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围剿之策

第五十四章 围剿之策

一两月过去之后,谁知道局势会有什么变化。

对于一些乱子,最好的办法是消灭在萌芽状态。朱祁镇问道:“先生以为当如何是好?”

杨溥说道:“第一,正本清源,凡是皆因采矿而起,其中情弊一时难以理清,臣以为事有轻重缓急,而今当重申太皇太后之策,停开银矿。”

朱祁镇沉吟片刻,说道:“朕允了。”

朝廷虽然财政并不能算宽裕,但是盐税带给朝廷的效益,也足以维持基本运作了,浙江与福建银矿,每年交上来不过十万两上下,朝廷每年收益不过十几万元。

朱祁镇自己都能用内库贴补这个开支。

但是一旦事情闹大了,叶留宗流窜三省,这损失就大了。

“第二,临阵不能换将,当宽谢怀之心,让他戴罪立功。”

朱祁镇微微皱眉,说道:“让朕给他下诏书吗?”

朱祁镇倒不是的不肯,秋后算账这种皇帝熟悉技能,朱祁镇拿来用,从来没有一点不好消息。

但是而今情况不对。

这消息来源有问题,想来谢怀还不知道北京已经知道这里的情况,朱祁镇直接下诏说明,很可能引起谢怀的其他反应。

杨溥说道:“无须如此,只需请司礼监范弘点一下就行了。”

朱祁镇一听就明白了。

其实是让范弘给谢怀透漏消息。

至于什么消息,自然是范弘将这一件事情给压下来的消息,并督促他赶紧收尾。将屁股擦干净。

这样的事情,其实王振来做更合适,可以这样说,反正外放一省大员的,在中枢都是有后台的,只是谢怀的后台王振刚刚倒台而已。

用司礼监范弘来安抚谢怀,让谢怀感觉,他与宫中的关系,并没有断绝。自然可以让他专心放在对付叶宗留身上。

朱祁镇说道:“朕准了。”

杨溥说道:“第三,就是英国公所言,调集京营一部南下,此事臣就不妄议了,不过福建巡抚却要派一位能臣。”

朱祁镇说道:“先生属意何人?”

杨溥说道:“最熟悉东南卫所的人,乃是吏部侍郎焦宏。”

“此人在正统三到七年间,作为巡察御史,多次视察东南备倭一事,宁波倭寇之乱,焦宏从魏国公出镇,剿灭倭寇,对军事并不陌生。”

朱祁镇听了这个人名,心中也有印象,当初倭寇攻陷大嵩千户所,杨溥就主张,派文官去浙江备倭。

而朱祁镇一项不喜欢文官越界,就点了魏国公主持此事,而派一个大臣作为辅佐,当时派过去的就是焦宏。

各方面汇报焦宏所做所为,还算是不错。

朱祁镇说道:“就谁焦宏,焦宏作为福建巡抚,即可出京,从海路去福建。朕派锦衣卫护送。”

“既然先生推荐焦宏,朕就不做遥制了,只是记住一起以平定叶留宗之乱为目的,其他的事情,放放再说。”

朱祁镇算算文定之的奏折,仅仅靠这分奏折,并不能确定福建那边到底进展到什么情况了。

朱祁镇安排锦衣卫去查。那是知道的,再次之前,即便从海路去福建,也要将近一个月的时间。

他能做的只有放权。

安排了文官这边的事情,朱祁镇问道张辅说道:“此次平乱,却不知道何人为将?”

张辅说道:“臣以为,此番贼乱即便乱起,也不过数千人。只需派一员将领,带数千人马即可,臣以为威远伯方瑾,履历战功,年纪虽轻,但已经是沙场老将,由他带来五千步骑南下,就足以成事。”

“只是,臣担心如果京营兵还没有到,福建的乱事就已经平定下来,岂不是损了朝廷的颜面。”

“老臣以为,还是等一等,到明年开春,再南下不迟。也好给威远伯一个准备时间。”

张辅人老成精,虽然朱祁镇对他们这些老将,还是一如既往的看重,但是张辅却也在很多细微的地方,品读出来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故而,他与成国公之间,有几分若即若离之感。一方面将很多事情都交代给成国公,一副想回家养老的样子。

在很多事情上,也很少对抗朱祁镇的意志了。

方瑾是朱祁镇一手提拔出来的年轻将领,而且福建的乱子看上去并不是太大。

朱祁镇想了想,他反省一下,自己似乎有一点反应过度了,虽然他觉得谢怀未必能压得住叶留宗。

但是如果从纸面上的实力,一个福建省就好几个大卫所,数万大军,叶留宗全部人马,也不过数千矿工,甚至这个数千很可能是不超过三千。

怎么看,都是福建地方赢面大。

如果真搞出,这边叶留宗已经授首了,京营的援军还在路上,自然也是很尴尬的。

朱祁镇说道:“就按英国公的意思办吧。”

朱祁镇综合各方面的情况,定下了决策。

只是朱祁镇这边的决策,想要传导到远在福建仙霞岭。却需要漫长的时间。

而这里的情况,并没有因为朱祁镇知道这一件事情而有所变化,他们还是按着自己的逻辑进行着。

福建浦城。

这是福建最西北的一个县了,从蒲县往北,就是七百里仙霞古道。北到浙江江山县,南到福建浦城。

这一条路,是黄巢用不知道多少人命硬生生开辟出来,话说当年唐军将黄巢逼到绝境之中,据说黄巢面对群山,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粮草断绝。

但是黄巢硬生生花了半年时间,打通了这七百里山道,然后逃出生天,重新纵横天下。

说挖掘山道的过程之中,都是以食人来维持军中粮草,还有所谓血肉磨盘等可怕传说,但是都是前尘往事了。

进入大明之后,虽然仙霞道险峻依旧,仙霞关依旧一夫当关,万夫难开。但是大明朝廷根本没有在仙霞关设防,因为不需要。

也正是因为如此,隐藏在仙霞山附近的银矿,才被叶留宗占据了好多年,福建都没有动静,无他,就是因为太偏远了。

而此刻,古老的军事要地,重新充满了战争的味道。

福建都指挥司佥事刘海,带着四千士卒,已经入驻了蒲城。

刘海乃是谢怀的心腹,他这四千士卒乃是从各卫所抽出来的敢战之士。也算是福建卫所的精锐所在。

当然了,福建所谓之精锐,如果遇见大明边军的话,也是数百骑一个冲锋就崩溃的下场。

但是这已经是谢怀能做的最大的准备的。

大明可不是没有王法的地方,即便谢怀乃是福建布政使,也不可能一手这遮天。所以这四千人马,都是化整为零,从各个卫所之中,以不同的名义抽调出来的。然后汇集在一起的。

当然了,谢怀也有第二手准备。

一旦这里大胜,他就会立即上奏,说明他剿灭大盗叶留宗的功劳,只要将这一项功劳敲定,之前的一些违规的地方,就可以用事急从权的名义遮掩过去。

所以,刘海是寄托了谢怀所有的希望。

刘海当年也是在安南打过仗的,没有太大的功劳,否则也不至于在地方卫所上不去。还是被谢怀提拔才有而今的地位。

不过,最基本的战场常识还是有的,他来到这里,看看地势,就觉得险恶非常,穷山恶水。

只见群山之中一道蜿蜒的古道盘旋而过,在谢怀看来,这里面处处都有险恶的杀机。

四千士卒虽然不错,但是投入茫茫群山之中,攻坚克难,刘海心中还是没有多少底气的。

所以,刘海临阵之前,写信先劝降叶留宗。

第一百九十七章 将军百战死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第四十二章 举步维艰第一章 襄王金册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图第一百三十三章 夺会昌伯爵第一章 太子在西北第六章 圣心如渊第九十七章 开海九第一百零六章 朝鲜震动第九章 刘定之与李贤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杨士奇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单第二百二十一章 往者不可谏第十八章 铁面讲官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九十七章 谁是小人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战猫儿庄第三十一章,祭大成先师第一百零五章 理财圣手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杨士奇第二十五章 民以食为天二第一百八十八章 孤注一掷第十章 王直入阁第九十二章 朱祁镇的惧意第四十九章 科学之种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动的安南第九章 大明对奴儿干的经营第十九章 毛里孩第六十八章 铁路伏笔第八十二章 南浦溪之战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会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一百三十八章 瓦刺退兵第五十二章 于谦的去向第十四章 主导权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塞之前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后的反扑第一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的变化第八十章 西宁第一百一十二章 东胜卫之战第八十八章 对江南重赋不同的看法第二百二十六章 屠城之后第七十章 父子第一百五十七章 方瑾与石亨的争执第四十四章 凭祥城下第八十九章 开海第一百四十七章 二十万骑第四十六章 大军到位第一百二十章 屠万是为雄第二百零一章 决战前夜第九十五章 大藤峡背后第一百章 杨溥奏对第五十八章 大宁第九十二章 百官条例之内阁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一百三十章 太子第六章 新天子第五十二章 捷报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见冼景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务第七十八章 大越皇帝第一百三十一章 私盐产业链第十四章 新任内阁班子第五十一章 晒盐法的进展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征之议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养风云第六十一章 焦宏的困境第三十五章 午间休息第九十六章 别江南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战后第二百二十六章 屠城之后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一百零四章 桂西余声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雨如瀑第九十五章 大明军制第五十五章 水利学堂的功课第四十二章 孔家南北宗第三十八章 出乎预料的开战第八十三章 大破叶留宗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医院令楼元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明的银子在哪里?第四十六章 重构东北战略第一百一十一章 议麓川二第九十章 开海二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祁镇的第一把火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问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间的争执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方铁都第五十九章 清丈土地的内情第一百一十章 约期第一百二十一章 杨洪到第二十二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第一百二十二章 安南后继第十四章 主导权第一百一十一章 阿失帖木儿皈依真主第六章 李贤的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