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滹沱河道知多少

第五十九章滹沱河道知多少

张经很快就绝望了。

黄河故道就有很多很多,但是张经觉得黄河故道再多,也不是上滹沱河故道。

滹沱河上游在群山之中,河道还算是基本稳定,但是过了河北蒿县之后,就开始自由奔放起来了。

以蒿县为定点,北到白洋淀,南到大陆泽,东到滏阳河,这广大的区域,没有地方不会滹沱河到此一游。

甚至滹沱河还不是一游,甚至两游三游。

滹沱河河水可以分成数股,并驾齐驱,浩浩荡荡的。

理解了滹沱河的善变无常,也就立即了杨老丈口中的地契没有鸟用的意思。

一场洪水过后,地面上所有的东西都被清零了。什么地界啊,都变成一踏糊涂,谁能分的清楚。

所以,说不清楚的时候,就要用拳头来说话了。

甚至明代南方人对北方人有一些感觉,觉得北方人很奇怪,不务生产,不治产业,不思积蓄。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怎么生产,怎么只产业,怎么积蓄?

张经在全面勘察了滹沱河的情况之后,当时就懵了。

在外面坐了一夜,根本不知道从何处下手。看在天上漫天银河,来回踱步。终于决定,不管滹沱河新道旧道,挑选一条工期最短,蓄洪量最大的河道。

乘着这个时候,先修建出来。等滹沱河大水来了之后,不至于旁溢。

张经想来想去,终于决定,修建由蒿县向南到宁晋县入大陆泽这一条河道。

原因有两个,第一是工期短,因为这一条原来就有旧道,当然了旧道是很久以前了,没有人平做农田,只有一道沟壑。可以以这个旧道为根基,扩建就好了。

而且河道段,大抵一百二十里。

征召民夫,两县民夫一起动手,几个月就能挖出来了。

第二就是大陆泽了。

大陆泽蓄水量大,不至于让滹沱河水流入就出什么大问题。

其实又一条更加短,那就是直接让滹沱河向北,接入磁河之中,一起汇入白洋淀。

只是白洋淀,大清河,三角淀这一片,乃是四方水流汇集之地,什么易水,拒马河,沙河,等等,在没有改道之前,卢沟河也是其中一条。

张经担心倒是给于谦增加负担。

张经一旦下定决心,立即召集蒿县,与宁晋县两县知县。并知会了真定知府。并报告于谦。

终于让真定府先行垫付钱粮,后又省里核算,蒿县与宁晋县两县民夫全部征调,以一日一升粮食的价格,征用。

大旱年头百姓也没有余粮,特别是蝗虫刚刚过去。

每一个壮丁一天一升粮食足够一家三口吃饱了。

于是两地百姓迅速猬集,甚至很多外县的人也都到了。

在张经的指挥之下,这一条河道迅速开工,其中宁晋县曹家出力非常大。也就是大学士曹鼐家中。

曹鼐出身贫寒,但是不管当初多贫寒,而今身为大学士自然就有地位了。不过曹鼐刚刚进入内阁。正是谨慎的时候。

自然不会做什么出格的事情,曹家人在宁晋一般还是很低调的。但是在这一件事情曹家的高调,却是曹鼐专门给家里写信的。

因为曹鼐也是向河北士绅表态。

毕竟河北也就曹鼐这一个在官场上混的不错的人,曹鼐还是很有威望的,他这种表态。也让于谦做事的时候,多了不少支持。

从五月到六月一个多月间,张经几乎都住在工地上,这一百二十里的工地,分数拨人开工,直接从这一道旧河道两侧取土,在外面夯实成为堤坝就行了。

而这一个工程,仅仅是于谦整治河北水利的一个缩影而已。

北至潮白河,南至漳河卫河。大大小小的工程几乎同时开工,但是整体来说,都是再做修修补补的工作。

加补旧河道,并没有做太大的改善。

毕竟时间不多了。

北京

乾清宫之中。

此刻已经有冰块方置,清冷的感觉,并不必空调差上多少。王振已经请朱祁镇去西苑避暑了,毕竟西苑有三海子,烟波浩渺,对水当风,岂不比紫禁城之中痛快多了。

只是朱祁镇哪里有心情。

这一段时间,朱祁镇一直问一个问题:“何日有雨?”

只是问的人不同。

问钦天监,钦天监只能含糊的说道:“按时节该有了。”

问长春观的道人,这些全真教的徒子徒孙,也说不出来一个准信来。朱祁镇已经派人去请江西龙虎山张天师,还有武当山的道长了。

其实朱祁镇也知道,问他们并没有什么用处。、

但是朱祁镇不得不问。

因为,下面言官们以马愉为首,已经纷纷上奏,请陛下祈雨。

祈雨说简单也很简单,礼部就有这样的礼仪,朱祁镇今天也不是没有祈过雨,不过并不是自己亲自去的,而是让英国公张辅,还有其他勋贵代替自己去。

这虽然也是常有之事。但是马愉为首的人,还觉得皇帝的诚意不足。请皇帝亲自祈雨的奏疏不断。

但是朱祁镇可以糊弄别人,却不能糊弄自己。

因为他知道,祈雨不至,与皇帝的诚意,没有半毛钱的关系。朱祁镇盼着下雨盼了好几个月了。他不相信,自己一去祈雨就下了。

他必须做出最坏的打算。

如果祈雨了,大雨还不到怎么办?

说实话,直接攻击皇帝,朱祁镇相信大明的文官们还没有这个胆量,但是为皇帝找一个替罪羊,却是可以的。

毕竟因灾异罢免大臣,也是常有之事。

但是朱祁镇却不想动而今任何一个大臣。那么是马愉。

因为大灾当头,一切以稳定为主。不管什么事情都要靠后。

所以朱祁镇想来想去,想到的办法,就是拖时间。

他并不以为武当山,龙虎山就比京城白云观高明多少,但是他算算如果江西张天师,即便快马赶过来,也要好一阵子。

能拖一时,就是一时。

正如钦天监所言,按时节快到了。

朱祁镇不相信,地球运转还能出问题,总不会因为他穿越的原因,该来的气流就不来了吧。

拖上几日,怎么也会下雨了。

只是距离六月下旬越来越近。

朱祁镇悬着的心,又多了几分夜不能寐。

原因很简单,因为如果六月不下雨,五月种下的种子,全部会被旱死,甚至连补种都来不及了。

秋天的收成就几乎等于零了。

北方需要的粮食缺口,只会更多了。

这样的情况下,纵然有一些好消息,也挽救不了朱祁镇的心情。

比如,南京锦衣卫千户押运的粮船已经到了天津,为天津带来一百多万石粮食。于谦下令,在天津设立粮仓。

预计规划未来的天津粮仓,将不逊色于北京粮仓。

将来北方长期储备两千万石粮食,想来再有什么灾情就不用怕了

李时勉与王英沟通过,已经准备南下。再次从南京运输一批粮食来,至于这粮食怎么来,朱祁镇下圣旨给周忱。

让周忱凑集。

至于这位周青天该怎么为难,朱祁镇也管不了那么多了。他知道这其实又是多江南加赋行为。

江南重赋或许有这样那样的不合理,但却有现实需要。

朱祁镇心思沉,这一段时间一直睡得很浅,批着奏折昏昏沉沉之间,居然睡着了。

王振真好来禀报事情,身后小太监带着一叠叠奏疏。王振见状一挥手,所有人都悄无声息,好像是脚下长了肉垫一般。将奏折分门列类,放在旁边的书架,长案之上。

王振轻轻一叹,心中也好生难过。

第一百一十五章 罗伦之心第十八章 陈纲案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银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八章 张辅眼中的云南战局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风秋雨愁杀人第一百五十六章 东风长吹天山雪第五十七章 河北旱情第二十七章 扩大化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产体系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战猫儿庄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风雨时第二十五章 大明工部都水司第二十二章 鸿门宴第二百零一章 决战前夜第九十二章 拼命娶公主第一百五十二章 亲亲之道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五十一章 三级教育制度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转折点第二十一章 卫河入海段第一百二十五章 杨溥之死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直镇守南京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瑛训子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统勋贵第六十四章 屋漏偏逢连夜雨第七十三章 黎思诚征占城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数字第十五章 徐有贞第十一章 甲光向日金鳞开第二百一十三章 成国公的死讯第五十六章 朱祁镇之心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见冼景第二章 塞上江南第六十章 辽东局势的漏洞第十九章 修德养望马性和第一百一十七章 话南京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将军第一百三十八章 襄王之心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七十八章 两件大事第七十四章 江南清丈的开始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统五年正旦诏第六十九章 水师主导权第六十二章 肇州第十章 大雪纷纷第九十章 贝琳第一百三十章 太子第七十九章 大明财政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医学院第四十八章 南洋卫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直镇守南京第八十四章 工业化的种子第五章 太后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遗折第一百二十章 脱欢之死背后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案之始第一百二十九章 庆都公主驸马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战第六章 困境第四十九章 烟火群山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后病倒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税收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汉当几胡?第九十七章 谁是小人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寿几何?第三十九章 国事家事二第九十八章 来自江西的暗箭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数字第三十三章 有变第八十一章 江南田亩状况第十章 鲁苏之争第三十章 风云暗藏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第四十七章 铁壁镇南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学新三甲第十二章 内阁与司礼监第四十六章 千金赠君子第四十五章 石炭三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宁遗梦第十六章 海漕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捷之后第一百五十七章 襄王出京第一百一十一章 铮铮铁骑鸣第八十四章 沙县民变第四十八章 防秋第三十四章 辽东烽烟第七十六章 于谦说太皇太后第六章 此祸已种萧墙间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有驰道可解忧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六章 此祸已种萧墙间第一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的变化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风俗第五十八章 朱祁镇的执念第一百六十八章 谁是叛徒?第七十七章 于谦说太皇太后二第九十三章 小夫妻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