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门头沟至京城线

第七十二章门头沟至京城线

杨士奇所言倒不是全是假的,杨士奇对朝政并没有多少眷恋了,特别是皇帝渐渐长大,越来越有主见了。

杨士奇是何等聪明人,哪里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功成身退。他与皇帝之间的情分,会随着两人之间的政治摩擦一点一点消磨掉。

杨士奇活不了多久的人了,想得更多是给子孙留下一些政治资源。

而在大明最大政治资源是什么?是简在帝心。

杨士奇敏感感受到,随着朱祁镇手中权力的增长,他留得时间越长,就越讨不了好,甚至还会遗祸子孙。

自然有求去之意。

但是想求去,却不是轻易能走的。最少太皇太后不会轻易放行,朝中的事情也是一件接着一件来。

哪里是说走就能走的。

正因为如此,杨士奇这一招以退为进,让朱祁镇抓瞎了。

朱祁镇越发明白,其实对付一个人比对付满朝文武轻松,对付一个没有野心的老人,比对付一个揣摩不清楚的新首辅轻松。

更不要说杨士奇虽然老,但是在主持政务上,满朝文武估计没有几个人能胜得了。

所以朱祁镇对杨士奇的态度,从刚刚登基的敌视,甚至想要掀翻,发展到现在,想将杨士奇用到老。

杨士奇还是能够压服百官的。

朱祁镇立即说道:“先生,错会朕意。朕的意思是,朕虽然有这个计划,但是先生乃老臣,数次跟随太宗北伐,熟悉塞外山川走势,却不知道朕这个计划行不行?”

杨士奇说道:“陛下,臣只看了一眼,哪里能看出来多少端倪,不过陛下如果愿意试一试,就试一试吧,不过,这路线却不许太长,最多不过百里。只是户部钱粮不足,听说门头沟煤监每岁钱粮近十万两,莫不如-----”

杨士奇其实并非看不来这驰道的好处。

古代运粮都是怎么运的,虽然有马车,但是那马车一般都是跑不起来的,因为道路并不允许,古代大部分道路的通行能力,都不是太行的。

这种运输能力的提高,不管是对军事上,还是对内政上都有极大的好处,别的不说,单单是每年节省的运费,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了。

所以,杨士奇纵然并不是多信任,眼前这个驰道体系的,但是也愿意尝试一二。

朱祁镇听杨士奇如此说,就知道站不到什么便宜了。说道:“好,既然如此,朕就令曹吉祥负责此事了。”

杨士奇说道:“陛下何须如此?老臣已经见到了刘定之在此处,陛下之意莫不是用刘定之,臣也觉得极好,刘定之是陛下亲点的状元,将来定然有入阁的那一天 ,正是要多加锻炼,以备来日,此事还是让刘定之负责吧。”

朱祁镇心中有些气闷。心中一个劲觉得自己沉不住气。又着了老狐狸的道。

是的,朱祁镇将杨士奇叫过来的本意,就是想让这已经成型的驰道,有一个试验的机会,毕竟,这驰道乃是一个体系。不仅仅是几辆车,两根木轨的事情,很多事情都只能在使用之中发现问题。

朱祁镇将刘定之叫过来,自然也有让刘定之负责的意思。

正如杨士奇所言,刘定之乃是朱祁镇亲手点的第一个状元,是天子门生,如果非要再加一个形容词的话,那就是天子门生之中的大师兄,苗根正红,对朱祁镇忠心耿耿,朱祁镇一开始就对刘定之很看重,看刘定之的履历就可以看出来。

是从一个养马小官,一步步走了上来。

可以说对地方情弊,了如指掌。

也许别人不懂朱祁镇的心思,觉得朱祁镇薄待刘定之,但是杨士奇哪里看不明白,这哪里是薄待,根本就是培养宰辅。

状元授官一般就是六品,但是刘定之却是军中,马场来回打转,哪里有苦,却哪里,混了两三年,才混到了六品大兴知县。但是履历扎实之极,将来内阁有望,绝不是说说。

朱祁镇让刘定之来,其实有三个意思,一是想让顺天府出钱,因为顺天府在于谦进行过改革之后,也算是一个有钱的衙门了。二来,就是想让刘定之负责这一件事情,因为驰道算不了与马打交道。

朝廷其实并不缺马,但缺的是战马。

北直隶,山东,河南,等地朝廷寄养在百姓家中的马匹有数十万匹之多。大多不堪征战之用,但是如果用来拉车,想来是不错的。

而刘定之之前在太仆寺待过,熟悉养马,用来负责这一件事情,再好不过了。

其三,就是想让刘定之在杨士奇面前露一下脸。

毕竟朱祁镇的计划之中,杨士奇最少还要在内阁首辅位置上待上几年,刘定之遇见一些事,也不能直接来找朱祁镇。

这不合适。

所以朱祁镇引荐给杨士奇,想来杨士奇人老成精,定然会照顾一二。

只是万万没有想到,却在杨士奇这边吃了这么大一个大亏。

白白出了银子不说,朱祁镇计划之中,是想修门头沟到北京,还要修北京到通州的路线,因为运往京师的粮食,要在通州下船,下船只后,就要转为陆运。

正需要驰道的地方。

但是而今朱祁镇全部失算了。

“罢罢罢,有杨士奇点头,想来朝中也不太反对了。”朱祁镇心中暗道:“慢一点就慢一点吧。”

朱祁镇说道:“好,就按先生之意。”随即朱祁镇一招手,将刘定之叫过来,说道:“从门头沟到京城的驰道可以开工,有事情,你可以向杨首辅禀报。”

杨士奇对刘定之说道:“主静,你我也算是同乡,本来以我之见,如此重要之事,自然要找一个老成人来主持,只是陛下看重了你,我也无法,你须好好做事,不可辜负了陛下隆恩。”

刘定之字主静,也是江西人。

他此刻感动非常,说道:“请大学士放心,这一件事情,下官一定做好。”随即向朱祁镇行礼道:“臣决计不会辜负陛下厚爱。”

朱祁镇说道:“你好生做事便是了,等你这一件事情做好了,朕调你进兵部,负责驿站之事。”朱祁镇话虽然对刘定之说的,但是朱祁镇眼睛却是看向杨士奇。

杨士奇听了,知道听出了朱祁镇的弦外之音。

驿站与驰道相结合,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杨士奇以丰富的政治经验,心中忽然想到:“恐怕各省三司,又要变成四司了,就是转运司了。却是我大概看不见了。”

驿站与驰道联系成为一个整体,各地的钱粮就不用粮长运输了,只需这个体系转运了。这个体系的重要性一下子上升起来,由布政使,还是按察使负责都不合适,另设一官管理也就是理所应当了。

想来用宋代转运使的旧名最好不过了。

杨士奇算算时间,即便这工程不大,门头沟到京师,不过百余里。但是想要将他推行天下,、非数年不可。

这不仅仅要对驰道反复测试,还有等朝廷的财力恢复。

毕竟朱祁镇一心想要治理河北水利,非数年,甚至十年也未必能全部完工。真正到推行驰道的时候,并覆盖一省的时候,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第一次,杨士奇嘴里不说,但是心中对朱祁镇描述的未来有了一丝期待之感。感叹自己老之将至,大概不看见那一天了。

不过,杨士奇对朱祁镇的担心,也完全消散了。

很多儒臣都希望皇帝垂拱而治天下,按着礼仪来就行了,但是杨士奇等人还有着明初之风,什么理学,都是口中说说,他们真正看重却是功名王霸之道。

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犹豫第一百二十章 屠万是为雄第一百一十四章 议麓川五第一百四十二章 挫扁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战第一百五十章 漕运难题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举天下工场事第一百四十八章 内阁人选的纷争第六十三章 辽南府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二十九章 石璟第二十六章 京城飞报第二十六章 谁对谁错?第一百六十八章 谁是叛徒?第一百二十章 盐法开中法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明的金银流向第一百二十七章 将门虎子第一百二十五章 杨溥之死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二十八章 工部两尚书第一百三十五章 也先窥边第一百五十九章 周忱的敛财手段第五十八章 朱祁镇的执念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师第一百一十四章 议麓川五第七十二章 大朝会二第二百零三章 杨洪挂帅第一百四十一章 锦衣卫的手段第一百零四章 行猎第八十五章 尚书们的疑惑第一百六十七章 马政痼疾第一百一十章 粮与银第一百零二章 六部现状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二十一章 卫河入海段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动的安南地一百五十四章 传檄可定藏地第二十四章 谁能解之第六十九章 建文已死第四十八章 广西战事第八十七章 钱氏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惊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雨如瀑第六十一章 太皇太后问计第六十八章 铁路伏笔第十九章 瓦刺内奸第四十章 武学派系的雏形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谋主第二十八章 李时勉的倔强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游第一百七十三章 脱脱不花赌赢了第二十六章 朝鲜之战的帷幕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监军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第七十九章 歃血为盟第八十四章 沙县民变第一百三十九章 分殊定理外王道第五十二章 捷报第一百四十一章 藩王危机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风波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见冼景第九十八章 李满住的决断第六十八章 铁路伏笔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第六十九章 建文已死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五十一章 顿兵城下第五十章 官茶与商茶第一百九十六章 哀兵第四十章 舆情第四十一章 石亨第七十一章 驰道第四十六章 海关银第一百一十四章 宁化县现状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儿赌胜马蹄下第一百一十 章 议麓川第五十九章 滹沱河道知多少第一百六十八章 谁是叛徒?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捷之后第三十一章 试探安南第二百二十四章 辽河大捷第一百九十七章 将军百战死第一百八十七章 兵疲将骄第一百六十七章 马政痼疾第一百零六章 巡抚日本端木瑞第十八章 河北营田第六十八章 征日本之问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绅家族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营造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将军第一百零四章 铁甲铿锵第一百一十三章 困兽之斗第一百零七章 杨溥秉政第八十七章 朗氏内忧第十六章 李瑈的应对第九十六章 广西土司第七十三章 试行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