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捷报

第五十二章捷报

朱祁镇说道:“孙儿不明白,请娘娘指点。”

太皇太后说道:“做皇帝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用人,天下之事,皇帝一个人再怎么厉害,也是管不过来的。”

“太祖之勤政,天下少有,但又如何,还不是要六部来分担。”

“皇帝即便至高无上,一个人也治不了天下。”

“士大夫说,天子与士大夫共天下,各家勋贵说,他们与国同休,与皇家联姻。而太监们说,他们是天子家奴,与皇帝是一体的。但是真正办事的时候,该信谁的,不该信谁的。这就是关键所在。”

“人无完人,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即便如杨士奇,他那个儿子,闹得沸沸扬扬的,王振都给你说了,真以为我老糊涂了,不晓得外面的事情了。”

“只要杨士奇能用心公事,他儿子即便是横行乡里,我也给他兜着。只是没有想到,一辈子谦谦君子,临老临老了,却有如此混脏的儿子。”

一时间,太皇太后有些唏嘘。

他儿子小的时候,杨士奇被太宗皇帝关在诏狱之中,家里妇道人家难免骄纵,仁宗登基,杨士奇就是内阁一员,公务繁忙。对儿子的教育,就没有什么时间管。

结果,他儿子就在京师飞扬跋扈,闹出好多事情来。据说杨士奇亲自下手,硬生生打断了好几根棍子。

但是没辙。

毕竟是自己儿子,总不能杀了吧。

杨士奇只能将他儿子赶回江西老家。一来京城乃天下中心,有一点动静就哄传天下。他儿子做些什么事情,杨士奇都未必能遮掩过去。二来杨家在吉安也是大族,谈不上一手遮天,但也广有人脉,有些小事也能按下去,再加上家中还有一些叔伯长辈,也好看管他。

只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人已经长歪了,哪有那么容易改过来啊。

真是杨士奇用自己的影响力压着而已。

太皇太后看了一眼朱祁镇,心中很满意,说道:“只要你做到两点,一是守德,二是用人,就是不错的守成之君,就如宋仁宗一般,百事不会,只有做官家。我也有脸去见列祖列宗了。”

朱祁镇想了想,一时间也头大。

守德他也明白一点,不得不说,在这个儒家化的社会之中,君王的道德标准,影响非常大,就如崇祯一般。

崇祯治国不行,但是本身却没有失德之处。即便是亡国-之君,也有人怀念了好几百年。

但是用人,这两个字,说容易也容易,说不容易也不容易。

看似简单,就好像诸葛亮所言的,亲贤臣,远小人。但是谁是贤臣,谁是小人,都是自由心证的东西。

很多人,不到盖棺论定,不知道是好是坏。

“如此我倒是有了一点好处,最少我知道一个盖棺论定人才。”朱祁镇心中暗道。这个人自然是于谦了。

太皇太后看他脸色有些疑惑,说道:“这两件事,需要一辈子去揣摩,今天就先练练手,你准备怎么处置小曹子。”

朱祁镇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曹吉祥有没有错,他从太后给的资料之中,发现曹吉祥手脚绝对不干净。其中很多地方也有含糊其辞,门头沟这里决计有猫腻。

但是总体来说,曹吉祥将宫中供应,从木材改为了煤炭,将大多说灶台,改为烧煤的。

这一点,很符合朱祁镇的意图。

更不要说,曹吉祥是王振的义子。

他此刻还离不开王振。

如果真废了曹吉祥,将来谁还给他办事。但是不做处置,却是也不行的。

首先,太皇太后这边要失望了。

刚刚太皇太后说了,要皇帝守德。

怎么守德。对一个人来,就是五讲四美,做一个道德上没有缺陷的人,看看宋仁宗做的秀。

在御花园见到太监忘记奉茶,就不喝。让这小太监免去一场责罚。包拯当面喷到脸上,也不动怒。

而太监就是天子家奴,而今有太监在外祸害百姓,皇帝没有表示,这就是损伤了自己的名声。

即便朱祁镇自己,未必没有生气的地方。

“报。”外面密集的脚步之声传来,跪在外面说道:“大同军情。”

朱祁镇一听,陡然起身,大步走了出来,见外面跪着一个太监,将一封奏疏呈上来。朱祁镇立即拿过来,打开一看,顿时松了一口气。

太皇太后见状,轻轻抿了一口茶,说道:“怎么,可曾安心了?”

朱祁镇这才知道,太皇太后给他讲曹吉祥这一件事情,就是分他的心,看出来他的精神一直紧绷着。

朱祁镇笑道:“方政大破鞑靼,斩首两百级,大同已经没有威胁了。”

太皇太后说道:“今日是你第一次见军情,今后这样的事情,不知道要见多少次,记住,越是紧张的时候,越要定住神,即便是紧张,也不可让外人看出端倪来。”

“太宗皇帝在时,仁宗皇帝说得最多一句话是什么?就是圣心莫测。”

朱祁镇有些懂,有些不懂。

很多东西即便是他有后世的思维,也未必能全部理解。

朱祁镇说道:“孙儿记下来了,不过昨天孙儿看了从太祖年间到现在,蒙古方面的文书,一直有些想不明白。太祖皇帝是想与蒙古各守其界。太宗皇帝击其最强,扶着其次。太祖皇帝的办法虽然耗费小,但是蒙古各部与我朝是世仇,一旦他们恢复过来,免不了有南下之心,而太宗皇帝之策,动则数十万大军北上,国库为之一空不说,也不见草原战事平息,如今瓦刺崛起,其实与太宗皇帝数次北伐东蒙古有关,此起彼伏,无有终止,可有长治久安之策?”

太皇太后听了朱祁镇说这话,捏着茶杯的手,微微一紧。她心中一阵欢喜。这样的话。

其实总体来说,宣宗皇帝时期,对草原的战略,就是放弃两个字。

这也是朱祁镇避而不谈宣宗皇帝时期的原因。

毕竟是父亲,为尊者讳的道理,他还是知道的。

太皇太后高兴的是,朱祁镇只有九岁,就有如此长远的目光。但是对于这个问题,她是没有答案的。笑道:“皇帝,你能想到这里,是极好的,但是这个答案,需要你自己去寻找了。我这里是没有的。奶奶老了,只能扶持你几年,将来的大明天下,还是要看你了。”

朱祁镇有些失望。忽然他发现,其实太皇太后不过是一个老妇人而已。

虽然睿智,但是也有她的缺陷,她的威望可以让大明天下维持惯性向前走,在运行之中一些问题也可以解决的。

但是在真正重大的战略决策之上,她其实见识也不高。

这并不是否定太皇太后。而是认识到太皇太后的局限性。她毕竟只是深宫妇人,并不是被当成皇帝来培养的。

很多事情,只能他自己来办。

朱祁镇说道:“孙儿明白了。”

大同捷报,不仅仅让朱祁镇安心了,也让很多人安心了,王振几乎没有停留,立即下内阁,论功行赏。

如何行赏,朱祁镇不关心,反正都有一定之规,错是错不了。

朱祁镇回到乾清宫,细细揣摩太皇太后所言。心中只觉得有些熟悉,一时间又不知道在什么地方看过。

忽然起身,秉烛而行,在一排排书架上翻找,取下一匣子书,打开从里面翻出一行熟悉的文字。

“上下一日百战。”朱祁镇心中暗道:“果然是韩非子。所谓帝王心术,不过法术势而已。”

第十五章 预修大典第二十五章 丘濬的实学思想第九十五章 大藤峡背后第四十三章 凭祥之战第三十四章 黎思诚第七十八章 皇帝与杨溥第六十三章 自省第十九章 不准赎刑第八十四章 工业化的种子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三十七章 逼战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一百一十七章 话南京第一百一十三章 困兽之斗第五十五章 奴儿干都司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六十六章 大疫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六十九章 水师主导权第一百零九章 天下徽商第八十八章 高阳伯李文第九章 内阁增补第九十六章 军工的发展第一百一十八章 西南定策三第一百二十四章 地震三第八十二章 武进县第一百零六章 巡抚日本端木瑞第一百零五章 日本行第九十七章 建州卫的处境第一百四十章 瓦刺使团第一百九十七章 将军百战死第一百四十二章 挫扁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第二百三十五章 突如其来的血战第八章 张辅眼中的云南战局第三十六章 老将不老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二十八章 朱见濬与权力第一次接触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头杨溥第十一章 甲光向日金鳞开第一百三十三章 夺会昌伯爵第三十七章 何以养民第一百零四章 铁甲铿锵第八十三章 大破叶留宗第六十六章 大疫第一百五十四章 瓦刺的试探第七十八章 赵新的考验第一百四十九章 黄河大工第三十六章 老将不老第十三章 刘定之入阁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有驰道可解忧第十一章 海西都司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战第十七章 江南大雪连四旬第八十章 其次伐交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一百三十章 死谏第八十八章 钱婉儿的一天第六十一章 松阴城第七十二章 门头沟至京城线第一百六十九章 香囊识人第七十八章 祖孙尽释前嫌第二百四十章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第八十二章 殿试第一百九十章 猫儿庄之战第十八章 瓦刺内乱的可能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云动第一百二十章 脱欢之死背后第一百零五章 行猎二第一百零七章 公主府夜宴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来源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医学院第一百一十 章 议麓川第五十八章 长腿的滹沱河第一百四十二章 挫扁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颜帖木儿的决心第一百零九章 谅山之战之构想第二十八章 天理报第一百六十七章 内阁调整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见冼景第五章 京卫改革第一百二十五章 巡城第四十九章 贡品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六十八章 铁路伏笔第二十六章 谁对谁错?第十二章 长乐未央不夜城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礼第一百九十二章 铁甲的黄昏第一百一十二章 汪岳的机会第五十六章 古道血战第二十八章 天理报第三十三章 有变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一百零七章 杨溥秉政第一百三十三章 传国玉玺第八章 辽东之战的战略规划第三章 此长城非彼长城