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沿途所见

第八十章沿途所见

陈豫的速度非常快,不过一会儿,就回来了。

孟瑛下马,在路边一颗大树下面与陈豫寒暄几句。

其实说起来,孟瑛与陈豫之间并没有多深的关系,陈豫的祖父陈瑄,虽然也是靖难功臣,但是却是最后投降的,也不是与孟家一起封爵的。而是因为治河有功,才有平江伯的爵位。

两边关系并不算多近。

不管怎么说, 两家都是勋贵,毕竟之间倒是有香火情分。

孟瑛问道:“刚刚的事情怎么处置?”

陈豫说道:“能怎么处置,不过是双方都按下去,让他们上书朝廷打官司,我是参与不进去。运河也要水,灌溉也要水,特别今年的天气,估计又是一个大旱年,整个冬天到而今一场雨雪都没有下。”

“哎-------”

陈豫作为直隶都指挥使,总管直隶境内所有的卫所,但是于谦却不拿他当武人用,似乎觉得他陈家家学渊源,应该在治水之上有所长处,就让他巡查河间,广平,大名三府,此刻陈豫想想,应该是于谦觉得陈家在运河上有人脉,毕竟大明的漕运体系,乃是平江伯一脉建立起来的。

而这河间,广平,大名三府,却是卫河上游,卫河一段河道就是运河。

所以,农业用水与运河用水争夺就很严重了。

这样的事情,陈豫能怎么做?他只能两边安抚,矛盾上交,陈豫估计不管是漕运总督,还是负责运河北段的工部北河郎中,都要上书了,至于河间,大名,广平三府的知府,乃至于于谦,也必须上书了。

说起来,运河虽然在直隶通过,但是直隶地方没有管理运河的权限。这一场官司必须打到御前,才能有结果。

孟瑛对这个不感兴趣,向卫河堤坝上一指,说道:“贤侄,是只有河间府有这样的动静,还是整个直隶都有这么大的动静?”

陈豫说道:“孟叔却是错了,我负责的三府,其实工程并不多,特别是河间府,工程最少,因为这里有这一条卫河,两边抢水,很多事情都是不能做的。真正大兴土木,是真定,保定,天津三地,才是真正大工程,特别是真定,几乎没有一条从太行山中出来的水,没有被治理。”

“至于天津,却是扩宽淤田。反正工程也是相当大的。”

孟瑛笑道:“如此,我倒是想看看了。”

孟瑛并没有与陈豫谈多少,毕竟双方关系并不是多亲近的,陈豫是知道孟瑛是大明新出炉的名将,自然要巴结一二。而孟瑛却从侄子哪里却是知道,于谦乃是陛下身边的大红人,陈豫是在于谦手下做事。

自然不能得罪了。

两人分别之后第三天,孟瑛到了天津。

在算算时间,从天津到北京时间足够,而且大军数千里跋涉,也是很累了,就在天津修整一两天,以更好的精神状态入京。

孟瑛也想看看,所谓天津大工程是什么样子的。

孟瑛带着数名亲卫,骑马出了天津城。

这天津城,其实还是天津卫城。

因为治水消耗了太多的人力物力,营造天津府城的工程就搁浅了。所以堂堂天津府驻地,还在一个卫城之中。

不过,这都是小节。

孟瑛骑马占在一处高地之上,远远的看着数十里的长的河道,一时间心中震撼之极,暗道:“怪不得陛下看重于谦,于谦此人,即便让他去打仗,他也是一把好手。”

他看到了什么?

他看到了长达数十里长的工地。

似乎先用木桩在河道边上打造一道木制堤坝,然后在木制堤坝后面挖掘河道,似乎十几段一起开工,绵延数十里之远,彼此之间有号角旗帜指挥。

而在河道外面,还要堤坝。

但是相距几里的地方就有一个缺口,很显然,是新开的河道。

整个卫河就好像变成了蜈蚣一般,疯狂的向两边伸出一只只长腿。而今是枯水期,卫河河水仅仅占据河道一半不到,大片大片的滩涂暴漏出来。

这个工程看起来很好办,但是其实并不好办,因为很多地方都是沼泽湿地,施工的时候难度很大的。

甚至也就是卫河河道附近凡是是实土,这些泥土都是拜卫河所赐,上游携带的泥沙冲积在这里,这才将这一带殿成了平地。

这也是于谦要左右开出一道道河道的原因,这些都是有闸门控制的,等大水来的时候,可以视情况开闸,让浑浊的泥水冲进沼泽湿地之中,如果能将这里垫平,就能开垦出良田了。

当了,天津附近还有不少盐碱地。

对付盐碱地,百姓早就在秦汉时代,就知道该怎么处理,用大量的水去冲。

这也是于谦明知道,这个河道这样修,用不了几年,河床就会垫高,就要重新大修,但是于谦宁可用麻烦办法的原因。

因为其中利益太大了。

只要能多开一良田,麻烦点又怎么了?

不过,孟瑛未必清楚于谦的深意,但是孟瑛看重的是于谦另外一种能力,那就是组织能力。

其实古代兵法也没有那么神奇。于谦这种主持十几万大工程,用令旗锣鼓,指挥一队队百姓,齐心协力合作。

这种能力,让他去带兵,只要能适应了,不敢说是一员大将,但是做为一方守臣却是非常合适的。

“走吧。”孟瑛看了一会儿,叹息一声说道。

石璟作为孟瑛的亲卫,也是跟着孟瑛出来了,说道:“侯爷,不去见一下于大人吗?我看于大人就在哪里?”

石璟一指,孟瑛早就看见了,哪里有很多物资堆积,也有几个帐篷,似乎是一个临时物资堆放地。

但是石璟看的出来,所有命令都是从哪里发出来的。

孟瑛说道:“已经见识过于大人之能,就不用见人了。”孟瑛一拉缰绳,骑马回去天津城,边走边说,说道:“快赶几天,我们说不定还能在京城过腊八节。”

孟瑛所部在天津停留了一日,随即从天津往通州。但是到了通州之后,兵部尚书柴车与大学士胡濙一起来了。

孟瑛连忙出来迎接。

胡濙说道:“侯爷来的好快啊。”

孟瑛毕恭毕敬的说道:“阁老说笑了,皇命在身,自然是赶前不赶后,只是朝廷的意思是?”

一支军队自然不可能随随便便来到京畿之地,所以孟瑛在天津修整的时候,就派人去五军都督府报备了。

他想过五军都督府来人,却没有想到,来得人却是兵部尚书与胡濙。

对胡濙,孟瑛不敢怠慢。毕竟当初即便汉王还没有倒,孟家还兴旺的时候,胡濙就是太宗心腹,孟家不敢得罪。

而今更是如此了。

但是对兵部尚书孟瑛的态度就有些不冷不热了。

毕竟孟瑛与王骥在云南相处都不是太友好的,而王骥与柴车之间的关系,也是瞒不过有心的人的。

当然了如果仅仅是如此,孟瑛还不至于小肚鸡肠。

但是五军都督府与兵部之间矛盾,却是延绵已久了。

杨荣之死,兵部对五军都督府的压制一下子松了不知道多少。只是勋贵也被张辅压制,不敢对兵部怎么样。孟瑛自己能摆放好自己的位置,他是勋贵,与兵部走那么近做什么?

胡濙对此,也看在眼里,说道:“陛下有意在宣武门外校阅征南将士,届时,京城文武百官,各国使臣都要在列。这是陛下对保定侯的信重,这也是我来的原因,如此大事,保定侯到时候万万不能出茬子。”

第十五章 香港第一百二十六章 内阁变化第一百四十八章 内阁人选的纷争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一百一十九章 长远之计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税收第一百四十三章 捏圆第一百四十二章 政治改革的预想第一百三十一章 私盐产业链第四十九章 科学之种第五十七章 朝鲜大清洗第一百零九章 甘肃在行动第三十六章 老将不老第六十五章 一条鞭法的问题第七十四章 三喜冲厄第一百三十三章 夺会昌伯爵第一百四十章 瓦刺使团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明的银子在哪里?第七十九章 解缙第一百七十章 东厂内第二百四十九章 杀俘第十九章 破朝鲜之策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五十四章 三边总督第二十六章 换讲官之意第五章 天马来兮从西极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惊第九十二章 畜牧业革命第二百三十三章 紫荆关下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第六十九章 多事之秋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定西南之策第一百零五章 理财圣手第一百二十一章 工部改革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卫第五十五章 水利学堂的功课第七十六章 佛山铁业第四十六章 石炭四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九十二章 开海四第一百六十八章 灾情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一百一十二章 海西残局第一百八十章 登坛拜将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第九十九章 亦失哈最后的演出第十七章 西北驰道第五十四章 金英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机会第八章 辽东之战的战略规划第三章 都掌蛮第二百零七章 明军步骑vs瓦刺骑兵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五十章 曲阜大学第一百二十九章 宁化巡检韩铁城第一百零八章 南洋水师大出血第一百三十三章 卢沟河第七十四章 三喜冲厄第九十六章 军工的发展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学院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三十六章 南方卫所第七十七章 有惊无险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二百三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等待第一百二十九章 首辅曹鼐第九十章 贝琳第五十二章 负担第五十八章 矿税第一百六十九章 卢沟河水情第二十一章 儒家激进派第一百八十七章 兵疲将骄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医学院第一百三十九章 石彪的决然第三十二章 大明南洋战略第二十七章 鸭绿江畔第三十五章 精简少府第二百一十章 噩耗传来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一百零一章 定风波四第十四章 李满住第一百二十七章 将门虎子第九十二章 百官条例之内阁第七十章 年关第一百一十四章 议麓川五第一百六十二章 废南京六部的构想第七十六章 于谦说太皇太后第一百章 平瑶策第四章 都掌蛮之灭第一百四十四章 谁的西域?第五十六章 朱祁镇之心第七十四章 春耕准备第二章 外戚第十九章 毛里孩第九章 内阁增补第八十五章 族产第一百一十八章 马文升在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