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宿卫宫中

第三十章 宿卫宫中

朱祁镇站在高台之上,说道:“你们都是大明功臣之后,不管是祖辈跟随太祖皇帝,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还是跟随太宗皇帝深入大漠,追亡逐北。”

“但是各地卫所,屡失朝廷之望,先前有松潘之乱,区区野人让我大明松潘卫被迫迁徙,又有西北之乱,区区不足万骑鞑子,让西北十几个卫,首尾不顾,不得不派京营出战。”

“兵部对袭爵武将,越来越不习惯了,兵部尚书王骥对朕说,卫所兵已经不足用了,甚至平麓川,应当多用土司兵,而不是卫所兵。”

王骥这番话,倒是真说过,不过他的主要目的,却不是说卫所兵不能打,而是征召土司兵,花钱少。

听了,朱祁镇的话,下面不少学员都有些惭愧之色。

朱祁镇对打仗不行。

但是对察言观色,却深有心得。

朱祁镇目光一扫,就知道这些人的惭愧之色,不是装出来的。

“知道惭愧,还有救。”朱祁镇心中暗道:“如果连一丝惭愧之意都没有了,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是好。”

卫所缺额一百二十多万,这个数字报上来之后,朱祁镇就知道大明的卫所制度出了大问题了。

但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朱祁镇设想过很多想法,但是想得越多,就越是不敢轻举妄动。

因为这是动摇他朱祁镇统治根基的大事。

他越研究越明白。

朱家对大明统治核心是什么?最少从开国到现在,从来不是地方士绅,而是大明三百多个卫所,依旧这些卫所中一个世袭罔顾的家族。并在此之上的勋贵集团。还有大明广大的自耕农。这两者就是大明皇室的根基所在。

而以勋贵为代表的这些人,比自耕农表现的更重要,因为自耕农很少有政治上的代言人。

因为他们与皇室联系太紧密了。

对这些人动刀子,文官绝对愿意,因为砍掉他们,皇帝就失去了依靠,一个高高在上,没有基本盘的皇帝,决计不是太宗皇帝,这种随随便便就能将大臣塞进诏狱之中。

朱祁镇只觉得陷入两难之中,对他们动刀子,则自损根基,不对他们动刀子,他们一天天烂下去,对大明的正面效应,比不上负面效应。

只是而今的水旱蝗灾,还有麓川战事,让朱祁镇先将这一件事情放放。

不过,朱祁镇知道他不管怎么动刀子,都不可能将卫所军中所有人都一棒子打死。所以从其中挑选出来能用的人,却是他一直在做的。

朱祁镇看这些学员的态度,就知道,最少卫所而今还没有烂到骨子里,即便后世烂到骨子里的卫所之中,好能诞生出戚龙俞虎这样的名将。

所以,不管卫所上下制度性贪污,有多不堪。都不能来硬的。

朱祁镇说道:“朕从来不相信,我大明横扫天下大军,到了朕这里,就不行了。你们都是军中精锐,朕寄以厚望,近些年来,大明名将凋零,从宣德年间到而今,逝去老将军有十几位了,都是太宗百战之将,留子孙之用。”

“这对本朝是大不幸,但是对尔等是大兴,朝廷正是用人之际,只要有能力,数年之内,封侯拜将,扬威海内,列于勋臣之列,就看你们的了。”

朱祁镇说道:“赐你的令牌,有任何冤屈,可持之见锦衣卫,锦衣卫会将下情上秉,即便是身犯军法,明正典刑之前,也必须要朕御笔消去武学学籍。夺回令牌。希望你们好生珍惜这个身份。”

张辅听了,微微一震,心中暗道:“这哪里是武学,分明是进士了。”

大明进士最为清贵,有很多特权,比如说,司法不能治罪,想要治罪,就要先消除学籍。在地方可以直接见地方官员。

等等。

只是他们很多权力,都是与约定俗成,而武学学子,却直接有皇帝赐予的。

如此一来,即便很多已经在军中当值的将领,也想争一个武学学籍。

张辅在政治上非常谨慎,但谨慎并不意味他看不明白。此刻顺着朱祁镇的思路,细细一揣摩,顿时呼吸一紧。暗道:“机会。”

如果之前张辅,或许不在乎这个机会。

但是此刻的张辅,却与之前不同了。

因为张辅纳的妾室,似乎有孕了。

让张辅高兴的不得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张辅一直以为自己要绝嗣,对很多事情都不大感西兴趣。

但是而今不一样了。

他必须为将来的儿子做准备了。

但是他知道,他决计是活不到儿子长大了。不管他而今多大的名声,人走茶亮,这样的情况,张辅看多了。

看看薛禄就知道,张辅当年见了薛六,都不敢怠慢。但是薛禄一死,再看薛家,是什么样子的。

所以,他必须给儿子留下足够的政治遗产。

但是等他儿子长大,在政治上有些作为,他当初的部下估计都不在了。这是他一直想的事情。

历史上张辅就这一条命留在土木堡之中,让英宗大为惭愧,将他儿子与宪宗一起养大。再加上大明勋贵的衰落,这才让张家世世代代成为勋贵之首。

而今张辅看见的却是,一代新人换旧人。太祖年间的勋臣还有多少,即便是中山王之后,也不是说下狱就下狱了。

张辅顿时决定今后将武学当成重点,这些学员都不过二十岁,二十年后,正是他们当打之年,倒是他将来的儿子,也算是有人提携了。

朱祁镇倒是没有想道张辅想这么多。他训了一番话,下来之后,对张辅说道:“今后,挑选前一百名学员,每日早朝在殿前持役。”

张辅听了,立即说道:“臣代这群臭小子,谢过陛下。”

不要觉得在朝会上持役,没有好处。

虽然他们工作,就是之前,在金殿上值勤的大汉将军,不过是人样子而已。但是朱祁镇就是让他们与朝廷上大臣混一个脸熟。甚至熟悉朝廷决策。

武将与文臣之间,不可偏废。而今朱祁镇明显的感觉,在战略一级别的指挥能力上。文官反而在武将之上。

武将之中,也只有张辅一个人,能对大明大战略布置。而文官之中,杨荣在这项上,是最优的,甚至爱张辅之上。至于杨士奇也不差,当初力主宣宗亲政汉庶人的,就有杨士奇。

但是武将之中,战将是有,帅臣似乎也有一两老将可以。但是在大明战略提供建议的,也只有张辅了。

朱祁镇就想建立起一整套军事培养机构。自然要想办法尝试各种办法。

朱祁镇又与张辅,以及各级勋贵商议了一番武学科目。分别为兵法,实战,步战,马战,水战,火器,城池攻防。夜不收。还有《大明祖训》。

这之前,朱祁镇与张辅已经商议过多次,朱祁镇主要是提出的学科细化的主张,就是将一件事情细化到不能再细化。张辅在朱祁镇主张之下,才形成了而今的教学体系来。

不过,就在朱祁镇与张辅等人说话的时候。

王振忽然从外面进来,说道:“陛下,广西巡按朱鉴紧急军情。”

朱祁镇听了大吃一惊,他知道如果不是非常紧急的情况,王振是决计不敢再这个时候闯进来的。

一提广西,朱祁镇首先想到的乃是大藤峡附近的乱子,柳溥已经到了,虽然因为山路艰险一时间还没有捷报,但是这些乱事,已经被控制住了。

解决只是时间问题。即便有所反复,也不至于让王振如此。朱祁镇心中一动,说道:“可是安南?”

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统五年正旦诏第三章 此长城非彼长城第八十四章 沙县民变第八十一章 正阳门下第一百三十二章 狼第一百零六章 足利义政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一百三十二章 纷纷南洋策第二百一十二章 财政压力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贡马第五十八章 大宁第九十九章 不可让杨士奇没有好结果第七十三章 矿业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来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虫第二十七章 水部设想第六十八章 铁路伏笔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务第一百四十三章 削藩--大明的政治正确第一百五十七章 襄王出京第五十一章 晒盐法的进展第一百三十七章 见石亨第六十七章 银币铜钱两级体系第一百四十六章 西域攻伐总战略第十章 大雪纷纷第一百二十六章 遗折第二十六章 京城飞报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宫侍卫换血第三十章 御前带械第一百四十二章 杨洪巡边第四章 可怜的王振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一百一十 章 议麓川第一百九十章 猫儿庄之战第一百一十三章 困兽之斗第七十二章 大朝会二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六十一章 松阴城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明的金银流向第五十一章 弹劾曹吉祥第二百四十五章 瓦刺大崩溃第五十二章 大雨时至第四十二章 最后一课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亨第二百二十二章 来者犹可追第十章 蹇公去矣第一百三十章 佛山造第一百一十八章 杀一是为罪第七十七章 于谦说太皇太后二第三十五章 冷眼旁观新世界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一百八十章 登坛拜将第二十八章 决战前奏第二百二十六章 屠城之后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三十二章 辟雍堂中第二百零六章 分散突围第一百六十六章 战略决议第十五章 预修大典第一百零二章 六部现状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势第四十八章 南洋卫第七十八章 祖孙尽释前嫌第五十二章 捷报第五十三章 福建乱局第三十八章 景东之战第三十二章 大明南洋战略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风波第七十二章 汪氏第二百二十二章 来者犹可追第一百四十九章 黄河大工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瑛训子第七十四章 春耕准备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医院令楼元第四十三章 正统历第一百四十八章 识趣的襄王第九十三章 考成法第一百一十八章 马文升在天津第三十八章 景东之战第六十一章 新内阁第三十一章 王振的预感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五十章 曲阜大学第九章 内阁增补第九十八章 李满住的决断第十五章 礼乐第八十一章 马政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将军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宫侍卫换血第三十九章 钦州黄氏之战第一百一十三章 困兽之斗第五十章 曲阜大学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雨如瀑第一百一十六章 皇太后心事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二百一十一章 孟瑛的计划第一百四十八章 识趣的襄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