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御前带械

御前带械

锦衣卫不仅仅是南北镇抚司,负责监察天下。还有一部分负责护卫大内。就是大汉将军。

这一部分军队被称为御前司,也是锦衣卫的一部分。当然一般情况来说,与锦衣卫是分开的。

朱祁镇作为皇帝。身边自然少不了护卫的人。

不过而今锦衣卫指挥使马顺,都是王振的人,就更不用指望乾清宫中了。

太皇太后不仅仅批准朱祁镇,将石璟列为乾清护卫。还参照宋制,特批了一批护卫。就叫御前带械。

这个官名有些人大概不熟悉。但是展昭就是挂这个官名。也就是所谓的大内高手。

太皇太后下令张辅挑选,各勋贵家子家。入宫护卫陛下。

如此一来,不仅仅为朱祁镇找到一批让王振奈何不了的人。也同样拉近了勋贵与皇帝之间的关系。

一举两得。

不管将来的大明是什么样子的。最少而今的大明朝,勋贵是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这一点谁也无边否认。

只是如此一来,英国公张辅这边都忙碌起来了。

虽然这些所谓的御前带械。不过一个护卫而已。只是这个护卫却是护卫陛下的。将家中不能承爵的次子,或者说庶子。在皇帝身边混一个脸熟。

说不定将来有一个好前程。

但是乾清宫侍卫数量也不会太多的。

顶多百余人。毕竟不指望他们能做什么作用,不过皇帝的贴身侍卫而已。

百余人,看上去不少,但是大明开国勋贵与靖难勋贵,还有大明的皇亲国戚,不知道有多少家。

谁不想走一下门路。

这些人都找到张辅这边了。

张辅作为大明武将之首,其实是一个非常本分的一个人。否则他也不会有今天,与各方面走得并不是多亲近的。

这一下子所有人都来找他。让他疲于应酬。

好容易将人都打发了,这才疲惫的回到后面。

夫人李氏走过来,将身边伺候的丫鬟都打发走了,说道:“老爷,这些人不能不见吗?”

张辅闭着眼睛说道:“谁也不能得罪,而且陛下身边,最少也要安排几个真正的高手吧,这些家的子弟,是什么样子,别人不知道,我不知道吗?派他们过去,是让他们保护陛下,而是让陛下保护他们?”

“身手不行也就罢了,反正陛下那边也真动不了武,但是没有脑子就万万不行了。在陛下身边当差,固然是一个大好机会,但是稍有不甚,就是灭门的大祸。”

“我能不操心吗?”

李氏说道:“好了,老爷你早些睡吧,明日还要早朝。”

张辅嗯的一声,沉默了一会儿,说道:“你也让忠儿做好准备,我给他报上名了。”

李氏听了,手中的动作一慢,说道:“老爷,这差事忠儿哪里受得了啊?”

张辅轻轻一叹,说道:“我也是没有办法啊,我张辅乃勋贵之首,这样差事,我如果不派家中子弟去,太皇太后会怎么想啊?”

“我英国公一脉,总要出一个人啊。”

李氏听了,顿时眼泪出来了,说道:“是妾身不好。累的张家子嗣单薄,唯有忠儿,还娘胎里带出病来。我-----”

张辅长叹一声,说道:“三代为将,兵家忌之。我祖上为元将,从龙北伐,父亲为太宗左右手,没于战阵,到我这一辈,也三代了。杀孽深重,哪里是你的问题。却是我张辅的命。”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不要看英国公为勋贵之首,就没有烦恼了。

眼瞧着张辅年老了,膝下只有张忠一个儿子。而病恹恹的,不知道能不能活下来。说不得就要过继他人为嗣。

面对这样的局面,纵然张辅英雄一世,也是无能为力的。

李氏又能有什么办法,唯有长叹一声。

张辅说道:“你放心,不过是让忠儿见一见太皇太后与陛下,想来太皇太后也不会强人所难的,只要在宫中挂一个名便是了。”

“这一点面子,我还是有的。”

李氏说道:“希望如此吧。”

第二日,在张辅去上朝之后,李氏来到了张忠的房间。

张忠作为张辅的儿子,长大并不难看,而且似乎因为从小生病,一年到头,几乎没有断过药。在身形上有一种弱不禁风的感觉。脸色白皙的好似女人,却是一年到头,都不怎么见太阳的缘故。

只是张忠虽然脸色白皙,但眉宇之间,英气勃发,一点女人的柔弱之意都没有。让每一个人看了,都可惜张小公爷的身体。

似乎他的身体绑不住他的灵魂一般。

张忠与李氏相对而坐,风轻轻一吹,整个人就好像要飞起来一样。

李氏看了心疼,说道:“我儿。娘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好在只需去几趟就行了。”

张忠说道:“母亲不用伤心,孩儿作为张家子弟,总要为家族做些贡献,这事情孩儿自然知道怎么做,还请母亲放心,孩儿虽然体弱,但是不至于出入都要人搀扶,只需在陛下面前露个脸而已。孩儿还是能够做到的。”

“只是有一件事情,却要母亲多加思量,该给父亲纳妾了。”

李氏听了,说道:“这事不要再提了,你父亲那里也不答应的。”

张辅与夫人的感情很好,但并不是说张辅就没有妾室。李氏倒不是没有妒忌之心,只是在这个时代,这种当家主母,也拦不住。

但是李氏知道,张忠所言的纳妾,却不是纳一个两个,而是广纳妻妾,求子。

李氏年纪大了,想要怀上,却已经很难了。而且张辅的身体似乎也有一些问题,不能说不可生子,只是几率不大。

否则这么多年来,只有张忠这个一根独苗。

真当是张辅不想要孩子。

张忠早就提议让张辅多纳妾室,只是被张辅给否了。

张辅从小少年老成,在父亲张玉战死之后,撑起了张家门庭,并发扬广大。不能说不好色,但是最少没有在美色上多下功夫,与夫人感情很好。

决计不想老了老了,反而将自己的名声给败坏掉了。

张忠说道:“母亲,孩儿的身子骨我自己知道,能侥幸多活几年,也是老天爷开恩了,将来定然走到爹娘前面去,我死倒不要紧,但是爹娘膝下空虚,却是我的大不孝了。比起爹来,我更担心娘你,我爹一世英明,即便从二叔三叔那边过继一个,我爹在一日,他也不敢造次,但一旦爹去了,娘你怎么办啊?”

“还不如,早早的让爹广纳妾室,生下一男半女,不管怎么说,娘你都是嫡母,从小养大,足以让娘后半生安稳了,孩儿死也瞑目了。”

“说什么话啊。”李氏说道:“你不在了,娘也不活了。”

张忠说道:“好,既然娘不愿意,我立即从府中找几个丫鬟开脸了。”

“你不要命了。”李氏说道:“太医早就说过,你这病是近不得女色的,好,我答应便是了。”

张忠这才放心。

第一百九十六章 哀兵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镇的试探第六十四章 杨士奇与于谦第八十章 其次伐交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一百一十五章 福建善后第一百一十五章 罗伦之心第四十二章 树上开花第十六章 朱祁镇心中的《大明会典》第二十一章 儒家激进派第一百三十七章 龙城飞将第一百一十二章 捧杀之计第十五章 预修大典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决定第一百三十三章 传国玉玺第一百三十二章 庆都公主所求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数字第四十九章 科学之种第一百三十三章 卢沟河第一百四十八章 内阁人选的纷争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东北战略第二十二章 破大藤峡之策第八十一章 马政第一百零三章 韩雍的手段第十一章 内阁七人名单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第二十三章 阿刺知院之死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艰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八十章 经筵第九十四章 成国公反制计划第八十六章 天下行商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动天下第一百一十 章 议麓川第十五章 香港第十七章 西北驰道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军对峙的开始第九十八章 关原之战第七十五章 于谦奏对第八十二章 武进县第五十二章 于谦的去向第一百六十八章 灾情第七十二章 大朝会二第十二章 军议第六章 李贤的作为第三十八章 家事国事第五十二章 大雨时至第一百零七章 射柳二第十四章 李满住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乡第一百四十五章 升龙大捷第九十二章 百官条例之内阁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六十三章 金蝉脱壳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动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有驰道可解忧第二十章 治水三人小组第三十六章 真假第九十七章 建州卫的处境第一百二十六章 宁化黄氏第八十章 冼景主持天理报第十章 大雪纷纷第二十七章 扩大化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诏第五十章 曲阜大学第一百零一章 定风波四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四十八章 防秋第一百八十五章 成国公决断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书的人选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六十三章 水路救援第十五章 预修大典第九十章 开海二第四十六章 大军到位第十章 王直入阁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一百二十八章 杨文正第二十四章 愿吾民无饥寒,愿此河永定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坚决第八十章 冼景主持天理报第九十四章 内外新结构第六十六章 建文帝下落第三十七章 何以养民第一章 襄王金册第一百二十章 韩铁城到宁化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广西第一百零五章 理财圣手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医学院第二百二十五章 宣大战局第一百二十章 脱欢之死背后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一百三十八章 襄王之心第六十二章 于谦入京第一百一十章 阮炽的谅山撤退第一百五十一章 武学的意义第四十四章 石炭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