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章 血亏的一年

没多久,夏尚䌹又问,德王府现在有多少田?

下面人答,一万亩。

“。。”夏尚䌹直接要喷血。

明末几大宗室的德王府只有一万亩?夏尚䌹当然不信,把簿册拿来。

答,簿册没了,清兵入城, 一把火全烧了。

“。。”夏尚䌹。

又问,现在德王府地契还有没有,在谁手上?

答,地契有,在刘大人刘都宪手上。

“田呢?”夏尚䌹有种不好的预感。

“都分给流民了啊,朝廷让迁移流民充济南,刘都宪一直在干呢。”你不给田,谁住过来。

邵捷春生气道, 我记得德王以前不止这么点田, 大明开国初就一次分了数千顷。

答,那就不知道了,开国的事,谁还记得。

要不几位大人去京师查一查,看看德王到底有多少田。

“。。”这么怎么查?别说德王不在,就算在,恐怕也数不清他有多少田。

又有人道,德王仁贤,多次卖田赈济灾民,卖了不少田呐,还有,清兵攻城, 德王以田为激励,鼓动军士百姓血战清兵,也卖了好多。

“。。”这就离谱。

卖给谁了?

好像也是刘都宪。

“。。”三人面面相觑。

大人你不信你自己去看啊,刘都宪有地契呢。

当下左右布政使, 按察使, 赵光抃、夏尚䌹、邵捷春三人连夜写奏折状告刘元倾吞国有资产。

崇祯回复,知道了,轻描澹写三个字。

人家刘元一年要给朕三十万银,你们叽叽喳喳什么啊。

崇祯也不想这么轻描澹定,可他能怎么办呢?

斥令刘元交出来吗?

这些田在大明皇朝宗室手上,一两银都不交给崇祯交给朝廷。

在刘元手上他还能上交三十万两。

而且说实话,没人能数清各宗室有多少田,有些宗室能吞并别人的,有的宗室混的不好,还能卖田。

从大明立国到现在,谁都搞不清一个宗室有多少田。

于是德王府最后被定田一万亩,充公后,又分给流民用来移民入济南。

十二月时,刘元突然决定分房。

由布政司下通告,济南城所有人都腾出自己住的地方,由官府统一分配。

那些占着别人商铺房屋的大急,为什么啊,我们本来就住这里的。

没有为什么,统一分配,前面所有房契全作废, 分房后制定新房契。

此时刘元已经来了近半年,吏员和兵马都到了位,稳住了脚步和局面,终于来动真格的。

赵光抃、夏尚䌹、邵捷春三人也没意见,因为有意见也没有用。

干这事的都是下面的吏员,不需要他们。

而且三人进城后,分到的都是很小的房子。

每次刘元都说,其他大屋都是积尸有恶臭,还没清理好,你们先住着吧。

要么你们住布政司衙门去。

他们也没办法,只能先将就。

真是没办法,济南城全是刘元的人,他们的命令也没啥用。

中间有曾有十几个吏员想拍他们马屁,帮他们办事。

结果第二天被兵士带走,然后全家驱逐出城。

这种事情一多,大伙就心知杜明。

济南城里,你只能听刘元刘都宪的。

济南城各衙门任何事情,都要向刘都宪汇报。

刘都宪同意的,三司不同意,都能干下去。

刘都宪不同意的,三司都同意,也干不下去。

赵光抃、夏尚䌹、邵捷春不服气,也得忍着。

举报到崇祯那里,崇祯就问,你们一年能给我三十万两银吗?

三人顿时无语。

现在刘元分房,先给三人每人分了一大块。

都是以前德王府的地盘,每人两个大院,十几幢房,占地十几亩。

这下三人当然满意了,主要还有家属也在。

然后刘元派人把新的房契送到他们手上,这,这,这,就更满意了。

没有人会和钱过不去。

大明朝有好官,但好官也需要钱。

夏尚䌹算比较同情百姓的,但也喜欢钱,同情百姓与和喜欢钱不冲突啊。

刘元把济南分为几区,一个区全是官员和吏员所住,在最好的地置,并配上商业街。

第二个区是原城里的百姓商人,第三个区是后面移民进来的百姓。

前后用了两年时间的移民,才把济南人口回到清兵屠城之前。

城中所有商铺先被布政司没收,再分配,跟着刘元干的都能分到好铺位。

分铺位的时候,就开始定商业税,按登来两地的标准,等两年后人口上来,再提升。

刘元和张其栋等在济南移民,囤田,分配房子的时候,快已经进入崇祯十三年,这年的大明朝,农民军和满清、丁毅都没闲着。

而丁毅看完济南,和刘元下一目标任务后,就前往临清看王卫忠。

临清是山东总兵驻地,王卫忠部就驻守在这里。

以前这里是刘泽清驻的,刘泽清走时,居然带走一万两千兵马,可见他当山东总兵这些年,混的挺不错的。

但好歹临清算是个上县,人口多,经济实力不错。

明朝把纳粮十万石以上为上县,六万石以下为中县,三万石以下为下县。

所以别看临清是个县城,实力很强。

因为他这个位置很重要,不然明朝也不会让山东总兵驻守这里。

临清位于山东省西北部,漳卫河与古运河交汇处,与河北省隔河相望,是山东西进、晋冀东出的重要门户。

临清县处在南北大运河沿岸,绾毂南北,南连徐、淮,北通天津、北京,商业和手工业比较发达,而且早在永乐年间就已进入全国33座有名的商业城市之列了。

明代临清人口有三部分:一部分是编户平民;一部分是游宦侨商;一部分是临清卫军户。

明英宗时期,临清有编户3520户,当时每户平均7.83入,相当之高了,因此,当年就有有人口27561人。

历史上明年,就是崇祯十三年,临清统计丁数为一万零六百四十九。

现在也是大概在这个数左右。

看清楚这里是指丁。

明朝丁是指成年男人,女人称口。

临清成年男丁就有一万多,那全县人口数最少三万到四万。

而且这些统计里,还不包括过往的行商,驻留的商户等等。

丁毅到后一问王卫忠,王卫忠说按当地记录,现在临清约有五万多人口,相当发达的一个县。

但他目前正在清丈田地,重计人口,真正的人口,真会多,不会少。

而且这是刘泽清在这里带走一万多兵马的情况下。

临清人口这么多,也有这次满清入关表现有关。

山东连济南都被攻破了,临清却没被打破。

这边商人多,大力给钱,支持守军,老百姓也往这里跑,过后,大伙都觉的临清安全,也不走了,现在附近其他县也有人往这边跑。

所以现在临清人口超多。

关键临清有官方水道驿道,来往方便的很,大明很多地方的商户都能往这边来。

所以临清是山东境内,此时仍然是最有名的商业城市之一。

难怪刘泽清在这里赚的盆满钵满,都不肯走,要不是忌憧王卫忠兵马精锐,敢和清兵打,估计刘泽清都不愿意移镇。

丁毅到了之后,看到临清的水道,真是觉的这里太好,这个地方必须要守住。

大明把这里定为山东总兵驻地真是有原因的。

官方的驿河道,往北一直通到天津,这让丁毅的兵马和装备,都可以从旅顺发到天津,再从天津运到临清,实在是太方便了。

从临清往天津,一路上的水道要经过德州,和沧州。

德州也是济南府的四州之一,沧州属于河间府。

丁毅现在管不到沧州,但可以管到德州,他给王卫忠的任务是一年后要有八千兵马,四千驻德州,四千驻临清,牢牢控制山东境内的这段官方驿道水路。

临清这边军户很多,自大明立国以来就是驻军地,刘泽清带走了一万多人,当地还有五万多人口,王卫忠按路超他们在胶州的做法,量田收税,当兵免征一成税的方式,相信再征五千兵马不是给事。

十月上旬丁毅走后,王卫忠就在临清开始征田税和商业税,他的目标是赚钱,用来补贴蓟镇徐敷奏的投入。

王卫忠七月份到临清,来时带了三千兵马,和少量的工匠医生等,没有带吏员。

当时丁毅为了控制济南,给刘元抽调了一千吏员。

如今天津沉世魁要增兵,又抽了大量的囤兵过去,所以丁毅没给王卫忠吏员,让他自己解决。

这边人口众多,且有大量的军户。

王卫忠来后先查验人口,从当地县衙得到的资料是一万三千多户,五万多人。

有了登来两地的经验,王卫忠知道,地主和缙绅们都会隐瞒人口,大量的奴仆,甚至佃户都不会被统计在里面,真实的人口,肯定更高。

地主和缙绅之所以隐藏人口,一是为了少交税,因为有时官府会按人头来收税,二是为了少出徭役,地主和缙绅被分配到徭役时,通常也是出钱找人替找,少徭役,自然就少出人,少出钱了。

第三点还可以囤集人手,练为家丁,从而保护自己家族和利益和财富。

十月八日,王卫忠在临清召吏员。

吏员要求,普通百姓或下层军户,成年精壮,有识字的当然优先。

消息一出,全城哗然,必竟在大明朝,大伙还是很愿意当吏员的。

而且王卫忠这边吏员的待遇可以说非常好。

首先包吃,这一点在整个大明其他地方都是没有的,丁毅现在粮多,又能从水陆两路运过来,囤田也不错,所以丁毅控制的地盘上,吏员们都包吃。

别看包吃这么简单,其实一下子解除了吏员们的后顾之优。

他们至少自己能吃饱了,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啊。

然后是每月五钱银子,每干满三年加一钱,最高二两封顶。

仅银子,吏员每年能拿到六两,听起来好像有点少,但王卫忠包吃,这是纯到手的,算是比较高的。

明朝县衙从九品官的俸禄是全年60石,这是明初制定的。

在万历时,本色俸为42石,折色俸为12石。

实际拿到手,实米为12石,折银俸为25石。(这个折银俸就不好说了,假设万历时一两银能买一石米,朝廷就是要给从九品官25两银或二十五石米,但现在二两银买一石米,你以为朝廷会给你五十两银?错,朝廷可能反过来给你十二石米,总之什么不值钱,朝廷肯定给你什么。)

另外的折绢俸,折布俸都是一样。

现在明末是米难求,银也难求,但山东这边,特别临清这里,米银都不缺,那就无所谓给什么。

明末最重要的还是吃饱的问题,丁毅首先保证他们吃饱,那到手五钱银,是相当吸引人。

王卫忠到了不到一个月,就招满了一千吏员。

然后和胶州登来一样,先集训半年。

有的学量田,有的学收税,有的学捕快, 所有人还要队列训练,好吃好喝供着,前期是登州大量的银子哗啦啦的支持他们。

现在全是投入,但丁毅也不急,等这边吏员训练好,当然就是开始收钱的时候。

其实据说明末巅峰有两亿人口,大明帝国的人是不少的。

但满清几次入关,烧杀抢掠,全是在这边,使得大量的人口要么被抓,要么被杀,要么逃走。

所以现在这边人口奇缺。

以丁毅的经营能力,只要没什么战事,给他两年时间,王卫忠和沉世魁都能赚钱,然后和徐敷奏那边形成收支平衡,这样丁毅就不用贴钱给三镇。

至此,经过这次入关之后,崇祯的调整,让丁毅拥有从山海关后面的蓟镇,到天津然后山东,大明关内东北方向有一大半地盘,到了丁毅手上。

这些地盘全加起来,面积已经有整个山东省这么大。

按丁毅走时给他们下的目标。

争取明年这个时期,蓟镇要囤田二十万亩,天津囤田十万亩,临清囤田十五万亩,三地为丁毅增加四十五万亩田。

三地战兵,分别要达到一万五,八千,八千,囤兵都要各有五千以上。

说实话兵员难度不大,但囤田这个难度还是有点大,主要看各镇配套的耕牛和农具,还有水渠建设能做到什么地步。

而因为三镇新开,又是增兵又是囤田,丁毅今年开支大增,投入在三镇的前期费用上,估计合计能达到一百五十万两以上。

崇祯十二年,丁毅注定又是血亏的一年。

第519章 不敢相信第411章 信号第787章 离谱的采购价第137章 破关而入第1000章 无出其右第636章 愿血染大地第918章 大干真腐败第21章 最公平的决定第630章 用丁毅的法子攻城第932章 强扭的瓜不甜,但是解渴啊第624章 战马不要钱?第753章 我终于做错了?第568章 大鉴炉第312章 人口引流第610章 嫂嫂你有事就直说吧第973章 中奖了?第130章 暴利第877章 墨西哥的银子第358章 开支万第470章 避免崩溃第991章 你别动第327章 决战樱花之国(1)第938章 一群疯子第675章 凡日月所照,皆为汉土第612章 越建越大第256章 梁尚书的职业道德第563章 恶有恶报第975章 一看就是坏东西第826章 肥个人,亏王国第870章 五十年计划第808章 限制君权第701章 我丁毅来了,盖州必破第439章 北沟城第604章 大金早亡了第231章 负心多是读书人第502章 近堵远攻第607章 你要多谢丁大人第627章 从不竖旗第179章 就怕小人有文化第326章 打鬼子去第526章 全是我的第710章 横扫天下的准备第41章 毫无武德第452章 又是惨败第66章 说得失第206章 良民资格第259章 点火和弹簧第423章 还是我大金厉害?第736章 看看咱们怎么打仗的第647章 我也会这么干第214章 长生天不长生第67章 打仗要动脑子第41章 毫无武德第204章 二合为一,必然天下无敌第750章 炮齐发第580章 最喜欢这么干第925章 不怂第343章 唯有比他们更凶狠,更残暴第732章 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第357章 年入二百万第430章 这人很贪第153章 打特娘的第553章 布局东南第169章 他想杀我?第325章 炸山第313章 清除豪强第301章 丁毅的妙计第371章 骆养性的悲凉第969章 给处分?第303章 安全第一第461章 这不是我认识的明朝?第403章 灾民四起第163章 铸炮第290章 丁兄弟,你太老实了第380章 速战速决第69章 渣男第64章 军威震荡第860章 老子海王,儿窝囊第929章 坏东西第730章 大哥,你往榆林跑呀第171章 都是历史名人第884章 阿祖,收手吧第461章 这不是我认识的明朝?第1006章 够狠第674章 普利尔归来第946章 被逼上贼船第114章 登州王家第477章 定是这无耻之徒想出来的第207章 信号弹第965章 炒房第461章 这不是我认识的明朝?第430章 这人很贪第778章 兵围成都第788章 用兵之道,太上汤武之仁义第914章 地位不同,想法不同第785章 不愿回去第637章 对捅第565章 和丁大人一个德性第743章 落井下石的丁毅第22章 都是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