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大云南

第九十五章 大云南

王骥说道:“麓川思家立足麓川百余年,传承数代,根深蒂固也是有的。”

朱祁镇说道:“以你之见,招抚思机发行不行。”

王骥说道:“臣以为不可行。”

“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即便思机发因时势臣服本朝,也不会长久,等他羽翼丰满之后,也会反叛朝廷。此其一也。”

“思机发之所以能再起,却是他广传流言,惹得各地土司惊怖,这才有今日之声势,他断然不会想朝廷低头。此其二也。”

朱祁镇问道:“什么流言?”

王骥微微低头,说道:“思机发传言说,陛下欲以亲藩镇守外服之地,尽易土司为亲藩,襄王仅仅是第一个而已。各土司都心怀忐忑。不敢依附朝廷,怀两利之心,这才是朝廷在云南最大的难题。”

朱祁镇听了王骥的话,哪里不知道,云南思家再起,根本就是朱祁镇分封之策惹出来的。

朱祁镇心中暗道:“这思机发还有几分门道。猜中了我的心思。”

不错,朱祁镇就是想这样做,在云南用兵,很多时候都得不偿失。而且屡平屡兴,何不将这些事情转嫁给亲藩,亲藩至少会汉化。

当发展差不多了,朝廷再转为府县,也是就简单多了。

要知道,不要用后世的云南省,来类比明朝的大云南。

在大明朝廷眼中,云南有多大。

就是而今的云南省,加缅甸,加老挝。这些地盘加在一起,才是明代人眼中的云南。

反正这些地方,都要向大明纳贡,也要受朝廷册封。

就好像是唐代的安西都护府一样,在安西都护府范围之内,其实还有一些大大小小独立部落,还有小国。但是不能说安西都护府不是唐代的领土。

而云南也是如此。

最少在明初的时候大明对各地的管辖权还是得到确认了。当然在万历之后与缅甸打了一仗后,缅甸坐大,朝廷在设腾越八关。算是彻底失去了对南方的影响力。

但是这腾越八关有一部分在现在的国境线上,有一些还在国境线外。

而今归襄王直辖的麓川一地,也是一半在后世国家线内,一半在后世的缅甸境内。

朱祁镇对云南这些名头上的臣服并不感兴趣,自然想趁着如今用兵的时候,将这一大片土地,慢慢的归属朝廷所用。

但是有时候不得不承认,大明对这些地方的统治,是间接统治,并非直接统治。大明在这些地方的影响力,更多是震慑。

当地这些土司,地头蛇才是最大的力量。在这些地方土司臣服的时候,这些地方才是大明的。当这些地方土司,反对大明的时候,朝廷也是寸步难行。

而朱祁镇册封襄王来麓川,看似对大明有利,却是触动了各地土司的根本利益。毕竟各地土司那一个不是传承了好几百年。

都在担心思家而今的待遇,是不是他们前车之鉴。

这些土司的游移,直接导致了,思机发有了可乘之机。这才在缅甸的支持之下,重新在孟养站稳了脚跟。

王骥见朱祁镇在思考,于是说道:“陛下,可否撤回襄王?陛下只要撤回襄王,臣敢保证不用一兵一卒,就能得到思机发的首级。”

朱祁镇自然明白,只要他将襄王撤回来,各土司心中的忧虑一去,再加上麓川之战威名不远,他们自然不敢与朝廷作对。要给朝廷一个交代。

什么交代?自然是孟养思机发了。

只是朱祁镇看了一眼王骥,第一时间想到是:“王骥是准备动摇我的威信吗?”

册封襄王于麓川,不知道朱祁镇费了多大工夫,乃是朱祁镇亲自敲定的未来几十年的国策,凝聚了不知道多少心血。

所以,朱祁镇万万不可放弃的。

即便时势不顺,暂且搁置,但是决计不能回退。

一旦撤回襄王,今后想再封出一个王爷,就难了。

而且让朱祁镇自打嘴巴,之后满朝上下,如何看他。

所以,不管如何,为了国策也好,为了威信也好,朱祁镇是万万不能后退的。

“决计不可。”朱祁镇说道:“朝廷大事岂能因一点谣言而动摇?”

王骥其实也明白朱祁镇的顾虑,但是他忍不住劝道:“陛下,而今天下大敌是瓦刺,不在南疆,臣恐这样下去,不出一年南疆必乱。倒是大军在南,对朝廷不利。”

而今这些事情,还是谣言,但是朱祁镇迟迟不肯动作的话,那就不是谣言了。那就是被证实了。

到时候引起了波澜,会有多大,王骥想来也有一些哭笑。

朱祁镇说道:“不是卿吗?而且朕也有自知之明,十年之内,不会再册封一王,卿大可放心。不过朝廷也不会再往云贵派兵了,卿这云贵总督,却要保证今后十年之内,南疆不用朝廷担心。”

王骥听了,心中咯噔一声。只觉得打翻了苦胆,一时间从胃里到嘴里都是苦涩的味道。

王骥而今六十了。

他的政治生命还有几个十年,一个十年也未必有了。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如杨士奇一般,七十多岁还能活跃在政坛之上。

王骥都担心他镇守云贵十年,能不能从云贵活着回来。也就是,他以兵部尚书,都察御史加衔出任云贵总督,成为了他仕途的终点。

一时间,他连如何应对南疆的局面,也忘记了想。

朱祁镇也觉得十分对不起王骥。

但是他也是觉得这是最好的决策了。

他虽然一开始就有让王骥久镇云贵的想法。但是并没有想过十年这么长。但是他了解了南疆的局势之后,忽然发现,因为他册封襄王,今后云南恐怕不能太平。

襄王没有朝廷支持,恐怕也难以站稳脚跟。

别的人怎么样,朱祁镇不清楚,但是王骥却是能文能武,搞得了阴谋诡计,最少用来耍这些土司是没有问题的。又杀伐过断,打得了仗。

或许想打得如孟瑛如此漂亮却是不行的。

但是镇守云贵却是没有问题的,而朱祁镇对云贵的定义,就是稳定,稳定。只能稳定就行了。

他本以为麓川大战余波需要处理,未必没有王骥将这些搞定之后,南疆太平了。再让王骥回来。

只是他万万没有想到,他觉得一招妙招,却给云南带来这大的连锁反应。看来一时半会弄不清楚,只要强硬的让王骥久镇了。

朱祁镇之所以这样说,却也是担心,一旦王骥会错意了,为了尽快离开云贵,发动大战,就不好办了。

朱祁镇说道:“王卿,王卿的辛苦,朕也是知道,这样吧,朝廷本来对王卿有封爵之意,之前朕担心王卿不喜,这样吧,只有王骥能让朕后顾无忧,十年之后,朕封王骥一个侯爵,世袭罔顾。”

王骥说道:“臣谢陛下。”

事已如此,王骥也知道无可挽回了。他抖擞精神,毕竟年纪也不小了,既然在前途上没有什么指望了。

反正都进不了内阁了。

就为子孙谋一个富贵吧。

要知道保定侯孟瑛,也不过是一个世袭罔顾的侯爵而已。这个补偿不可谓不厚道。如果王骥再拎不清楚,恐怕就只能敬酒不吃吃罚酒了。

所以王骥不管心中愿意不愿意,都做出非常满意的样子。

朱祁镇说道:“朕想听听王卿久镇云贵之策。”

王骥一扫清楚情绪,反应还是非常快的,毕竟是杨荣选中的人,在军事上才华不错,他稍稍一顿,就说道:“云贵一体,但臣之重任在云,不在贵。”

第五十一章 顿兵城下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绅家族第八十九章 御前会议之余音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七十四章 新理学的种子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来源第一百四十六章 黄河改道第九十章 近乎破产的草原经济第一百六十四章 戎装临朝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二百一十三章 成国公的死讯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务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将第二百零九章 双方退兵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瑛训子第七十一章 朱见治第五十二章 大雨时至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风波第一百一十八章 杀一是为罪第四章 可怜的王振第二百三十九章 阿刺知院退兵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难题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臣杨荣第十六章 朱祁镇心中的《大明会典》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直镇守南京第二百零四章 杨洪vs阿刺知院第一百零五章 日本行第五十四章 金英第三十四章 仓禀足而识礼仪第一百一十五章 罗伦之心第一百二十章 盐法开中法第三十八章 出乎预料的开战第一百七十八章 决战于大同城下第一百一十一章 人间再无亦失哈第一百五十章 漕运难题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第五十四章 围剿之策第四十八章 新任衍圣公第一百零四章 行猎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鲜女真第二十八章 天理报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第一百五十七章 方瑾与石亨的争执第一百一十九章 长远之计第五十三章 于谦归来第一百九十一章 暴风雨前的平静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东阳的手段第四十七章 西虏寇边第八十三章 西南隐忧第一百二十八章 藏地风云第六十三章 驰禁令第七十三章 黎思诚征占城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九十二章 百官条例之内阁第六十六章 建文帝下落第二百四十四章 孟搏命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六十四章 屋漏偏逢连夜雨第一百四十三章 削藩--大明的政治正确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二章 大武学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捷之后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数字第六十二章 大赦诏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镇的试探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务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税收第十一章 朝鲜靖难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蝗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四十一章 天下风潮第十四章 主导权第一百四十九章 黄河大工第五十四章 金英第一百三十七章 见石亨第八十一章 江南田亩状况第四十三章 万方有过,罪在朕躬第六十章 辽东局势的漏洞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学院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八十章 经筵第二十八章 工部两尚书第二十五章 大明工部都水司第五十八章 朱祁镇的执念第九十七章 建州卫的处境第六十六章 建文帝下落第六十九章 水师主导权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学新三甲第二十四章 谁能解之第一百二十九章 宁化巡检韩铁城第八十一章 会宁伯李家第七章 对五军都督府的改造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子的钱袋子第五十一章 顿兵城下第十六章 李瑈的应对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二十四章 碧溪第一百五十章 瓦刺的实力第一百二十七章 扬州谢氏析产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