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五章 出其不意,合攻保宁

张献忠主意既定,立即开始调兵遣将,迅速行动。

很快,在唐军尚在集结之际,张献忠已在成都新募并调集了二十万兵马。随即便如先前预定,让平东将军孙可望率五万兵马,前往保宁府,去与驻扎在当地的一万余人的刘进忠部汇合,准备在这里对抗唐军的第十一镇兵马。

而张献忠自已,这个所谓的大西国皇帝,则是亲统十五万大军,以浩浩荡荡之势,从成都径奔由手下大将马元利驻守的潼川州,准备在这里凭城固守,堵住唐军向城者进军的要道。

而成都城,则留下五万兵马,让大将白文选统领守城,以保障这个最为重要的首都与基地。

张献忠部这般行动,立即被唐军安全司侦知,迅速给禀报给了唐王李啸。

李啸得到情报,稍加分析,便知道现在张献忠现在是打算死守保宁府与潼川州这两个成都的门户,要与自已决一死战了。

而对于唐军最先要攻打的顺庆府,因为离成都较远,张献忠兵力不足,只能无奈放弃。

李啸当机立断,立即下令,着曾英的第十镇兵马,与安和尚的第二镇兵马,两镇东西合攻,一定要尽快拿下顺庆府。

然后,留曾英部兵马驻过顺庆府以及叙州重庆等地,而让安和尚的第二镇兵马,立即北上,准备与莫长荣的第十一镇兵马,合力攻打保宁府。务必要尽快拿下保宁府,并全歼孙可望与刘进忠那总共六万余人的兵马。

李啸的旨令传到前线,唐军各部兵马立即依计行事。

曾英的第十镇兵马与安和尚的第二镇兵马,分从东西两边,一路统兵疾进,直攻顺庆府。

由于张献忠已然决定弃守顺庆府,故两路唐军兵马推进十分顺利,迅速地占领广安、营山、渠县,邻山等县城,迅速地合围到顺庆府府城南充。

南充留守的兵马不过数百人,见到唐军那铺天盖地的大军来到,早已吓得腿软,遂在当地知州带领下,立即开门投降。

至此,唐军顺利拿下顺庆府,初步完成了战役目标。

然后,曾英部分兵驻守顺庆府,以及叙州重庆等地,而安和尚则径自统兵北上,进攻保宁府南端的南部县。

此时,唐军第十一镇兵马,已从夔州铁山关进入保宁府,一路往攻通江县。

得到唐军竟然两路夹攻的情报后,保宁府的主将孙可望,顿是惊骇异常。

他本以为,唐军在拿下顺庆府,第十镇与第二镇兵马汇合后,将会全力东向,攻打大西皇帝张献忠亲自驻守的潼川州。却没想到,唐军在在顺庆府分兵,令第二镇兵马北攻保宁,与东面攻来的唐军第十一镇兵马,形成两路夹攻之势,看来是要一举拿下自已驻守的保宁府了。

更令孙可望心忧的是,按原先的计划,为了对抗唐军第十一镇兵马,孙可望已将大量兵马调往巴州一带,凭着宕水布成防线,以抵御唐军进攻,那现在安和尚的第二镇兵马从南往北进攻,孙可望可用于阻敌的兵马却是十分稀少,那唐军一旦攻破南都县,兵锋便可直抵保宁府城阆中。

而等到阆中被围,主力无法回撤之际,整个保宁府城的兵马,只怕亦会被分头歼灭,再无孑遗了吧。

而作为主将的自已,到了这般境地,不是死于唐军之手,就是逃回成都后,复被盛怒的张献忠斩杀,这,这简直是一个噩梦般的结果。

不行,一定要要趁唐军尚未赶来之前,采取应对措施,来阻止唐军这般行动。

于是,孙可望立即决定,让刘进忠带近四万兵马,继续阻守原地,以阻击唐军第十一镇兵马,而他自已,则是统领两万精兵,立即从防线回撤,布防于阆中城中,准备与到来的唐军第二镇兵马决一死战。

孙可望考虑到唐军势大,纵然这般行事,亦怕兵力不足,恐有失漏之处,遂又紧急派人前往潼川州。让大西皇帝张献忠速派大将,领五万兵马来援,以解保宁府的燃眉之急。

很快,孙可望的求援信件,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送到了潼川州首府之中,递到了张献忠手里。

看到这封孙可望亲笔撰写的信件,张献忠亦是心下大惊。

这段时间以来,他在潼川州各处紧要地界,布下重兵,严防唐军从顺庆府直攻潼川州,却没想到,唐军最终的行动方案,竟是在拿下顺庆府后,径自北上,想要全力夺取保宁府。

张献忠知道,保宁府一失,则成都北面门户洞开,唐军当可长驱直入,绕过潼川州,直接攻打成都府。若成都有失,则大西国的覆亡,也就在转瞬之间了。

张献忠想到这里,顿觉浑身上下冷汗涔涔,他再不及多想,立即令手下大将马元利,统领五万兵马,紧急北上前往保宁府增援。

马元利领命而行,一行兵马急急往保宁府急赶,不料,他这般行动,在快到保宁地界时,已被唐军第二镇的哨骑远远侦知,立即回禀给了唐军第二镇镇长安和尚。

安和尚得到消息,不由得抚掌大笑。

安和尚知道,现在马元利的五万兵马一路赶来,为了尽快来到保宁府,其路上的侦察与哨探,定会十分粗疏大意,这样一来,正好让自已给他们来个当道迎击,将他们一举击溃,甚至全部消灭。

安和尚随即打开地图,好生查看了一番,最终决定,要柳边驿一带,迎击马元利的兵马。

因为马元利的兵马,已到了与潼川州交界的富村镇,那接下来的必经之地,便是这个柳边驿,此处背靠小潼水,地势开阔,呈现一个圆弧状的平原地貌,正好有利于唐军的火炮部队当道打放,以及唐军骑兵强力出击。

“传俺军令,全军折向西北,径去柳边驿凭道布阵,在击溃敌军援兵后,再进围阆中!”安和尚大声下令。

“得令!”

唐军第二镇兵马近四万人,立即偏离原先路线,沿着小潼水北上,前往西北处的柳边驿,约一个多时辰后,到达该处。

此时,这里的大西国百姓,见到大军到来,早已逃了一个一干二净,唐军遂再无阻碍,立即凭背小潼水,开始当道布阵。

正面主体的部分,便是三营兵马联合组成的枪盾战阵,左右两翼,则是横行队员组成的重甲步兵战阵相护。枪盾战阵后面,便是一众腰挂大量单兵震天雷的辅兵。

而唐军的全体骑兵,则是分成两部,分别藏于城外的树林中。他们的任务,是等待敌军进攻时,彻底截断敌军的退路,力求将他们合围消灭。

然后,安和尚决定,就在小潼水前的道路上,把唐军全部九十门重型龙击炮,齐齐摆在枪盾战阵的最前面,弄成一个当道齐攻的架势。

这种阵型,唐军已多次使用,无论是在徐州攻打黄得功部时,还是在安南打击郑梉部时,还是在偃城外消灭郝摇旗部时,都已熟练使用,战果颇丰,故安和尚毫不犹豫地打算在这里,依旧摆开同样炮阵,给匆匆而来的马元利,来个当头痛击。

安和尚这边摆阵完成之际,那边的马元利部五万兵马,也已匆匆赶到。

五万大军一路北去,蜿蜒逶迤,有如一条长得不见头尾的灰色长龙。全力进军的他们,根本就没有注意到远处那些影影绰绰,正在密切关注他们动向的唐军哨骑,也绝不会想到,其实他们的一举一动,早被唐军密切观察,全程行踪尽在掌握。

“马将军,前面就是柳边驿,从这里渡过小潼水,便可到保宁首府阆中了。“

一名风尘仆仆的护卫,策马上前到与马元利行之处,便伸出手臂,遥指前面影子模糊的柳边驿,向他大声喊道。

黄得功顺着田雄的手臂望去,见到前面那模糊的柳边驿,不知为何,久经战阵的他,心下却是没由来的一阵不祥的预感,令他神色愈发凝重。

现在保宁府的情况到底如何,马元利心下并没底,他完全不知道,现在到底是什么局面。

只不过,出于战场的本能,在这即将到了阆中的地方,他还是敏锐地感觉了不可言说的危险。

“全军放慢行进速度,组成战斗阵型,一路搜索行进,严防敌军突袭。”马元利脸色冷峻,沉声下令。

“靖国公,现在我军一路北来,皆未见敌军,想来敌兵正在全力攻打南部县,根本就无余力顾及他处。我等已离阆中极近,可否令五万将士加速前行,赶到阆中城里,去与孙可望将军的的本部兵马汇合?”这名护卫皱着眉头提出了反对意见。

“这个却是难说啊。”马元利叹了口气道:“唐军两路大军来攻,其攻击力十分强悍可怕,保宁府已是十分危险。我军与这样的劲敌交手,万万不可轻敌,还需小心行事,方最为要紧。”

马元利润一锤定音,全军立即开始就地整队,然后一路搜索前进,虽然防备周全,但队伍的行进速度顿是大受影响。

这样一来,倒是给了唐军充足的准备时间,让安和尚得以充分布阵埋伏,就等着马元利部的五万兵马,自投罗网而来。

中午时分,那在地平线上的黄得功部兵马,在一路长途奔波之后,终于出现在了全体唐军的视线之中。

此时的黄得功,从千里镜中,遥遥看到了淮安府城的刘良佐部兵马旗帜,他心中一块最大的石头,终于落地了。

“将军,你快看,前面似有敌军当道摆阵!”

快到柳边驿之时,马元利旁边的护卫眼尖,手指尘雾蒙蒙的前方,对马元利惊声叫道。

马元利闻声大惊,不过他迅速就从千里镜里看清了,对面所打的正是唐军那红底黑字的巨大旗帜在迎风飘扬。看来前面当道摆开的兵马,正是唐军无疑。

这一刻,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已的眼睛。

他娘的,这家伙到底是怎么从南部来到这柳边驿的,这下可好,正好打了自已一个措手不及,实是可恶得紧!

马元利狠狠地啐骂了一句脏话,却无暇去分析,到底是哪里出了差错,才让原本应该去攻打南部县的唐军,反而来到了这里。因为,这时的他,看到了对面的唐军兵马,摆出了一个十分奇怪的阵型。

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唐军共有九十门口径巨大的重型龙击炮,齐齐摆在步骑战阵的最前面,弄成一个当道齐攻的架势。

见唐军气势这般壮盛,军容这般整齐,马元利心下恼恨,忍不住一声痛骂。

哼,你们这般摆阵,难道本将就会怕你们不成!

只不想,这般想法在心头一闪而过,马元利心头,却是莫名的忧虑。

其实,这一路上,这位统领五万兵马赶来增援的马元利,都是一副心事重重,愁眉不展的模样。

那就是,马元利十分担心,自已虽急急赶来此处,但很可能会被唐军打埋击,只能被迫与唐军正面野战。

自已一路急赶,武器与盔甲其实数量俱是不足,更何况,其中的兵员,约有两万余人为新招募的新兵,这些人壮壮声势可以,但要让他们立即开始血战搏杀,后果怕会是灾难性的。

只不过,现在看来,这场突如其来的面对面厮杀鏖战,已然不可避免了。

马元利的目光,越过那一排气势凛凛的火炮,立刻看到,唐军的步骑战阵,亦是一副严阵以待的模样,其森严阵势,透过雪幕远远看去,都令人心下凛凛生寒。

唐军这般以逸待劳,自已真的有把握能打得过么?

渐行渐近之际,他看得清楚,唐军的列阵人员,足有数万人,怕是与自已兵马人数相当,看上去双方都没有必胜的把握,但唐军却有这么多火炮助阵,这样的话,自已要冲过去与其鏖战,只怕会付出颇多牺牲呢。

那么,现在撤退还来得及么?

也不行。

自已手下大部分兵马皆是步兵,而对面的唐军兵马,骑兵总数约有数千人,远处的小树林中,似乎亦藏了不少骑兵,若自已返身一撤,他们必定全力追杀,这样一来,自已那些行动迟缓又全无战斗经验的步兵,只会任其宰割,根本就没有还手的余地。

也许,唐军的骑兵一通追杀下来,自已与全部手下兵马,必将以极其耻辱的方式,尽皆死于此地矣。

这一刻,马元利心下,忽是无尽懊悔。

操!早知道唐军有这般威猛的火炮,又提前预知了自已的行动路线,那自已此番带兵前来,简直就是自寻死路。

马元利一声长叹,脸色却陡然狰狞。

他娘的,既然现在逃跑必死,还不如与唐军拼个你死我活,来他个鱼死网破!

也许,这才是唯一死中求活的办法。

第六百零二章 献堡归降第二百二十二章 特来取尔狗命第四百三十二章 唐军急援第一百七十章 皇太极之梦第八百六十六章 激战二顺王第七百零七章 江南改革之忧思第六百九十四章 黄得功来援第四百八十二章 夜破满清龙脉第二百三十二章 钢材与制炮第五百九十五章 多尔衮的彷徨第三百零九章 初到彰化第五百三十二章 虎啸海东第五百五十三章 迷茫的郑亲王第九百二十五章 与其送死,不如反叛第一百零二章 堡情第一百一十四章 虎踞(三)第九百五十三章 内城将破 唐军终至第九百四十章 全军崩溃 无力回天第一百八十二章上中下三策第八百六十四章 尚可喜归降第七百一十一章 一半留用,一半移民第二百五十六章 生擒阿巴泰第八百五十八章 征服缅甸 移民桂王第二百七十五章 杨嗣昌来访第九百零八章 兵进喀什 准噶尔入援第七百二十八章 九江城破 东南崩缺第四百二十五章 神机弩第四百七十九章 术士的复仇第七百七十一章 复州土皇帝第四百零六章 初到吕宋第九百四十八章 反目成仇,叛军来攻第五百三十四章 曾经敌人,将来盟友第六百三十七章 臣,救驾来迟第五百六十二章 贝勒全家自我了断第五百三十五章 被逼摊牌第八百五十七章 袭杀暴君,献城投降第三百九十六章 名将雄心第一百六十九章 佳人本该配英雄第二百九十四章 逆我者亡第一百一十二章 虎踞(一)第五百七十一章 兄弟相残第二百二十四章 进京面圣第七百七十四章 西南为重,北面为辅第六百二十四章 太后的决断第七百三十二章 残军立溃第六百三十五章 帝王末路第四百一十七章 平定吕宋第六百四十二章 强掳陈圆圆第二百七十章 以毒攻毒第七百一十四章 京师廷辨第四百二十七章 神机弩之威第三百五十七章 唐军之威第四百九十六章 清廷遣使第四百六十九章 二打金州第七百二十二章 下一个目标,左良玉第四百零七章 反抗者,尽屠之第三百一十一章 投降保命第六百四十六章 兵围山海关第六百二十四章 太后的决断第一百一十八章 首级交易(上)第四百九十七章 加封平辽王第七百八十八章 朱由榔逃缅第四百六十五章 澳洲见闻第二百二十章 瓮中捉鳖第八十二章 监抚第四百二十四章 失落的远征第五百七十章 无毒不丈夫第三百二十六章 新的汉族第五百八十六章 杀主求降第二百二十三章 克房山,撤京师第八百二十四章 御驾亲征,力保大西第六十七章 求才第三百五十九章 朝廷软了第六百七十九章 三姓家奴吴三桂第四百六十六章 公主回京第五百零九章 孤军绝境第六百五十五章 治世之能,无过李啸第二百七十九章 凤凰楼设宴第五百二十五章 暗流涌动的混乱第七百五十六章 重围顿解第八百七十二章 分兵作战,往击多铎第二十章 突袭第二百四十九章 收降的艺术第七百九十二章 唇亡齿寒,入援莫氏第一百九十五章 卷烟生产第九百零六章 合围击溃,一路追杀第二百二十四章 进京面圣第九百三十五章 活剐多尔衮第五百三十二章 虎啸海东第五百二十五章 暗流涌动的混乱第三百三十章 傀儡肝付氏第九百三十八章 前军尽灭第四百八十一章 毁灭者李啸第六百七十章 前军尽覆第四百六十四章 径退山西第六百八十八章 将计就计的口袋阵第一百二十八章 捕鱼与晒盐第三百七十五章 老子是汉人第二百五十五章 片刻之欢第一百二十八章 捕鱼与晒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