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可怜的王振

第四章 可怜的王振

朱祁镇也明白,徐晞这样说未必没有危言耸听,加以劝谏的意思。毕竟朱祁镇也知道,在进宫之前,徐晞与杨溥是见过面的。

但是朱祁镇的确不敢拿大明十几万主力军团冒险,从陕西到甘肃漫长的粮道,后方可能有的不稳因素,乃至缺水缺粮的可怕处境。

朱祁镇不得不承认现实。

他即便心中承认自己有些固执了,但是也不表现出来,说道:“徐卿走了数万里,遍观大明九边,觉得九边什么问题最大?”

徐晞听了心中一时间也有一些犹豫。

九边的问题?岂止是有,还有太多,但是徐晞也知道,有些话是可以说的,有些话是不可以说的。

徐晞在这一番长谈之中,也说了好几个人名。

但是要么是没有具体评价,褒贬的意图不明显,要么就是赞扬。

倒不是而今的九边众将都是道德完人,一点错处都没有。

却是徐晞明白自己的身份,他是查看九边边防的并非是御史,抓人小辫子的,故而他的重心都放在了各镇的布防情况,对于九边布防之上的某些缺点,徐晞自然会指出来,比如他所言的东胜卫缺口,导致延安受兵灾,庄浪卫的问题,能让草原与青海连接。

甘肃镇的战略纵深太单薄,如果甘肃一旦失去,那么西北也没有什么战略纵深可言,说不得大明疆域要大退一步,弄得与宋朝差不多了。

但是这种战略基本问题,是不用哪个总兵官来负责的,他们也负担不起这个责任。

而今朱祁镇的问题,却让徐晞不好回答,虽然弄一个问题糊弄过去,显得徐晞能力不够,但是真要说出一个问题来,却是得罪一大批人。

张辅可是还在内阁之中。

徐晞忽然想到一个问题,觉得再合适不过了,说道:“陛下,有一件事情,臣不吐不快。”

朱祁镇说道:“徐卿请讲?”

徐晞说道:“太祖祖训,宦官不得干政,即便内廷之中扫不了此辈,也不当让其放纵在外,而今九边重镇,没有一次没有宦官监军,此辈常言乃是陛下之耳目,横行无忌,压制九边镇将,文武官员,有功,则曰我之功也,有过,则曰人之过也。至于横行不发,纵下面鞑军作奸犯科者,数不胜数。恐失九边军心。”

朱祁镇听了,心中苦笑。这个问题,他还真不知道如何解决了。

因为这些太监所言不错,他就是这些太监的总后台。当然了,朱祁镇也承认,徐晞所言有一部分是对的,有一些太监的确不是什么好东西。

但是有一些太监的确是能臣,不过是肚脐下面三寸的地方,少了二两肉而已,比如说亦失哈,比如说刘永诚。

而今九边之重要,即便是太皇太后也没有撤掉九边太监监军的意思,要知道,太皇太后在宣德十年,朱祁镇登基的时候,可以罢一切不急之务,并将很多镇守太监,全部召回了。

唯独九边的太监,在进入正统年间之后,不减反增,即便杨士奇在的时候,对这一件事情也没有说过什么。

仁宗皇帝登基之后,在九边安插文臣,令巡抚或者巡按与总兵互相制衡,而宣德年间将太监监军发扬广大。

早已在九边形成了,文官,太监,武将三层之间的制衡。

各地虽然还是总兵官为尊,但不管文官还是太监的意见都不可小视。凡是遇见大事,必须是他们三人联章上奏说明此事。

这种制衡模式,宣德年间形成,太皇太后默许的。只是在太皇太后去世之后,王振的权力大为膨胀,已经让很多人不满了。

其实整个正统年间,王振的势力都是在膨胀之中。

太皇太后在正统四年之前,对这一件事情都是默许,甚至鼓励的。毕竟太皇太后一直担心朱祁镇扛不住这个担子,宁肯培养出一个权阉,也不想培养出一个权臣出来。

在正统四年之后,太皇太后倒是发现朱祁镇能力足堪大任,就对王振减少了很多扶持,但是朱祁镇还在继续扶持王振。

王振掌控司礼监,除却东厂在金英手中之外,大内乃是天下的宦官都要唯他是尊。特别是太皇太后去世之后,朱祁镇的作风大变,变得沉默起来,但是王振的却变得嚣张起来。

朝中已经有一股倒王的风潮。

其中就挂户部侍郎掌管海关的李时勉最为激烈。

这几年来,李时勉坐镇天津,沿海几个港口陆陆续续的完成开发,不过经济总量在这里放着,虽然几乎每一个省都一个海关,但是海关赋税总额,也没有超过五百万。

毕竟大明外贸的经济总额还是有限的,在西方还没有来到东方之前,整个东西贸易额,或者说东南亚内部贸易额并不是没有天花板的。

再加上其中这样那样的原因,相当长一段时间之内,大明海关税大概就是五百万两上下了。

即便如此,周忱也不火坐视这一笔钱不流入户部,在户部之外,所以今年周忱多次上奏,就是海关纳入户部之中。

最后朱祁镇答应了,李时勉以户部侍郎的身份主持海关,在京城择地修建海关总署,作为户部的下级衙门。

李时勉进京之后,第一炮就打向了王振。

却是因为宁波倭案。

什么是宁波倭案,就是在正统六年,一路倭寇在宁波上岸,攻克了大嵩千户所。具体来说不过是数百人而已。

朱祁镇也是大怒,当时就令镇海卫指挥使王英总领船队,围剿倭寇,并令魏国公出面主持。

这一队倭寇倒是还打发,王英抓住尾巴之后,打了一半,逃了一半,其中有几十个人居然飘到了朝鲜。

被朝鲜国主抓住之后,送到北京。

弄得朱祁镇有些尴尬。下令让这些倭寇到菜市场走一趟,不必说了,还必须以派使臣去朝鲜宣布赏赐与感谢。

就这一件事情,就牵连的宁波海关当年的赋税。李时勉上奏,说大嵩卫千户,乃是走了王振的门路,才得已袭职。并指责王振数项大罪,很多文官群起而为之。

逼得王振向朱祁镇谢罪,并辩解一番。

对于王振的辩解,朱祁镇有一些信有一些不信,王振自己贪财的一些行为,他是知道的。但是王振是一个最讨厌下面人给他耍花样的人,也就是他挖王振贪财,那是理所应当,但是下面的人敢从他手下多拿一两银子,王振就弄死他。

所以,朱祁镇对于王振纵然下面发财从来是不信的。

但是朱祁镇敲打了一下王振,毕竟主仆之间这么多年的情分,还是要保全的。

而且,官场之上,但凡明白一点的人,能不知道王振乃是朱祁镇的人。朱祁镇很担心倒王振乃是对朱祁镇的试探。似乎是朱祁镇在太皇太后死后,不再积极谋求这个改革那个改变之后。

很多事情都是你退一步,下面的人就会进一步的。

朱祁镇出面与杨溥协商,杨溥费了不少功夫,这才将下面倒王振的风暴,给压制下去了。

但是风波压制下去了,但暗潮却没有平息,似乎反阉党,反王振,已经成为很多文官的政治正确了。

所以,徐晞不敢得罪张辅,朱勇这一票勋贵,却并不怕得罪王振。

毕竟,朱祁镇对王振的约束也是很严的。

以至于很多人弹劾了王振之后,也没有吊事,大家胆子就大了起来,颇有有事没事,弹劾一下王振,没事有事,再弹劾一下王振。

第六十七章 风雨将至第八章 断事官第六十七章 银币铜钱两级体系第一百三十章 死谏第二十九章 兑子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一百一十章 约期第一百二十四章 地震三第十九章 不准赎刑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第一百一十二章 议麓川三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一百零八章 银铺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第二百一十五章 孝子朱仪第四十二章 风云会聚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学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四十五章 登闻鼓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会第二百四十四章 孟搏命第四十章 雨夜夺城第一百四十七章 二十万骑第九十一章 泥足巨人第五十二章 捷报第八十一章 黄河水患第十章 老臣于谦序章 我, 朱祁镇第一百一十章 阮炽的谅山撤退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五十九章 北方战略构想第一百五十一章 驰道与运河第九十三章 考成法第七十九章 解缙第十九章 毛里孩第十二章 征朝鲜之议第十九章 瓦刺内奸第九十一章 开海三第五十章 英国公余威第八十九章 御前会议之余音第一百一十五章 福建善后第一百二十九章 勋贵断尾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后的反扑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务第九十六章 开海八第十五章 李实的办法第二十二章 大明边军现状第九十四章 征麓川余波第八十二章 凯旋阅兵第一百一十九章 马文升断案第一百六十七章 马政痼疾第一百一十三章 北伐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九十九章 不可让杨士奇没有好结果第一百二十九章 宁化巡检韩铁城第五章 京卫改革第五十一章 顿兵城下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利派的崛起第一百零四章 铁甲铿锵第二十四章 愿吾民无饥寒,愿此河永定第一百二十一章 钱法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定西南之策第三章 都掌蛮第五十二章 大雨时至第七十六章 安南vs占城第八十八章 钱婉儿的一天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一百零五章 日本行第九十七章 谁是小人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儿赌胜马蹄下第一百一十章 约期第三十章 御前带械第八十四章 陈怀第七十七章 于谦说太皇太后二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一百一十一章 阿失帖木儿皈依真主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第一百二十九章 庆都公主驸马第十六章 朱祁镇心中的《大明会典》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一百四十章 刘定之请缨第八十三章 说客张文第五十八章 丰收第四章 朱祁镇的算计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军对峙的开始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风云变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一百三十五章 凯旋之后第四章 都掌蛮之灭第四十五章 首胜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云动第一百三十三章 九州志第一百五十七章 岁月催人老第八十四章 云贵总督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会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犹豫第一百零二章 孤身入思明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二百零一章 决战前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