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对阵

朱奉铨被林尊文训得面红耳赤,也觉得自己不对,只好怏快而去,去迫他最爱的老婆自杀全节。

朱燮元赞叹道:“林大人果然考虑周全。”

秦良玉道:“战争是军人的事,何不给王妃她们一条生路。”

牛欢喜道:“下官有一秘窖,可供十余人生活一年。”

林尊文道:“不行!饿小事小,失节事大,王族中人,受百姓血食供奉,自应为万民表率,与城共存亡,才是一王族子孙应该做的。”

叛军蜂涌而至,正准备发动进攻。

忽然轰隆之声不绝于耳,城外响声震天,叛军的惨叫声也震天。

轰隆声如狂雷连击,不绝于耳。

不但明军诧异,连叛军也诧异,他们冲了上来,距明军只有百步,却是不由自由的停了下来,向巨大轰隆声方向望去。

巨大轰隆声不绝于耳,宛如雷电,撕裂长空。

牛欢喜大喜,大声道:“这是红衣大炮!红衣大炮,援军来了,咱们有救了!”

牛欢喜大声欢呼,明军跟着欢呼,惶不可终日的全城百姓也变惊为喜,大声的欢呼。

叛军震惊莫名,统兵大将张彤不知如何是好,是命令部队进攻还是先撤,他冲上城楼一看,头皮为之发麻。

府河上驶来几十艘小型战舰,对着叛军大阵狂轰,叛军大阵人山人海,七八万人挤在一起,炮弹落入兵阵之中,犁出一条条血肉胡同,炸得叛军血肉横飞。

在如此天威面前,由乌合之众组成的叛军顿时大哗,哭爹喊娘的争相逃命,几万人的大阵,顿时崩溃,像是炸开的蚁窝。

江小夏意气风发,指挥五十战艘,用旗语联系,协同炮击,炸得他们血肉横飞,支离破碎。

而且,南侧官道,一支明军骑兵冒出,正在集结。

张彤看见如此天威,只好逃命。

叛军看见主将逃命了,也跟着逃命,只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

叛军崩溃,秦良玉乘机发动反攻,夺回了城墙和城楼,将叛军逐出门外。

牛欢喜用望远镜一望,看见皇家卫队骑军在集结,他大喜道:“第一镇的兄弟们来了。”

这正是孔德兴指挥皇家卫队第一镇杀到,二千骑兵杀至,四千名火枪手紧随其后。

六千大军开始集结。

叛军发现,明军火炮,天威无敌,但是射程是有限的,逃出二里之外,啥事也没有,叛军们纷纷逃出二里之外,龟缩于营盘之中,奢祟明怎么呼叫弹压,也制止不了。

叛军逃回营盘,多日辛苦战果毁于一旦,奢祟明气得想哭,这二万多人的辛苦牺牲,是白费了,仗白打了。

奢祟明问计于扶国桢:“这仗该如何打!”

扶国桢道:“撤回内江、资阳,据城而守,敌军平原无敌,但在山地展不开,优势不大,我军应尽掠物资人口,撤回高山,在高山密林之中,与明军缠斗,敌进我退,敌退我打,敌军师老无功,耗费粮响巨大,自然会撤退或提出议和。”

奢祟明淡淡的道:“准备出战。”

明军既然敢出战了,就应该要打,连与明军野战的勇气也没有,还造什么反?

听扶国桢的屁话,敢情他造反死了这么多人,就是为了原地踏步?他不敢去明军军舰,并不代表野战也怕他们。

孔德兴指挥部队列阵,骑兵在前,步兵在后,孔德兴检阅骑兵,厉声道:“让这些夷人知道你们的真本事,为荣耀而战!”

“为荣耀而战!”二千蒙古骑兵高举马刀,厉声叫道。

大明皇家卫队和黑水卫水,招收大量蒙古人为骑兵,为雇佣兵,这些人是天生的骑手,可以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对于可以在马背上吃饭睡觉的他们来说,其它的骑兵,只是骑着马的兵。

孔德兴厉声道:“大明!万胜!”

这是一支由大明武器装备起来的蒙古铁骑,全身披着重甲,连战马都披甲,这是大明都相当少的重骑兵。

一千重甲骑兵,一千轻骑兵。

轻重骑兵区别主要在于护甲,重骑兵的护甲更为全面更加坚固。

战场上的作用,轻骑兵的任务主要是掩护侧翼、袭扰敌阵、追击逃敌、扩大战场控制面积。

重骑兵的任务就比较少了,主要用于冲击敌阵,一般作为决定性的打击力量使用,说白了就是王牌部队,连大明的皇家卫队第一镇也只有一千重骑兵。

以前的古代的轻重骑兵之间的区别还有一个,就是地位与财富的差别,轻骑兵的地位和财富一般情况下不如重骑兵,因为古代军队的装备多数是士兵自己购买,所以只有有钱有地位的人,才能装备足够坚固的昂贵盔甲,并购置能够承载这个重量的高大战马。

现在皇家卫队骑兵,兵是雇佣兵,武装是公家的,没有地位轻重的分别。

而且掌握了大型锻造技术和制钢技术的东厂,他们制造一套重甲骑兵装具,成本远没有军器监高,说来别笑,米柱弄了二千套重甲骑兵护具,其实是用来玩儿的,作为仪仗队的,孔德兴当宝,偷偷的弄了一千套来,装备他的一镇骑营。

其实在现在,重甲骑兵很少出现了,重甲骑兵一出现,战争就发生了很大的改观。人力是无法披着重甲的骑兵抗衡的。连人带马裹在铁甲里的骑兵,给步兵带来的极其强烈的震撼力。在欧洲,重甲骑士一直是战场上的主宰,直到火器的出现。

但在华夏,重甲骑兵只是昊花一现,隋唐开始就被轻骑兵所淘汰。

原因之一,机动性太差。人和马的铁甲加起来至少一百斤,再加上骑士本身和武器装具的重量,马的负荷要达到200多斤,即使是高头大马,也很难长时间高速冲锋,因此重甲骑兵只能用来破阵,属于一次性使用,破完阵就没用了。

华夏战场非常广阔,需要军队在几百甚至上千里的范围内快速机动,重甲骑兵很难适应这种环境,不像欧洲骑士那样,地域狭小,重骑兵也可以四处征战,如果对手是灵活的轻骑兵,不愿意正面交战,重骑兵的破阵功能就用处不大了。

原因之二呢是太贵。重甲骑兵的人、马、甲都是优中选优,无论是购置费用,还是平时维持费,都远超其他兵种。在重甲骑兵的鼎盛时代,一般军阀最多能养千把人。李世民的玄甲军好像也是这么多。重甲骑兵就像后世的特种部队,用起来爽,都是靠钱砸出来的。不到关键时候,是不肯拿出来用的。

花了这么多钱,却只能在少数情况下投入重骑兵。用一句务实的话说,重骑兵的费效比不高。而且重甲骑兵主要用于冲阵,即使成功,往往也伤亡不小,每战都要补充新的人和马,确实花费太高。

原因之三,武器发展太快。尤其是弩的发展,让重骑兵的优势无法发挥。尤其是弩的射程和破甲威力越来越大,使重骑兵的铁甲失去保护作用。唐朝时,射程达两、三百米的弩已经广泛装备,更有车弩,一次性可发射七支铁羽箭,射程上千米,这种铁羽箭和步兵用的矛一样大,如果射进重骑兵的队列,必然会导致严重的伤亡。

除了弩,弓的进步也使重骑兵的防护显得不足,只好加重铁甲,后果是马更吃力,机动性更差。另一方面,步兵也有了克制重骑兵的近战兵器。唐代的斩马刀,以及后来发展出的陌刀,由精锐步兵使用,列阵而战,骑兵甚至无法正面冲开陌刀阵。

宋朝的钩镰枪、大斧等等,都起到了克制重骑兵的作用。经过严格训练,具有牺牲精神的步兵完全能够在面对重骑兵时不落下风。而重骑兵因为负重太大,一旦落马,连爬起来都困难,只能任凭步兵宰割。

这些原因导致了重甲骑兵在华夏战场上无法占据主导地位,蒙古军队虽然也有披甲的骑兵,但已经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重甲骑兵了。他们更像轻重两用的部队,轻骑兵多穿一层铁甲就可以执行冲阵任务了,也不用放弃骑兵的灵魂——机动性。

机动性,才是骑兵的灵魂。

现在孔德兴使用重甲骑兵,攻击叛军的大阵,这重甲骑兵一出,这巨大的令人望而生寒的铁甲怪兽,就令人为之胆寒。

奢祟明力竭声嘶的大声叫道:“列阵、举盾、车弩呢!床子弩呢,这些该死的白骨头,统统的该死!列阵,长枪兵在前排,步兵……。”

他们可以躲水军的炮击,但对于缓缓推进而来的明军步骑,他们躲不了,也闪避不了,难道营盘也不要了,成都不打了。

对方只有六千人,而他们则是有近七万人,虽然其中五六万是临时捉来充数的,但就是五万头猪拱过去,也可以让明军拱一壶吧?

叛军胆气为之夺,居然被六千叛军压着打,未开战,在气势上就让对方压着。

扶国桢对罗乾象道:“不想死,就让手下听话的聚起来,看某眼色行事。”

第430章秦良玉第987章政见不同第120章公祭第612章自强之道无题第984章大明政策第359章妖孽再现第971章应对策略第25章不可逆转第129章魔爪伸至第735章外来人第437章形势不妙第441章攻下其城第537章大战前夕第659章掠夺财富第617章马来往事第734章适时调整第832章重镇遇袭第140章钱庄第685章天赐之地第564章回家第173章战略布局第402章争取第237章丢脸第849章外交第833章嫁祸第488章关系第52章不靠谱第920章父子相见第904章穷途末路第33章救驾第740章问鼎天下第98章官场老手第793章无力第923章抵达锡兰第762章波斯湾风云第342章大汗第940章和平解决第213章吕宋第417章大崩盘第166章顺天府尹第1015章太子难做第739章筹备建国第537章大战前夕第905章第631章婚宴第303章第75章不俗亮相第140章钱庄第933章无奈南下第310章游子归乡第615章李旦南下第253章春第667章诚意十足第495章南洋大势第747章转变第316章天作之合下第489章南洋风云上第156章拿人第917章秘密潜入第437章形势不妙第970章融合政策第164章应变第805章公私分明笫377章朝中变局第859章皆大欢喜第526章教训第931章再次勒索第665章骑师第837章制度第187章拜访第115章改革第911章狮子大开口第45章国家安全局第800章无可耐何第349章奴尔干都司第543章边城大战四第207章海洋构想第883章战略盟友第104章得不偿失第468章拖时间第814章不相为谋第886章改组部门第613章攻打马六甲城笫377章朝中变局第570章国税第715章第332章敌情不明第485章李旦进京第488章关系第687章婚礼第587章天下正中第294章分肥肉第1021章受命于皇第200章小小分岐第766章皇帝心思第904章穷途末路第769章舌战群臣无题第289章赴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