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议麓川二

第一百一十一章议麓川二

“孙儿细细想过了。”朱祁镇说道:“除非黔宁王复生,否则这个办法就行不通。”

太皇太后自然也明白朱祁镇说法。

其实何文渊所言,是正确的废话。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明朝最重屯田,在云南的卫所数量不少,本身就是且屯且战。这一场大败,正是说明了这个办法的破产。

至于什么原因,只能胜利之后,再细细查。绝不是在大战之前,就追究这些细枝末节的事情。

任何事情在战争面前都是细枝末节。

太皇太后对朱祁镇很满意。

今年太皇太后越发感受到自己的虚弱,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虽然麓川之事在外面闹得沸沸扬扬的。

但是在太皇太后看来,还不如朱祁镇本身重要。

不,在太皇太后看来,天下之间任何事情都比不上朱祁镇本身重要。

不是太皇太后小看麓川,麓川在滇西还行,真要打到滇北,滇东,这些大明统治云南的核心区域,麓川决计打不动的。

毕竟洪武年间,朝廷往云南大举移民,这些汉民决计不会向麓川低头的。而麓川而今之所以屡战屡胜,因为他打的大多是土司。吞并的也是土司。而不是朝廷直辖的地方。

这才这么顺利。

比起麓川的事情,太皇太后更看重朱祁镇在处理这一件事情上表现出来的分寸感。

没有刚刚登基那个时候,说什么一举灭麓川之事。

太皇太后说道:“你既不想大举增兵,又不想用何文渊的办法,你想怎么办?”

朱祁镇笑道:“孙儿不知道,不过想来诸位先生却是知道的,娘娘要不先召见诸位先生吧。”

太皇太后说道:“好,这一件事情就交给你了。”

朱祁镇动作微微一滞说道:“娘娘的意思是?”

太皇太后说道:“我老了,这江山此早是你的,你按照你的意思,先与内阁诸位先生商议出一个结果,再来与我说吧。”

朱祁镇心中激动,但是依然说道:“娘娘才不老的。”

太皇太后说道:“小马屁精,不用拍我马屁了,不过有一件事情,你也要有所准备了,我准备为你选秀了。”

朱祁镇说道:“选秀,是不是太早了一点。”

“不早了。”太皇太后说道:“不成亲,如何亲政?等你成亲之后,我还能教教皇后,如何管理内廷。我就可以享几年清福了。”

朱祁镇一时间不知道如何说了。

虽然这一段时间,朱祁镇很明显感受到太皇太后交接权力的味道,但是这还是太皇太后第一次如此清楚的告诉他。

甚至给出的时间表。

虽然天子大婚,从选秀开始,有一系列程序,真正等大婚最少有一年,甚至有两年,他大婚最少也在正统五年,甚至正统六年。

即便如此,对朱祁镇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利好。

在正统元年开海一事之后,朱祁镇按捺锋芒,恰如猛虎卧荒邱,潜伏爪牙忍受。所等就是今日。他一日日将锋芒引入刀鞘之中,迸射出来就更加犀利。

朱祁镇一掀前摆,跪在地面上,说道:“孙儿,定然不负娘娘的期望。让日月双悬,永照大明。”

太皇太后轻轻一笑,说道:“这江山是你们朱家的,你好生做便是了。”

朱祁镇说道:“孙儿明白。”

他更明白,越是如此,越要谨慎。

虽然他根基已经稳固了,即便是太皇太后也无法动摇了。

毕竟时间是最伟大的武器,将太皇太后衰老如此,也让朱祁镇在朝臣之中安插了不少心腹,虽然内阁朝廷还是老臣的。

但朝中并非没有愿意为朱祁镇效力的人。

即便他想做些什么,太皇太后也不可能如之前那么干涉了。

但是朱祁镇对太皇太后并非没有感情,他宁愿让太皇太后最后几年,走得安心。而且他也深刻明白了,太皇太后休养生息的举动,或许有这样那样的弊端,但是总体来说,还是利大于弊。

即便他有想法,也不愿意大动干戈。

这也是他学习杨士奇治国的手法。

三杨当政,也不见有什么大动作,但是朝廷的实力一直在上升的,不管是朝廷的积蓄,还是兵力。

特别是正统三年清理空额,虽然朱祁镇并不是完全相信,所谓一百二十万空额是全部空额。但是兵部并非在清理过空额之后,什么也不做的。

最少,兵部,都察院联合派出的清军御史,一直在履行责任。

下面的人最少不敢做得太过分。

所以他想做什么,也是由局部推广到全国,在此之前,休养生息可以作为国策继续进行。

麓川对朱祁镇是一场大考,他决计不想如开海那一次狼狈不堪。

朱祁镇回到乾清宫。他想了又想,决定不先召见内阁成员,先召见一人,就是王骥。

王骥在明朝历史上,也是大大有名的,是作为文臣以军功封爵三人之一,号称明代三王,即王骥,王越,王阳明。

王骥平西北之乱,表现良好。这一次杨荣也推荐王骥领兵。

朱祁镇细细想来,武将之中,也没有能独当大任的人。

唯独王骥还在盛年。而且朱祁镇从来不觉得,在西南用兵,仅仅有武力平推。这是事倍功半。

政治手段一定要用的。

在这上面,武将之中自然有智勇双全的,但是比起文官一肚子坏水,就远远不能比了。

王骥这人选,朱祁镇是认可的。

杨荣推荐,朱祁镇认可,几乎是板上钉钉了。

朱祁镇也就决定与王骥多交流一番,另外一个原因,却是杨荣老了。

不得不说,这数年时光,在朱祁镇逐渐长大,但是三杨却逐渐衰落了。而且老得特别快。正如太皇太后当初说过,朱祁镇完全不用防备杨士奇他们,因为当朱祁镇长大的时候,岁月还带走这一代人杰。

杨荣已经有告老之意。

从宣宗登基之后,大明军国大事,都咨询杨荣,甚至天下版图都在杨荣腹中,遇见兵事,咨询杨荣,没有不能解决的。

朱祁镇登基之后,也是如此。

对瓦刺的离间,西北之战前后,对麓川的妥协方略,对女真安抚,内部平乱,以及对楚王,这些藩王的监视。对卫所,马监的清理,都是杨荣在做的。

麓川之事,看起来杨荣有些失策,但是实际上,在西北与麓川相较,杨荣自然先西北而麓川。

这并非杨荣一个人的意见。

有杨荣在,什么事情都好说。

但是杨荣不在了,谁能代替杨荣?

朱祁镇看中王骥。

不仅仅是朱祁镇看中王骥,即便是杨荣本身也看重王骥。

否则杨荣也不可能支持王骥去西北督师。而今又推荐王骥去云南督师。

只是王骥刚刚从西北回来,朱祁镇与王骥的接触并不多,总要看看,这位王骥,是不是他的杨荣。

毕竟朱祁镇虽然信任杨荣,但是真正与杨荣君臣相得的,不是朱祁镇,而是宣宗皇帝。

对杨荣来说,他所做的一切,大半是报先帝忠陛下,报先帝在前,忠陛下在后。

王骥对于朱祁镇忽然召见,也是大吃一惊,自然不敢怠慢,匆匆来到了乾清宫之中。

根本没有等候多长时间,就见王振出来,引王骥进来,王骥一进乾清宫就向朱祁镇行礼说道:“臣兵部尚书王骥拜见陛下。”

朱祁镇说道:“王先生请起。赐座。”

王骥这才起身,半个屁股落在绣墩之上,正襟危坐,一丝不苟。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

第八章 千秋万寿宴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间的争执第二十三章 广东水师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三十八章 五世说第十八章 陈纲案第一百四十五章 升龙大捷第一百五十章 重启遵化铁厂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一百零六章 折戟白藤江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二章 外戚第一百二十九章 首辅曹鼐第一百一十章 约期第一百八十七章 兵疲将骄第八十三章 武进恽家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统五年正旦诏第二十八章 朱见濬与权力第一次接触第五十五章 水利学堂的功课第一百一十一章 议麓川二第十五章 礼乐第一百零一章 定风波四第五十一章 顿兵城下第一百二十七章 巡城三第二百零六章 分散突围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六十章 久旱甘霖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五章 太后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东阳的手段第一百章 定风波三第九十一章 历法的背后第五章 新内阁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游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一百二十五章 杨溥之死第三十七章 何以养民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没第一百零二章 六部现状第二十七章 田赋第三十一章,祭大成先师第一百九十五章 张辅的落幕第五十六章 灾情汇总第一章 瑞雪兆丰年第七章 对五军都督府的改造第六十九章 水师主导权第一百三十五章 以工代赈第一百三十二章 给石亨新的选择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四章 太后第一百零一章 围城第四十八章 北元第十七章 西北驰道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贤的决择第二百零七章 明军步骑vs瓦刺骑兵第五十七章 河北旱情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乡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产体系第五十六章 朝鲜两班第一百五十四章 瓦刺的试探第一百章 杨溥奏对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四十八章 北元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战第二十章 治水三人小组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坚决第一百零五章 银荒第六十三章 自省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军对峙的开始第六章 圣心如渊第二十八章 李时勉的倔强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银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学新三甲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谊第五十章 官茶与商茶第一百零七章 迂回计划第一百九十五章 张辅的落幕第三十章 御前带械第六十章 明浪第九十四年,徐有贞的日本任务第五章 天马来兮从西极第八十一章 江南田亩状况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辈也第一百二十八章 藏地风云第四十章 舆情第一百零九章 天下徽商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第七十章 杨士奇治水意见第四十章 雨夜夺城第一百三十一章 私盐产业链第十八章 西域近况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临朝第八十五章 尚书们的疑惑第二十章 三世说与大同世界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皇太后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