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大婚

第八十七章钱氏

朱祁镇来到交泰殿之中的时候,却好像是来到了另外一个世界。

大殿之中各种样式的红烛高燃。

再加上宫殿之中,布置的红色布幔,却有一种诱惑的感觉。朱祁镇来到里面却觉得心跳就漏跳了好几拍。

朱祁镇走进来之后,却见不少太监宫女在一边伺候着。一点都没有退出去的意思。

朱祁镇立即说道:“出去吧。”

有些太监出去了,却有两个侍女留了下来。

朱祁镇皱眉说道:“朕说的,你们没有听见吗?”

一个宫女小心翼翼的说道:“按规矩,奴婢们要留下来伺候。”

朱祁镇对这规矩也是知道的,但是他却没有被人围观的喜好。淡淡说道:“朕让你出去,就出去。”

朱祁镇大权在握,自然养出了一些气势,不是这两个小宫女能抗衡的。这两个小宫女对视一眼,自然退了下去。

并迈过交泰殿高高的门槛,并将大门给关上了。

朱祁镇走过层层布幔来到了钱氏身前,什么也没有说,但是他能感受到了,眼前的这一只小鹿,好像紧张起来,呼吸都没有节奏了。凌乱的很。

朱祁镇伸手掀开盖头。

立即知道为什么说灯下看美人,越看越好看了。

却是因为古代晚上光线不足,红烛的光芒与这个房间种种大红摆设,交相辉映。倒是反射到了钱氏的脸上,就好像是打了一层胭脂一般。

而且这种颜色因为光线变幻,更是打出立体的轮廓,本来是七八分的美色,一下子就了十分的效果。

果然人美不美,全看怎么打光了。

不过,钱氏能从无数女子之中脱颖而出,被太皇太后看重,本身相貌自然也是一等一的。

在朱祁镇看来钱氏的相貌,却有一股柔意其中,她抬头看向朱祁镇,更是带着一股怯怯之意。

一时间让朱祁镇心中生出怜惜之意。

朱祁镇在灯下细细看着钱氏的脸,似乎一瞬间觉得灯光更柔和了,不,不是灯光更柔和了,却是钱氏脸红了。

羞意上涌,连脖子都红了。

“咕咕”之声传到了朱祁镇的耳朵之中。

朱祁镇不由轻笑起来,似乎朱祁镇这一笑,反而刺激了钱氏,也不知道是不是钱氏恼羞成怒了,反而激发了勇气,说道:“陛下,是来看臣妾的笑话吗?”

钱氏的话语之中,带着一股柔柔弱弱的感觉。虽然说的官话,但是却自带一股软意。朱祁镇听到这话,心中第一个感觉就是,决计不能让钱氏与人吵架,否则一定是争不过的。

朱祁镇笑道:“是不是没吃东西,快吃些吧。”

钱氏扑扇着大眼睛,说道:“陛下,还没有喝交杯酒。”

朱祁镇轻轻一笑,自己拿着酒壶,倒了两杯酒,与钱氏喝了。朱祁镇随即说道:“现在可以吃东西了吧?”

钱氏说道:“还请陛下先用。”

朱祁镇可不比钱氏,朱祁镇从来不委屈自己,在乾清宫之中就有小厨房,想吃什么,一声吩咐立即就用。

特别是煤球炉的普及,这种宫中小厨房,有遍布全宫的感觉。

他在乾清宫之中处理公事的时候,已经用过一些了,自然不饿。但是钱氏却不敢越雷池一步,必定等朱祁镇先动筷之后,她才敢下筷。

朱祁镇只是叨了两口,就不吃了。却也不放下筷子。

因为朱祁镇知道,他一旦放下筷子,不管钱氏到底饿还是不饿,就会立即停筷。这种规矩,在后世大家族之中也是常有的。

而皇宫又是天下规矩最严的地方。

这种大大小小的规矩,朱祁镇也都习惯了。朱祁镇自己可以无视很多规矩,却知道,不能袋别人无视这种规矩。

这不是爱她,而是害她。

钱氏到底还小,看不出朱祁镇心思,只是看朱祁镇不落筷。她就好像是小鸡叨米一般,筷子频频落下,看来是真的饿了。

钱氏几乎忙了一天。

朱祁镇对礼仪上要求并不多,而且朱祁镇从小大到,经历过多少次大典,朱祁镇自己都数不上来了。

太皇太后虽然秉政,但是却没有临朝,也就是说,凡是重大礼仪场合,一律是朱祁镇出席。

他照旧习惯了。

但是钱氏却不一样,今日真正的是,唯恐踏错一步,说错一句,寸步存小心,一丝不敢乱。

此刻在朱祁镇面前单独相处,反而放松了几分。

朱祁镇见钱氏吃的差不多了,这才放下筷子。

钱氏一见朱祁镇落筷,立即也放下了筷子。

朱祁镇问道:“辛童你闺名叫什么?”

钱氏说道:“臣妾闺名,婉儿。”

朱祁镇说道:“钱婉儿,好名字。”

钱氏说道:“臣妾不敢当。”

朱祁镇看着钱氏稚嫩的身材,心中微微一叹,却是有一种犯罪的感觉。但是有些事情不得不做。

很多人似乎觉得可以用别处的血,来伪装落红,却不知道大明皇宫之中,有不知道多少老太监女官,一双眼睛,就好像是火眼金睛一般。

有没有破身,那是一眼就能看得出来。

朱祁镇什么也不做,他倒是没有事情。但是钱婉儿却要出事了,即便太皇太后也要问一个清楚明白。

甚至关系到钱婉儿能不能在皇宫之中立足。

这不是朱祁镇想做不想做的事情了。

朱祁镇说道:“你知道,朕为什么推了太皇太后意思,一并纳两个妃子?”

钱婉儿说道:“臣妾不知道。”

朱祁镇说道:“却是一件旧事了,先帝废后之事,你知道吗?”

这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而且孙氏还是皇太后,这样的事情,虽然有人私下传说,但是很少有提起了。

而钱家距离朝廷决策圈子又比较远,自然不清楚了。

朱祁镇却缓缓将当年的事情说了出来,朱祁镇说道:“先帝后来也说了,这是少年事也。太皇太后也认为这是先帝所做之恨事。”

“太后与太皇太后在这一件事情上,依旧是心结难解。”

“朕不想做同样的事情,长子最好还是皇帝嫡子,这就少了很多乱子。所以在皇后生出嫡子之前,朕是不会纳妃的。”

朱祁镇在这一件上的思考,更多是处于政治上的。

他不得不承认一件事情,他其实很难撼动大明一些制度,特别是嫡长子继承制,因为朱祁镇本身就是这个制度的受益者。

很多时候,也不得不承认嫡长制,也算是一个稳定的朝廷的政治制度,否则如李唐一般,每一次皇位交接都搞出一场内乱,对朝廷元气伤害非常大。

有些事情,还是早早定下来的好。以政治家的行为逻辑,无法撼动,或者说撼动之后,没有太多利益,还不如遵守。

在这一件事情上,朱祁镇也觉得皇位交接顺顺利利就行了,别闹出什么幺蛾子。

但是钱氏听来,却是另外的感觉。她行礼说道:“臣妾多谢陛下爱护,只是臣妾身为皇后,让帝室子孙繁盛,也是臣妾之责-----”

“好了。”朱祁镇不用听完,就知道钱氏想说什么。

女人从来是口是心非,钱氏口中说着,要为朱祁镇选妃,为帝室繁衍子孙,但是脸上的欢喜几乎要跃出来了。

固然是与杨士奇这些老狐狸交手多了,再看钱氏实在是太嫩了,连说谎都摆在脸上了。

“既然皇后知道这个责任,那就与朕行周公之礼吧。”朱祁镇嘴角一勾说道。起身逼近几步。钱婉儿几乎是要跳了起来,连退好几步,一时间紧张的好像连路都不会走了。

第六十三章 辽南府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九十一章 历法的背后第五十章 曲阜大学第二章 外戚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朝余波第一百四十八章 识趣的襄王第六十一章 太皇太后问计第四十六章 海关银第一百零三章 废天皇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势第四十三章 万方有过,罪在朕躬第七十章 父子第七十三章 三道关大捷第十八章 西域近况第二十章 出京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二百四十章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战第三十一章 试探安南第八十八章 对江南重赋不同的看法第六十三章 金蝉脱壳第八十一章 正阳门下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灾非人祸第二十一章 青贮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东北战略第九十六章 残破京都第二百四十七章 撒网第七十一章 朱见治第一百零八章 时间差第五十八章 朱祁镇的执念第一百五十二章 亲亲之道第一百章 平瑶策第三十八章 杨溥请辞第一百二十章 兵部户部之争第八十章 其次伐交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第一百三十一章 监国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养风云第二十六章 陈文的杀手锏第三章 会昌伯孙家第一百三十八章 盐业帝国的景愿第一百三十三章 夺会昌伯爵第一百一十 章 议麓川第一百六十四章 戎装临朝第二十六章 陈文的杀手锏第九十七章 建州卫的处境第八十四章 陈怀第一百五十六章 东风长吹天山雪弟七十三章 大计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八十章 寇深第六十四章 肇州攻防战第三十章 江华岛水战第四十六章 重构东北战略第七十章 悬危之计第九十六章 别江南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第二百三十三章 紫荆关下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验第九十八章 关原之战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验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云第六十六章 解决问题第三十五章 冷眼旁观新世界第五十九章 松潘旧事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九十八章 风波定第一百七十章 海河方案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学院第九十六章 残破京都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宁之会第二十五章 会试第一百三十一章 私盐产业链第六十一章 新内阁第一百五十八章 财政紧急策略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第七十四章 江南清丈的开始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营造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贤的机遇第二十五章 会试第一百零一章 思明府之变第九十二章 开海四第一百八十八章 孤注一掷第五十九章 暗潮第一章 天盛大可汗也先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间的争执第一百六十五章 武兴第四十四章 凭祥城下第九章 蹇公第二十五章 会试第一百八十五章 成国公决断第四十九章 贡品第四十九章 瓦刺第二十九章 兑子第十七章 江南大雪连四旬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明的银子在哪里?第一百一十五章 罗伦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