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漕运难题

第一百五十章 漕运难题

于谦虽然当机立断,做出一系列决断,将黄河大工放在次要地位,反而将赈灾放到主要位置上。

但是他这样的决断,都一五一十的写进奏折之中,飞书报给北京。

朱祁镇见了于谦的奏折,还没有翻开看,就觉得安心了许多。

有些人给人的感觉就是如此。

甚至不许要他做什么,仅仅他出现在某些地方,就会有一种让人安心的感觉。于谦就是这样的人。

从知道黄河决口之后,乾清宫中一直维持得低气压才得到了缓解。

朱祁镇翻开于谦的奏疏,还没有看完,他心中就开始感叹了。暗道:“曹鼐果然不如杨溥。”

三杨这样的老臣,在大明历史上都是不可复制的,特别是杨士奇即便将大明所有首辅拉出来排位,真能确定排在杨士奇上面大明首辅,也不过是是张居正而已,谁叫张居正所做所为,已经超过了一个首辅的权限。

其余的首辅,即便再厉害,他自己也不敢说,万万全全超过了杨士奇。

在这一件事情,朱祁镇着急黄河,在行事上有些乱了分寸。向下面拨出了第一笔款子,都是以修河款的名义了。

当然了,反正都是银子,只要地方官不是白痴,都不敢一边手里有银子,一边让百姓饿死。

但是总是要承担政治风险的。

不过,这一点朱祁镇并不觉得是自己的错。

这是内阁的问题。

朱祁镇掌控从来是大政,很多细节处理,就是内阁的事情。

其实,这曹鼐未必不知道,但是朱祁镇权威越盛,越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朱祁镇放个屁都要思量再三,要想一想这个屁之中,有什么引申含义。

朱祁镇一心在黄河之上,下面人自然不敢多做动作。

曹鼐不如杨溥的原因,倒是曹鼐不如杨溥熟悉地方情弊,还是曹鼐不如杨溥那么敢坚持己见。就有一点说不清楚了。

随即朱祁镇细细看了于谦的整合方案。

却没有什么好说的。

一来朱祁镇不是那么熟悉治水工程的,二来朱祁镇也信任于谦,他相信于谦能将这一件事情给办好。

所以,对具体细节根本没有多看。唯一担心,就是按于谦这个办法来,修河款估计要暴涨到了二千万两白银。

让朱祁镇感到一些牙疼。

其实以工代赈,与寻常工程最大问题,就是人力给不给钱。

一般工程都是征徭役,朝廷从来不掏钱,甚至让百姓自备干粮。工程最大的土方量都是免费的。

而今将人工费用给补上来,这价格可不是要飙升。

朱祁镇顿时觉得自己的小金库,未必能将这一件事情给抗过去。

“哎------”朱祁镇心中暗叹一声,他对身边的太监说道:“传令下去,从今天开始,宫中一切用度从减,用不着的宫殿都封住吧,给郕王寻一个府邸,让他出宫吧,宫中多余的宫女太监,全部放出去吧。”

“是。”范弘立即说道。

朱祁镇说道:“给皇后说一声。”

范弘答应下来。

朱祁镇登基以来,总体来说,花费并不大,不修宫殿,也没有大量纳妃,即便是打猎,也是因为有明确的政治意图。并不是为了享受。

即便如此,皇宫每年的开支也在二百万两以上。

而今朱祁镇实在觉得手头钱不凑手了。

开源节流。

既然开源已经差不多,也只有节流了。

当然了,有些事情能够节流,有些事情不能节流,比如养兵的费用,还有百官的俸禄,是万万不能消减的。

瓦刺在北,消弱武备,就是自毁长城。而本来就不富裕的文官降低俸禄,就是逼他们去贪污。

从何处节流,朱祁镇一时间还想不起来。

但是政治信号要先放出去。

看身为皇帝就消减宫室,放出宫女,消减开支。

其实,朱祁镇也知道,皇宫的开支很大一部分是消减不下来的,因为很多费钱的大礼仪,都不是皇室的盛典,因为归属于国家庆典。

自然要富丽堂皇,否则丢得是大明的脸。

而且朱祁镇也不可能真去吃糠喝稀。

能挤出来五十万两,就算不错了。

但是朝廷这么大,可以消减开支的地方,定然不少,皇帝都以身作则了,下面的人不能有所表示吗?

这一个信号放出去,得到反馈,还需要几日。

朱祁镇继续看于谦的奏疏。

看于谦转到运河上,他立即起身,从一边抽过来一卷地图,正是运河沿线图,朱祁镇细细看运河河道。

忽然看见一处,用手指轻轻敲了两下。

黄河从上游决口,下游大多都是要干涸了。而运河从淮安到徐州这一段,却是借助黄河天然河道。

这一段河道有五六百里之长。

没有了这一条河道,运河体系就好像是缺了一个大口。

如果想维持运河体系,就必须修建一条大渠,这数百里的河道,首先就是一个大工程,再加上各处引水。其中工程耗费之大,或许比不上现在黄河大工,但也不会太少的。

朱祁镇顿时感到有一些头疼。

真头疼。

不管朱祁镇看运河再不顺眼,但是即便是为了北京的粮食安全,运河就不能断绝,所以这一条河道,即便是再麻烦,朱祁镇也必须修建了。

而且是尽快修建。

他此刻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都知道黄河旧道不好,但是还有很多想要维持旧道,无他,就是开辟一条新河道,花费太大。

而今已经开出了二千多万两,如果再加上这一条河,估计还要几百万两之多。

也就是说,朱祁镇准备与瓦刺开战的钱,还不能与瓦刺交兵,就已经在这一件事情上,稀里哗啦的花了出去。

朱祁镇心中郁闷,就不用说了,他微微捏捏眉心,平缓一下心思。说道:“去文渊阁看一下,如果是曹首辅值班,让他过来一趟。”

“是。”一个小太监说道。

一会儿功夫,曹鼐已经到了。

朱祁镇将于谦的奏折递给了曹鼐。

曹鼐细细的看到,说道:“恭喜陛下,于大人在此,陛下可以心安了。”

朱祁镇说道:“于先生乃是朕的倚天宝剑,遇难决之事,令于先生出马,自然无虞。只是漕运局面如此尴尬,先生何以教朕?”

曹鼐听了朱祁镇话,心中有一丝丝嫉妒之意。

即便于谦不是首辅,但是在朱祁镇心中的地位,却没有谁能代替的。

曹鼐收起自己不该有的心思,说道:“此事,臣早就想过了,真要向陛下禀告。”

朱祁镇对此并不意外。

因为选新河道,而不是堵塞决口,让黄河归于旧道,这个决策并不是朱祁镇一个做出来,是得到了曹鼐力挺。

其实这个决断,在朝廷之中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支持的。

原因很简单,到了冬季,花上一二百万两银子,将黄河缺口堵上,再加固河堤。即便是要重新翻修,也不过多几百万两而已。

这两个方案在钱财用度上,差上好几千万两。自然有人指出来,这个方案根本就是劳民伤财。

不过,对这个方案反对的声音,并没有直接对朱祁镇,而是向曹鼐而来了。

皇帝从来是没有错的,这是一项的政治原则,即便皇帝错了,也是辅弼之臣的责任。

所以曹鼐必须有所作为,将这一件事情给压下去。否则就会威胁到他的政治威信。

所以,朱祁镇感到棘手,就来问曹鼐。他就知道曹鼐一定会有想法的,当然了,这想法好不好,却是另外一件事情了。

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战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心思第一百一十二章 议麓川三第一百七十三章 脱脱不花赌赢了第一百一十五章 罗伦之心第七十四章 缓与急第一百三十七章 为大皇帝贺寿第二十三章 从直隶开始第八十九章 陆永的抗争第二百零一章 决战前夜第九十七章 对大藤峡的决断第二百五十章 京观第一百章 定风波三第一百六十四章 戎装临朝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七十八章 赵新的考验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三十七章 何以养民第二十二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第八十三章 日本两幕府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镇的试探第四十八章 北元第二百一十九章 卫所腐朽的背后第四十章 舆情第一百六十三章 分封松潘之意第四十五章 首胜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二十七章 朱见濬的决断第八十三章 说客张文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明的银子在哪里?第一百一十四章 宁化县现状第一百八十二章 吴瑾扬名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第三十二章 跨过鸭绿江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六十六章 建文帝下落第十八章 令人头疼的孙太后第一百五十二章 给他们死亡第二百四十五章 瓦刺大崩溃第一百二十八章 藏地风云第四十八章 广西战事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颜帖木儿的决心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儿的蓝图第六十五章 调整政策第十五章 李实的办法第一百二十三章 旱情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动天下第二百四十九章 杀俘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后的挣扎第一百二十章 韩铁城到宁化第一百二十九章 首辅曹鼐第五十二章 于谦的去向第一百零五章 朝鲜延边之战第一百零九章 天下徽商第一百五十二章 亲亲之道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虫第二十七章 鸭绿江畔第三十七章 逼战第十八章 西域近况第九十章 少府第一百四十八章 急流勇退陈芳洲第九十一章 历法的背后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犹豫第四十八章 新任衍圣公第六十三章 自省第六十五章 一条鞭法的问题第九十五章 西军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之将死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国公之心第二百零八章 也先的尝试第一百一十七章 横绝大漠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二十六章 京城飞报第一百四十章 黄河决口第一百六十五章 武兴第一百二十三章 旱情第七十七章 有惊无险第二百二十二章 来者犹可追第三十一章 王振的预感第五十四章 围剿之策第六十八章 征日本之问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刺撤退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报速报第九十六章 开海八第十七章 水深火热第四十九章 烟火群山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二百四十五章 瓦刺大崩溃第八十三章 大破叶留宗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儿的蓝图第七十二章 大朝会二第二十五章 侯大苟第八十一章 江南田亩状况第七十二章 木兰河卫之屠第一百二十三章 黄河危局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之将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