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2章新的形势

公元1644年,大明天启24年,南洋帝国汉兴20年。

大明天启皇帝已经当了24年的皇帝,他今年也都40岁了,也已经由登位时的一个16岁少年变成了40岁的中年大叔,他的皇妃也都突破了30人之多,而且他的皇子公主也突破了50多个人,论起这一点,他是大明所有皇帝之中子裔最多的一个。

要知道大明的亲王有只有一百多个王系,而已光是他自己就贡献了接近25个王系,已经接近了太祖皇帝的规模了。

要知道皇帝的儿子肯定得封为亲王的,这亲王的是世世代代相传的。

大明300年,也就是一百多个王系而已,光是他朱由校现在就贡献了25个,这种生育能力可是非常的强。

只不过到了朱由校以后,他就开始制定了新的标准,那就是像南洋帝国进行了学习,即使是大明的亲王他同样是需要纳税的,而且他也不像以前的亲王一样,只要封藩以后,就大量的赏赐田地,而藩王们刎大肆的抢夺民田民地,搞到地方民百姓怨声载道。

朱由校他的做法不同,它就是不会给他的儿子们很好的封地,但是允许他们做生意或者做一些其他的东西来补贴收入。

要知道以前大明的亲王们,除了他们的俸禄和田地税以外,就没有别的收入,明面上他们是不允许做生意的,暗地里他们人人都做生意,赚钱反而可以成功的避税了。

天启皇帝经过了20多年的整顿,他终于成功的让官商一体收税了,现在是他官商一体收税的第三个年头,大明的税收正式突破了一亿两白银,直接向南洋帝国看齐。

不过此时的南洋帝国,它的年X已经突破了2亿白银,增长率非常的高。

朱由校他之所以能够成功的官商一体收税,这与他这几十年来一直坚持的政策有关,他这20年来一直都在提拔和任用跟他政见相同的人,如果跟他政见不同的,总会受到他明理暗里的排挤,不要说进入内阁,就是想进入翰林院或者是六部当堂官都不可能。

通过长期的培养,他终于培养出一批忠诚于他皇帝的朝臣,他从不操之过急,而是徐徐图之,成功地实行的这些政策。

在他的权臣孙承忠、魏广微、李逢春等先后退下去了以后,朝中再也没有人可以跟他相抗衡了,每一个大臣基本上都是支持他的,这就令他官商一体收税的政策得到的如愿以偿的推行。

他也通过他的亲信和朝廷人事组织,把不听他话的人都挤出了朝廷之外,经过20多年的努力,他终于成功的官商一体的收税了。

即使是皇族发起的,是朝廷发起的提议,还是有多地发生了民变,许多人组织起来抗税。

这一次天启皇帝他毫不手软,毫不柔弱,绝对不学他的那一位皇祖父,对此进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是直接的出动军队进行镇压,对于那些参与民变的仕人子弟,一律的铲除,对于他参与民变的百姓,即使是不明就里被裹挟的,都毫不容易的进行镇压。

所有参与民变的读书人一类的被他们贬为贱民,终身不得读书,不得入仕,而且他拥有《大明日报》等宣传机构,在宣传导向方面他也都不怕仕林。

可以这么说,他天启皇帝敢公开的官商一起收税,就是因为他掌握了强大的军事武力,同时也掌握了舆论导向权,以前仕林所掌握的清议,早已经不在他们的手中,皇帝也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

仕林中人想利用百姓闹事来抗拒这件事情,结果被皇帝无情的镇压,他们在想利用当年对付万历皇帝抗拒的方法,那是完全不行的,百姓也都心里面明白,只是几个地方的人发生了民变而已。

有许多乡绅和仕子们跳了出来,强烈的反抗,这些人都被皇帝无情的驱逐出去,无情的把他们赶走,皇帝对他们毫不手软,其方式就是把他们逐出官场,逐出仕林,终身不得录用,子子孙孙不得入仕。

如此强硬的镇压政策,可是令这些是乡绅和士林官员们十分的震惊,十分的害怕,今日的皇帝,掌握的不单只是金钱权力,而且还有极强的舆论导向权,他已经达到了把黑说成白,把白说成黑的地步。

官员们想反抗他的政策,反对他的做法,这是很难的了。

要知道即使是万历皇帝时代,官员们想要对抗皇帝也不能直接对抗,只是挑逗百姓起来闹事,让百姓来对付皇帝,现在好了,现在的百姓一般都读报纸识字,民智也都得到了极大的启发,他们都知道皇帝主旨是向当官的收税,向百姓减税,在这样子的情况之下,谁还那么傻听当官的叫唤出去闹事?

这些当官的和乡绅们挑动不了百姓们去闹事,他们就没有办法了,只好自己出手,结果他们自己跳了出来,面对的可是皇帝无情的大棒。

皇室一直都在说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但是他们一直也在收权,经过这些年的收权,他们已经逐步的掌握了最终的权利。

皇帝主要是把权力放在了军机处、兵部、内阁等等,而且他也学习了南洋帝国成立国会的做法,把权力进一步的进行分散,这种方式完全的打破了仕林读书人和文官掌握一切权力的局面,打破了他们一家独大的局面。

改变了这种局面以后,皇帝他也都在逐步的改变朝廷的用人方式,以前朝廷的用人方式只有一种,那就是通过读书,进士出生。

非进士出生,不得美官,已经成为了大明朝廷的规则,但是天启皇帝朱由校他正在逐步改变的这一种方式。

进士出生还是朝廷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但是他同样也会通过地方推举或者是国子监提拔的方式获得人才。

而且天启皇帝因为军方的势力崛起,也都在军方调入了不少的人才,担任文职,比如说现任的兵部尚书马祥麟,就是一个有现役军官转过来的。

马祥麟他自从调入了兵部以后,一直就在兵部里面办事,通过20多年的努力,终于坐上了兵部一把手的位置。

他也可以说是大明300多年以来首位是由地方土司担任的兵部尚书,当然他也辞去了土司的位置,在朝廷一直当官。

更值得一提的,那就是天启皇帝朱由校他打破了大明自从正统以后,非翰林学士不得担任内阁重臣的惯例。

现任的四位内阁重臣,其中有两位不是翰林学院出身的,甚至有一位是直接是由军队里面进行提拔的(毛文龙),他们改变了过去那种单一的方式,令内阁之中更加的多元化,阁臣更加的有能力。

以前的以前的内阁辅臣,一般都是以清贵为主,但是在天启皇帝执政期间,清贵的官员可是得不到他的认可和重用,他始终认为官员过于清贵就意味着他的执政能力相当的差或者说是没有执政能力,既然没有这样的能力,又如何辅助皇帝呢?眼高手低又如何能够为皇帝匡扶天下呢?

所以他才会一意孤行,打破了非词臣不得出任内阁辅臣的做法。

所以说这些做法如果是他一开始这么搞的话,肯定会引来极其强烈的反对,但是他只是通过温水煮青蛙的方式徐徐而图之,这就令他们如愿以偿的达成了自己的计划。

而且朱由校他也在不断的努力中,他让大明军队的控制权更加的分散,像以前无论是兵部还是内阁对于军队都有指导权的,但是自从军机处出来以后,军机处也都开始掌兵了,现在的局面就是内阁、兵部、军机处都有资格掌兵,甚至就连他最近成立的国防部,对于军队也都有领导权,这就进一步分散了大臣们的权利,他们之间是相互牵制,相互依赖的。

这一种做法的出现让大明军队更有了效率,大明的军队也有天启元年的430万下降到了现在的220万,在纸面上他们军队的数量直接的就减少了一半,但是他军队的作战效率却提高了好几倍不止。

大明天启皇帝自从他登位以后,一直就处于扩张的时代,他的军队一一扫200年来守成的局面,走出了长城,走向了大漠,走向了遥远的西方。

今日的大明,他们的军队在北方已经打到了北冰海,北海就是一片荒芜的大陆,再去以后就是传闻中的北极了,他们的军队是一路的追杀当年的建奴,追到了北冰海附近。

他们追杀到了北冰海附近的时候,终于成功的杀死了建奴努尔哈赤一家最后一名男了,终于彻底的灭绝了这一个给大明带来了深重灾难的民族。

负责指挥这一次军事行动的就是大明著名的将军孔德兴,孔德兴他在北冰海之滨勒石为记,上面写的就是:“犯我大明天威者,虽远必诛。”

孔德兴这一位曾经在建奴手下吃尽了苦头的人,终于完成了他当年的诺言,就是只要有一口气在,一定会杀光建奴,刘铤大帅报仇,此时的孔德兴,他已经是元帅军衔,在剿灭了建奴以后,他也正式的光荣退役了。

第165章应对策略第356章盟友第622章横扫海峡第337章捷报第989章扶持印奸第252章权斗第282章事发了第502章改变策略第9章各有所长第343章计中计第191章大官僚第445章另有看法第978章领先优势第361章新税法第57章郁闷第136章第674章洗劫第529章昏庸无能第446章真龙天子第991章无耐之举第16章战斗帝第1004章双方必争第850章军事外交第888章惨被偷袭第177章筹划第688章登陆爪哇第668章控制力第61章名将归心第951章信德首府第636章南洋大臣第320章缉凶第540章边城大战一第538章誓师出击第77章招揽大将第743章大军出动第818章果阿叛乱第977章地区霸权第769章舌战群臣第986章包围皇宫第186章新三巨头第907章交涉第852章大宗军购第252章权斗第592章击垮第612章自强之道第759章天道轮回第667章诚意十足第821章引蛇出洞第845章制度第313章处理第740章问鼎天下第769章舌战群臣第413章初次交手第816章真正意图第346章投降第391章画虎不成反类犬第155章诏狱第522章升官第190章道德君子第654章入主第646章自投罗网第235章拒绝第978章领先优势第734章适时调整第763章回家第114章流浪的人第734章适时调整第29章宫变下第202章招安条件第223章土司第69章说客第481章先下手为强第325章反攻第354章爆发第225章惊人消息第746章第162章抢先告状第797章不在乎第226章南洋方略第490章南洋风云中第741章肆虐第766章皇帝心思第684章男人巅峰第464章辽东巡抚第1012章天家无私事第881章舰队东来第268章紧急救援第184章日报第648章虎将第48章色胆包天第505章调整第294章分肥肉第875章皇帝不轻松第39章接收东厂第749章帝国黄昏无题第128章拉拢大臣第39章接收东厂第523章有权就用第544章陷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