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老将不老

第三十六章 老将不老

朱祁镇的批示连同奏折一并送到云南昆明的时候,孟瑛与王骥正爆发着激烈的冲突。

因为景东已经围城半个月了。

思任发的野心,也是一步步的培养出来的。

其实,思任发东进并没有围攻景东的意思。

毕竟思任发自己知道自己的事情,麓川军队在攻城上,也是苦手。他数次围攻明朝的城池,都攻之不下。

所以思任发只想宣布自己的军事存在,甚至送还了好些将领,再次准备向朝廷上贡,祈求和平。

在保持军事优势下,结束战争,在麓川思家看来,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

只是,有一个消息刺激思任发,就是孟瑛与沐昂的不合。

这几个月来,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了孟瑛为战死的方政方将军出头,处处为难沐昂的事情,甚至沐昂这一场败仗,也是孟瑛为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所以景东兵马很少在,而且沐昂还几次向昆明求援,昆明就是不动。

思任发这才准备围攻景东。他一攻之下,立即发现了景东的兵力不足,物资储备短缺。是最好攻克的时候。

于是乎,思任发在才下令调集各部土司兵,一时间有近二十万人马,围攻景东城。

要不是麓川军攻城手段太陋了,景东能不能坚持下来,都不知道了。

而在与此同时,沐昂一封接着一封求援信送到了昆明。姿态也越来越低,恨不得谦卑到泥土之中。

可见沐昂情况之危急。

但是保定侯孟瑛一直按兵不动。甚至不见沐昂的使者。

这更让思任发放心。但也让王骥不放心。

王骥担心前线战局,不得不从曲靖赶过来,向孟瑛陈词。

而孟瑛什么也不说,就是不救景东。

王骥顿时大怒,说道:“保定侯,你与沐昂私怨,老夫不管,但是你要以私心害国事,老夫拼了这一条老命,也要弹劾你。”

孟瑛淡淡的说道:“请便。”

保定侯孟瑛可是永乐年间的老将,在永乐年间,那个文官敢在他面炸刺,即便是内阁一帮人,孟瑛也不过是忌惮,从来不怕的。

王骥在他面前大呼小叫的,孟瑛心中早就不耐烦了,还好,孟瑛经过多年的颠沛流离,性子好了许多。

否则还真忍不住王骥。

王骥能带兵打仗,自然是一个硬气的人。要不然,他也不能做出斩将立威的事情,一举折服西北边军。

见保定侯如此,更是怒火中烧,正要说话,却听外面大喊道:“圣旨到。”

保定侯顿时起身,站在院子里接旨。

一个太监宣读之后,保定侯顿时感慨万千,王骥却脸色难看之极。有这圣旨在,保定侯便宜行事之权,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得到了加强。

王骥说什么也没有用了,只有狼狈的离开。

保定侯送走了王骥,回到内室之中,端详着圣旨,随即又打开一个红木箱子,细细翻阅里面的内容。叹息一声,说道:“陛下对我,也算是情深义重了。”

正如张辅所言,保定侯孟瑛他觉得沐昂是决计不可能顺顺利利打下麓川的,但是也万万没有想到,沐昂会无能到这种地步,打败仗,败到这种地步,将黔宁王的脸都给丢光了。

连他也连累了。

折兵一两万,他还是能遮掩的,却万万没有想到,一口气断送三万人马,可以说是本朝,弃安南之外,最大的败仗了。

孟瑛甚至觉得沐昂还好意思活下来,怎么不学学他哥哥,服毒自尽,不要给沐家丢脸。

不过,沐昂这一败,固然给孟瑛带来不少政治上的风险,但是却也带来的军事上的机会。如果沐昂不是败得这么惨,思任发的胆子也不会这么大。

当然了 孟瑛也在里面做了好多工作,比如将他与沐昂的矛盾,原原本本的传出去,甚至让昆明城中妇孺皆知。

说实话,朱祁镇是真心心疼那三万士卒。但是不管是张辅,还是孟瑛都没有多心疼。他们在乎的是政治影响而已。

孟瑛这样大将,生生死死看多了。

只要能得到胜利,三万人算什么?如果正面强攻,旷日持久之下,士卒仰攻雄关战死,百姓转运粮草累死。人数加起来,决计不会少于三万的。

还不如这样一劳永逸。

而今景东城就是饵,思任发就是鱼,鱼刚刚咬饵,也不是提线,必须等他想走也走不了的时候。

而今任思发围城十五天,算算时间也差不多了。

孟瑛已经召集身边的将领布置任务。

其实也没有什么任务可布置的。

孟瑛这几个月来,一直坐镇昆明不动,但是他也没有闲着,很多事情都准备好了。

“毛将军,郭将军,你们三人带着本部人马,跟随我,出击景东城。”孟瑛说道。

毛锐,郭成两人立即起身说道:“是。”

孟瑛说道:“传令方瑾准备好船只,大军顺着潞江南下,截击麓川大军后路。”

“是。”石璟立即说道。

孟瑛说道:“让锦衣卫按照计划行事,在麓川在景东城下大败之后,让各土司反戈一击,戴罪立功。”

石璟说道:“是。”

这个计划,孟瑛打磨了不知道多少遍了。谈不上完美无缺,但是也没什么好更改的地方了。

无非是三步,孟瑛带着三万人,步骑并用,数日之内,突入景东城下,大破麓川大军。然后让锦衣卫千户王裕将锦衣卫安排在各土司身边的人,全部启动,让各土司倒戈。他再追击麓川本部人马。

而最妙的一招,却是在北路的明军,通过潞江,也就是怒江,顺流之下,将麓川大军截住。

只要麓川东出大军,没有一人能活着回到麓川,那么麓川根本不用打了。

自己就坚持不住了。

即便是没有全歼,只要是大败而回,麓川人心就有浮动,几乎大兵一到,他们就会投降了。

但是这一战的关键在于两处。

第一处,就是孟瑛能不能景东城下,以三万之众大破麓川十几万人马。

对这一点,孟瑛是非常有信心的。

军队不能仅仅看数量。

云南兵比起,孟瑛从江南各地卫所,优中选优的军队,是差了一层,而江南各卫所选出来的的军队,比起边军又差了一筹,而边军比起京营又差了筹。

而孟瑛本部却是以万余京营,剩下都是边军组成的一支劲旅,这一场大战的胜负手,有这些人在,孟瑛相信,当初沐英能做到的事情,他也能做到。

但是孟瑛想要的不是一场胜利。 而是一次全歼。

这就有一点不好办了。

所以,方氏兄弟能不能及时的出现在麓川军的后方,就非常重要了。

在怒江之中行舟,说实话是有些困难的,但是孟瑛从什么地方调得兵,南方,大部分人都会水。

这一段时间,方家兄弟明里是在潞江上修桥,实际上却是在勘探潞江水文,并选择地方造船。

虽然这几个月的准备,还造不出什么大船,但是紧急情况之下,运送两万士卒的能力却是有的。

只是其中一定会有非战斗伤亡的。

只是孟瑛连沐昂损失的三万人马,也没有多放在心上,自然对在顺流而下之中,非战斗伤亡放在心上。

所谓慈不掌兵,孟瑛在上战场之前,心中所想,唯有胜利而已。

“侯爷,你为什么不讲这一件事情告诉王督师?如此一来,岂不是方便多了。”石璟处理完所有的事情之后,悄声的问孟瑛道。

孟瑛轻笑一声说道:“军国大事,不可泄于人。”

第六十一章 松阴城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学院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运三难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间的争执第二百一十二章 财政压力第五十章 金山银山第十六章 朱祁镇心中的《大明会典》第一百一十九章 长远之计第一百一十章 粮与银第五十二章 于谦的去向第一百二十八章 捷报传来第五十章 英国公余威第一百六十七章 马政痼疾第四十四章 李时勉到第八十五章 蒋贵第一百四十六章 西域攻伐总战略第一百九十二章 铁甲的黄昏第五十四章 吴士涟的绝望与希望第三十六章 老将不老第五十五章 诸将第二百五十一章 善后第八十七章 朗氏内忧第一百三十九章 张郎遗策第六十一章 新内阁第六十七章 当年千里追异人第十七章 西北驰道第五章 太后二第六十六章 大疫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礼第三十一章 试探安南第九十五章 大藤峡背后第一百一十六章 皇太后心事第九十二章 拼命娶公主第九十六章 开海八第五十章 英国公余威第一百四十一章 锦衣卫的手段第二十四章 谁能解之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一百零一章 杨溥时代的开始第三十四章 交趾战况始末第四十二章 举步维艰第十一章 微山湖计划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风俗第二十章 应对安南之策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机的初应用第七章 西南局势第六十七章 勋贵之心第八章 辽东之战的战略规划第八十七章 对刘定之的安排第八十五章 日食不至第十九章 瓦刺内奸第八十八章 冼驸马?第七十五章 于谦奏对第一百六十九章 卢沟河水情第八十三章 大破叶留宗第八十八章 旧港施家第九章 蹇公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九十五章 任礼出镇甘肃第三十一章,祭大成先师第三十九章 国事家事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安南捷报第一百三十九章 石彪的决然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一百五十八章 财政紧急策略第六十一章 太皇太后问计第九十章 开海二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二十八章 朱见濬与权力第一次接触第二十五章 会试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云第四十六章 千金赠君子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来源第三十章 御前带械第四十章 舆情第二百零九章 双方退兵第一百章 杨溥奏对第五十一章 顿兵城下第五十四章 金英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一百一十二章 东胜卫之战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二十九章 武学开学第一百四十五章 升龙大捷第六十七章 朱祁镇的后宫第一十七章 皇后监国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八十二章 武进县第四十九章 烟火群山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第一百零七章 杨溥秉政第一百章 杨溥奏对第六十九章 太子回京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贡马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一百五十七章 易相第一百七十章 东厂内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