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名臣之路

米柱这么一威胁,孙承宗立即服软,说道:“米伯爵,有事好商量,何必如此?”

米柱道:“孙大人且说一说,为什么本官就得交税,其它人就不用?难道本官就比其它人低了一等,还是特别傻什么的?孙大人但有开支,就打内帑主意,内帑的钱,就是大风吹来的?连文武百官都不交税,唯有皇帝交了,人欺负到这份上,说大人一句欺善怕恶,还不服气?”

孙承宗为之气馁,他说道:“米大人身为国家重臣,自然应该为国家和朝廷尽心尽力……。”

米柱反问:“国家重臣就下官一人?享受朝廷带来荣光的,就我米氏一族?米利坚交了这么多税,反而成众所矢之,大人收了泼天的好处,却绝无任何保护米利坚的政策,还美其名曰公正廉明?赶明儿,下官回米利坚总部向股东们道歉,是米柱脑子进水了,又被驴踢了,白白交了这么久的智商税,以后就不交了。”

孙承宗道:“米大人何至于此?俸禄的事好商量,你们要银子还是胡椒,一句话的事。”

米柱道:“没事!今日咱就收胡椒好了。”

孙承宗道:“米大人今日是来消遣本官来了?”

米柱道:“只是为了讨一个公平而己!”

明代户部因为宰相制度的废除,其机构职掌与权力远过以往历代,真正成为管理国家财政、经济的最高机构,户部在六部中的地位仅次吏部居第二位,各行省布政司使在任免上属于吏部,但在业务关系上与户部联系更密切,等于是户部的属员,有明一朝,曾有多位内阁大学士兼户部尚书衔,如正德年间大学士王鏊等即曾兼户部尚书衔,虽属虚衔,但亦可见出明代户部在整个国家机器中的重要的地位,孙承宗这位计相在朝廷中的发言权是极大。

孙承宗自任地官之后,就将夏原吉视为偶像,平生学习的榜样。

永乐二十二年8月12号这天,对于鼎盛时期的大明王朝来说,是一个异常沉重的日子,因为这天,在位于蒙古高原榆木川的明军大营里,明军主帅大明帝国的掌舵人——永乐大帝朱棣走到了生命的终点。

按说朱棣一生,可谓是轰轰烈烈。他在位22年,迁都北京,编修《永乐大典》,五次亲征漠北,平定安南之乱,派遣郑和六下西洋,桩桩件件都是彪炳千秋的大事,可作为人生大赢家的朱棣,却是带着遗憾走的。史官记载:当年在榆木川,弥留之际的朱棣,满眼悔恨。最后,他拼尽了全力,说出了心里话:“夏原吉爱我”之后,才咽的气。

那夏原吉这个人是谁呢?他和朱棣又有什么关系,有何魅力让皇帝说出这话?

永乐大帝朱棣驾崩三天之后,朱棣的长子朱高炽,接到了密报。当时的他非常紧张,这是为什么?因为他虽然是太子皇位的法定继承人,但是他还有一个实力强劲的对手,也在惦记着皇位。而这个人,就是朱棣生前最喜欢的另外一个儿子朱高煦。自古皇权之争,一子错是满盘皆落索,这就是朱高炽紧张的原因。当时留给朱高炽的时间已经不多了,那又该怎么办呢?

在形式如此紧张的时刻,朱高炽却令人意外地去了一趟监狱,释放了一个人。而这个人正是朱棣临终之前提到的那个人夏原吉。两代帝王,为何都在自己人生的关键点,都想起了这个人。

夏原吉并没有什么特殊的传奇经历,履历非常简单,从洪武年一直到宣德年,历经五朝,他都在户部任职。那么这么一个人,为什么两代帝王在关键时刻都会想到他呢?原因就是纵观整个明王朝,夏原吉是一个奇迹的存在。

明朝历史二百五十多年了,却换了八十六个户部尚书,平均每个就是干了两年多,有的只干了几个月,但是夏原吉这一干,却是27年。而这27年来,他竟然主要还是在洪武和永乐年间,这才是奇迹的根源。

因为在洪武年间,贪污六十两以上的银子就要被砍头的,乞丐皇帝朱元璋不仅是严刑峻法,对于贪腐行为严加惩戒,还出土了很多规定来防止贪污。

可是夏原吉竟然在洪武和永乐年间,一直掌管着户部这个直接跟钱打交道的部门,这简直就是奇迹中的奇迹。那他又是怎么做到的呢?

夏原吉,湖南湘阴人,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幸亏他的老丈人郑菊隐招他入赘做女婿,他才得以“力学养母”。此人一生最大的优点,那就是为官清廉,虽然从29岁起就在户部任职,跟钱粮打了一辈子交道,他却从不沾半点便宜。

朱棣在驾崩之前一年,发动了他一生当中的第五次北征。是人都知道,打仗打的就是钱粮。由于接连办了几件大事,当时的国库有点空虚了。而夏原吉又不愿意把压力转嫁给百姓,便苦苦谏阻,可是,这却让朱棣非常生气,朱棣龙颜大怒,一气之下把夏原吉下了诏狱,还派锦衣卫去抄了他的家。

这抄家却抄出了一个情况,堂堂的户部尚书,家里只有布衣、瓦罐,压根就找不出一件像样的东西,甚至发现户部尚书家里边连个佣人都没有,这就是夏原吉执掌户部近30年,而不倒的原因。

一个人一时不贪很容易,可是要一生都清廉却很难。但是夏原吉却守住了自己的底线。当然,要想做到历五朝而不倒,仅仅是为官清廉,那还不够。要知道,有明君才能有能臣,如果君不明,不能够识别人才,那人才就不会发光,都会被压制,而且还要有能力,能为皇帝解决财政田赋问题,让皇帝干什么都没有后顾之忧,这才是长盛不衰的理由。

孙承宗事事以夏原吉自比,自从他掌管户部之后,大明财政确是前所未有的好,好像走上了一条良性循环的道路,但是这一切,又好像与他这个户部尚书没有什么关系,他一直萧规曹随,比之前任,他没有多做什么,只是少拿少伸手。

但是要作为一代名臣,又岂是少拿少贪就可以做到的?财政改善,主要增长点是,米柱几次抄家行动,又有米利坚商行的强势崛起,他这户部尚书任上所为,除了让户部贪墨乱伸手风气得到改善之外,做的真心不多,这让立志有一番作为的孙承宗十分郁闷。

今日米柱上门,公然威胁,他居然是无能为力,这让他十分无奈,地方商业日盛,税收却是日减,地方豪强富者愈富,地方贫者愈贫,有不少沦为人奴仆者,此乃历朝历代亡国之兆呀!

孙承宗癯然而惊,正是下值之时,他却夜不归宿,在值房之中掌灯,愤笔疾书,写下历代皇帝最痛恨的--万言书。

皇帝为什么讨厌万言书,当年太祖皇帝朱元璋可是狠狠修理了一顿好“虚词失实、巧文乱真”的侍部侍郎茹太素。

在朱元璋主政的洪武八年前后,全国各地接连发生了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民间传说太白星已在白天出现在空中。朱元璋认为这是玉皇大帝对他的警告,便特意下了一道诏令,让朝臣和百姓上书议论朝廷政策的得失,以便改正。

刑部侍郎茹太素为人耿直,他闻讯便不顾忌讳,专门写了含有五点建议的奏章。按说,遵照皇帝的要求上书提建议,并无过错。只是这货竟然就此写了一万七千多字。这天早朝,茹太素毕恭毕敬把奏折呈了上去,朱元璋接到手中一看,又是厚厚一本。就直皱眉头,心里很不高兴,老大的不爽。

因为他多次提出奏事应开门见山,反对咬文嚼字。朱元璋虽然懒得看茹太素的奏章,但已经呈上来了又不好不看,就随手递给中书郎王敏让他念来听。中书郎念到一万六千多字,朱元璋还没听出个头绪来,忍不住怒斥道:“虚词失实、巧文乱真,朕甚厌之!于是朱元璋喝令殿前校尉把茹太素拖下殿去,先痛打二十大板。

就在狠揍茹太素之后,朱元璋命令制定了行政文书规范,“颁示中外,使言者陈得失,无繁文”。他自己也身体力行,现存朱元璋的许多重要指示,干脆就是口语,乡下老太太都能听得懂记得住,这在历代皇帝中极少见。制度加榜样,不着边际、不负责任的议事方式逐渐改变,使得明一代公文比较简练有骨,行政效率较高。

这后来还有一段故事,朱元璋修理了这货一顿之后,这才想起,毕竞是自己叫人家写的,人家巴巴写了这么多字,结果是屁股遭了罪,朱元璋便宴请了这货,席间说道:“金杯同你饮,白刃不想饶。”

这意思是说:今天我跟你一起饮酒,但是我手里掌着生杀大权,你如果有什么过错,我是不会饶恕你的!

谁知这货,在接过金杯、鞠躬致谢以后,立刻按着朱元璋的诗韵吟了两句诗:“丹诚图报国,不避圣心焦。”

朱元璋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但是在大庭广众之下,他又不便发作。这两句诗也确实是够尖刻的,意思是说:我以一片忠心报效国家,但是对皇上并不惧怕。

第245章吕宋地位第694章旧装备第80章七寸第709章灭国第932章佯攻第75章不俗亮相第912章分化第601章吕宋攻防战中无题第603章不得不战第268章紧急救援第338章家宴第318章刺杀第994章超前理念第611章大计第478章家事第205章纳妾第382章惨胜第2章不靠谱的婚约第947章大获全胜第496章捷报第210章攻击第478章家事第42章追责第617章马来往事第187章拜访第989章认可第784章出走第577章力量第69章说客第958章不堪一击第353章名臣之路第613章攻打马六甲城第915章当众威胁第300章是非成败第219章番薯第629章喜事不断第326章未来构想第986章朝廷矛盾第464章辽东巡抚第827章轰动天下第84章惨烈追杀第986章包围皇宫第678章生气的李旦第14章渐入佳境第928章柳暗花明第664章人善被人欺第898章战后追捕第339章赏赐第305章幕后国士第705章策略第1001章武器优势第1006章团结的欧洲第672章图谋爪哇第804章坚决拒绝第815章拉人下水第935章为难第333章火烧建奴第610章众望所归第119章明君第319章快速反应第349章奴尔干都司第623章安排第478章家事第576章丁忧第990章威迫利诱第126章入职第810章暗箭伤人第594章濠江风云第373章事态扩大第844章大封群臣第694章旧装备第804章坚决拒绝第510章阴谋第372章迅速应对第849章外交第971章应对策略第500章朝廷争斗第500章朝廷争斗第394章对阵第349章奴尔干都司第967章和谈无望第167年山雨欲来第416章破敌第965章暂时计划第802章形势比人强第488章关系第938章斩首战术第14章渐入佳境第1029章第757章与众不同第1003章日不落帝国第45章国家安全局第109章大惨败第517章擒获第792章谈判第76章经略辽东第752章扩散第691章偷袭炮台第328章开原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