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能臣

恋上你看书网630bookla,最快更新明骑最新章节!

第二百一十章能臣

这第七条,破格用人,提拔实用型人才,请陛下以公侯悬赏,欲得出奇建功之人,并请兵部,吏部出招贤榜文,不论出身不管家世,择优录用。

马城看完七道条陈拍着叫好,还将信使吓了一跳,戚金众将也吓了一跳,马城反复揣摩这七条建议,越看越觉得高深莫测,条条切中要害,心中滋味有些古怪,到底老子是穿越众,还是这位袁大人是穿越众,这七则条陈若是能落到实处,大明中兴便有望了,这真是大明朝的大牛人。

其中涉及盐铁由朝廷专营,收归国有,曰朝廷笼天下盐铁之利,则军帅无侵渔,九边无绝饷,则中国可高枕无忧也。估摸着这位袁大人还是收着说的,盐铁,药品,矿产这些战略资源,都应该朝廷专营才对,后世也正是这么做的。

七道条陈从战略战术,说到吏治,经济,无一不精。

马城叹道,袁公真宰辅之才也,早有这样的大牛人做内阁首辅,何至于闹成今天这副烂摊子。大明是不缺能臣良相的,前有张居正,后有袁可立,都是极具战略眼光的能人,却也明白,出一个张居正已是侥幸,不可能再出一个袁可立。党争,党争,把持朝政的自然应该是道德君子,似袁可立这等精于实务的,自然是德行有亏的。

由此可见,崇祯时把持朝政,大肆排除异己的东林党,便是大明覆灭的罪魁祸首,无可争议。

然而这位袁大人不结党,不营私,便只能被发配登莱了。一夜无眠,动笔给袁可立写了一封回信,将辽东战时从头到尾,事无巨细回忆了一遍,写了下来,帮助袁大人修改他条陈中不足之处。马城自问只是一个骑兵连长,上过几年军校,论治国理政还是袁可立,周永春此等三朝元老,更擅长些。比如袁可立提请朝廷,将盐铁,战略物资由朝廷专营,便是马城这门外汉万万想不到的。一封回信火漆封好,用了印,又让戚金将海州城下缴获的建奴帽盔,甲胄军械挑了一批,送与袁大人做回礼,想来袁大人是极欢喜的。

信使匆匆离去,留下十条大型海船充实东江水师,实属不易。

送走信使和戚金,秦邦屏两人坐在房中,闲聊起来这位袁大人,实属不易,罢官削职二十六年,起复不易,难怪条陈中带着一些愤懑之气。说起来袁可立生平,在江南断过几次大案把人都得罪光了。

戚金回忆道:“袁公在江浙做推官时,官声极佳,万历二十年时倭寇出没,吴中禁海,江浙世家动辄以通匪罪名互相栽赃,兴大狱,几次大案都是袁公所断。大人当不知这位袁公,万历二十二年还曾巡海,去硫球断过一件大案呢!”

马城听的兴致大起,出海巡硫球,从未听过此事,十分有趣。

戚金是浙人所知甚深,便说道起来,万历二十二年闹出一件通倭大案,一个李姓千总邀袁可立共饮,席间出赠三把倭寇**,袁可立审视之,见刀面光洁如玉,十分精美,但最终谢绝千总将刀退还,袁可立凭经验发现这不是倭刀,而是来源于琉球之物。

不数日,海上传来战报,说军队打了胜仗,击毙倭寇数百,擒获二十名俘虏和大量物资及船舰。但在审验时却没有战俘的口供,也没有证据,案件一筹莫展,但急于报功的军方要求草草结案将犯人处死。巡按感到棘手,交给推官袁可立查办。

袁可立接手时,有两人已毙死杖下,另外的十八人也被以毒药致哑,即便不哑也因为语言不通而无法辩冤。袁可立据理力争,上奏朝廷将人犯缓死暂系狱中。袁可立仔细地查验了所有缴获的物品,惊讶地发现自己曾经见过的三把倭刀竟然也在其中,又被当作战利品上报。顿觉案件大有蹊跷,马上找来李姓千总对质,但千总死不承认诬良为盗,并一不做二不休一口咬定说就是在海上俘获的倭寇。

不久,琉球贡使来中国,胸有成竹的袁可立请他们过来指认,贡使辨认出这些全都是琉球良民,是一次在海上运输粮食时因风失舵,而漂流海上才不幸被官兵捕来冒充倭寇的。后来这十八个琉球国民被无罪释放回到家中。为感谢袁可立救命之恩,在琉球建庙塑像奉祀,敬若神明。

马城沉吟良久心中了然,能从三把倭刀判断出产地,这在大明朝就是极为杰出的司法官员了,远比那些东林嘴炮道德君子强的多了。

又追问道:“袁公当初是如何丢的官?”

戚金所知也不多,只知道是万历年间,京师景德门被雷击,袁可立借故发难直谏,将消极怠政的神宗皇帝大骂了一通,惹毛了神宗皇帝便被削职为民,在家做了二十六年平头百姓,在家为民还上书朝廷,请减免百姓赋税徭役,还曾经积极协助官府清查丈量田亩,是张居正改革的拥护者。

马城一笑,果然是能臣,良相务实派,却没什么政治智慧,不了解老朱家皇帝的性子,太梗直了。老朱家的皇帝都是差不多的性子,喜欢一个人就往死了用,讨厌一个人,此人便一辈子翻不了身。这位袁公可也不冤,司法官员出身不懂揣磨圣意,被弃用二十六年可也不冤。

人无完人,神宗皇帝,袁可立都有性格缺陷,马城这后世来人穿越众,自是看的清楚,张居正便只有一个,既圆滑又干练,大明出了一个张居正已是天下之福,替大明朝续了命了,不能指望太多了。

尽管如此,袁可立仍是不可多得的良相,大明朝难得的务实派官员。这一觉睡的格外塌实,务实派官员虽生存艰难,可周永春,袁可立这些能臣,终究是形成一股势力了,只要不遗余利的打压东林党,这些务实派官员便能不断冒出来。

一觉睡醒,京师周老大人来信,圣君下旨查抄了东林书院,厂卫四出下江南,正在四处通缉东林余孽。马城哈哈一笑极爽快,遭人唾骂的阉党,九千岁终于动手了么,这才对嘛,不陷害几个忠良怎么配叫阉党呢。

一只小蝴蝶扑扇着翅膀,终于在江南形成惊涛骇浪。

看清爽的小说就到

第八十章 缠斗第六百九十五章 入戏第四百七十四章 金水桥第四百三十八章 征讨第七百六十一章 夜战第七百九十二章 抢功第二百七十四章 海盗第一百一十七章 萌芽第一百零七章 才子佳人第一百八十八章 开原书院第八百四十八章 枪骑兵第二百一十一章 马不停蹄第二十八章 起家第三百四十四章 礼拜日第五百二十五章 挤兑潮第一章 穿越世家第六百五十七章 轻骑第二百二十八章 铁骑狂飙第二百四十五章 神迹第一百四十九章 护商第四百一十四章 军法第五百六十七章 斩将第八百三十九章 横扫第四百三十六章 教化第八百一十五章 观风第三百七十三章 乱世人第八十六章 危局第六百三十章 忘形第二百三十一章 同僚第四百五十一章 海盗逻辑第四百二十四章 暗杀第十一章 遇贼第五百七十二章 提振第八十章 缠斗第五十一章 射第四百一十四章 军法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 青年第三百七十一章 伏击第二百六十八章 西学达人第七百一十五章 乱兵第四百六十五章 掠夺第七百七十六章 刀第四百五十一章 海盗逻辑第二百七十四章 换装第八百五十一章 大都督第六百九十一章 军令第一百三十章 汉唐论第四百二十二章 人情第一百五十二章 箭如飞蝗第六百六十四章 秋意浓第二十四章 巡检第六十八章 韬略第五百六十八章 关宁第六百一十一章 虎第八百五十二章 险要第一百七十四章 历史转向第一百四十一章 表亲第七百五十九章 宏愿第一百八十八章 开原书院第九章 协防第八百六十章 方略第六百四十一章 追逃第六百一十五章 藏兵谷第四百六十四章 骑兵甲第六十四章 入营第五百零四章 固守第七百八十章 搅动风云第四百三十五章 纲常第一百零六章 纨绔第四百章 对质第一百九十五章 战略欺骗第五百七十五章 击溃第四百零二章 大清洗第二百七十二章 人傻钱多第四百三十二章 孤家寡人第二百二十六章 白莲第六百七十八章 黑云第六百三十一章 弃械第八百七十九章 帝国第七百章 凶蛮第二百一十章 能臣第七十八章 西路惨败第七十三章 欠饷第八百七十八章 狩猎季节第一百八十四章 天子一怒第三百九十八章 反间计第六百六十五章 佳话第四百七十八章 家事第二百八十五章 好战第四百六十一章 讨伐檄文第六百五十一章 变革第一百五十九章 叶公好龙第一百八十章 非人哉第三百二十八章 盛怒第一百六十八章 明争暗斗第七百三十一章 援兵第六百四十二章 北海第三百五十三章 狗咬狗第六百二十七章 虎路平阳第二百八十一章 兵学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