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三章烟瘴之毒

历史上东南亚国家除南洋诸国外,安南、缅甸、真腊(今柬埔寨境内)、暹罗(今泰国)、南掌(今老挝)等国都曾是中国的领土。

先来说说安南。

安南在西汉时便是中国的“交趾郡”,到唐朝时废交趾郡设安南都护府,府治所在就是今日的河内,安南都护府辖境北抵今云南南盘江,南抵越南河静、广平省界,东有广西那坡、靖西和龙州、宁明、防城部分地区,西界在越南红河黑水之间,都护由交州刺史兼任。

一直到了五代十国时,交趾人吴权击败南汉军拓土称王,北宋无力统一,此后安南长期作为中国的藩属国存在。

一六零四年,明成祖朱棣派张辅率军深入安南,消灭了纂位的安南胡氏政权(即胡朝),得府州十五、百姓三百十二万,并将之改名“交趾”,改安南国为交趾布政使司,成功收复安南。

至明宣宗时,由于明朝全面战略收缩,杨士奇、杨荣等大臣乘机进言,宣宗决计罢兵,诏尚在安南的王通等人率军八万余人北返,罢交趾布政使司,安南又成了中国的藩属国,自此扰边不断。

明世宗嘉靖十八年,安南莫氏篡位,明廷派兵征讨,安南国王莫登庸与大臣数十人自缚跪拜,入镇南关向明朝官员纳地请降。

明朝将安南国降为安南都统使司,从属国降为属地,改其十三道为十三宣抚司,各设宣抚、同知、副使、佥事,听都统黜陟。

虽然安南实际上自成一国,但从法理上讲,安南到现在为止,却仍然是中国的领土。

而缅甸、暹罗、真腊、南掌与安南的情况差不多。

明初,朝廷在云南极边之地设立了六个宣尉使司,即孟养(今缅甸孟养)、木邦(今缅甸兴威)、缅甸、八百大甸(今缅甸掸邦东部和泰国清迈地区)、车里(今云南西双版纳)和老挝,当时这些土司接受明朝的封号,属云南三司直接管辖。

但由于这些地区离中原太远,朝廷鞭长莫及,再加上明朝后期内忧外患、自顾不暇,一些宣慰使司如缅甸、八百大甸、老挝实际上已经成了独-立国家。

特别是明朝后期,缅甸东吁王朝趁明朝刚刚经历了援朝战役和播州之役,国力衰退,无暇顾及西南,悍然对云南边境发动侵略扩张,明军战败,孟养、孟密、木邦等大片领土都沦于东吁王朝治下。

想到此处,李元利怒火更盛,他压抑住心中的怒气,沉声说道:“既然这次登极大典都不来,那以后都不用来了!”

“西南诸国原本就是我中国固有领土,如今裂土自封,且屡屡袭扰我云南边境,我大兴军岂能坐视不理?刘首辅,内阁拿个计划出来,先拿缅甸开刀,五年之内,朕要看到西南诸国全部成为我中国郡县!”

哪知刘体纯却迟疑地回道:“陛下,西南极边乃烟瘴之地,当地蛮夷自有应对方略,可不受瘴毒所害,然而我军将士……”

“当地蛮夷为何可不受瘴毒所害?”李元利猛地一挥手打断了他的话,“既然当地人有办法对付瘴毒,那就请他们来教咱们的士兵!”

“这些年来,咱们走遍了大江南北,也不知翻越过多少深山老林!川陕连绵数百里的山林难不难走?广西十万大山算不算烟瘴之地?咱们不一样走过来了?”

“诸位,咱们大兴军不是吃不得苦的老爷兵,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才是咱们能够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关键,也是咱们必须传承下去的传家宝!”

“一不怕苦,就是做事情不要挑三拣四,有困难要想出解决的办法,而不是畏难不前。二不怕死,就是要有奋不顾身牺牲的精神,这是一种境界。当艰难险阻出现在眼前的时候,要勇于挺身而出,这才是不怕死的精神。”

“没有这样的精神,大兴军不可能取得现在的胜利!如果失去了这样的精神,大兴军的辉煌就不会长久!诸位,咱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能总是躺在以前的功劳薄上混吃等死……”

李元利慷慨激昂的一番话语,犹如当头棒喝,让议政殿内原本有些飘飘然的文武将官们都清醒过来。

自从大兴军歼灭鞑子残部,朝鲜国请求撤藩内附之后,大兴军的文官武将们都觉得天下已经太平,而他们是新朝的开国功臣,现在应该轮到他们享福了。

虽然朝廷法度森严,大臣们不敢以身试法,但贪图享乐、不思进取的思潮已经开始在朝堂上下弥漫。

通过长顺掌控的密探,李元利对这些情况自然是了解得一清二楚,但现在大臣们还没有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他也只能借这个机会敲打敲打,希望能够将这种苗头扼杀在萌芽状态。

但刘体纯刚才的担忧也并非没有道理。

自古以来,云南以及云南之南的极边之地就被人认为是最恐怖的烟瘴之地,常用作流放犯人,中原人无不谈之色变。

东汉年间,交趾郡首领征氏姐妹叛乱,大将马援奉命率大军征伐,历经苦战,虽说平息了叛乱,但自身也是损失惨重,大约有一半人死于瘴毒——“军吏经瘴疫死者十之四五”。

明永乐年间,安南胡氏篡位,永乐帝派张辅率三十万大军征伐安南,经过两次大决战后将安南重新纳入中国版图,但明军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明朝前期的明军战斗力非常强大,和安南人正面作战伤亡并不算大,但由于安南地区的自然环境非常恶劣,明军将士因疾病死亡的士卒却越来越多。

安南问题彻底成了明朝的鸡肋,但这个问题又不得不解决。最终,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明宣宗朱瞻基下令放弃安南,全线撤军。

截至明军全面撤军之时,明军的实际控制区只有安南北部地区,而兵力也从三十万锐减至八万余人,二十余万大明忠骨永远留在了安南。

“西南瘴毒确实为害甚烈,但却并非没有应对之法。”

“瘴毒可怕之处在于其无孔不入!但其传播,无处乎通过蛇虫鼠蚁和饮水食物。假若咱们能用药物防止蚊虫叮咬,穿长统雨靴防止蚂蟥吸血,而且做到不喝生水,不吃生的食物,瘴毒又如何能够侵袭?”

第一百二十三章经略军第四百九十三章范贼驳斥第一百六十章震慑人心第四十七章中伏第八十九章拜年第二百三十四章兵源第八十二章负荆请罪第四百三十四章潜踪蹑迹第一百六十章震慑人心第五百零四章葡国使者第四百二十三章炮战第二百六十九章分兵出击第五百四十九章权谋术第七十五章抽杀震慑第九十二章良田万顷第五百四十九章权谋术第一百七十章春宵第三百八十三章性格决定命运第四百八十九章乾清宫第七十一章今之王伦第一百四十五章擒获国贼第三百六十三章兵进澄海第一百二十七章瓮中之鳖第一百一十六章夷陵第二百二十二章反袭第一百零九章谋石砫第三百三十六章一骑绝尘 遥遥领先第一百零八章白杆兵第三百九十三章萧嘉音第四百二十一章聚宝门外雨花台第八十二章负荆请罪第三百四十四章双雄会第四百六十五章铸币第三百二十七章濠镜问题第八十六章军训改造第八十九章拜年第七十七章御史郝浴第一百五十一章失之东隅第一百二十七章瓮中之鳖第七十七章御史郝浴第一百六十四章南征第五百二十二章欲图染指巴西第一百七十二章皇帝“谋反”第三百一十章海商乎?海寇乎?第二百八十五章负隅顽抗 难逃一死第三百四十四章讲武堂第四百三十二章计划周详第四百零一章劳军 请愿第一百九十九章兵围新会第二十六章银矿第二百二十七章鞭长莫及第四百九十四章朝鲜之战第三十八章激昂第一百六十八章催妆第四百一十七章唇枪舌剑 你来我往第三百零四章玉石俱焚第六十四章围城第九十二章良田万顷第二百五十八章铁壳船第一百一十六章夷陵第三百六十六章深谋远虑 眼光长远第一百七十二章皇帝“谋反”第一百三十二章放火第五百一十四章八大蝗商第六十章艰苦第三百三十七章教忠于政 无可例外第四百七十五章人尽其才第五百三十八章朝鲜国主第二百六十九章分兵出击第五百六十章 大结局第三百三十五章喋喋不休 神父自得第一百二十五章初战告捷第八十七章其乐融融第二百一十八章古驿第一百三十三章郧襄第五百三十九章世子李棩第五百六十章 大结局第四百三十六章插翅难逃第三百二十二章昔日孩童 今日汉王第三百五十六章固守江南 抑或江宁第四百一十章江东顾氏第四十章回家第二百九十七章风卷残云第九十二章良田万顷第三百零一章夜取炮台第二百五十七章关刀桨第四百八十四章北上前夕第七十一章今之王伦第一百三十八章士气高涨第五百零三章传教赚钱两不误第五百五十一章商业殖民第一百七十章春宵第三百零四章玉石俱焚第二百四十二章五仙散第六章火药(一)第二百零七章“绝密”加“特急”第六十九章口舌交锋第六十六章鹤蚌相争第四百三十五章兵行险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