城破,拼死一搏第二百三十九章 红龙计划第八百六十二章 横扫辽中,兵迫海城第八百七十八章 求和还是作战第九百五十二章 城墙轰破 奄奄待毙第六百五十四章 扩军雄心第五百一十一章 百战不归第四百五十八章 合兵一处第四百九十八章 王之潜伏第六百五十三章 攘外还是安内第九百五十四章 顾始汗死,嘎木逃亡第五百八十三章 冒雪攻城第九百三十五章 活剐多尔衮第八百零二章 左部投降 何来迟也第六百六十六章 意想不到的夜袭第五百三十三章 不破不立第一百零一章 镇压第七百三十六章 前后皆溃第四百四十六章 新几内亚平定第七百四十四章 湖广既定,复图大西第六百九十五章 重炮当道,一击而溃第五百五十八章 据京城以自守第五十一章 斗将第十八章 军令第五百七十三章 自任摄政王第四百八十九章 全城活埋第七百九十一章 安南借兵,合攻唐军第九百三十章 异变突起,乘夜而反第六百四十章 一招疏漏,后患无穷第五百零九章 孤军绝境第一百七十二章 后金之乱(二)第三百零七章 平南营第四百七十三章 狂暴火力第七百八十六章 桂王西逃,兵迫永昌第八百六十七章 全军围歼第三百九十七章 削爵罚银第三百零三章 夜刺李啸第三百七十一章 剥皮揎草第七十章 攻山第六百一十七章 搏命堑壕第四百八十五章 近乎碾压的火炮第五百四十四章 铁心叛逃第五百零九章 孤军绝境第七百九十三章 一营兵马入援足矣第六百八十一章 外攻为辅,穴攻为主第七百三十八章 瓮中之鳖再难脱逃第二百五十四章 无言以述第二百九十章 卑劣的偷袭第八百五十一章 木邦城破,拼死一搏第八章 船战第四百四十九章 血腥的契机第八百五十九章 纳缅甸为国土第四百五十一章 城下之狼第八百八十一章 大清亡矣第七章 攒典第一百一十九章 首级交易(下)第八百三十三章 扬长避短 二次攻城第三百八十七章 剃发表忠第一百一十五章 虎踞(四)第五百六十七章 两路进兵第四百九十八章 王之潜伏第四百七十一章 炮打活人第三百四十二章 扩军五营第一百章 到达第四百四十九章 血腥的契机第八十一章 处置第八章 船战第三百二十四章 台湾大开发第九十章 引寇第三百四十六章 虾夷岛开发第二百八十七章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第六百五十七章 清顺结盟第六百三十章 南迁不了了之第二百八十二章 明清结姻第三章 女子第七百三十章 私自邀战第三百二十一章 无奈之降第九百四十七章 拉萨城破 儿子自缢第七百零二章 联络外力,共抗李啸第一百七十一章 后金之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