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大明工部都水司

第二十五章 大明工部都水监,

朱祁镇皱眉说道:“曹卿,你这是何意?”

曹鼐见朱祁镇如此,就知道误会了,立即解释道:“北地少水,故而每到春旱之时,水尤为金贵,各处看管河闸,甚至以水卖钱,臣担心陛下使内臣掌管此事,恐怕到时候为祸卢沟河附近百姓。”

王振听了,顿时大怒,说道:“曹大学士,你是再说咱家吗?咱家虽然爱钱,但是决计不会要这样的钱的。”

王振脱口而出之后,才觉得说错话了。看朱祁镇,却不见朱祁镇有什么反应。

却不知道朱祁镇对王振的所做所为,都是了如指掌。

不过,王振自己虽然立身不正,但是好歹被朱祁镇敲打一番,他的侄子王立在锦衣卫之中,也算是混出名堂了,再加上有王振这个叔叔,已经是锦衣卫千户了,办了不少差事,虽然没有什么大才能,但也算是老实。

所以,王振贪财之心,虽然遏制不住,但是都偷偷摸摸的,数量也不大。但是王振却有一点好处。

就是对其他太监管的特别严苛。

太皇太后在朱祁镇登基的时候,下达的一系列诏令之中,对内臣也有训斥,对于很多次要地方的镇守内臣都召回了。

对所有太监看管很严苛。

就如当初曹吉祥一般,即便是有小错,也是一顿板子。这还是曹吉祥有王振这个义父,否则的话,早就一顿板子打死了。

其实仁宗宣宗虽然爱民,但是在私人生活上,却不算太检点。

比如宣宗皇帝爱斗蟋蟀,这一件事情,弄得京城边上有一个村子,必须向宫中进攻蟋蟀,不得安枕。

比如宣宗皇帝弄宣德炉,派人采买铜料。

这一件件事情都是太监出去办的。

但是太皇太后理政之后,几乎没有太监再出宫办差了。自然也没有借着皇帝的名头捞油水的事情了。

当然了而今太皇太后两三年都不管宫里的事情了。

除却慈宁宫的事情之外,其余的宫女太监都被王振管着。王振不知道是继承了太皇太后的成法,还是看不得别人在手下揩油。或者是不想让别的太监在朱祁镇面前争宠,所以在他管理之下,宫中太监看管很严苛。

朱祁镇做事又好派锦衣卫微服查证。

历史上也是如此的,正统年间,内外宦官迹绝。

曹鼐微微一欠身,算是对王振的回应了。

可见文官对宦官的鄙视,从来都没有变过。

王振即便是宫中举足轻重的大佬,但是在外面士大夫看来,不过是皇帝的鹰犬而已。曹鼐根本不想与之说话。

王振脸色顿时有些难看。

朱祁镇说道:“曹卿,朝廷为地方修建水利,那是自然之举,朕自然不会贪这一点小钱,只是朝廷各地的水利,就如此管理?”

“朝廷每年给工部都水司调拨多少钱?而直隶附近府县,总共有能有多少钱治河款?”

曹鼐说道:“朝廷拔给都水司一年十四万两,只是都水司想来是对各地赋税比较多的地方,多拨款,比较少的地方,少拨款。”

“直隶等地,在朝廷赋税之中份额不高,故而拨款也就不多,臣似乎记得,不足万两。而运河过境,这些钱款多要用在运河上面,除却运河之外,到底有多少?臣就不清楚了。”

朱祁镇说道:“万两,能干些什么?于先生,你久在地方,朕问你,直隶地方上可有官员管理水利?”

“黄河沿岸,有治水同知。”于谦说道:“除此之外,在就是县六房了。”

朱祁镇深吸一口气,语气中有几分讥笑,说道:“朕知道了。”

原来大明政府在水利管理上,几乎是完全缺位状态。

曹鼐似乎有意解释,说道:“陛下,但是每当大兴水利,朝廷也会有拨款的。”

朱祁镇明白曹鼐的意思。

工部都水监的拨款,不过是日常管理费用,而并非是工程款,如果有工程的话,拨款的时候就是工部与户部,乃至其他部门会商了。

不是都水监能管了。

朱祁镇说道:“朕知道了,天下无农不稳,而农事无水不兴,而管理天下水利的,却是工部五品主事。”

曹鼐听了心中默默补上一句,暗道:“都水司管理的不仅仅是水利。”

都水司恰如其名,天下之间所有与水有关的事情,都要他来管。但是说起来,农田水利自然是他管,但是真正管起来,他的管理办法,就是不管理。

只是这一句话,曹鼐是万万不敢说出来。

朱祁镇调节了一下心情。

他已经适应了这个时代的糟糕。心中将这一件事情挂在心上,随即问道:“以于先生之见,这一件事情该怎么处理?”

于谦说道:“臣以为可在顺天府下多设一同知,专门负责卢沟河水情。”

朱祁镇说道:“就这样办吧。”他有一些意兴阑珊。

同知是一个什么官,就是如果某府县有特殊事务需要处理,或者这些某些事务比较重大,必须派专人负责。

这个人就是同知。

在府,就是府同知,在州就是州同知。

朱祁镇整理一下心情,这才回到宴会之上,宣布顺天府新设一同知,来负责卢沟河新河一系列问题,包括卢沟河水当怎么用。

下面老人议论纷纷,一时间把皇帝都忘记了。

似乎卢沟河的河水远远比眼前的皇帝重要,因为,这关系到他们能不能吃饱饭。不过他们很快就反应过来了。毕竟都是人老成精,将心思放在皇帝身上。一个个满口漂亮话。

朱祁镇却一点心情都没有。

当夜,朱祁镇就在附近一个庄子里面住下来。

朱祁镇虽然说要住在堤坝之上,但是王振哪里真让朱祁镇住在堤坝上。

朱祁镇住在附近一个农户家中,说起来他家中也是好的,但在朱祁镇看来,实在是简陋无比家徒四壁。

只有三间夯土房,似乎是新建的,厚厚的黄土夯成,厚达半米,倒是冬暖夏凉,但是采光很不好,黑漆漆的,几乎与山洞之中一般。

即便是有窗户,也透不过多少光线来。

三间房屋,一间是卧室,一间是堂屋,另外一间似乎是仓库,里面堆积了不少粮食,应该是主人家的积蓄。

至于卧室,家具很少,桌子,杭,还有一些农具,有些朱祁镇认识,有些朱祁镇不认识,但是一件件靠墙放着,看着主人珍贵之极。

至于被褥什么的,朱祁镇看不见了,因为王振已经换过了,宫中所用的,比现在最上等丝被都好上不少。

自然不用多少了。

房间之中,固然有几个长几,椅子,但是更多却是用芦苇还是稻草一样的东西,一圈圈的缠牢,圆柱型的坐具,就好像宫中的绣墩一样。

木头家具已经是很大件的东西了,因为正堂之中,有一个独轮车,就放在中间。可见这是一个主人非常重要的东西。

估计在这个房间主人看来,就好像是后世的汽车一般。

朱祁镇知道,这还是附近的一家富户了。

朱祁镇自然知道,顺天府乃是天子脚下,不远处就有勋贵的庄子别院,真要找好地方,还是能找到的,他只想知道普通百姓是怎么过的。

这样场景,在后世看来,定然是百分百的贫困户了。但是在这个时代,却已经是很多看来,是拿的出手,可以让皇帝住的地方了。

朱祁镇很明白,他固然强烈要求住普通百姓之家。但是如果实在不堪,王振会想办法否决的。

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礼第一百零四章 铁甲铿锵第七十五章 郭登的应手第二百三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等待第五十三章 于谦归来第七十一章 驰道第三章 孟瑛vs沐昂第二十八章 李时勉的倔强第二十三章 直隶省内部问题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养风云第六十六章 解决问题第二十八章 江南重赋地一百五十四章 传檄可定藏地第五十章 金山银山第五十四章 水利学堂第七十三章 黎思诚征占城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阅武学第二十三章 广东水师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三十二章 大明南洋战略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将军第三十五章 广西内部的分歧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一百零二章 南洋水师初战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第九十七章 谁是小人第十三章 老臣心第一百零二章 六部现状第十四章 新任内阁班子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九十一章 整顿卫所的分寸第十九章 不准赎刑第八十四章 云贵总督第二十一章 卫河入海段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皇太后最后教诲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瑛训子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卫第四十二章 流放海西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一百三十一章 监国第二十一章 太子南下第一百二十一章 工部改革第七十二章 大朝会二第六十六章 杨士奇与于谦三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寿几何?第五十章 粮仓案第八章 修律vs修例第二百零三章 杨洪挂帅第四十六章 重构东北战略第一百三十五章 也先窥边第一百五十二章 与勋贵的联盟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六十五章 调整政策第六十八章 定婚事地一百五十四章 传檄可定藏地第一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的变化第七十四章 新理学的种子第一百三十三章 卢沟河第六十五章 调整政策第四十五章 首胜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十九章 不准赎刑第九十六章 开海八第一百六十四章 戎装临朝第八十一章 正阳门下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头杨溥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医院令楼元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二百三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等待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巡第五十二章 捷报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瑛训子第五十章 英国公余威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八十一章 钱家第一百一十七章 横绝大漠第五十四章 水利学堂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见冼景第八十九章 开海第一百三十七章 见石亨第五十三章 处置曹吉祥第九十章 近乎破产的草原经济第三十七章 善后第七十九章 歃血为盟第五十四章 吴士涟的绝望与希望第一百二十四章 杨士奇最后谏言第一百四十章 瓦刺使团第十一章 微山湖计划第一百五十章 破釜沉舟第一百五十三章 吉曲之战第一百二十三章 旱情第二十二章 天灾与人祸孰重?第一百三十三章 九州志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养风云第五十章 官茶与商茶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东阳的手段第一百四十六章 西域攻伐总战略第六十三章 驰禁令第五十八章 大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