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 越建越大

再次来到大员,看到港口连绵的炮台和战船,丁毅也是心潮澎湃,激动万分。

他不在的一年里,阮思青每次过来,都会带来他的信,回头带回赵大山的信, 赵大山严格按照丁毅的要求,把这里的建设的越来越好。

“新船,应该是大员船厂造的。”突然阮思青激动的指向远处。

丁毅宁神看去,看到一艘新的五百料战船,正缓缓开出港,船身上写着:“新港1号。”

丁毅对船厂极为重视, 把大员一占后,第一件事就是建船厂和新港城, 当时这两个大型建筑是同时开始的。

为此从旅顺带来了十几个精湛的船匠和工匠大师。

当时就选了两个船厂地址, 第一个在台南城的南面大概8公里外,大概是现在的大员龙山寺附近,叫龙山船厂。

这个位址选的真好,三面被陆地包围,不惧海风,大船只有一个进出口,在渔光岛和龙山寺的中间。

丁毅在渔光岛和龙山寺的两侧陆地建一排炮台,一期是各六个炮台,二期还会有更多的炮台。

只要炮台建好了,就和塔防游戏一模一样,敌人的战船根本进不来,一路进来,就被一路两边的炮台猛打。

那船厂前期由当地百姓和投靠的生番熟番一起疯狂建造,用时一年多,于今年2月完工, 五月时其他配套厂房也完工。

七月时第一艘三百料战船出厂,用的大员本地大木, 这边的木头以杉木柏木为多,砍下来也来不及阴干,建船厂用了一年多,从占大员开始大概就也阴了二年左右,这种建好的船,估计用个一到两年就废了。

但丁毅前期也就是先用这个支撑两三年,同时让工匠积累经验,等前几批船淘汰后,后面的战船都是用阴干好的木材打造,才会经久耐用。

这新港1号是这边船厂的第二艘船,五百料战船。

按丁毅的规划,船厂会逐步提升,再打一千料船,再造两千料船,到后年底开始,造台南号那种三级战列舰,到时用阴了数年的木材,造出的船就比较耐用。

按旅顺那边的囤结来看,那边阴了有十年的木材都有很多。

丁毅看着新港一号开出港口, 心中还是比较得意的。

虽然这两三年在大员投了很多人力物力和财力, 但终于有收获了。

这也是两三年来在大员唯一的收获, 就是战船两艘,其余的都是投入。

这种投入给大明其他总兵,足以养起好几万甚至十万以上的兵马来。

但丁毅相信,开始的效果有点慢,等大员走上正轨,可以像登莱和济州一样能自给自足时,那时候的潜力是无穷大的,甚至会超过旅顺总部。

不多时,他们的船靠到岸边,赵大山,宋飞,朱向阳,姚新汉,许尔显,常建刚,皮鲁特、段高林,徐治,阿拉赫,纳其格,小米萨,麻杜等大员文武都在岸边等他们。

看到丁毅,众人也皆是大喜,纷纷前来抱拳拜见。

丁毅这次随船带来很多东西,有旅顺自己学校培养的匠人教师各五十名,皆是十八岁到二十岁之内的青年,几乎都是最早到旅顺的几批少年成长起来的。

另有登州拉过来精壮一千,灾民五千,登州的精盐一船,布,铁等各一船,鲁密铳两千杆,6磅炮等小型火炮,佛朗机炮各数十门。

就这十几船的货物,人口不算,就值十几万两银,又是白白投进大员。

之前大员的盐全靠阮思青每次带过来,因为开始这边人手不足,要建设和囤田,砍树。

从去年开始这边也煮盐晒盐,兼顾打渔等,估计这是丁毅最后一次往这边运盐,以后这边的盐要保证自产自足,按丁毅要求,大员的盐产量只要自己够用就行,不需要弄太多,也不需要卖,这边主要还是以制糖为主。

“大人,想死你啦。”赵大山看到丁毅,冲过来就哽咽了,眼睛也变的通红,伸就要抱。

“尼娘的,你真恶心。”丁毅一把推开赵大山。

大伙哈哈大笑。

赵大山也不尴尬,抹了把眼泪:“俺是真心的。”

“滚,晚上喝醉了才叫真心。”丁毅笑道。

众人齐声说好。

当晚,众人自然开怀痛饮,赵大山还拿出葡萄酒,也不知是那个外国商人运过来的。

次日,丁毅召集大员诸文武开会,众人也向他汇报了大员的情况。

这次他们没有在会议室里,而是和以前一样,一边往各地巡查,沿路介绍。

丁毅先看了第二个船厂。

台南船厂就在台南城东南,也是个三面被陆地包环的好地方,台风影响较小。

目前正在建造中,估计今年年底能造好,明年三月可以开始造船。

这个船厂规模比较小,将来主要造五百料及以下的小型战船商船。

而龙山船厂,以后将主造三级战列舰。

但用朱向阳的话说,这边还是缺工人,缸工匠。

丁毅每年往这边送了很多,这边也在收罗和培养,还是不够。

到现在炮厂和铳厂已经建好了,可是没有足够的工匠造炮和造铳,这边的炮都是到澳门买,铳由旅顺送,只有少量工匠负责维修。

因为丁毅前期还是以船匠为主,炮和铳都是以修为主,不造。

“不急。”丁毅听到这里,笑道:“咱们旅顺也是用了七八年时间才发展起来的。”

“你们现在学校搞的很好,要保持,让更多的人学习知识,五六年后,就都是我们自己培养的人才,那样才会慢慢够用。”

众人自然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这几年随着旅顺的发展,自己培养的人才越来越多,就这次丁毅带过来一百个匠人和老师,下一步大员在人才的发展和培养下,肯定会更快。

看过船厂后,丁毅去看了新港城。

谷絾

这是目前他在大员的第一大城,比台南城还要大。

台南城主要是荷兰人前期建的比较小,丁毅也没法加大。

新港城则是他全力打造的一座大城,经过两三年的建设,还没完成一半。

新港城早期规划面积是12000亩,但后来越建越大。

因为要放进去的建筑和人越来越多,朱向阳来了之后就不停扩大,目前已经达到20000亩左右。

先期完成的是内城和炮厂,铳厂,其中内城把20营的家属都和军官都搬进去,这也迫使了鳌拜他们,前期为明军和大肚社死战。

双方打了一年多,才于数月前,由穆图结束战斗,终于征服大肚社,丁毅听到鳌拜死了,也是一阵稀吁,这可是历史名人呀。

众人陪着丁毅在新港城转圈,朱向阳不停向丁毅介绍改建后的规划,他本人不是工匠,但工匠们都把规划图经过他过目,他认真记着,每个地方和细节都能说出来,丁毅听的也很认真。

他们的思路和丁毅之前的有所不同,原本丁毅是想把新港城打造一个战争堡垒,四周设计了很多炮台,不,简直是无数炮台,还配有几个棱炮。

但朱向阳道,台南城就是一个战争保垒,而现在咱们在大员已经稳住了脚,且兵马众多,可以确定,不可能再有谁能夺走大员,所以没必要把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放在这方面。

所以上次阮思青来时,就带去了赵大山和朱向阳的信,丁毅看后,立马就同意了。

现在他们裁减了很多炮台,保留了城墙和射击堡垒和少量足够用的炮台,省了很多物力人力。

完成的新港城会是综合性大城市,内中有守军五千,百姓最少五万,最多可以居到十万人。

按朱向阳的规模,新港城一两年后也不一定能做好,前后可能要做四五年,但做好之后,是一座不比泉州小的大城。

丁虽然觉的有点夸张,但仔细一想,与其将来扩建,不如一步到位,按他们移民和征服速度,将来这边可以控制的人口,肯定会越来越多。

看过新港城后,丁毅又接着一一接见各番部头人,以示慰问,他带了大量日本的工艺品,朝鲜的特产,送了一批给各番部头人,无论生番熟番们,皆是大喜,非常感谢丁将军。

接下几天,丁毅是马不停蹄,又看制糖,囤田等,打造铁锅等。

一路所见所闻,非常欣喜,感觉这几年的上百万的投入,并没有白费。

目前大员这边囤田共计二十万亩,另有刚刚征服的大肚社囤田八万亩(但之前被丁毅兵马毁掉所以今年肯定没有收成)。

去年丁毅走时给赵大山目标,到今年六月份囤田达十九万亩,已经顺利完成。

而且大肚社的地盘是大员最大的平原嘉南平原,可囤地达几十万亩。

用朱向阳的话说,现在加上大肚社的人口,明年有望囤田达到三十五万亩以上。

“现在这边有多少可控人口了?”丁毅这时问道:“我们控制到什么位置?”

“加上这次征服大肚社等几个番社,目前我们可以控制到南投县以南,以西,境内所有人口合计十三万四千。”

丁毅点点头,表示比较满意,去年走时,这边才八万多人,经过他们不停的移民,和商人换购人口,征服番部,一年增加近五万,还是比较给力的。

当然了,主要是今年征服了大肚社得到三万多人。

从地图上看,南投县大概就在后世台中南一点,丁毅可控地盘,大概相当于八分之一大员左右。

这已经非常了不起,必竟他占了大员才两年左右。

荷兰人在这里经营十几年,就缩在热兰遮城,可控地盘不到丁毅现在五分之一。

“那我明年再来,再给你们定个目标。”丁毅这时笑道:“明年人口破十五万,囤田破四十万。”

“没问题。”朱向阳等人异口同声。

接着丁毅问起这边的收入和支出。

大员这边的田最好,水稻、麦子、红薯,土豆、玉米什么都有,比例协调,分配合理,因为这边可囤的田太多了,只是需要时间而已。

现在他们在这边的税收按各族区分,汉人移民是三成,番族是五成,蒙古满人是四成,但他们给番族的田比较多,比蒙古满人的田比较少,所以整体收入上,番族是超过蒙古满人的。

三部田平均下来,税收也就在四成左右。

去年全大员收税(大肚社田当时不在内)是三十五万石。

赵大山他们自己用和新移民用,包括蒙古满人降兵过来都要用,一共用了近二十八万石,存粮才七万。

今年用粮也很大,因为还要养大肚社,必竟大肚社的田都被他们前期毁了,明年才能有收成。

但今年他们人口多了几万,只要囤好田,没天灾意外,明年余粮肯定会更多。

去年丁毅最关心的糖产量也是大大提升。

这边制糖的主要由番族,还有投降的蒙古妇人,满人妇女,而且她们还挺喜欢制糖。

因为这三族人,之前在草原上也好,在山里也好,都缺糖。

特别大员这里主制的是精致白糖,更是她们的最爱。

据段高林道,眼下种甘庶制糖的工人达到七千,月产白糖十五万斤,赤糖五万,产量达到历史新高。

销路还是老样子,主要是由阮青思顺路卖到日本,二是在大员卖过来的南洋各国商人,用来易物,三是宋飞去澳门换购火炮,顺便卖点到吕宋等地。

大员的大量布,铁器,铁料,铜料,香料,药材,甚至狗,猪,牛等,全是各地各国商人运过来换糖的。

开始大伙不理丁毅为什么要换,现在证明丁毅这法子挺好,省却了丁毅派船到处去购。

因为大员需要换购的东西太多,你让丁毅到处进货,费时费力费人,现在有别人送过来,他们可以放到这边商场里卖,有余钱的生番也好,熟番也好,汉民也好,都是可以用粮和钱来买他们需要的东西。

像很多归顺丁毅较早的生番现在就喜欢穿布衣,不再穿兽衣。

“糖的产量虽然挺高,但这块目前还不是很赚钱,每年真正销售大概能得到十万两左右。”段高林这时道。

大部份糖都被丁毅换各种物资了,然后用来激励满清和蒙古人打生番熟番,并保证大员岛上的民生用品,源源不断。

第47章 战胜,升官发财第737章 碾压第767章 拥兵万第44章 强烈的不安第221章 最可怕的声音第837章 因粮与敌第358章 开支万第195章 全卖了第167章 老鼠都呆不下去第851章 皇帝这几个意思?第806章 建元仁德第871章 办事难第412章 更加的憎恨第570章 亚洲无敌战舰第927章 撸羊毛第608章 科学家第720章 造反的大罪第607章 你要多谢丁大人第836章 这样真的很爽第343章 唯有比他们更凶狠,更残暴第509章 传言有误第8章 打仗其实很简单第122章 盐商第709章 丁毅不死,你辅助多尔衮第550章 地球仪和橡胶第768章 大半个天下第824章 非要晚上教?第717章 当代王的面狠狠羞辱他第875章 还想再活五百年第971章 关健时候上厕所第738章 没法打,快走。第231章 负心多是读书人第177章 最正确的决定第923章 尘封的秘密第600章 谁是主子?第969章 给处分?第577章 天助我大清第539章 皇太极的舔狗第894章 第一桶金第209章 历史的改变第584章 文明与野蛮的差距第591章 只有比他们更凶第669章 兵力翻二番第597章 自给自足第15章 临阵后退者,斩第793章 膛线和米涅弹第547章 接弦第774章 都有妙用第215章 割麦子第497章 原居民第521章 骑术再精也没用第413章 良将洪旭第695章 徐的兵马真是强第812章 为何要反对?第643章 来,叔叔抱抱第992章 暂时借用第61章 攻伐明国第159章 丁毅会做人第433章 囤堡无数第355章 嫂子你误会我了第90章 运动第149章 全军冲锋第602章 离心离德第806章 建元仁德第335章 决战樱花之国(9)第974章 求生欲很强第491章 夺取成功第867章 欧洲的新商路第586章 重炮轰营第1014章 出国了第208章 赚钱了第438章 就知道拍马屁第305章 七日破城第817章 五件事第631章 惨绝人寰第324章 说的好听第146章 肉搏第587章 是在下一盘大棋啊第518章 争取时间第215章 割麦子第332章 决战樱花之国(6)第897章 后悔今天的决定第102章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第113章 以后,必将是大炮和火器的天下第854章 东南攻略第250章 攻城,明军攻城第504章 势如破竹第131章 无价之宝第1008章 抓住机会第312章 人口引流第72章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第656章 跋扈第326章 打鬼子去第538章 兵临城下第723章 放长线,钓大鱼第73章 针锋相对第585章 困兽第969章 给处分?第680章 义愤填膺第894章 第一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