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好战

恋上你看书网630bookla,最快更新明骑最新章节!

第二百八十五章好战

三月,天气转暖。

青龙湖,湖心庭,休沐之日汉社核心在湖心庭激辩。

如今汉社成员以勋贵为主,除了马城这个社首,李开元,柳自华两个骨干,还有几位新加入的勋贵子弟,都是在京营任职的将领,算上还在山东剿灭叛乱的戚金,远在贵州的秦邦屏等人,真正彰显了汉社的本质,是一群勋贵,铁血军人组成的军人社团,还有卢象升,倪元璐这般开明人士。

汉社激辩的内容无非是马城的兵学主张,越发完善的兵学民本论。亭中,三个锦衣卫探子战战兢兢,头也不敢抬的瑟瑟发抖,很想将耳朵捂住不听这些大逆不道的言论。汉社中人却无视了三个锦衣卫,越辩越激烈,热议的内容是新鲜的,开明的,由马城提出来的西方骑士精神。

这话题由马城提出,精通西学的孙元化印证,谦卑,荣誉,牺牲,英勇,怜悯,诚实,精神,公正八大骑士精神,确有其事。虽然孙元化言之凿凿,一干进士出身的讲官却不愿意相信,百般攻讦质疑。马城自是侃侃而谈,西人骑士精神,和汉唐商武精神不是一脉相承的么。

汉朝尚武是尽人皆知的,汉朝人人好击剑,配剑,对异族呈现的是碾压之势。

尚武,英勇,精神,这不是西人骑士精神的汉朝版本么,马城提出汉朝的武德,便等同于西方的骑士精神。一干讲官进士是何等人物,自然是心中不忿口水横飞,抓着好战必亡的老套路不放,反复攻讦,尚武便会好战,好战便会亡国,汉朝不正是亡于藩镇割据么,这也是无可争辩的事实。马城可也不是辩场菜鸟了,自然是反唇相讥,好战未必亡,战争也是有红利的。

战争红利,这就与儒家仁治思想针锋相对了,妥妥的大逆不道呀。几位讲官气的满红耳赤,不欢而散,马城面不改色心不跳,想说服这群人难如登天,还太早了,等到这些人尝到战争红利的甜头,马城才不信这些人还会这样死硬,内阁诸公,皇上,百官会跟朝廷的银子岁入过不去么,扯蛋。

战争红利的妙用就在于利益均沾,从阁臣到百官人人都有俸禄拿,等到皇上内驽,户部官仓因为战争红利金银堆积如山,便没人会反对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将一个风情独特的异族女奴推进卢大人怀红,您卢大人会舍得推出去么,不会吧。

没人比马城更懂得士大夫阶层的虚伪,等到打赢了对外战争,被异族美女财帛滋养了起来,便会改口夸赞天子圣明,既寿永昌了。免不了有几个顽固死硬派,一边享受着战争红利一边大骂好战必亡,多半会被当成烦人的苍蝇。所以大明眼下最需要的便是胜仗,一场又一场连续不断的胜利。

卢象升仍苦口婆心的劝道:“此言大谬,好战必亡此乃古之明训,不可为之。”

马城也不生气只是一笑了之,摆一摆手,那三个锦衣卫探子如蒙大赦,施礼过后乖乖的走了。

卢象升冷声哼道:“这位内相可是越发威风了。”

马城仍是淡然一笑,天子家奴,何足道哉,前世魏忠贤能成为权倾朝野的九千岁,全是因为天子手中无人可用,只得重用权阉对抗朝臣。今世内阁都是铁杆的帝党,人才济济,魏忠贤的权力便分散了,再也不可能成为九千岁。自然,马城这个穿越众也起了绝大的作用,十五六岁的少年天子正是崇拜英雄的年纪。

马城的横空出世,便极大的满足了天子的成长需要,分走了魏忠贤一部分大权。

朝中有孙承宗,周永春,袁可立一干老臣占据要职,魏忠贤这个内相只剩下替天子敛财这一个功能。

面目全非的历史给了马城极大的信心,将这汉人江山花花世界维持下去。

晚间,内城。

前首辅方从哲的宅院,如今送给了周永春做官邸,后园。

马城经过清冷的假山,站在小桥上朝着周部堂,李侯爷,袁阁老拱了拱手,心中一时有些激荡,两年前也是此情此景,如今却物是人非。一朝天子一朝臣,方从哲是不可能起复了,并且随着东林党的禁绝,亓诗教告老还乡,神宗朝党争局面不复存在,朝中清一色铁杆的帝党,阉党。李承阼,张维贤一干勋贵重掌军权,重新形成了勋贵,内阁,权阉三方制衡的局面。

似乎内阁,勋贵都意识到一个事实,制衡只是为了分权而不是为了对抗。经历了惨烈的万历党争之后,勋贵,朝臣方明白一个惨痛的教训,制衡是为了协调合作,而不是为了搞对抗搞党争。诸位帝党都是经历过万历党争的,都吓怕了,都是对党争深恶痛绝的元老。倘若制衡变成了党争,那便是一场大灾难。

在场四人,代表着天启朝最高级别的圆桌会议。

马城才刚坐到下首,便被周老大人劈头盖脸骂了一通:“毛毛糙糙,你可知这几天骂你的弹章堆了多高。”

暴脾气的袁可立也重重哼了一声,马城尴尬赔礼道歉,谢过次辅大人维护之恩,心中警觉这几日确实得意忘形了,说了许多大逆不道的言论,被人弹劾也在情理之中。心中警觉这大明朝仍是士大夫的天下,是该低调几天了,那些大逆不道的言论若是激起内阁的反感,便十分不妙了。

心中不免有些唏嘘,儒教,士大夫的势力太强大了,根深蒂固。

李承阼笑着解围:“兵家之言么,倒也并非一无是处,本侯以为开城所言民本之论,倒也颇有可取之处。”

一句话便替马城解围了,勋贵自然是完全站在马城这一边的,巴不得马城再炮制出几篇兵家经典。吵嚷几句也便罢了,这大明的文武是最不可能同一个鼻孔出气,虽是同盟关系不免仍有些龃龉,实在难免。都是在官场了打滚一辈子的人,含糊过去便议正事,山东之乱,马政之争。

袁阁老是很没面子的,才刚离任后院就失火了,火暴脾气的袁阁老发作,以雷霆万钧之势剿灭了教乱。反思起来也知山东民力耗尽,一面承受着旱灾,一面还要支撑东江镇粮饷,发生教乱也是他的责任。如此,东江镇走私一事便正大光明的提上议程,大明海禁早在神宗年间就名存实亡了,走私实在是稀松平常事,山东民力耗尽,东江镇若能自给自足便再好不过了。如此,招安李旦便势在必行,李旦在朝鲜,倭国面子大,人脉广,麾下又有强大船队,实在是东江镇贸易的不二人选。

东江镇是袁可立极力支持的,绝不能眼睁睁看着断了粮,葬送了大好局面。

看清爽的小说就到

第四十二章 跪地免死第二百六十八章 战舰第四百三十三章 大妃第二百一十一章 马不停蹄第五百八十七章 接管第二百九十四章 夜袭第三百四十七章 信王监国第一百一十五章 其势已成第二百一十六章 整顿京营第八百三十二章 小农第四百四十一章 君在法下第五百八十七章 接管第六百五十二章 三法司第一百五十九章 叶公好龙第五百零八章 狂轰滥炸第七百七十二章 奇谋第八百八十二章 隐蔽接敌第七百八十四章 设伏第五百八十九章 跪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计第八百三十四章 英才第八百五十五章 土人第一百二十一章 游击第三十六章 火拼第二百九十一章 对峙第五百九十一章 畜奴第二百四十四章 忠奸之辩第三百九十六章 关城第十九章 服不服第五百四十九章 大凌河第五百五十七章 主堡第五百五十八章 小玩意第五十九章 魔鬼训练第五百六十章 雪耻第一百九十七章 国运第二百二十八章 铁骑狂飙第六百三十三章 紧急第八百一十一章 除恶务尽第六百一十章 战第八百七十二章 铁板第一百五十六章 传世之作第一百六十章 陷害忠良第二百四十五章 神迹第一百一十二章 党争第七百七十章 恩主第二十一章 刺儿头第八百八十章 带路党第八百零七章 长驱直入第二百五十四章 母仪天下第八章 拼刺第五百六十六章 战功第六百八十二章 水仙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宴仪第五百三十四章 草甸集第四十四章 练兵第四百六十六章 革新第四百八十六章 战乱时代第三百一十二章 上将军第二百七十八章 兵学先驱第四百六十章 世界大势第二百六十四章 翻案第一章 穿越世家第三百三十一章 找茬第四百二十八章 父子第二百八十七章 闹事第八百一十七章 书院第六百一十四章 山地战第八百六十四章 承志第五百零三章 群魔乱舞第七百五十四章 混世第六百七十六章 天下第一卫第二百四十七章 激辩第三百八十八章 伏兵第七百零四章 镇压第七百九十五章 进攻第三百八十九章 奴才第二百六十三章 明志第五百七十一章 山宗第三百二十九章 文人误国第七百二十七章 规制第八百三十三章 所谓清高第四十八章 细作第七百四十八章 骄横第五百八十一章 封侯第五百零四章 固守第四百九十三章 半日战争第八百七十九章 帝国第六百二十七章 虎路平阳第三百九十五章 和议第二百七十三章 归京第六百六十六章 堑壕第二百二十四章 四面合围第七百二十章 雷霆第四百五十四章 善政第二百三十六章 法源于儒第四百七十五章 脸皮第一百八十八章 开原书院第二百四十一章 整顿京营第二百五十六章 袭营第三百一十九章 整顿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