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3章 收复故土

“放心,丁毅会用的着我们的。”李率泰嘴上说的好听,也不敢肯定,赶紧下令开门,投降。

再不投降,城里的人都要烧死了。

但他们之前用泥砖把门堵死,这会也没办法, 只能从内部用火药炸。

轰,随着一声巨响,城门口被炸出一个缺口,大量的汉军和蒙古军上前,七手八脚,清理出一个洞。

然后李率泰赶紧派人出去举白旗投降。

这会他其实后悔死了,不该在外面挖这么多洞。

外面这么多坑洞挡道, 他们骑兵想冲出去都不可能。

要不然, 李率泰还是愿意带着骑兵,往盛京跑的,说不定有希望跑掉。

丁毅看到盖州城门被炸,然后有人出来,就知道李率泰决定降了。

李率泰是个聪明人,和李永芳一样,虽然一心帮鞑子,但是他肯定想活下去的。

“大人。”部下看着他,意思是还要不要再扔。

“再扔一波收工。”丁毅心中对盖州的百姓并无好感,当年第一次打下盖州,要百姓跟他去旅顺,结果上万百姓大部份都不愿意。

众人又扔了一波,这才收工。

随行军将们一个个瞪着眼睛不服都不行。

当初丁毅准备造抛石机,大伙都觉的落后,不如火炮好用。

现在加上汽油弹, 终于发现这玩意厉害。

关键是速度快啊,红夷大炮打一炮,这玩意能扔十几轮。

李率泰的红夷大炮才打了一轮就完蛋了。

崇祯十四年(1641年)九月中旬,丁毅二次攻占盖州。

虽然前面准备了好几天, 但一个时辰不到,

就打破盖州,抛石机加汽油弹的威力,让所有人震惊不已。

打下盖州后,收汉军降军四千四百多人,蒙军九百多,清军一百不到,另得满清剃头百姓一万四千多。

丁毅下令收刮全城财富,鸡犬不留,全城共收白银十二万两,各种粮草物资装了五百车。

所有汉军蒙军清军和百姓,除了留下一千精壮百姓用来修复盖州,其余将全部押往旅顺,然后送到大员。

李率泰则被留在旅顺。

李率泰再次见到丁毅,也是一阵稀吁,当年两人在南关口近距离见过一面,扎巴已经死了, 阿济格当时和丁毅说了什么,李率泰到现在都不相信。

此时再次, 两人身份地位已然完全不同。

“败军小将李率泰, 拜见丁将军。”李率泰见面就下跪,态度很好。

丁毅不动声色看了他一眼:“李率泰,你本汉人,因你父亲的原因,投降建奴,我不怪你,但是,以后你在这边,好好做人,认真做事,人,可能有一次机会能重新做人,但,肯定不会有第二次。”

“多谢将军,多谢将军。”李率泰喜极而泣。

丁毅不杀他,是因为看在李延庚的面子上。

而且李率泰这人,的确是员良将,历史上,李率泰后来为满清立下汗马攻打,东征西讨,几无败绩,李定国1655年进攻广东,也是败在他手上,他接着总督闽浙,屡败郑成功,死来病死在任上,不然满清夺回大员的时间可能还要提早。

攻占盖州之后,丁毅也不急,先驱使当地一千精壮百姓修复盖州城,平掉外面的坑,然后从复州迁民。

这次他要永久占据盖州,拉近与盛京的距离,压迫皇太极。

战前,他已经在复州准备了五千百姓,全部移往盖州,后继还要从莱州继续往这边移民。

占了盖州后,他可以直接从莱州以船把山东难民移到盖州,从海上过来,绕连云岛上岸,不需要走旅顺,节省很大的时间。

他在盖州呆了有一个月,慢慢修整,重新规范防线,布置驻守大将和军队。

他现在有汽油弹在手,皇太极多少兵马来攻都不怕。

只要粮草充足就行。

而且皇太极也不可能像围锦州一样围在盖州,皇太极要围,丁毅肯定发兵过来打。

现在他野战根本不怕皇太极。

思虑再三,丁毅留马跃一营三千人守盖州,后继会征两千新兵给他。

然后全军于十月中旬,继续往耀州出发。

耀州驿原本是个驿站,在满清兵上略有扩建,但驻兵不多,相当于一个墩堡。

丁毅围着盖州时,这边也紧闭堡门不出。

丁毅打下盖州后,他们也不知道消息,更不敢派兵出去,因为皇太极严令就是严防死守。

而且丁毅的哨骑,在盖州和耀州中间流动,迫使他们不敢动。

等丁毅十月中旬大部兵马到了,把耀州也围起来,他们才知道盖州可能被打破了。

守兵大惊失色,因为在他们眼里,盖州固若金汤,怎么可能被明军打破?

丁毅到后,依然先射箭招降,耀州以炮轰之,丁毅立刻下令攻击。

直接二十部抛石机,嗖嗖嗖,很快耀州化成一片火海,举堡上下,烧成灰烬,最后时刻他们想投都没机会。

因为墩门和盖州一样被封死,根本来不及挖出来。

丁毅部带着大量马车,走的比较慢,也不急,因为知道松锦大战还没结束,清兵也不可能有援兵过来。

十月下旬到海州,和以前一样,先围住海州的城门,驻军而下。

丁毅到了一天后,尚可喜的哨骑也传来消息,南路军距离他们不到二十里。

原本丁毅就和尚可喜约定,看谁先到这里。

他是走的比较慢,但尚可喜一路拔掉辽东所有清兵墩堡,这边又是山路比较多,走的更慢。

但经过他这么一扫过来,整个辽东一线,海州以南,已经再也没有一个清兵和一个清兵的墩堡。

当天下午,丁毅的兵马和南路军尚可喜部两军在海州城下聚集。

不知为什么,突然大军中一阵哭泣,很多人喜极而泣,抱在一起大哭,接着越来越的人痛哭起来。

丁毅军中大部份都是辽东百姓,此次丁毅决定永远占据盖州、海州,夺回失去的辽东故土,无论军将和士兵都是十分支持和激动。

如今看到海州在即,又得知收复盖州,很多军将都激动的哭了。

古人注重故土,若不是活不下去,大部份人都不愿迁移。

这也是为什么满清那边也有很多辽东百姓的原因。

现在丁毅收复故土,让他们可以回家看看,不知有多少人激动的彻夜未眠。

海州城是洪武九年创筑,包砌以砖,周长六里多,比扩建前的盖州还大,高更达三丈四尺,同样比盖州高,有南、西、北三个门。

因为海州城位于海城河北,玉皇山下,位置十分险要,易守难攻。

这边人口众多,经济繁盛,历来是东北南部的经济中心,无论是在明朝手上,还是在清朝手上,这边和辽阳一样繁荣。

皇太极对这里也极为重视,驻守大将为赫舍里·希福,满清正黄旗人,皇太极心腹侍卫出身。

此时的赫舍里·希福为一等甲喇章京(相当于明军参将)。

领一千二百八旗清兵驻守,加汉军三千,蒙军一千。城中百姓也有两万,人口密集,经济繁荣。

这些百姓平时和盖州一样,有五千左右在城外囤田,这次知道丁毅来攻,纷纷挤进城,顿时把海州挤的密密麻麻。

为防明军收粮,他们也是提前收了海州四周的粮田,全部囤进海州城,打定注意和丁毅抗下去。

同希福一起驻守的,另有镶黄旗佟图赖,他的女儿佟佳氏就是后来康熙的生母,这时刚刚出生,才几个月。

汉军守将为李思忠,这个李思忠可不忠,他是李成栋的族孙,现在为梅勒章京(相当于明军副将)。

论官位比希福高,但是谁让他是汉人。

这三人都是两黄旗的,李思忠是明年组八旗汉军时进入正黄旗。

两黄旗都是皇太极心腹,更是精锐,可见李忠思也是得到皇太极的信任和认可。

海州经营多年,不亚于盖州,看到明军包围他们,他们也不知道盖州丢没丢。

以他们的估计,盖州城是不可能被攻破的,加上丁毅也没让李率泰和苏班岱过来,所以希福等人,都以为盖州还在,明军只是绕过来。

丁毅和尚可喜汇军海州,也不急着攻城,这次可没招降,先把三个门一堵,两军两万多人,把海州团团包围,然后休整一两天再说,大块吃肉,好好补补。

他现在打仗和蒙古人似的,还驱赶着大量的羊,因为在复州和金州地区,他们都有养羊,且这次攻破盖州又得到大量畜牲,先吃着。

-----

丁毅和尚可喜汇军的同时,沈世魁的东路军已经到了牛毛寨。

牛毛寨座落在桓仁西境大雅河与六道河间的牛毛大山东北谷。牛毛大山,是桓仁境内山体面积最大的山,“其四周多高山、大山,而古今有名”。

这里曾经是明朝通向后金都城赫图阿拉的“镇江路”上一个重要军事要塞,距离赫图阿拉更是只有几十里。

牛毛寨东西宽约4里,南北长约4里。地域开阔,土质肥沃。其一面临河,四围皆山,宜农、宜牧、宜渔、宜猎,适于屯兵、练兵,利于防守。

以前这里是明军进攻赫图阿拉的通道,现在成了赫图阿拉前面的据点。

原本满清在这边只有几百兵丁家着,自从丁毅崛起之后,且兵锋几次打到镇江,皇太极极重这里的防线,加派兵马两千,备以红夷大炮,再配上这边的地形,一面临河,四围皆山,可谓比盖州海州还要易守难攻。

因为山路崎岖难行,他们当时自己把红夷大炮运进来,前后用了三个月,所以沈世魁若带着重型火炮进去,会非常困难。

而没有重型火炮,拿他们寨墙是没有办法的,何况皇太极还学了丁毅的防守方式,到处都是碉堡和沙包。

沈世魁于十月二十日,先到牛毛寨外面,寻了个高处,他带着诸大将远远用望远镜看了下,也是皱眉:“这地方不好攻啊,还好咱们有汽油弹。”

不然几乎不可能攻进去。

众将也是纷纷惊叹这地方的易守难攻。

据说当年毛文龙打下来过,还报功斩首两百三,史称亮马佃大捷,后世很多人怀疑是假,关键清和明两边都没什么记载,也不知道真假。

但现在看看,的确难攻。

牛毛寨所在的沟谷由南向北又折向东,地势南高北低,长约23里。沟谷东、南、西三面是高山,大甸子河沿东面山根由南而北流出沟谷,汇入六道河。

沟谷中、下段地势平坦开阔,最宽处达8里;中上段山势渐收,宽约1.5里;其上仍又很开阔,宽约4里。俯视上段沟谷,略呈哑铃状。寨址位于沟谷的中上段大甸子河左岸,距大甸子村村民居住中心6里。

进去的唯一的一条路,由沟外四道河子村进入大沟,傍大甸子河左岸,向南伸向沟内。

这条路右边是河,左边是山,长约六里,宽不到三米,到了尽头就能看到一段寨墙。(完全和山路一模一样,几乎不可能攻进去。)

原本墙高约一丈,后来为防丁毅,增高到两丈,底宽约近七尺,墙上泥土中夹杂大量中小河卵石,牢固无比,火炮很难攻破。

塞墙总长约700米,东起大甸子河岸,西抵山上,把一条顺河的沟谷,拦腰截断,全寨只此一道寨墙。寨墙北侧挑壕,壕深约1尺、宽约1.5米。

沈世魁到后,塞门也被用石头堵死,清兵俱在塞中坚守。

七百米的塞墙上,每隔五十米有一个碉堡,用泥石和河卵石加沙包堆积,放一门炮。

此处共六门红夷大炮,比盖州的还多,皇太极为了运这几门重炮,二十多里路走了几个月。

这就很可怕了,沈世魁用望远镜一看。

寨墙前面六里路最难走,右边是河,左边是山,道路只有三米宽,全是崎岖山路,高低不平,有的坡度甚至达到六七十度,忽上忽下。

而皇太极的红夷大炮在二三里外就可以打了,且居高临下。

并且在进入塞门五百米后,两侧有点低山坡上,也有小炮,可以直接打击大路,等于是三面炮击。

这边要过去,就要等于一边爬山一边往前,行动会非常慢,不停的被炮击。

这段路如此难走,无论丁毅的火炮还是投石机,都几乎不可能打到,也很难运上去。

“特娘的,这地方难搞啊。”沈世魁身边诸将看后,都纷纷破口大骂。

“难搞也要搞。”沈世魁沉声道:“丁毅和尚可喜,应该打下海州了,如果咱们连个牛毛寨也打不下,岂不是东路军最垃圾。”

众将顿时大怒,谁敢说咱们东路军最垃圾?众人赶紧想办法,如何通过,或者用最小的伤亡爬过这前面几里路。

第958章 聪明人活的久第70章 都是跟大人学的第292章 山东金矿第725章 俺来找你一起发财第234章 最伟岸的身影第849章 雷酸贡和纺织机第984章 不是明朝的总兵了第765章 定陕西第521章 骑术再精也没用第359章 四万精兵第36章 铜墙铁壁(3)第723章 放长线,钓大鱼第560章 我只是为大清着想第450章 疯狂的炮击第292章 山东金矿第242章 打复州,占金州第767章 拥兵万第374章 6磅野战炮第385章 大人射的好第374章 当世最好的牧场第937章 世道就是这样第557章 只有利益能和丁毅交流第879章 大干第一案第946章 被逼上贼船第975章 一看就是坏东西第471章 大增兵第25章 战前准备第400章 济州大后方第503章 疯狗突击第495章 甘薯和土豆第327章 决战樱花之国(1)第493章 我要产量要翻倍第626章 难得单挑第961章 有机会升级第675章 凡日月所照,皆为汉土第342章 天助太田?第803章 定安南第491章 夺取成功第487章 最重要的是坚持第924章 青门第733章 只手遮天第795章 丁毅北伐第438章 就知道拍马屁第1008章 抓住机会第41章 毫无武德第943章 保镖陈英第440章 必然来攻第610章 嫂嫂你有事就直说吧第725章 俺来找你一起发财第386章 各安天命第751章 只要冲进去,咱闯军就赢了第137章 破关而入第719章 兄弟们共诛之第998章 脸皮厚第780章 白银破100000000第520章 重炮之威第1003章 一群大妈?第559章 以后有的是机会第318章 真理都是在大炮的射程内第941章 备胎第122章 盐商第240章 扩军再扩军第267章 金州绞肉机(2)第431章 重要的是财源第346章 全面崩溃第97章 学堂和药局第956章 反着听第945章 总是如此第88章 回收饷银第707章 满清龙脉和宝藏第742章 囤兵都这么精锐?第220章 震惊和害怕第801章 请王爷登基第640章 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第489章 突袭第233章 走错了第624章 战马不要钱?第99章 炭火炼钢第813章 圣上你别乱来啊第338章 决战樱花之国(12)第115章 他服吗?第81章 钱不够第889章 如此的太祖?第719章 兄弟们共诛之第156章 血战南关口(下)第205章 郑大哥是可以讲道理的第179章 就怕小人有文化第205章 郑大哥是可以讲道理的第1013章 狗改不了第198章 大明上下,无此强军第192章 铜矿很偏宜第216 章 很难开口第717章 当代王的面狠狠羞辱他第98章 颗粒火药与定装第883章 丁毅之死第144章 鞑子是纸老虎第586章 重炮轰营第776章 号召天下兵马来勤王第488章 普特斯曼的交易第772章 稳步替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