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

第一百零三章往事二

太皇太后一面觉得朱祁镇说得对,一面觉得这一件事情,风险太大了。

而今大明因为马政,卫所,等等原因,大规模出塞的能力正在减弱。如果为了区区几十个人。而出动大军,且不说,草原茫茫能不能找到还是两可之间。即便找到了,瓦刺如果聚众围攻,一旦这些精锐战死草原,恐怕九边就空虚了。

稳妥起见,此事万万不可。

但是朱祁镇所说也有道理。

人与人之间也是互相影响的,朱祁镇在太皇太后面前,一直说瓦刺的威胁,甚至朱祁镇在乾清宫挂了一张地图,将九边之外,从辽东到西域,大片涂白,并写上瓦刺两字。太皇太后看了,也觉得触目惊心。

虽然这年头的地图的比例不大好,但也能看出,瓦刺与大明的疆域似乎相差不大。

所以太皇太后也不想在瓦刺面前示弱。

朱祁镇终于策划了他第一次军事行动。

他下令让马顺让锦衣卫确定阿岱汗的行踪,并从让李大川从京营之中挑选好手,总计有三百余骑。

从北京到西北,蒋贵也派了自己义子为先导,筹备了三个月,才一举出塞,翻越大漠,杀死阿岱汗。

当时瓦刺也发现阿岱汗,结果被李大川等人,虎口拔牙。脱欢大怒,令兵围之三重,李大川带兵溃围而出。

也是因为瓦刺士卒多为骑兵,其中还有重甲精骑,防守并非长处,但也看出明军百里挑一的精锐,也是一等一的强横。

南逃三百余里。

大同总兵官方政带了数千骑接应。瓦刺见状,这才放弃,说是见了王师出没大漠上,特来相送,并将落马被俘的人一一送还。

即便如此,李大川等人回来的也只有一百多骑,折损过半,仅仅待来阿岱汗一颗人头。

就是今年春天的事情。

满朝文武对这一件事情却大为赞赏,连太皇太后也觉得李大川是一个将才。

只是朱祁镇却有一些情绪低落。

用一百五十名精锐骑兵,换一个颗人头,到底对不对。

死的人也不仅仅是这战死在草原上的人,还有锦衣卫不少人手,从宣德十年开始安排在草原上的探子,一整条线被瓦刺人发现,从此不见踪迹。

他们的下场,想想就明白了。

不过,朱祁镇心中的怅然,只能压在心里,他将这活下来的一百多人,全部加入乾清宫侍卫之中,也将乾清宫侍卫扩编到三百人之多。

朱祁镇从几年,日日练习骑射。这些侍卫自然也是跟随朱祁镇。

即便有些公侯世子,如果吃不了这个苦,也都被赶出来了。

不过,大部分勋贵,到了而今还是二代,父辈都是能带兵打仗的将领,最见不得这种临阵脱逃的人。

更不要说,皇帝都坚持住了。

你们反而不能坚持,你们比皇帝还金贵。

所以凡是坚持不住的,回家之后,都被拿鞭子狠狠抽一顿,除非如张忠一般,真的是先天有疾。这么没有办法的事情。

其余的人有一个算一个,都必须坚持下去。

所以这三百骑,放在大明军中,不敢说一等一的精锐,但也决计在水平之上。

不知不觉之间,朱祁镇已经收拢了一大批勋贵之心。

这一次来南海子围猎,也是有很强的政治因素。

因为朱祁镇不是自己来的,而是浩浩荡荡有万骑之多,其中有各家勋贵带着自己的家兵,有各级军官,这些中层军官,没有权力带亲兵,不过却可以将儿子带来。

整个南海子有上直卫负责警戒。

甚至可以说,这是李大川斩阿岱汗的余波。

太皇太后想以这样的行为,向全天下展示一件事情,那就是皇帝长大了。

朱祁镇长出一口气,擦擦头上的汗,看着南海子绵延不断的红墙,再看着身后,绵延的队伍,虽然有万骑之多,但是在锦衣卫的组织之下,倒也整整齐齐的,并没有什么杂乱之处。

朱祁镇说道:“走。”

“驾。”的一声,朱祁镇带着三百护卫,进入了南海子。

朱祁镇到了南海子之后,并没有立即开始行猎,而是先行休息。正式的行猎要明日才开始。

同样安置下去的,还有各方勋贵,乃至文官。

这样的行猎,宣宗皇帝在的时候,还有过几次,而今已经数年没有见过盛况了。各家勋贵都在摩拳擦掌,想要在皇帝面前拔一个头筹。

朱祁镇休息的时候,王振一直忙里忙外的。不敢有一丝懈怠。

朱祁镇身边也的的确确离不开王振。

王振从小将他照顾他,甚至比朱祁镇自己还了解自己。朱祁镇用阮安代替王振在身边伺候之后,总是觉得不适应。

原因无他,阮安太老实了。

司礼监太监太滑头,太擅权不好,但是没有一点心机城府也不好。很多事情,总不能让皇帝与内阁打擂台吧。

王振是不需要朱祁镇说,他就知道该怎么办?分寸拿捏的极好。

但是阮安必须朱祁镇下旨,才知道该怎么做,而是朱祁镇说多少,他做多少,就好像是建筑图纸一般,不多一分,不少一厘。

这或许就是阮安的本性,所以他能承担起营造北京城的重任,但却不能承担起司礼监的重任。

所以,朱祁镇又偷偷的将王振调回来了。

先是仅仅让王振在身边伺候,后来一点点的又掌管司礼监。

王振似乎吃一堑长一智。朱祁镇让金英查了,王振还真是什么手脚没有做过,一点银子都没有捞。

朱祁镇见状,在京师之中找了一个宅子赐给了王振,有赏赐了不少金银,以做抚慰。而这一次王立情报及时,引大同兵马出塞。也立下功劳。

已经封锦衣卫千户。

朱祁镇已经决定让王立去新安,新设新安千户所。也算是对王振的奖励了。

新安在朱祁镇圈定之后,就成为连通南洋的重要窗口,而大明民间的举动,与朱祁镇所料不差。

虽然有了严格的限制,必须是海外大明户籍,才能出海。如旧港,万生石塘屿,等地方的户籍,才能在这里出海贸易。

但是对很多海商来说,这并不是问题。

毕竟旧港全部是施家说了算,朱祁镇封施长安为旧港宣慰使,就是纠结了大量海盗杀回旧港,夺回家业。

对这些相助的海商或者说海盗,一个个都有回报,旧港的户籍还不是一张纸一支笔的问题吗?

这事情即便对大明境内一些大能力的人,也不是什么问题。

于是乎,新安立即发展起来,一时间有人以小广州称之。

李时勉担任新安县令之后,对朱祁镇交代的事情,非常在意。几乎一手一脚的建立起收税体系。

特别是李时勉发现海商都腰缠万贯之后,收起税来从不手软。新安一县,也跃成为广州最富的一个县,甚至比广州两个附郭县都要富。

唯一的问题是对外国人不大友好,毕竟朱祁镇的借口,是对海外百姓的支持,所以凡是能来新安的,户籍能够作假,但是总不能连汉话都会说吧。

这如何自称是大明人?

三杨对新安也是另眼相看,杨荣更是直接上奏,建议在福建也开口。毕竟杨荣是福建人,总要为家乡谋福利。

这样的事情,也是这个时代的常态。

所以新安鱼龙混杂,朱祁镇有意加强对新安的控制,并以此为触脚,延伸到海外,派王立过去,也是给他一个立功的机会。

至于能不能立功?王立身边有不少王振派过去的得力人手,上面又有马顺照顾,如果这都办不成事情,那么王立这一辈子,也就是混吃等死的分了。

第二章 云南局势第八十二章 凯旋阅兵第二十五章 丘濬的实学思想第一百二十一章 杨洪到第一百三十九章 石彪的决然第二十四章 碧溪第三十一章 崩溃的开始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后的反扑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风云变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一百五十四章 也先第九十三章 开海五第一百零一章 杨溥时代的开始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决第六章 新天子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车为城第九十九章 不可让杨士奇没有好结果第九十五章 大明军制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托古改制第一百三十六章 钱第二十九章 辟雍之殿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一百章 战争的脚步声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难题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东的灭顶之灾第二百三十一章 河北征兵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二十九章 辟雍之殿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学新三甲第七十章 悬危之计第一百四十一章 藩王危机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临朝第十章 大雪纷纷第三十四章 交趾战况始末第一章 襄王金册第十八章 陈纲案第四章 都掌蛮之灭第一百零一章 围城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明的金银流向第九十五章 任礼出镇甘肃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游第一百一十二章 议麓川三第一百七十七章 烽火传京师第八十一章 正阳门下第七十一章 教子第九十六章 残破京都第二十六章 陈文的杀手锏第十三章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游第六十五章 肇州血战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第一百三十八章 襄王之心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七十章 父子第八十一章 黄河水患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一百四十二章 政治改革的预想第一百三十五章 以工代赈第十三章 刘定之入阁第六十二章 肇州第一百一十六章 皇太后心事第一百零九章 谅山之战之构想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八十八章 旧港施家第二十七章 朱见濬的决断第三十三章 有变第十一章 海西都司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臣杨荣第三十七章 汉城之战第一百四十二章 挫扁第四十章 薪火相传第二十八章 江南重赋第一百九十三章 瓦刺的崩溃第七十四章 瓦刺可灭乎?第四十二章 流放海西第一百二十九章 宁化巡检韩铁城第一百一十九章 瓦刺的外交试探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十四章 遗诏第二十四章 海运现状第九十二章 坚持不懈埋子第六十三章 驰禁令第四十三章 海西经营第一百二十九章 首辅曹鼐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机的窘境第五十七章 朝鲜大清洗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风俗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临朝第二十六章 换讲官之意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案之始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浑不怕第七十五章 白沙书院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机会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战第五十四章 水利学堂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广西第六十七章 风雨将至第二百零七章 明军步骑vs瓦刺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