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三章 宁为鸡头,不为牛后

郑鸿逵见到众人皆是惊愕的目光,脸上泛起苦笑,向郑芝龙拱手道:“兄长,小弟愚见,愿兄长一听。”

“你说吧。”

郑鸿逵抿了抿嘴,便道:“兄长,小弟之所以认为,可以向唐军投诚,其意见亦与成功相仿。那便是,趁唐军未来之时,立即献土纳降,以恭顺之态,搏其识归之赏。唐王本是宽仁之人,若见我军主动束纳归降,不费一兵一卒便收复福建与广东,其心下必定甚是喜悦,对我等一定也会从宽相待,这样一来,非但各人的身家性命与各自财产可得保全,甚至官爵名禄,亦可维持原样呢。这便是小弟赞同向唐军投诚的原因。”

见郑芝龙听得专注,郑鸿逵复道:“而小弟之所以认为,我军除了向唐军投诚外,亦可与其一战,是因为,现在我军有最大的本钱在手,那就是我军水师确比唐军要强,那样的一来,既便陆战不顺,广东福建皆不可守,亦可水战先破其水师,再与其在海上长期周旋,这样一来,唐军海域不靖,水师无力,且其与海外贸易的经济命脉被我军掐断,必会遭受重创,最终不得不与我军握手言和,亦是说不定。”

说到这里,郑鸿逵顿略了一下,又道:“当然,若是这般鏖战下去,唐军水师大为受损,我军广东与福建二地,亦是必然不保,其陆上的十五万兵马,亦将全部丧失,其损失程度,倒是比唐军还要惨烈得多。这样的最终战果,却不知道兄长能否承受?”

郑鸿逵此话一完,郑芝龙却是又陷入沉默之中。

唉,自已现在,到底该何去何从啊。

就在这里,那三弟郑芝豹又跳了起来,大声吼道:“入他娘,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依俺之见,不若来个壮士断腕,先行自弃了这广东与福建之地,然后将水师船只载上那十五万兵马,全部南下,去争抢李啸的台湾、菲律宾或澳洲等地。李啸这厮,主力还在国内,其海外各地,竟只有一个第三镇兵马在维持秩序,总兵力不过三万余人,还要分驻各地,这样的话,却是给了我军可乘之机呢。”

他的话音一落,郑彩嘿的一声,亦接过话来:“芝豹说得是啊。所谓失之东隅,得之桑榆。若能拿下李啸的海外各地,丢了广东与福建二地又何妨。只要能先打败唐军水师,让其再无法从国中调兵前往海外,那其海外各地,岂非只能让我军一块块全部吃掉。这样一来,我军虽失广东与福建二地,但得到了李啸在东南亚的诸多海外之地,得到了他先前移民近千万民众百姓,亦是足以割据为王,与李啸并立称雄了。”

二人这般语音落地,郑芝龙的双眼之中,顿是又亮起了点点亮光。

是啊,宁为鸡头,不为牛后,如果能及时主动自已撤兵,将这十五万兵马率先撤走,那再让这些兵马前去进攻李啸那仅有一镇驻守的海外诸地,岂非手到擒来?

用广东与福建两省之地,换取李啸那面积广袤人口众多的海外诸省,实在是太划得来了。

不料,他还未开口,却又听郑成功冷冷言道:“父侯,各位,诸在下直言。你们这般算计,看似占了便宜,但你们想过没有,李啸乃是何等聪明沉稳智计百出之辈,我军这般打算,他又岂会不提前作出谋划与部署?到时候,我军聪明反被聪明误,再想反悔,可就再来不及了。”

郑成功一脸忧色,又急急上前,对郑芝龙说道:“父侯,现在时间紧迫,万万不可再三心二意犹豫不决了。以孩儿之见,还是要速速向唐军投诚,以求……”

“够了!”

郑芝龙厉声打断郑成功的话语,他一脸阴狠之色,厉声道:“成功,你有没有想过,若就此向唐军投诚,父侯一生打拼的基业,皆要付于一旦了。就算留得性命与财产,哪怕再加上爵禄来虚衔,复有何用?岂有自已自在称王来得快活自在!我意已决,就采纳二弟的第二个方案,与唐军决一死战!同时,也如三弟与郑彩所言,干脆撤走广东与福建之兵,先行打败李啸的水师,再去夺了他全部的海外之地。最终要与李啸平分秋色,共立鳌头!”

听了郑芝龙的话语,郑成历脸色灰败,郑芝豹郑彩二人却是面露喜色,郑芝龙环视诸人,终于大声道:“各位听令!”

“在!”

“二弟速速发布召令,让弘光监国,朝中官员,以及广东与福建两地军兵,齐齐撤往金厦,务必在二十天内撤退完毕。”

“得令!”

“三弟与郑彩听令,着你二人召齐全部水师,一齐集中于金厦这地,装运军兵前往澎湖,务必要在二十天内集结完毕,万万不得有误!”

“得令!”

郑芝龙向各人传令完毕,待各人走开后,复把目光传向脸色黯沉,一直低垂着头的郑成功。

他一声轻叹,将手拍了拍郑成功的肩膀,缓缓道:“你就与为父一道,先行退往金厦,为各地撤来的官员与兵马先做好准备吧。”

郑成功沉默无语,最终拱手回道:“喏,孩儿谨遵父命。”

郑芝龙命令既下,各地兵马立即开始全力后撤,同时在撤退之际,对布防地区,露出了狰狞嘴脸,大肆烧杀抢掠,简直与土匪强盗没有任何差别。

不过,纵是现在郑军作恶多端,其撤退的速度倒还挺快,各路兵马,从广东与福建各处急急撤往金厦,倒是没出甚差错。

只不过,让郑芝龙等人万万没想到的是,他的撤令一出,这一直形同软禁的弘光监国朱由崧,竟然准备与手下几个亲信太监,偷偷化妆逃走。

他这般伎俩,自是被严密看管的郑军军兵迅速发现,朱由崧本人被那些粗鲁的军汉暴打了一顿,牙齿都被打落了数颗,昏迷于地的他,被郑军用一具抬床装上,连伤口都不及处理,就这样如抬死猪一般,被抬往金厦。

而他的那一众亲信太监,则是全部被残暴的郑军军兵所斩杀,一个也没留下。尸首皆丢于宫中,与宫殿一齐尽数焚毁。

一时间,福州城这座伪弘光朝廷的行都,一众乱兵在城中四下抢掠杀人,奸**人,随及又四处纵火,意欲将整座城池彻底毁掉。很快,福州城烈火腾空,百姓奔逃,形同地狱。

郑军这般仓皇撤退的行动,自是早被唐军安全司人员,以最快的速度报告给了李啸。

这样的情况,其实也早在李啸意料之中。

虽然在他一直看来,郑芝龙若要与自已对抗的话,最大的可能是凭城固守,然后不停地阻击自已的进攻,却没想到,郑芝龙倒也端的狠厉,就宁愿放弃广东与福建,转而全部运往海外,去攻打自已的海外诸地。

哼,郑芝龙这厮,以为他这样来个壮士断腕就能打唐军一个措手不及,就能这样兑子一样,用舍弃广东福建两地,来换取李啸那面积庞大人口众多的海外领地,这个算盘打得倒是美呢。

哼,你们这般伎俩,以为就可暗渡陈仓瞒过孤王,那也太小看我李啸了!

李啸略一思虑,立即飞鸽传信,令南北两路水师,加快速度,以对夹之势,分别从南北两路,一齐往攻澎湖,利用郑军水师尚未集结的时间差,率先对澎湖发动进攻。

郑芝龙这厮,就让老子的铁拳,彻底打爆你这般迷梦。

而鉴于郑军已撤走兵力,李啸同时又紧急传令,要那唐军布署的福建与广东临近的第九镇与第八镇兵马,立即紧急出动,去攻占郑军撤走的空地,尽快接管当地治安,防止产生更大的骚乱。

而正朝南方进发的唐军,李啸亦要求他们加快速度,尽快赶往广东与福建,以最快的速度拿下这两个郑军退出来的省份。

李啸命令方下,各路唐军自是加紧行动,全力攻向广东与福建二省。

很快,唐军从广西、湖广、江西、浙江四省发兵,一路迅猛攻去,迅速地拿下了诸多失地。

唐军行动极快,就在郑军全部集结于金厦,正等着船只来装运他们去澎湖时,唐军的南北两路水师先头部队四十余艘,已急急赶至澎湖,立即对澎湖发动进攻。

唐军此番来攻,大出郑军意料,此时,澎湖之地,仅仅集结了六十多条战舰,仅比唐军先头部队的数量多了二十多艘而已。

唐军舰船来得如此之快,大大出乎郑芝龙所料。

现在,郑鸿逵与集结的十五万兵马尚在金厦,郑芝豹与郑彩则是出海去集结舰队均未回归,现在尚在澎湖主事的,除郑芝龙自已与其子郑成功外,再无他人。

惊惶之下的郑芝龙,来不及过多思考,立即下令其子郑成历留守澎湖,他则亲自带领澎湖内的舰队,率先与唐军来一番决战。

不料,他这个决定,却遭到了郑成功的坚决反对。

“父侯,万万不可轻动啊!”郑成功一脸急色地劝道:“恕在下直言,这股唐军舰队,远来澎湖,敌情未明,我军仅有六十多艘战船,乃是保住澎湖之根本,万万未可全部出动。以孩儿之见,还是待详细探明情况,再出港作战未迟。”

听了郑成功这话,郑芝龙顿时拉下脸来:“成功你这话却是什么意思?哨探已报,敌军总共才这四十余艘船只,有什么敌情不明的?再不抓紧时间出击的话,天色一黑,再想消灭这股唐军舰队,可就难了。”

郑成功见郑芝龙一脸怒色,心下顿是十分难受,他想了想,还是咬牙回道:“父侯,你也是在海上征战多年了,想必对水战,应是比孩儿更加了解。我在千里镜中也观察过,现在明军的船只,离澎湖岛尚有一段距离,只可看清楚船只数量,但其大小,船速,料位(吨位),火器配备等均看不清楚。而海战之中,船只料位与火器配置,乃是制胜之根本,若是贸然出击,万一所来的唐军船只比我军先进太多的话,我军数量虽多,却亦有不测之忧,此般贸然前去,岂非自投罗网?”

郑芝龙被儿子这般质问,脸上顿时有些挂不住,心下更是愠怒非常,他哼了一声回道:“成功,你如何这般说话?!岂非只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已威风。现在唐军远来,多有疲惫,我军正好以逸待劳与其决战,安可让其顺利休整。更何况,现在所来的,乃是唐军的先头部队,如何不能立即打掉这批唐军舰队,等到他们大军合围我澎湖,那才真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呢。”

郑成功还要说话,郑芝龙冷冷喝道:“你不必多说了!我意已决,我军有六十二艘船只,比唐军多了二十多艘,数量上占在绝对优势,就算他们的船只比我军先进一点,又能如何,我军完全可以凭数量取胜。”

郑芝龙说完,再不看郑成功,立即带着准备完毕的一众水师,出港而去,直奔远处的唐军船只杀去。

浓重的红云满布天空,夕阳渐坠,黑沉的大海上,跳荡着金色的余光,咸腥海风萧萧作响,除了上下追逐的海鸥在嘎嘎鸣叫外,海天之间,一片安和静谧。

在这看似平静的海面上,一场决定双方命运的海战,就此展开。水师作战,战术还在其次,最为关键的,便是双方具体实力的比较。

出乎郑芝龙预料的是,这海战的状况,倒真如郑成功所料,在这场看似敌众我寡的战斗中,竟是唐军占了上风。

因为,李啸军船只的平均吨位,船只航速,与火力配置,火炮射程等方面,均远超对面的清军水师。特别是作为荷兰一级战列舰的指挥舰升龙号,与这些郑军留守澎湖的船只相比,相当于是大人与小孩的区别。

打个比方来形容,敌我双方对比,那简是唐军的四十多只猛虎,冲入了清军的六十多只瘦狼之中。

当然,如果这些瘦狼能发挥自身数量优势,采用水师常用的“五点梅花“式战术,集中兵力分别破敌的话,也还有一丝胜算,不过,现在骄躁而来,一心想尽快结束战斗的郑芝龙,显然没有想得这么复杂。

郑芝龙下令,将全部六十多艘船只摆成v字形,向唐军船队直冲过来。他的意图十分明显,那就一鼓作气,将唐军船队包夹吃掉。

第九十七章 出征第八百二十四章 御驾亲征,力保大西第七百二十六章 送人头的骑兵第六百七十五章 阵杀刘芳亮第四百二十八章 巴印血战第一百九十一章 老回回溃灭第六百零七章 安可不动心第三百五十八章 大义之辨第七百一十九章 两面围击第二百五十五章 片刻之欢第五百九十四章 兵不血刃第五百五十章 阴沟翻船第三百八十三章 济南危急第四百七十五章 皇太极的决策第三百八十三章 济南危急第七百九十八章 屠敌于岸第九百一十五章 劝降失败,重炮佯攻第二百三十二章 钢材与制炮第一百七十一章 后金之乱(一)第七百二十章 隔江远射第四百七十一章 炮打活人第四十八章 战阵第四百八十二章 夜破满清龙脉第七百一十二章 移民北国第一百八十二章上中下三策第三百四十七章 定居与归化第八百零七章 突袭与诱敌第三百七十一章 剥皮揎草第一百六十五章 谁知我心第一百八十八章 君命有所不受第一百零五章 吞狼(上)第八百零八章 不杀豪格,难解我恨第六百七十九章 三姓家奴吴三桂第七百二十三章 西调兵,北求援第一百三十三章 利益博弈第六十六章 独特优惠第五百七十章 无毒不丈夫第一百七十五章 幸运获救第四百六十四章 径退山西第六百六十七章 暗夜之狼第五百五十一章 幸运之救第七百二十六章 送人头的骑兵第三十章 规划第三百七十七章 英雄落幕第一百四十四章 计擒李定国第四百七十八章 龙脉传说第六百二十二章 和谈为假,谋利为真第四百七十章 猎杀游戏第五百五十六章 首鼠两端第八百五十七章 袭杀暴君,献城投降第五百八十五章 不惜代价第二百四十九章 收降的艺术第四百四十九章 血腥的契机第七百八十章 四面围击 崩溃在即第一百六十二章 杀戮机器第一百零四章 鞑子第八百一十三章 阵斩孔廷训,直逼庄河城第七百七十六章 胁迫归降第七百四十八章 夜袭出城,集束烧营第九百章 迁先帝,灭宗藩,覆顺贼第五百一十七章 联合楯车第八百零二章 左部投降 何来迟也第七百一十三章 效哭清廷第五百零三章 毒弩之威第三百六十七章 攻克旅顺第一百五十五章 世袭指挥使第六百八十五章 减兵围城第八百五十六章 押桂王一家上城头第二百四十二章 土著归化第五百九十二章 唐军的条件第一百三十一章 土地改良第三百三十四章 岛津氏覆灭第二百二十三章 克房山,撤京师第四百二十三章 马京达努之挫第三百二十一章 无奈之降第二百七十二章 军阶考核第九百五十四章 顾始汗死,嘎木逃亡第五百八十五章 不惜代价第五十一章 斗将第四百七十九章 术士的复仇第九百二十四章 唐俄议和 力攻西藏第六百七十五章 阵杀刘芳亮第六百三十八章 君可自代之第一百九十五章 卷烟生产第八百三十六章 横扫西南,进逼成都第五百五十一章 幸运之救第三百八十四章 生死之刻第六百一十五章 活埋聚歼第九百二十一章 俄军覆灭,全力攻城第七百八十二章 困守孤城,不如逃缅第三百七十九章 柿子要挑软的捏第九百二十三章 北攻俄国,南收乌思藏第七百一十一章 一半留用,一半移民第三百五十一章 雪域鏖杀第八百零五章 清顺合力,共抗李啸第七百一十九章 两面围击第一百九十章 阵斩马超第九百零九章 风沙遮道,山谷阻击第二百二十一章 夺城突变第七百二十九章 危如累卵的武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