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九章 崇祯九年

前线,伤兵,棺椁被运回云南丽江府,五千补充兵员进至前线,李定国得到补充兵力便向南推进,吃了亏的忠贞营长了记性,白天分兵四出攻城掠地,晚间扎紧营盘严防死守,一月之间,却仍旧三次被土人袭营,损兵三千,弄的李定国极是恼火,却无可奈何。

土人昼伏夜出,防不胜防,忠贞营又全是新兵战力不强,战局竟僵持住了。

白天明军四出搜缴土人藏身的山区,夜间则是土人青壮的天下,僵持中双方不时爆发激战,不断失血,这便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毅力之战。这场南征第一个年头打的最是艰苦,伤亡惨重的忠贞营数次求援,新任四川,云南,贵州三省总督傅宗龙不得不一年内三次募兵,将大批西南青壮投入前线,最终打成了一场烂仗,消耗战,旷日持久的大战。

南京,上书房。

大明将都城迁会南京,已成定局,短命首辅孔贞运下野,新首辅难产各方僵持不下,皇上总算独断专行了一会,启用天启朝旧臣袁可立为南京首辅,与燕京监国守辅孙承宗并立,一南一北推行大明新政,这一手倒是极高明,一南一北两个行政中心并立,南人管南人的事,北人管北人的事,彻底摒弃了南北之争,一南一北联手弹压官绅旧党的反扑。

所谓官绅其实便是同一伙人,出则为绅,入则为官,结盟社,做大官,把持影响朝廷大计,上下其手将富庶的大明蛀的千疮百孔。崇祯皇帝恨不恨这伙人,恨的要死,这位天子渐渐成熟起来,举着新政的大旗下死手,与南京首辅袁可立两人君臣一心,对官绅旧党便只有一句话,抓人,抄家。

要抓人抄家总得有个理由,这个引子便是改税制,改商税为十税一,盐,茶,铁这些涉及国计民生的,收回官办,瓷器,织锦这些奢侈品,三税一,书画,孤本这些价值万金的,二税一,真真是对江南官绅下了死手。崇祯皇帝还心中忐忑,火爆脾气的袁可立却不理那许多,盐铁官办,说办就办。

盐铁官办,是真的断了江南官绅最大的财源,不出意外引发了盐帮,矿工叛乱,盐帮叛乱便是崇祯九年大明新政后,爆发的第一场大规模叛乱,波及江浙湖广四省,影响极大。袁可立是什么人,哪会客气,当即从朝鲜调集重兵平乱,调来的便是他学生毛文龙的义州兵。

皇上已是骑虎难下,只得封赏毛文龙为宁南侯,喜从天降,毛大帅便调集他的两万义州兵乘船南下,再次扫荡江南四省。义州兵,与建虏对垒多年尚且不落下风,牢牢将建虏八旗挡在鸭绿江畔,如今精华虽已抽调一空,加入北征,余威却尤在,对付一伙盐帮那不是易如反掌。

义州兵杀气腾腾进了南京,火爆脾气的袁可立瞪起昏花老眼,与坐镇北京的孙承宗同时在大江南北,大明全境强势推行官绅一体纳粮之法。先行减免农税,停征三饷,稳住民心后便举其大刀,杀气腾腾往大明官绅脑袋上砍去,此时,各省巡抚标营已大多完成募兵,拥有了一定的战斗力。

当首辅,皇帝,勋贵齐心协力,将大刀砍到官绅头上,官绅其实是没有丝毫还手之力的。此时的崇祯皇帝才知道他当年有多傻,他的皇兄天启帝有多英明神武,官绅动不得么,谁规定的,他的皇兄当年便动过了,动就动了又能如何。

新晋宁南侯毛文龙在江南上蹿下跳,如狼似虎的义州兵在厂卫配合下,半月便剿灭了四省盐帮大叛乱,阵斩两千余人,将江南四省经营一百多年的盐帮连根拔起,判了流放奥州的便有两万多人,松江府每天都有运送囚犯的大福船出海,冒着风浪往奥州送人。

奥州,崇祯皇帝是真的打心底里,爱死了这个地方。

只流放不杀人,又不违背祖宗教诲,又不伤天和,皇上心里美滋滋的,还有比这更慈悲的么。

崇祯九年这一年,江南发生了许多大事,改天换地了。

皇上不想征商税,皇上不想将江南官绅连根拔起么,做梦都想,只是不敢,也没有可行性。如今时机成熟了,皇上还怎会客气,先是辽军在江南闹了一场,以雷霆之势将各省驻军缴械,解散,一刀干净利落的斩去了江南官绅的一条手臂。如今毛文龙的义州兵又杀气腾腾剿灭了盐帮,断去了官绅们的另一臂。

这出大戏其实便是马城主导的,马城心里明镜一样,枪杆子里出真理,啥叫真理,真理便是老子们的大炮火枪马刀,再闹,再闹老子便调半吨重的枪骑兵来,碾过去,杀过去。

毛文龙强势弹压江南,一系列新政顺利展开,禁止农民卖身给地主成为庄奴,严禁地主虐待庄户,强迫改善佃户待遇,减租减息,废除三饷,这是袁可立早年便构思成熟的设想,如今便强势了推行了下去。这还不只,袁可立弹压了江南官绅,流放了几万人去奥州,又将大刀砍到了皇亲国戚头上。、

什么亲王,郡王,养猪政策养出来的蠢物,通通上税,不但上税竟然还要补税,一补就是五十年的税,这便是捅了马蜂窝。各位王爷告到南京,哭嚎起来,崇祯皇帝也管不住爆脾气的袁可立,只得出海避往台湾去了。

各位王爷哭穷,耍赖,毛文龙那理那么多,纵兵接连劫掠了两座王府,各位王爷便老老实实将五十年的赋税补上,不敢吭声了。宁南侯太狠,义州兵太凶,便破财免灾吧。

有些王爷遭了大难被义州兵抢了,有些聪明的却早已看不上那点田亩所得了,从地里刨食能得几个钱。有些聪明的王爷早早将大宗田亩贱卖了,派管家,派子女拉帮结伙走关系,买船,雇水手出海经商呀,或者去广东,香港,台湾府买店面,买地皮和佛朗机人做生意,财源滚滚。

崇祯九年,大明的江南暗流涌动,发生了许多改变了大明的大事。

第四百六十四章 骑兵甲第四百七十五章 脸皮第三百五十四章 拥兵自重第四百二十二章 人情第六百六十一章 暴力第二百九十八章 山西之战第四百二十八章 父子第七百七十五章 激战第三百三十一章 找茬第三百三十四章 治罪第三百六十章 攻势第一百九十一章 渡海第二百五十章 东林脏官第五百七十八章 漠北第八百一十四章 初心第七百零二章 草莽第五十八章 世妹第四百八十八章 公司第四百一十八章 将歇第三十七章 枭首第一百七十九章 莫问前程第七百九十七章 定国第三百零五章 活阎王第五百一十二章 轻火枪第八百四十四章 塞北第二百七十六章 剿海匪第四百五十四章 善政第五百八十四章 辽事第八百七十六章 机动第三百三十二章 白眼狼第八百六十四章 承志第九十三章 虎狼第四百九十八章 连队第五百零六章 烈性第二百三十章 报应第八十二章 突围第五百五十一章 一日三惊第八百七十八章 狩猎季节第三百一十七章 所谓政策第八十九章 广顺关大战第九十四章 人杰第二百四十八章 留质第三百零九章 墙式冲锋第三百六十五章 长城第五百四十七章 人和第三百二十二章 国宴第四十二章 跪地免死第六百一十八章 奇兵队第四百零四章 新学第四百六十二章 兵临第一百二十一章 游击第六十章 刁钻第一百二十三章 偷营第五百二十七章 兴兵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皇第八百三十五章 川东之站第八百三十八章 闯宫第五百九十一章 畜奴第五百三十一章 炮击第一百七十三章 勋贵复辟第三十章 请家法第八百一十五章 观风第四百八十五章 狠人毛文龙第六百二十四章 炮火第七百九十三章 驱虎吞狼第八百二十章 山门第五百七十章 整顿第七百三十八章 如风第七百零八章 知县第五百九十八章 为子孙计第三百五十二章 内斗第一百四十六章 朝局第八十六章 危局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第八百二十章 山门第四百九十二章 荷军第八十五章 死守第四百九十八章 连队第七百三十四章 济世第二十三章 破局求官第九十三章 虎狼第三百七十八章 上官第二百七十三章 所谓青天第八百一十章 七杀第二百六十二章 重火绳枪第二百七十六章 剿海匪第三百九十八章 反间计第六十四章 入营第二百六十一章 汉社第七百八十五章 精兵第六百九十二章 青壮第六百四十一章 追逃第四百九十三章 半日战争第四百零一章 建州内乱第七百九十五章 进攻第四百二十一章 宣传第三百八十九章 奴才第七百三十八章 如风第八百七十八章 狩猎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